一种涡流纺刺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7403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3 22: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涡流纺刺辊,包括刺辊本体和刺针,所述刺辊本体的两端连接有转轴,所述的刺辊本体上开设有滑槽,所述的滑槽中滑动连接有滑杆,所述的刺辊本体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的安装槽上开设有滑移槽,所述的滑移槽中转动并滑动连接有滑移杆,所述的滑移杆与刺针连接,所述的滑杆沿自身的长度方向移动通过联动机构带动滑移杆往靠近或远离自身的方向移动,所述的滑杆通过限位机构与刺辊本体连接,所述的滑移杆通过第一弹性件与安装槽的内壁连接,达到了提升梳理效果的目的。

A Spinning Roller for Vortex Spinn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涡流纺刺辊
本技术涉及涡流纺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涡流纺刺辊。
技术介绍
涡流纺是在喷气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利用固定不动的涡流纺纱管,来代替高速回转的纺纱杯进行纺纱的一种新型纺纱方法。喷气涡流纺纱利用空气的旋转使长纤维向纱线的中心集聚,短线维分散包覆在外层。这种独特的生产方法不仅可以生产包芯纱,而且可以利用不同的纤维长度,收缩度等生产双重结构的纱,能纺出丰富多彩的特出纱,具有毛羽少,密度高、爽感性好,耐洗涤性好、保湿性和膨松性好的特点。在涡流纺进行混纺之前,先要对棉条进行开清、梳理。用传统的刺辊进行梳理,刺针较长对纤维的损伤大,易导致纤维断裂,同时刺针易出现磨损,刺针较短,梳理的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涡流纺刺辊,通过将刺针能够上下移动,达到提升梳理效果的目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涡流纺刺辊,包括刺辊本体和刺针,所述刺辊本体的两端连接有转轴,所述的刺辊本体上开设有滑槽,所述的滑槽中滑动连接有滑杆,所述的刺辊本体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的安装槽上开设有滑移槽,所述的滑移槽中转动并滑动连接有滑移杆,所述的滑移杆与刺针连接,所述的滑杆沿自身的长度方向移动通过联动机构带动滑移杆往靠近或远离自身的方向移动,所述的滑杆通过限位机构与刺辊本体连接,所述的滑移杆通过第一弹性件与安装槽的内壁连接。实现上述技术方案,当刺针的高度较长时,通过将滑杆沿着滑槽的长度方向移动,使滑杆往远离刺辊本体的方向移动,通过第一弹性件的弹力作用,拉动滑移杆往靠近滑槽的方向移动,继而能够缩短刺针的高度,继而将滑杆定位,即可使刺针对棉条进行梳理,不易造成纤维断裂、刺针易出现磨损;当刺针较短时,将滑杆往靠近刺辊本体的方向移动,通过联动机构带动滑移杆往远离滑槽的方向移动,增加刺针的长度,达到提升梳理效果的目的;同时,通过第一弹性件的弹力作用,当刺针沿着滑移杆的轴心发生偏转,第一弹性件能够提供刺针的回复力,同时,刺针的摆动能够更快地梳理棉条,提升生产效率。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联动机构包括定位块、连接块、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所述的定位块固定于滑杆上,所述的连接块滑动连接于安装槽中并用于与滑移杆抵触,所述的第一斜面开设于定位块上,所述的第二斜面开设于连接块上,所述的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保持抵触。实现上述技术方案,滑杆沿着滑槽的长度方向移动,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抵触,通过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的引导作用,在滑杆移动的过程中,使连接块能够往远离或靠近定位块的方向移动,操作简便。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限位机构包括第二弹性件、连接孔、定位板、定位凹槽和挡板,所述的连接孔开设于刺辊本体的外壁上并与滑槽连通,多个所述的定位凹槽开设于滑杆的外壁上,所述的定位板穿设于连接孔中并用于嵌设于一个定位凹槽中,所述的挡板固定于定位板远离定位凹槽的一侧,所述的第二弹性件套设于定位板上并两端分别与挡板、刺辊本体的外壁抵触。实现上述技术方案,把握挡板,将定位板从定位凹槽中抽出,即可移动滑杆,在滑移杆带动刺针移动到合适位置之后,松开挡板并通过第二弹性件的弹力作用将定位板嵌设于一个定位凹槽中,使定位板与一个定位凹槽的内壁抵触,从而实现滑杆的定位。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滑杆上套设并螺纹连接有驱动套,所述的驱动套通过引导机构与刺辊本体滑动连接。实现上述技术方案,刺针的数量较多,通过滑杆带动刺针移动的阻力较大,通过旋转驱动套,使驱动套通过螺纹的传动作用带动滑杆沿着自身的长度方向移动,能够更为省力。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引导机构包括L形板和环形嵌槽,所述的环形嵌槽开设于驱动套的外壁上,所述的L形板一端与刺辊本体连接,另一端置于环形嵌槽中。实现上述技术方案,在驱动套旋转的过程中,滑杆沿着自身的长度方向往远离或靠近刺辊本体的方向移动,通过L形板与环形嵌槽的内壁之间的抵触,使驱动套能够平稳转动而不易随着滑杆移动,提升了运行可靠性。