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承载能力车辆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6018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3 18: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承载能力车辆平台,该车辆平台包含车身骨架和悬架系统,悬架系统包括前悬架与后悬架,车身骨架用于安装悬架系统。后悬架包括转向节、下横臂、纵臂、吊耳、板簧、束臂、阻尼器、板簧定位架、板簧定位块和板簧连接头。该车辆平台具有板簧式多连杆独立悬架,使车辆悬架具有板簧式悬架承载能力大的特点,同时具有多连杆独立悬架的舒适性与稳定性。该悬架的设计配合轮毂电机降低了底盘安装高度,增加了车轮之间的有效宽度,提供更大的富余空间用于货箱及乘座舱的布置。降低了整车质心高度,提高车辆行驶稳定性,提升行车安全。

A High Bearing Capacity Vehicle Platfor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承载能力车辆平台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承载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承载能力车辆平台。
技术介绍
目前电动物流车型的下车身骨架离地间隙较高,导致整车的质心高,影响整车稳定性和转向安全性,同时影响货箱的体积,整车空间利用率低。并且已有的电动物流车型车辆不能同时兼顾车辆舒适性与承载能力的性能需求,导致大多电动物流车型舒适性差,容易引起驾驶员驾驶疲劳,影响行车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高承载能力车辆平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与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高承载能力车辆平台,包含车身骨架和悬架系统;所述悬架系统包括前悬架与后悬架;所述后悬架包括转向节、下横臂、纵臂、吊耳、板簧、束臂、阻尼器、板簧定位架、板簧定位块和板簧连接头;所述转向节右侧上部设有束臂安装口,右侧下部设有下摆臂安装口,左侧下部设有阻尼器安装口,左侧设有纵臂安装口,中部设有轮辋安装口;所述板簧定位架关于车身中轴线对称布置于车身骨架后部,与车身骨架固定连接;所述板簧设于板簧定位架下方,关于车身中轴线对称布置,板簧下方设有至少两个板簧定位块,板簧定位块与板簧定位架固定连接,板簧通过板簧定位块锁紧在板簧定位架之下;所述板簧连接头一侧与板簧连接,一侧与吊耳转动连接;所述下横臂横向布置,一端设有车身骨架连接口,另一端设有转向节连接口,靠近转向节连接口端设有吊耳连接口;所述下横臂的车身骨架连接口与车身骨架转动连接,下横臂的吊耳连接口与吊耳转动连接,下横臂的转向节连接口与转向节的下摆臂安装口球铰链连接,下横臂能够提供转弯时侧向支撑;所述纵臂纵向布置,一端与车身骨架转动连接,另一端与转向节的纵臂安装口球铰链连接,纵臂提供车辆纵向力支撑,在加速及制动时为主要受力零件;所述束臂一端与车身骨架转动连接,另一端与转向节的束臂安装口球铰链连接,束臂调整车轮前束角,提供车轮转弯时侧向支撑,确保行车稳定性;所述阻尼器上端与车身骨架固定连接,下端与转向节的阻尼器安装口固定连接,车辆行驶时,阻尼器能够吸收并消除震动能量,提升整车舒适性。进一步地,所述后悬架还包括缓冲防滑片,所述缓冲防滑片设置在板簧与板簧定位架之间,所述缓冲防滑片采用具有抗氧化,耐磨特性的橡胶材料。进一步地,所述吊耳垂向布置。进一步地,所述束臂横向布置,提供转向节横向支撑力,提高车辆转向侧倾刚度,从而提高车辆行驶品质。进一步地,该平台还包括动力电池,所述动力电池布置于车身前部,使载货状态下,车辆的车轮载荷分布更加合理。