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含增塑剂的聚乙烯醇缩醛构成的具有消音性能的抗穿透的多层薄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59933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3 18: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由含增塑剂的聚乙烯醇缩醛构成的具有消音性能的抗穿透的多层薄膜。具体地,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复合玻璃的中间层薄膜,其由至少一个第一和至少一个第二子薄膜构成,该子薄膜含有具有各自不同的增塑剂含量的含增塑剂的聚乙烯醇缩醛,其中第一子薄膜由聚乙烯醇含量为17至22重量%的含增塑剂的聚乙烯醇缩醛构成,和第二子薄膜由聚乙烯醇含量为11至14重量%的含增塑剂的聚乙烯醇缩醛构成,并且所述的中间层薄膜具有小于28重量%的总增塑剂含量。通过使用总厚度小于3.7 mm的玻璃,该薄膜能够尤其用于挡风玻璃。

A penetration-resistant multilayer film composed of polyvinyl acetal containing plasticiz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由含增塑剂的聚乙烯醇缩醛构成的具有消音性能的抗穿透的多层薄膜本专利申请是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380059540.0、申请日为2013年11月13日、同题的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适合用作复合安全玻璃中的消音中间层的含增塑剂的薄膜,其由至少两个基于具有不同的聚乙烯醇含量的含增塑剂的聚乙烯醇缩的子薄膜构成,并且具有良好的穿透性能。
技术介绍
复合安全玻璃通常由两个玻璃板和接合该玻璃板的中间薄膜构成。作为薄膜材料,主要使用含增塑剂的部分缩醛化的聚乙烯醇(聚乙烯醇缩醛),特别是聚乙烯醇缩丁醛(PVB)。复合安全玻璃(VSG)例如用于机动车领域中的挡风玻璃或者侧玻璃以及用作建筑领域中的安全玻璃。复合玻璃的越来越重要的特征是其消音性能。这例如可以通过特别软和因此吸音的中间层薄膜实现。但是,该薄膜通常不是足够机械稳定的,或者不具有在玻璃上的足够的粘附性能。替代地可以使用多层体系,其中子层在其机械强度方面是不同的,并且因此通过机械退耦(Entkopplung)实现消音。基于含增塑剂的聚乙烯醇缩醛的薄膜的不同的机械强度,例如可以通过其增塑剂含量或者在所使用的聚乙烯醇缩醛中的聚乙烯醇基团或者聚乙酸乙烯酯基团的含量来调节。因此,EP2153989A1或者US5,340,654描述了多层薄膜,其中第一子层含有具有高的残余乙酸酯含量的聚乙烯醇缩醛,并且第二子层含有具有较低的残余乙酸酯含量的聚乙烯醇缩醛。通过不同的残余乙酸酯含量,其中一个子薄膜可以具有高的,另一个子薄膜可以具有较低的增塑剂含量,由此实现子薄膜的不同的机械强度。WO2006/102049公开了类似的多层体系,其中两个子薄膜具有相同的残余乙酸酯含量的,但是不同的聚乙烯醇基团含量的聚乙烯醇缩醛。在此,也导致子薄膜的不同的增塑剂含量和因此导致不同的机械强度。由于软质的子薄膜所致,描述于此的多层薄膜尽管具有消音性能,但是由于超过29重量%的高的总增塑剂含量是机械更不稳定的,这例如负面地影响以此制造的玻璃/玻璃层压物(例如挡风玻璃)的穿透强度。所述多层薄膜适合用作传统的挡风玻璃或者建筑玻璃中的吸音薄膜。在汽车工业中传统地使用的挡风玻璃通常具有大于3.7mm的总厚度(基于玻璃计)。目前,汽车工业的目标是限制机动车的CO2排放和/或降低其发动机燃料消耗。在此,减少机动车的总重量变得重要。减小玻璃的重量,也能够有助于减小机动车的总重量。因此在将较薄的玻璃用于挡风玻璃时,节省若干千克的重量。减少玻璃厚度的缺点是,挡风玻璃的消音性能由此变差。这在一方面由于玻璃质量的标称损失(重量定律),并且在另一方面由于重合干扰(Koinzidenzeinbrüchen)移至较高频率。人耳尤其在1000-5000Hz的区域中是敏感的,这符合人类语言的频率范围。挡风玻璃的减少的消音导致对于乘客的舒适性的巨大损害。此外,由较薄的玻璃构成的层压物具有较小的穿透强度,特别是在使用具有本身较小的机械强度的消音薄膜的情况中。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具有消音性能的复合玻璃的中间层薄膜,其在足够的硬度,即足够的穿透强度的同时具有良好的消音性能,并且因此适合于例如制造具有厚度小于3.7mm的较薄玻璃的挡风玻璃(基于两个单片玻璃的总厚度计)。已发现,基于含增塑剂的聚乙烯醇缩醛的中间层薄膜尽管具有良好的消音性能,也具有足够的硬度或者穿透强度,其中该中间层薄膜具有由不同的聚乙烯醇含量和低的总增塑剂含量的聚乙烯醇缩醛构成的子层。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主题是用于复合玻璃的由至少一个第一和至少一个第二子薄膜构成的中间层薄膜,该子薄膜含有各自不同的增塑剂含量的含增塑剂的聚乙烯醇缩醛,其中第一子薄膜由聚乙烯醇含量为17至22重量%的含增塑剂的聚乙烯醇缩醛构成,和第二子薄膜由聚乙烯醇含量为11至14重量%的含增塑剂的聚乙烯醇缩醛构成,并且该中间层薄膜具有小于28重量%的总增塑剂含量。