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驱动套的外壁上开设有防滑凹槽。实现上述技术方案,防滑凹槽的设置提升了带动驱动套转动的摩擦力,旋转驱动套能够更为省力。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刺针上连接有第一磁石,所述的刺辊本体上连接有第二磁石,所述的第一磁石与第二磁石相斥。实现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磁石和第二磁石的设置,使刺针能够更快地复位,同时,通过第一磁石和第二磁石的磁吸力作用,能够吸附粘附在棉条上的小铁片,提升了对棉条的保护作用。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刺针包括呈M形的双头针尖。实现上述技术方案,双头针尖相对于单头针尖,具有更好的开梳效果。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当刺针的高度较长时,通过将滑杆沿着滑槽的长度方向移动,使滑杆往远离刺辊本体的方向移动,通过第一弹性件的弹力作用,拉动滑移杆往靠近滑槽的方向移动,继而能够缩短刺针的高度,继而将滑杆定位,即可使刺针对棉条进行梳理,不易造成纤维断裂、刺针易出现磨损;当刺针较短时,将滑杆往靠近刺辊本体的方向移动,通过联动机构带动滑移杆往远离滑槽的方向移动,增加刺针的长度,达到提升梳理效果的目的;同时,通过第一弹性件的弹力作用,当刺针沿着滑移杆的轴心发生偏转,第一弹性件能够提供刺针的回复力,同时,刺针的摆动能够更快地梳理棉条,提升生产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的A处放大图。图3为体现滑移杆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数字和字母所表示的相应部件名称:1、刺辊本体;11、刺针;12、安装槽;2、滑杆;21、滑移部;22、定位部;23、滑槽;31、滑移杆;32、第一弹性件;41、第一磁石;42、第二磁石;5、联动机构;51、定位块;52、连接块;53、第一斜面;54、第二斜面;6、限位机构;61、第二弹性件;62、连接孔;63、定位板;64、定位凹槽;65、挡板;7、驱动套;71、防滑凹槽;8、引导机构;81、L形板;82、环形嵌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涡流纺刺辊,包括刺辊本体1和刺针11。刺辊本体1的两端固定连接有转轴,将转轴与刺辊本体1同轴设置。刺辊本体1的端部开设有滑槽23,滑槽23的长度方向与刺辊本体1的长度方向平行设置。滑杆2包括一体化设置的滑移部21和定位部22。滑移部21呈长条状设置,定位部22呈圆柱体设置。在滑槽23中滑动连接有滑移部21,定位部22位于刺辊本体1的外部。刺辊本体1上开设有安装槽12,安装槽12的内壁上开设有滑移槽。滑移槽中转动并滑动连接有滑移杆31,滑移杆31与刺针11固定连接,将刺针11置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涡流纺刺辊,包括刺辊本体(1)和刺针(11),所述刺辊本体(1)的两端连接有转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刺辊本体(1)上开设有滑槽(23),所述的滑槽(23)中滑动连接有滑杆(2),所述的刺辊本体(1)上开设有安装槽(12),所述的安装槽(12)上开设有滑移槽,所述的滑移槽中转动并滑动连接有滑移杆(31),所述的滑移杆(31)与刺针(11)连接,所述的滑杆(2)沿自身的长度方向移动通过联动机构(5)带动滑移杆(31)往靠近或远离自身的方向移动,所述的滑杆(2)通过限位机构(6)与刺辊本体(1)连接,所述的滑移杆(31)通过第一弹性件(32)与安装槽(12)的内壁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涡流纺刺辊,包括刺辊本体(1)和刺针(11),所述刺辊本体(1)的两端连接有转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刺辊本体(1)上开设有滑槽(23),所述的滑槽(23)中滑动连接有滑杆(2),所述的刺辊本体(1)上开设有安装槽(12),所述的安装槽(12)上开设有滑移槽,所述的滑移槽中转动并滑动连接有滑移杆(31),所述的滑移杆(31)与刺针(11)连接,所述的滑杆(2)沿自身的长度方向移动通过联动机构(5)带动滑移杆(31)往靠近或远离自身的方向移动,所述的滑杆(2)通过限位机构(6)与刺辊本体(1)连接,所述的滑移杆(31)通过第一弹性件(32)与安装槽(12)的内壁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涡流纺刺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联动机构(5)包括定位块(51)、连接块(52)、第一斜面(53)和第二斜面(54),所述的定位块(51)固定于滑杆(2)上,所述的连接块(52)滑动连接于安装槽(12)中并用于与滑移杆(31)抵触,所述的第一斜面(53)开设于定位块(51)上,所述的第二斜面(54)开设于连接块(52)上,所述的第一斜面(53)与第二斜面(54)保持抵触。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涡流纺刺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机构(6)包括第二弹性件(61)、连接孔(62)、定位板(63)、定位凹槽(64)和挡板(6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鲁宏伟胡莉莉刘琳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璟珮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