进一步地,该平台还包括驱动系统,所述驱动系统包括轮毂电机与电机控制器,轮毂电机安装于转向节轮辋安装口,轮毂电机的采用使车身布置更为紧凑,较大的提高了车辆载货空间。进一步地,所述前悬架采用麦弗逊式独立悬架。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创造性的设计出板簧式多连杆独立悬架,使车辆悬架具有板簧式悬架承载能力大的特点,同时具有多连杆独立悬架的舒适性与稳定性。束臂连接点位于转向节上部,束臂横向布置,提供转向节横向支撑力,提高车辆转向侧倾刚度。下摆臂横向布置,纵臂纵向布置。这样的多连杆组合使各个连杆部件只受一个方向的作用力,较大的提高了零件的可靠性。该悬架设计配合轮毂电机降低了底盘安装高度,增加了车轮之间的有效宽度,提供更大的富余空间用于货箱及乘座舱的布置。2、降低了整车质心高度,提高车辆行驶稳定性,提升行车安全。3、超低底盘高度设计,有利于整车平台化拓展,降低平台车型研发成本。4、摆臂为左右件通用设计,左右件模具通用,减小量产成本。5、板簧相对于螺旋弹簧设计要求低,制造工艺简单,成本低廉。6、本专利技术安装工艺简单,便于车辆维护维修。附图说明图1为悬架系统结构图;图2为车辆平台的整车结构图;图3为后悬架局部放大图一;图4为后悬架局部放大图二;图5转向节细节图;图中,动力电池01、电机控制器02、轮毂电机03、转向节04、下横臂05、纵臂06、吊耳07、板簧08、束臂09、阻尼器10、板簧定位架11、缓冲防滑片12、板簧定位块13、板簧连接头14、轮辋安装口15、束臂安装口16、下摆臂安装口17、阻尼器安装口18、纵臂安装口19、车身骨架2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5所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高承载能力车辆平台包含车身骨架20和悬架系统;车身骨架20用于安装悬架系统。所述悬架系统包括前悬架与后悬架;所述后悬架包括转向节04、下横臂05、纵臂06、吊耳07、板簧08、束臂09、阻尼器10、板簧定位架11、板簧定位块13和板簧连接头14;所述转向节04右侧上部设有束臂安装口16,右侧下部设有下摆臂安装口17,左侧下部设有阻尼器安装口18,左侧设有纵臂安装口19,中部设有轮辋安装口15;所述板簧定位架11关于车身中轴线对称布置于车身骨架20后部,与车身骨架20固定连接;所述板簧08设于板簧定位架11下方,关于车身中轴线对称布置,板簧08下方设有至少两个板簧定位块13,板簧定位块13与板簧定位架11固定连接,板簧08通过板簧定位块13锁紧在板簧定位架11之下,板簧08为弹性元件,承受整车载荷;所述板簧连接头14一侧与板簧08连接,一侧与吊耳07转动连接;所述下横臂05横向布置,一端设有车身骨架连接口,另一端设有转向节连接口,近转向节连接口端设有吊耳连接口;所述下横臂05的车身骨架连接口与车身骨架20转动连接,下横臂05的吊耳连接口与吊耳07转动连接,下横臂05的转向节连接口与转向节04的下摆臂安装口17球铰链连接,下横臂05能够提供转弯时侧向支撑;所述纵臂06纵向布置,一端与车身骨架20转动连接,另一端与转向节04的纵臂安装口19球铰链连接,纵臂06提供车辆纵向力支撑,在加速及制动时为主要受力零件;所述束臂09一端与车身骨架20转动连接,另一端与转向节04的束臂安装口16球铰链连接,束臂09调整车轮前束角,提供车轮转弯时侧向支撑,确保行车稳定性;所述阻尼器10上端与车身骨架20固定连接,下端与转向节04的阻尼器安装口18固定连接,车辆行驶时,阻尼器10能够吸收并消除震动能量,提升整车舒适性。进一步地,所述后悬架还包括缓冲防滑片12,所述缓冲防滑片12设置在板簧08与板簧定位架11之间,所述缓冲防滑片12采用具有抗氧化,耐磨特性的橡胶材料。进一步地,所述吊耳07垂向布置。进一步地,所述束臂09横向布置,提供转向节04横向支撑力,提高车辆转向侧倾刚度,从而提高车辆行驶品质。进一步地,该平台还包括动力电池01,所述动力电池01布置于车身前部,使载货状态下,车辆的车轮载荷分布更加合理。进一步地,该平台还包括驱动系统,所述驱动系统包括轮毂电机03与电机控制器02,轮毂电机03安装于转向节轮辋安装口15,轮毂电机03的采用使车身布置更为紧凑,较大的提高了车辆载货空间。