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线及其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752812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1 06: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天线及其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显示模块,显示模块包括变速箱及表盘,变速箱设有输出轴,输出轴的一端面上设有指示针;及安装板,包括用于安装变速箱的第一安装部、用于安装表盘的第二安装部、以及设置于第一安装部及第二安装部之间的通孔,第一安装部设置于安装板的一板面上,第二安装部设置于安装板的另一板面上,输出轴的一端穿过通孔、并插入表盘内。该显示装置通过模块化设计,使得变速箱及表盘集成安装在安装板上,使得二者的基准统一,避免电下倾角的显示失真;该天线采用了上述显示装置,使得电下倾角的显示更加准确。

Antenna and its display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天线及其显示装置
本技术涉及天线
,特别是涉及一种天线及其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天线移相器中,直抽拉式移相器应用广泛,介质板全部推进移相器腔体内部可以为移相器最小电下倾角,而介质板全部抽拉出来可以为移相器最大电下倾角。通常利用天线显示系统来实现介质板的移动控制及同步显示位置信息。目前,在设计基站天线下倾角显示系统的时候,通常将显示装置中的刻度直接丝印在下端盖上,而显示系统中的变速箱又装配在另外一个基准上面(例如底板上面),这样就造成基准不统一,容易导致显示异常。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天线及其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通过模块化设计,使得变速箱及表盘集成安装在安装板上,使得二者的基准统一,避免电下倾角的显示失真。该天线采用了上述显示装置,使得电下倾角的显示更加准确。其技术方案如下: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模块,所述显示模块包括变速箱及表盘,所述变速箱设有输出轴,所述输出轴的一端面上设有指示针;及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包括用于安装所述变速箱的第一安装部、用于安装表盘的第二安装部、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部及第二安装部之间的通孔,所述第一安装部设置于所述安装板的一板面上,所述第二安装部设置于所述安装板的另一板面上,所述输出轴的一端穿过所述通孔、并插入所述表盘内。上述显示装置使用时,将安装板固设于天线罩的预设位置,然后利用将第二安装部将表盘安装在安装板上,使得表盘的内腔与安装板上对应的通孔相通;再利用第一安装将变速箱固定在安装板上,同时使得输出轴的一端穿过所述通孔、并插入所述表盘内,该指示针可在表盘内转动。如此,利用传动机构可以在驱动移相器介质板一端的过程中,将动力同步传递给变速箱,使得输出轴的指示针能够显示天线电下倾角的变化。该显示装置通过模块化设计,将变速箱及表盘集成安装在安装板上,使得二者的基准统一,避免电下倾角的显示失真,且无需重复丝印,节约资源;同时能够充分利用空间资源,在安装板上集成多套显示模块。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变速箱的外壁卡扣配合固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部包括间隔设置于所述通孔外边缘的至少两个第一卡钩,所述变速箱的外壁设有与所述第一卡钩一一对应、且卡扣配合的第一凸起。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钩设有斜向设置的第一导入面,且所有所述第一卡钩的第一导入面配合形成第一导入部;或/和所述第一凸起设有斜向设置的第二导入面,且所有所述第一凸起的第二导入面配合形成第二导入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安装部与所述表盘的外壁卡扣配合固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安装部包括间隔设置于所述通孔外边缘的至少两个第二卡钩,所述表盘的外壁设有与所述第二卡钩一一对应、且卡扣配合的第二凸起。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卡钩设有斜向设置的第三导入面,且所有所述第二卡钩的第三导入面配合形成第三导入部;或/和所述第二凸起设有斜向设置的第四导入面,且所有所述第二凸起的第四导入面配合形成第四导入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孔的侧壁设有第一条形凹槽,所述变速箱设有能够插入所述通孔中的安装体,所述安装体设有与所述第一条形凹槽限位配合的条形凸起。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表盘的内侧壁设有与所述第一条形凹槽相对接的第二条形凹槽,所述第二条形凹槽与所述条形凸起限位配合。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天线,包括上述的显示装置。该天线采用了上述显示装置,只需将传动机构的输出端与变速箱的输入轴传动连接,即可同步显示电下倾角,使得电下倾角的显示更加准确;且天线下倾角的显示位置更加合理,便于查看天线下倾角角度位置是否符合要求。