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轨电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60699 阅读: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3 18: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无轨电车。无轨电车在掩埋有具有磁性轨道的道路上行驶;所述无轨电车包括两个动力车厢、中间车厢和车厢连接机构;其中,所述动力车厢的底部设置有动力车桥和用于控制所述动力车桥转向的电控转向器,所述动力车厢的底部还设置有用检测所述磁性轨道以触发所述电控转向器动作的第一磁感应传感器;所述动力车厢通过所述车厢连接机构与所述中间车厢连接,所述车厢连接机构包括连接框架和从动车桥,所述连接框架的上部设置有连杆组件,所述连接框架的下部设置有连接板组件,所述连接框架两侧的中部还设置有固定座。实现缩小无轨电车的转弯半径以提高曲线通过能力,扩宽其使用范围。

Trolleybu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轨电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交通车辆,尤其涉及一种无轨电车。
技术介绍
城市交通运输,有轨电车引起运载能力强被广泛的使用。有轨电车运行时,则沿着地面铺设的导轨行驶。有轨电车通常设置有多个车厢,其中,车厢的底部通常配置有转向架,而转向架根据是否有动力驱动,又分为动力车桥和非动力车桥;而对于相邻的两节车厢而言,则通常通过车钩等连接部件铰接连接。但是,有轨电车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如下技术问题:由于采用多节车厢,在转弯时需要较大的转弯半径(一般在25m以上),这便在建设和运行上存在很大的地域局限;并且,地面铺设铁轨,铁轨外露在地表,影响正常交通运行,导致应用范围较窄。如何设计一种减小转弯半径以扩宽使用范围的无轨电车是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无轨电车,实现缩小无轨电车的转弯半径以提高曲线通过能力,扩宽其使用范围。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无轨电车,所述无轨电车在掩埋有具有磁性轨道的道路上行驶;所述无轨电车包括两个动力车厢、中间车厢和车厢连接机构;其中,所述动力车厢的底部设置有动力车桥和用于控制所述动力车桥转向的电控转向器,所述动力车厢的底部还设置有用检测所述磁性轨道以触发所述电控转向器动作的第一磁感应传感器;所述动力车厢通过所述车厢连接机构与所述中间车厢连接,所述车厢连接机构包括连接框架和从动车桥,所述连接框架的上部设置有连杆组件,所述连接框架的下部设置有连接板组件,所述连接框架两侧的中部还设置有固定座;所述连杆组件包括铰接在所述动力车厢和所述连接框架之间的第一连接杆、以及铰接在所述中间车厢和所述连接框架之间的第二连接杆;所述连接板组件包括铰接在所述动力车厢和所述连接框架之间的第一连接板、以及铰接在所述中间车厢和所述连接框架之间的第二连接板;所述从动车桥的两端部设置有减震气囊,所述减震气囊与对应的所述固定座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车厢连接机构还设置有第二磁感应传感器和转向组件;所述转向组件包括四个铰接在所述连接框架底部四角位置的电推缸,其中两个所述电推缸铰接所述动力车厢,另外两个所述电推缸铰接所述中间车厢;所述第二磁感应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磁性轨道以触发所述电推缸动作。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杆沿所述动力车厢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连接框架的上部设置有朝向所述动力车厢方向延伸的第一安装板,所述动力车厢设置有朝向所述连接框架方向延伸的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一连接杆铰接在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之间。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框架的上部设置有第一转轴,所述连接框架的下部设置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第一转轴同轴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杆与所述第一转轴铰接,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第二转轴铰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转轴上设置有两根所述第二连接杆。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无轨电车,采用埋在地面下的磁性轨道来进行轨迹导向,第一磁感应传感器能够检测磁性轨道的走向来触发电控转向器动作来实现动力车厢的转向操作,由于磁性轨道掩埋在地面以下而无需外露,不会对正常城市交通产生影响;另外,动力车厢与中间车厢之间通过车厢连接机构连接在一起,而车厢连接机构则配置有车轮和导向轮进行支撑和导向,车轮和导向轮位于中间车厢与动力车厢之间形成的连接部位,在转向时,相邻车厢之间将围绕车厢连接机构的连接框架转动,车辆的转弯半径较小,曲线段的车辆扫略面积较小,以扩宽使用范围。