进一步地,所述前悬架采用麦弗逊式独立悬架。上述实施例用来解释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是对本专利技术进行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对本专利技术作出的任何修改和改变,都落入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承载能力车辆平台,其特征在于,包含车身骨架(20)和悬架系统;所述悬架系统包括前悬架与后悬架;所述后悬架包括转向节(04)、下横臂(05)、纵臂(06)、吊耳(07)、板簧(08)、束臂(09)、阻尼器(10)、板簧定位架(11)、板簧定位块(13)和板簧连接头(14);所述转向节(04)右侧上部设有束臂安装口(16),右侧下部设有下摆臂安装口(17),左侧下部设有阻尼器安装口(18),左侧设有纵臂安装口(19),中部设有轮辋安装口(15);所述板簧定位架(11)关于车身中轴线对称布置于车身骨架(20)后部,与车身骨架(20)固定连接;所述板簧(08)设于板簧定位架(11)下方,关于车身中轴线对称布置,板簧(08)下方设有至少两个板簧定位块(13),板簧定位块(13)与板簧定位架(11)固定连接,板簧(08)通过板簧定位块(13)锁紧在板簧定位架(11)之下;所述板簧连接头(14)一侧与板簧(08)连接,一侧与吊耳(07)转动连接;所述下横臂(05)横向布置,一端设有车身骨架连接口,另一端设有转向节连接口,靠近转向节连接口端设有吊耳连接口;所述下横臂(05)的车身骨架连接口与车身骨架转动连接,下横臂(05)的吊耳连接口与吊耳(07)转动连接,下横臂(05)的转向节连接口与转向节(04)下摆臂安装口(17)球铰链连接;所述纵臂(06)一端与车身骨架(20)转动连接,另一端与转向节(04)的纵臂安装口(19)球铰链连接;所述束臂(09)一端与车身骨架(20)转动连接,另一端与转向节(04)的束臂安装口(16)球铰链连接;所述阻尼器(10)上端与车身骨架(20)固定连接,下端与转向节(04)的阻尼器安装口(18)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承载能力车辆平台,其特征在于,包含车身骨架(20)和悬架系统;所述悬架系统包括前悬架与后悬架;所述后悬架包括转向节(04)、下横臂(05)、纵臂(06)、吊耳(07)、板簧(08)、束臂(09)、阻尼器(10)、板簧定位架(11)、板簧定位块(13)和板簧连接头(14);所述转向节(04)右侧上部设有束臂安装口(16),右侧下部设有下摆臂安装口(17),左侧下部设有阻尼器安装口(18),左侧设有纵臂安装口(19),中部设有轮辋安装口(15);所述板簧定位架(11)关于车身中轴线对称布置于车身骨架(20)后部,与车身骨架(20)固定连接;所述板簧(08)设于板簧定位架(11)下方,关于车身中轴线对称布置,板簧(08)下方设有至少两个板簧定位块(13),板簧定位块(13)与板簧定位架(11)固定连接,板簧(08)通过板簧定位块(13)锁紧在板簧定位架(11)之下;所述板簧连接头(14)一侧与板簧(08)连接,一侧与吊耳(07)转动连接;所述下横臂(05)横向布置,一端设有车身骨架连接口,另一端设有转向节连接口,靠近转向节连接口端设有吊耳连接口;所述下横臂(05)的车身骨架连接口与车身骨架转动连接,下横臂(05)的吊耳连接口与吊耳(07)转动连接,下横臂(05)的转向节连接口与转向节(04)下摆臂安装口(17)球铰链连接;所述纵臂(06)一端与车身骨架(20)转动连接,另一端与转向节(0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春晖钟进张豪斌叶克用蒋人喜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傲拓迈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