附图说明图1为一实施例中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显示装置的结构爆炸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变速箱及输入轴的装配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安装板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所示安装板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所示表盘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显示模块,110、输入轴,120、变速箱,122、输出轴,101、指示针,124、第一凸起,102、第二导入面,126、安装体,104、条形凸起,130、表盘,132、第二凸起,106、第四导入面,134、第二条形凹槽,200、安装板,210、第一安装部,212、第一卡钩,202、第一导入面,220、第二安装部,221、第二卡钩,204、第三导入面,230、通孔,232、第一条形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设置于”、“固设于”或“安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进一步地,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传动连接”另一个元件,二者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方式的固定,也可以不可拆卸连接的固定,能够实现动力传递即可,如套接、卡接、一体成型固定、焊接等,在现有技术中可以实现,在此不再累赘。当元件与另一个元件相互垂直或近似垂直是指二者的理想状态是垂直,但是因制造及装配的影响,可以存在一定的垂直误差。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本技术中涉及的“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如图1及图2所示,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模块100,显示模块100包括变速箱120及表盘130,变速箱120设有输出轴122,输出轴122的一端面上设有指示针101;及安装板200,安装板200包括用于安装变速箱120的第一安装部210、用于安装表盘130的第二安装部220、以及设置于第一安装部210及第二安装部220之间的通孔230,第一安装部210设置于安装板200的一板面上,第二安装部220设置于安装板200的另一板面上,输出轴122的一端穿过通孔230、并插入表盘130内。如图1至图3所示,上述显示装置使用时,将安装板200固设于天线罩的预设位置,然后利用将第二安装部220将表盘130安装在安装板200上,使得表盘130的内腔与安装板200上对应的通孔230相通;再利用第一安装将变速箱120固定在安装板200上,同时使得输出轴122的一端穿过通孔230、并插入表盘130内,该指示针101可在表盘130内转动。如此,利用传动机构可以在驱动移相器介质板一端的过程中,将动力同步传递给变速箱120,使得输出轴122的指示针101能够显示天线电下倾角的变化。该显示装置通过模块化设计,将变速箱120及表盘130集成安装在安装板200上,使得二者的基准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模块,所述显示模块包括变速箱及表盘,所述变速箱设有输出轴,所述输出轴的一端面上设有指示针;及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包括用于安装所述变速箱的第一安装部、用于安装表盘的第二安装部、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部及第二安装部之间的通孔,所述第一安装部设置于所述安装板的一板面上,所述第二安装部设置于所述安装板的另一板面上,所述输出轴的一端穿过所述通孔、并插入所述表盘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模块,所述显示模块包括变速箱及表盘,所述变速箱设有输出轴,所述输出轴的一端面上设有指示针;及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包括用于安装所述变速箱的第一安装部、用于安装表盘的第二安装部、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部及第二安装部之间的通孔,所述第一安装部设置于所述安装板的一板面上,所述第二安装部设置于所述安装板的另一板面上,所述输出轴的一端穿过所述通孔、并插入所述表盘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变速箱的外壁卡扣配合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部包括间隔设置于所述通孔外边缘的至少两个第一卡钩,所述变速箱的外壁设有与所述第一卡钩一一对应、且卡扣配合的第一凸起。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钩设有斜向设置的第一导入面,且所有所述第一卡钩的第一导入面配合形成第一导入部;或/和所述第一凸起设有斜向设置的第二导入面,且所有所述第一凸起的第二导入面配合形成第二导入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苑辉杨仲凯
申请(专利权)人: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京信通信系统广州有限公司天津京信通信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