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无轨电车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方向的局部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无轨电车实施例中从动车桥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无轨电车实施例中连接框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无轨电车,无轨电车在掩埋有具有磁性轨道的道路上行驶;无轨电车包括两个动力车厢100、中间车厢200和车厢连接机构300;其中,所述动力车厢100的底部设置有动力车桥101和用于控制所述动力车桥101转向的电控转向器(未图示),所述动力车厢100的底部还设置有用检测所述磁性轨道以触发所述电控转向器动作的第一磁感应传感器1011;所述动力车厢100通过所述车厢连接机构300与所述中间车厢200连接;所述车厢连接机构300包括连接框架2和从动车桥1,所述连接框架2的上部设置有连杆组件21,所述连接框架2的下部设置有连接板组件22,所述连接框架2两侧的中部还设置有固定座23;所述连杆组件21包括铰接在所述动力车厢100和所述连接框架2之间的第一连接杆211、以及铰接在所述中间车厢200和所述连接框架2之间的第二连接杆212;所述连接板组件21包括铰接在所述动力车厢100和所述连接框架2之间的第一连接板221、以及铰接在所述中间车厢200和所述连接框架2之间的第二连接板222;所述从动车桥1的两端部设置有减震气囊11,所述减震气囊11与对应的所述固定座23连接,减震气囊11与对应的所述固定座23连接。具体而言,动力车厢100上配置有驾驶室,动力车厢100的车头下部设置动力车桥101,动力车桥101采用电动机作为动力源来实现驱动动力车厢100前行,而动力车桥101配置有电控转向器,电控转向器根据第一磁感应传感器1011所检测到道路上磁性轨道的轨迹走向来控制动力车桥101的车轮转向,其中,动力车桥101和电控转向器的具体表现实体不做限制,可以参考常规电动汽车中车桥和转向器的结构形式。而对于中间车厢200而言,其并没有独立配置有车桥,中间车厢200而是通过车厢连接机构300与对应的动力车厢100连接在一起,其中,车厢连接机构300通过连接框架2将动力车厢100与中间车厢200连接在一起。连接框架2上的连杆组件21在顶部将动力车厢100和中间车厢200连接在一起,以满足动力车厢100与中间车厢200之间可相对转动。连接框架2上的连接板组件22则在底部将动力车厢100和中间车厢200连接在一起,第一连接板221能够承载起动力车厢100远离驾驶室的端部,同时,第二连接板222能够承载起中间车厢200的对应端部。而连接框架2的下部还配置从动车桥1,从动车桥1配置的车轮12用于支撑起两侧的动力车厢100和中间车厢200。在无轨电车行驶至转弯处时,动力车厢10和中间车厢200将绕连接框架2的轴线相对转动,能够有效的减小转弯半径,有效的扩宽使用范围。优选的,所述车厢连接机构300还设置有第二磁感应传感器(未标记)和转向组件;所述转向组件包括四个铰接在所述连接框架2底部四角位置的电推缸3,其中两个所述电推缸3铰接所述动力车厢100,另外两个所述电推缸3铰接所述中间车厢200;所述第二磁感应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磁性轨道以触发所述电推缸3动作。具体的,为了更有效的控制从动车桥1跟随磁性轨道的走向进行调整方向,则车厢连接机构300配置有第二磁感应传感器来检测磁性轨道的走向。当从动车桥1行驶至磁性轨道的转弯区域,第二磁感应传感器将检测到磁性轨道的走向变化,从而控制不同位置处的电推缸3对应的伸出或回缩,以调整连接框架2的转动角度,从而使得车厢连接机构300也能够跟随磁性轨道的走向变化对应的调整行进的方向,更有利于缩小转弯半径。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杆211沿所述动力车厢100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连接框架2的上部设置有朝向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轨电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无轨电车在掩埋有具有磁性轨道的道路上行驶;所述无轨电车包括两个动力车厢、中间车厢和车厢连接机构;其中,所述动力车厢的底部设置有动力车桥和用于控制所述动力车桥转向的电控转向器,所述动力车厢的底部还设置有用检测所述磁性轨道以触发所述电控转向器动作的第一磁感应传感器;所述动力车厢通过所述车厢连接机构与所述中间车厢连接,所述车厢连接机构包括连接框架和从动车桥,所述连接框架的上部设置有连杆组件,所述连接框架的下部设置有连接板组件,所述连接框架两侧的中部还设置有固定座; 所述连杆组件包括铰接在所述动力车厢和所述连接框架之间的第一连接杆、以及铰接在所述中间车厢和所述连接框架之间的第二连接杆;所述连接板组件包括铰接在所述动力车厢和所述连接框架之间的第一连接板、以及铰接在所述中间车厢和所述连接框架之间的第二连接板;所述从动车桥的两端部设置有减震气囊,所述减震气囊与对应的所述固定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轨电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无轨电车在掩埋有具有磁性轨道的道路上行驶;所述无轨电车包括两个动力车厢、中间车厢和车厢连接机构;其中,所述动力车厢的底部设置有动力车桥和用于控制所述动力车桥转向的电控转向器,所述动力车厢的底部还设置有用检测所述磁性轨道以触发所述电控转向器动作的第一磁感应传感器;所述动力车厢通过所述车厢连接机构与所述中间车厢连接,所述车厢连接机构包括连接框架和从动车桥,所述连接框架的上部设置有连杆组件,所述连接框架的下部设置有连接板组件,所述连接框架两侧的中部还设置有固定座;所述连杆组件包括铰接在所述动力车厢和所述连接框架之间的第一连接杆、以及铰接在所述中间车厢和所述连接框架之间的第二连接杆;所述连接板组件包括铰接在所述动力车厢和所述连接框架之间的第一连接板、以及铰接在所述中间车厢和所述连接框架之间的第二连接板;所述从动车桥的两端部设置有减震气囊,所述减震气囊与对应的所述固定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厢铰接装置,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凯孙珉堂刘持军李曙光粘世昌肖云鹏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四方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