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材料、碳材料的制造方法、以及使用了碳材料的非水系二次电池技术

技术编号:2176200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3 19: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能够得到高容量、且具备优异的输入输出特性的非水系二次电池的碳材料,作为其结果,提供高性能的非水系二次电池。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的非水系二次电池用碳材料包含能够吸留和放出锂离子的石墨,该碳材料的微孔径0.01μm以上且1μm以下范围的累积孔容为0.08mL/g以上,通过流动式粒子图像分析求出的圆度为0.88以上,下述式(1A)所示的微孔径与粒径之比(PD/d50(%))为1.8以下。PD/d50(%)=通过压汞法求出的微孔分布中微孔径0.01μm以上且1μm以下的范围的众数微孔径(PD)/体积基准平均粒径(d50)×100 (1A)。

Carbon materials, manufacturing methods of carbon materials and non-aqueous secondary batteries using carbon material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碳材料、碳材料的制造方法、以及使用了碳材料的非水系二次电池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5年7月7日、申请号为201580037146.6、专利技术名称为“碳材料、碳材料的制造方法、以及使用了碳材料的非水系二次电池”的申请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碳材料、碳材料的制造方法、以及使用了碳材料的非水系二次电池。
技术介绍
近年来,对于能量密度高、大电流充放电特性优异的非水系二次电池的更高性能化的要求不断提高,要求实现更加高容量化、高输入输出化、高寿命化。对于非水系二次电池而言,作为负极材料(负极用活性物质)的碳材料,已知使用石墨等碳材料。而且,在非水系二次电池中,作为锂离子二次电池用碳材料,从能够获得接近于372mAh/g(为吸留锂的理论容量)的容量,并且在成本、耐久性方面也优异方面考虑,优选石墨化度大的石墨作为碳材料。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以下的技术:通过对鳞片状天然石墨实施力学能量处理来制造球形化天然石墨,再以球形化天然石墨作为核石墨并在其表面包覆非晶质碳,由此可使填充性、高速充放电特性提高。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以下的技术:通过对球状石墨进一步实施球形化处理,使石墨粒子内的结晶取向得到抑制,从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非水系二次电池用碳材料的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具有造粒工序,该造粒工序是至少赋予冲击、压缩、摩擦及剪切力中的任意力学能量来对原料碳材料进行造粒的工序,其中,所述造粒工序在满足下述1)及2)的条件的造粒剂的存在下进行:1)在对原料碳材料进行造粒的工序时为液体2)造粒剂不含有机溶剂,或者,在含有有机溶剂的情况下,有机溶剂中的至少一种不具有闪点,或者在具有闪点时该闪点为5℃以上。

【技术特征摘要】
2014.07.07 JP 2014-139782;2014.11.19 JP 2014-234601.一种非水系二次电池用碳材料的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具有造粒工序,该造粒工序是至少赋予冲击、压缩、摩擦及剪切力中的任意力学能量来对原料碳材料进行造粒的工序,其中,所述造粒工序在满足下述1)及2)的条件的造粒剂的存在下进行:1)在对原料碳材料进行造粒的工序时为液体2)造粒剂不含有机溶剂,或者,在含有有机溶剂的情况下,有机溶剂中的至少一种不具有闪点,或者在具有闪点时该闪点为5℃以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用下述测定方法测定的所述造粒剂与石墨的接触角θ小于90°,与石墨的接触角θ的测定方法:在HOPG表面滴加1.2μL的造粒剂,用接触角测定装置(协和界面株式会社制造的自动接触角测量仪DM-501)测定使润湿扩展收敛而滴加的造粒剂在一秒钟的接触角θ的变化率达到3%以下时的接触角,其中,在使用25℃下的粘度为500cP以下的造粒剂的情况下,将25℃下的值作为接触角θ的测定值,在使用25℃下的粘度大于500cP的造粒剂的情况下,将加温至粘度达到5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田俊介石渡信亨赤坂哲长山大悟诸隈慎吾西尾晃一曾我巌田中秀明亀田隆布施亨池田宏允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