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轿顶返绳轮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772270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3 21: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轿顶返绳轮装置,包括支架和返绳轮组件,支架由上罩体和下罩体构成,上罩体和下罩体内部设有空腔,空腔内固定有吸音棉块和固定块,返绳轮组件包括卷筒和固定在其两侧的球轴承,球轴承包括固定外环、滚珠、滚珠保持架和活动内环,固定外环的外侧与固定块固定,固定外环的内侧与活动内环的外侧设有对应的沟槽,滚珠通过滚珠保持架安装在固定外环和活动内环的沟槽内,活动内环与卷筒的外端部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通过在卷筒两侧设置大直径球轴承,增加了受压面积,降低压损程度,延长使用寿命;同时支架结构也配套设计为半封闭式罩体结构,配合内部的吸音棉块能够有效实现减噪。

A Return Rope Wheel Device for Car To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轿顶返绳轮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梯部件
,尤其涉及一种轿顶返绳轮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电梯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国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电梯使用者对电梯的乘坐舒适度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电梯轿顶返绳轮组的没有涉及减振元件,使用过程中会将轮组的振动传递到电梯上,影响电梯的运行效果进而影响电梯的舒适感。公开号为CN202729529U的专利说明书中公开了一种电梯轿顶装置,包括两根上梁、返绳轮组件,所述两根平行的上梁之间设有设置返绳轮组件的间隙,所述上梁的底部固定有至少一组减振装置,所述减振装置下方固定有板梁连接座,所述返绳轮组件穿过两根平行上梁之间的间隙固定在板梁连接座上。公开号为CN205602941U的专利说明书中公开了一种轿顶返绳轮组,其上轮架和下轮架均具有间隔设置的两个支架,上轮架和下轮架的两支架的侧壁向外侧延伸,上轮架和下轮架的两支架的两端设置有挡绳板,两挡绳板分别与对应的两支架的底壁固定装配,上轮架和下轮架通过减震胶垫组件连接,减震胶垫组件布设在上轮架的支架和下轮架的支架之间,减震胶垫组件包括压设在对应支架的侧壁之间的减震胶垫以及依次穿过上轮架的支架、减震胶垫和下轮架的支架螺栓组件,下轮架的两支架上转动装配有轮组,下轮架的下部设置有护罩,护罩固定在下轮架的两支架上。上述两种返绳轮装置存在不足之处,一是未对返绳轮轮体自身结构进行改进,传统轮体依靠中部与支架转动连接的转轴承受压力,受压面积小,易损坏;二是支架为开放式结构,不能进行减噪。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轿顶返绳轮装置。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轿顶返绳轮装置,包括支架和返绳轮组件,所述支架由上罩体和下罩体构成,所述上罩体和下罩体内部设有空腔,且上罩体的空腔下端为开口,下罩体的空腔两端均为开口;所述上罩体和下罩体通过法兰盘固连,所述上罩体和下罩体的空腔各自位于侧壁固定有吸音棉块,所述上罩体和下罩体的空腔各自设有用于支撑返绳轮组件的固定块,所述返绳轮组件包括卷筒和固定在其两侧的球轴承,所述球轴承包括固定外环、滚珠、滚珠保持架和活动内环,所述固定外环的外侧与固定块固定,所述固定外环的内侧与活动内环的外侧设有对应的沟槽,所述滚珠通过滚珠保持架安装在固定外环和活动内环的沟槽内,所述活动内环与卷筒的外端部固定。进一步地,上述轿顶返绳轮装置中,所述上罩体的顶部外侧固定有吊环。进一步地,上述轿顶返绳轮装置中,所述下罩体的底端固定有连接端板。进一步地,上述轿顶返绳轮装置中,所述卷筒的表面设有导向绳槽。进一步地,上述轿顶返绳轮装置中,所述固定外环和活动内环的沟槽两侧设有密封圈。进一步地,上述轿顶返绳轮装置中,所述卷筒与两侧的活动内环为一体结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设计合理,通过在卷筒两侧设置大直径球轴承方式替代传统设置在中部的转轴,增加了受压面积,降低压损程度,延长使用寿命;同时支架结构也配套设计为半封闭式罩体结构,配合内部的吸音棉块能够有效实现减噪。