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集流体及电池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52762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1 05:58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第一集流体及电池包。该第一集流体上设置有流道,流道沿第一集流体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流道设置有第一开口,第一开口位于第一集流体长度方向的一端;自第一开口朝向第一集流体另一端的方向,流道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地设置;流道的一侧设置有与流道连通的第二开口。本申请中,第一集流体上流道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可供较多冷却介质进入横截面积较大的第一开口内,从而保持流道内的液压,使冷却介质从第一集流体的第一开口流动至流道的另一端,使流道全部空间内流动有冷却介质,能保证冷却介质能从全部第二开口流出。

First collector and battery pac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第一集流体及电池包
本申请涉及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第一集流体及电池包。
技术介绍
随着电动汽车技术和动力电池技术的逐步完善,对动力电池组的能量密度、循坏寿命、安全性能等方面的要求也逐渐提高。电池模组包括电芯和热管理系统。热管理系统用于通过冷热调节,确保电芯在适宜温度范围工作。现有技术中,车用电池使用空冷和水冷系统进行冷却实现降温,电池包内需要额外设置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和节流设备组成的冷却系统。然而,现有的冷却系统的冷却降温作用有限,冷却不均匀很难保证电池温度的一致性,冷却系统占用空间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第一集流体及电池包,有利于。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第一集流体,其用于电池模组。该第一集流体上设置有流道,所述流道沿所述第一集流体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流道设置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位于所述第一集流体长度方向的一端;自所述第一开口朝向所述第一集流体另一端的方向,所述流道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地设置;所述流道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流道连通的第二开口。可选地,所述流道为沿所述第一集流体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的孔流道;所述孔流道的内周壁包括一对相对设置的内侧壁,所述第二开口贯通其中一个所述内侧壁设置;自所述第一开口朝向所述第一集流体另一端的方向,所述一对内侧壁的间距逐渐减小地设置。可选地,所述孔流道为横截面为四边形的孔流道;或者,所述孔流道为横截面为跑道形的孔流道。可选地,自所述第一开口朝向所述第一集流体另一端的方向,多个所述第二开口间隔设置;每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开口的间距相同。可选地,所述第一集流体上设置有进液口,所述进液口导通于所述第一开口。可选地,所述流道贯通所述第一集流体长度方向。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包。该电池包包括:电池模组,包括多个堆叠设置的电芯和将所述多个电芯电连接的汇流排;所述电池模组中设置有冷却通道;及上述的第一集流体;其中,所述第一集流体贴合安装于所述电池模组侧面,且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冷却通道连通。可选地,还包括设置有容纳腔的箱体;其中,所述电池模组和所述第一集流体设置于所述箱体内;所述第一集流体的所述第一开口连通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自所述箱体内部贯穿至所述箱体外部。可选地,所述第一集流体安装于所述箱体内壁上;当所述电池模组安装于所述容纳腔内时,所述第一集流体与所述电池模组贴合在一起。可选地,相邻所述电芯之间设置有构成所述冷却通道的间隙,相邻所述电芯之间的间隙为1mm-4mm。可选地,还包括与所述冷却通道连通的第二集流体;其中,所述第一集流体的流道用于供冷却液进入,以使冷却液流动至所述冷却通道;所述第二集流体用于将所述冷却通道内的冷却液排出;所述第二集流体与所述第一集流体结构相同或者不同地设置。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集流体及电池包中,流道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可供较多冷却介质进入横截面积较大的第一开口内,从而保持流道内的液压,使冷却介质从第一集流体的第一开口流动至流道的另一端,使流道全部空间内流动有冷却介质,能保证冷却介质能从全部第二开口流出。第一集流体贴合安装于电池模组侧面时,流道通过第二开口与冷却通道导通。流道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能使冷却介质能从第一集流体的第一开口流动至流道的另一端,使流道全部空间内流动有冷却介质,使冷却介质从全部第二开口进入冷却通道,实现均匀冷却。冷却介质从第一集流体的流道通过第二开口进入电池模组中的冷却通道内,占用空间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集流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沿图1中A-A方向的剖视图;图3是本申请第二种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集流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申请第三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申请第四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的结构示意图。标记说明:10-第一集流体;100-外侧壁;12-流道;120-内侧壁;14-第一开口;16-第二开口;18-进水口;20-第二集流体;24-出液口;40-电池模组;42-电芯;44-汇流排;46-侧面;50-端板;70-箱体。【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应当理解,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及装配顺序。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实施例所描述的“基本上”、“近似”、“大约”、“约”、“大致”“大体上”等词语,是指在合理的工艺操作范围内或者公差范围内,可以大体上认同的,而不是一个精确值。图1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集流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沿图1中A-A方向的剖视图。请参阅图1和图2,该第一集流体10上设置有流道12,流道12沿第一集流体10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用于供冷却介质通过。流道12至少贯通至第一集流体10长度方向的一端,形成用于供冷却介质进入流道12内部的第一开口14。第一开口14位于第一集流体10长度方向的一端。在垂直于流道12延伸方向的平面上横切流道12后,可获得流道12的横截面。自第一开口14朝向第一集流体10另一端的方向,流道12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第一集流体10上设置有第二开口16,第二开口16位于流道12的一侧。第二开口16与流道12连通,用于供流道12内的冷却介质流出。冷却介质能自第一开口14进入至流道12内,并从第二开口16流出。流道12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可供较多冷却介质进入横截面积较大的第一开口14内,从而保持流道12内的液压,使冷却介质从第一集流体10的第一开口14流动至流道12的另一端,使流道12全部空间内流动有冷却介质,能保证冷却介质能从全部第二开口16流出。流道12横截面渐小的结构设计,可有效避免冷却介质只能在流道12的部分空间内流动后就从部分第二开口16全部流出,导致流道12的部分空间及部分第二开口16未起到运输介质的作用。为了更加充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第一集流体(10),用于电池模组,其中,在所述第一集流体(10)上设置有流道(12),所述流道(12)沿所述第一集流体(10)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流道(12)设置有第一开口(14),所述第一开口(14)位于所述第一集流体(10)长度方向的一端;自所述第一开口(14)朝向所述第一集流体(10)另一端的方向,所述流道(12)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地设置;所述流道(12)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流道(12)连通的第二开口(1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第一集流体(10),用于电池模组,其中,在所述第一集流体(10)上设置有流道(12),所述流道(12)沿所述第一集流体(10)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流道(12)设置有第一开口(14),所述第一开口(14)位于所述第一集流体(10)长度方向的一端;自所述第一开口(14)朝向所述第一集流体(10)另一端的方向,所述流道(12)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地设置;所述流道(12)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流道(12)连通的第二开口(1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第一集流体(10),其中,所述流道(12)为沿所述第一集流体(10)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的孔流道;所述孔流道(12)的内周壁包括一对相对设置的内侧壁(120),所述第二开口(16)贯通其中一个所述内侧壁(120)设置;自所述第一开口(14)朝向所述第一集流体(10)另一端的方向,所述一对内侧壁(120)的间距逐渐减小地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第一集流体(10),其中,所述孔流道(12)为横截面为四边形的孔流道;或者,所述孔流道(12)为横截面为跑道形的孔流道。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第一集流体(10),其中,自所述第一开口(14)朝向所述第一集流体(10)另一端的方向,多个所述第二开口(16)间隔设置;每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开口(16)的间距相同。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第一集流体(10),其中,所述第一集流体(10)上设置有进液口(30),所述进液口(30)导通于所述第一开口(14)。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第一集流体(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士源李兴星吴兴远郑敏捷杨海奇吴泽群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