在该中间层薄膜中,优选地在两个第一子薄膜之间设置第二子薄膜。以下将中间层薄膜的总增塑剂含量理解为基于薄膜的总重量计的增塑剂含量。中间层薄膜的机械稳定性(即总增塑剂含量)和消音性能在文献中描述为彼此排斥或者至少不相同作用的性能。因此,EP2153989A1公开了具有良好消音性能的,但是具有大于29重量%的高的总增塑剂含量的中间层薄膜。在此的比较例1对应于EP2153989A1的实施例2c。证实了相比于本专利技术的薄膜而言,该薄膜具有较低的机械抵抗力。优选地,本专利技术的中间层薄膜具有28重量%至24重量%,特别优选27重量%至24重量%,和特别是26重量%至24重量%的总增塑剂含量。本专利技术的薄膜与目前可以获得的基于增塑的聚乙烯醇缩醛的声音防护薄膜的区别在于,其提高的机械硬度和与此相关联的穿透强度。此外通过子层的合适的组合,该薄膜用作基于增塑的聚乙烯醇缩醛的中间层薄膜。特别的特征是,该薄膜在此具有低的总增塑剂含量,这实际上与用作消音薄膜是矛盾的。在之后的玻璃层压物的使用温度下,本专利技术薄膜的消音作用应是最高的。对于汽车玻璃,使用温度约为20℃,因为玻璃在冬天被加热,并且在夏天通过空调冷却。本专利技术的薄膜根据ISO16940优选地在15-25℃的温度范围中呈现最大消音。在此,消音根据ISO16940以损耗因数的形式给出,并且提供量度用于说明该薄膜能够如何良好地消减进入的声音,更确切地说转变为热(热耗散)。由所述的中间层薄膜和两个厚度为2mm的玻璃片制造的层压物具有a)根据ISO16940在20℃下的大于750Hz的第2模式固有频率,和b)根据ISO16940在20℃的温度下的至少0.25的第2模式损耗因数。由本专利技术的薄膜和两个厚度为2mm的玻璃片制造的层压物在20℃的温度下优选地具有大于780Hz和特别是大于800Hz的根据ISO16940测量的第2模式固有频率。由本专利技术的薄膜和两个厚度为2mm的玻璃片制造的层压物在10℃下优选地具有大于0.15,特别优选大于0.3和特别优选大于0.35的根据ISO16940的第2模式损耗因数。第2模式损耗因数在30℃下优选为大于0.25。由本专利技术的薄膜和两个厚度为2mm的玻璃片制造的层压物在20℃下优选地具有大于160Hz的根据ISO16940的第1模式固有频率。在此,在20℃下的第1模式损耗因数优选地具有大于0.2和特别优选大于0.25的值。根据ISO16940,在由0.76-1.14mm厚的中间层薄膜(薄膜的消音性能在该厚度范围中不显著变化,但是优选地在厚度为0.84mm的薄膜上实施测量)构成的试样上确定消音性能(损耗因数和固有频率),该中间层薄膜层压在两个2mm厚的玻璃板之间。在此,测量前两个振动模式n,第1模式和第2模式。在此,同样能够分别以第1模式和第2模式的η1和η2的形式说明损耗因数。在常见的高压釜方法中制造测试层压物之后,在室温下至少10周的玻璃样品的贮存时间之后,测量本专利技术薄膜的所有的消音性能。相比于传统的声音防护薄膜,尤其对于与总厚度小于3.7mm,优选小于3.5mm和特别优选小于3.3mm的薄玻璃,例如挡风玻璃的玻璃板的层压而言,本专利技术的薄膜呈现明显的优点。本专利技术的薄膜尤其能够用于制造具有不对称的玻璃厚度的层压物。因此,一个玻璃板例如可以具有1.8mm的厚度,并且第二玻璃板具有1.4mm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用于复合玻璃的中间层薄膜,其由至少一个第一和至少一个第二子薄膜构成,所述子薄膜含有具有各自不同的增塑剂含量的含增塑剂的聚乙烯醇缩醛,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子薄膜由聚乙烯醇含量为17至22重量%和增塑剂含量为20至27重量%的含增塑剂的聚乙烯醇缩醛构成,和所述的第二子薄膜由聚乙烯醇含量为11至14重量%和增塑剂含量为30至38重量%的含增塑剂的聚乙烯醇缩醛构成,并且所述的中间层薄膜具有小于28重量%的总增塑剂含量,其中所述的第二子薄膜设置在两个第一子薄膜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2012.11.16 EP 12193078.81.用于复合玻璃的中间层薄膜,其由至少一个第一和至少一个第二子薄膜构成,所述子薄膜含有具有各自不同的增塑剂含量的含增塑剂的聚乙烯醇缩醛,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子薄膜由聚乙烯醇含量为17至22重量%和增塑剂含量为20至27重量%的含增塑剂的聚乙烯醇缩醛构成,和所述的第二子薄膜由聚乙烯醇含量为11至14重量%和增塑剂含量为30至38重量%的含增塑剂的聚乙烯醇缩醛构成,并且所述的中间层薄膜具有小于28重量%的总增塑剂含量,其中所述的第二子薄膜设置在两个第一子薄膜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的中间层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子薄膜由聚乙酸乙烯酯基团含量为0.1至11mol%的含增塑剂的聚乙烯醇缩醛构成。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中间层薄膜,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简·贝库伊赞尤伟·凯勒
申请(专利权)人:可乐丽欧洲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