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的所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剖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上罩体,2-下罩体,3-法兰盘,4-吸音棉块,5-固定块,6-固定外环,7-滚珠,8-滚珠保持架,9-活动内环,10-卷筒,11-吊环,12-连接端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为一种轿顶返绳轮装置,包括支架和返绳轮组件,支架由上罩体1和下罩体2构成,上罩体1和下罩体2内部设有空腔,且上罩体1的空腔下端为开口,下罩体2的空腔两端均为开口,方便绳体进出。上罩体1和下罩体2通过法兰盘3固连,上罩体1和下罩体2的空腔各自位于侧壁固定有吸音棉块4,上罩体1和下罩体2的空腔各自设有用于支撑返绳轮组件的固定块5,两个固定块5对接呈环状结构。返绳轮组件包括卷筒10和固定在其两侧的球轴承,球轴承包括固定外环6、滚珠7、滚珠保持架8和活动内环9。固定外环6的外侧与固定块5固定。固定块5的内侧均匀设置凸键,固定外环6的外侧设有相配合的键槽,通过卡合方式实现固定。固定外环6的内侧与活动内环9的外侧设有对应的沟槽,滚珠7通过滚珠保持架8安装在固定外环6和活动内环9的沟槽内,活动内环9与卷筒10的外端部固定。上罩体1的顶部外侧固定有吊环11,下罩体2的底端固定有连接端板12。卷筒10与两侧的活动内环9为一体结构,由不锈钢材料制成。卷筒10的表面设有导向绳槽,方便绳体卷绕。固定外环6和活动内环9的沟槽两侧设有密封圈,密封圈用于防尘。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本实施例结构设计合理,通过在卷筒10两侧设置大直径球轴承方式替代传统设置在中部的转轴,增加了受压面积,降低压损程度,延长使用寿命;同时支架结构也配套设计为半封闭式罩体结构,配合内部的吸音棉块4能够有效实现减噪。上罩体1和下罩体2构成的支架,依靠吊环11、连接端板固定位置,双重保险。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以上公开的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技术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
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技术。本技术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轿顶返绳轮装置,包括支架和返绳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由上罩体和下罩体构成,所述上罩体和下罩体内部设有空腔,且上罩体的空腔下端为开口,下罩体的空腔两端均为开口;所述上罩体和下罩体通过法兰盘固连,所述上罩体和下罩体的空腔各自位于侧壁固定有吸音棉块,所述上罩体和下罩体的空腔各自设有用于支撑返绳轮组件的固定块,所述返绳轮组件包括卷筒和固定在其两侧的球轴承,所述球轴承包括固定外环、滚珠、滚珠保持架和活动内环,所述固定外环的外侧与固定块固定,所述固定外环的内侧与活动内环的外侧设有对应的沟槽,所述滚珠通过滚珠保持架安装在固定外环和活动内环的沟槽内,所述活动内环与卷筒的外端部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轿顶返绳轮装置,包括支架和返绳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由上罩体和下罩体构成,所述上罩体和下罩体内部设有空腔,且上罩体的空腔下端为开口,下罩体的空腔两端均为开口;所述上罩体和下罩体通过法兰盘固连,所述上罩体和下罩体的空腔各自位于侧壁固定有吸音棉块,所述上罩体和下罩体的空腔各自设有用于支撑返绳轮组件的固定块,所述返绳轮组件包括卷筒和固定在其两侧的球轴承,所述球轴承包括固定外环、滚珠、滚珠保持架和活动内环,所述固定外环的外侧与固定块固定,所述固定外环的内侧与活动内环的外侧设有对应的沟槽,所述滚珠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格彭晖刘连春
申请(专利权)人:施密特电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