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储能电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5276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1 05: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储能电源,包括散热板、固定螺钉和壳体,其中,所述壳体呈中空结构,内设有楔形部,所述楔形部和所述壳体的内壁之间形成容纳槽,所述散热板嵌入所述容纳槽内,所述楔形部上还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容纳槽连通,并且贯穿所述楔形部,所述第一凹槽的端部上设有与所述固定螺钉适配的螺纹,所述固定螺钉通过所述螺纹和所述第一凹槽装配,并挤压所述散热板。通过上述方式,所述散热板嵌入所述容纳槽后,通过所述固定螺钉和所述第一凹槽装配,将所述散热板限位于所述容纳槽内,安装方便,同时,由于所述固定螺钉对所述散热板的挤压作用,使得所述散热板和所述壳体的内壁贴紧,热量传递效果更好。

An Energy Storage Power Supp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储能电源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电池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储能电源。
技术介绍
模组电池凭借其优良的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但是需要为其提供良好的散热,以保证其稳定工作。现有的散热方案是在模组电池内安装带多齿等特点的异形结构,这些结构较为复杂,不容易安装于模组电池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方便安装散热结构的储能电源。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储能电源,包括:散热板;固定螺钉;壳体,呈中空结构,内设楔形部,所述楔形部和所述壳体的内壁之间形成容纳槽,所述散热板嵌入所述容纳槽内,所述楔形部上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容纳槽连通,并且贯穿所述楔形部,所述第一凹槽的端部设有与所述固定螺钉适配的螺纹,所述固定螺钉和所述第一凹槽装配,并且挤压所述散热板。可选地,所述楔形部的端部上设有卡扣结构,所述卡扣结构用于挡住所述固定螺钉;所述卡扣结构包括连接杆、第一卡扣部和第二卡扣部,所述连接杆和所述第二卡扣部均自所述楔形部上延伸,并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凹槽的两侧,所述连接杆穿过所述第一卡扣部,所述第一卡扣部可相对于所述连接杆转动,所述第一卡扣部可与所述第二卡扣部扣合。可选地,所述储能电源还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和所述散热板固定。可选地,所述储能电源还包括隔离件,所述隔离件包括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所述第二本体自所述第一本体的中间向外延伸,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相互垂直;所述壳体内还设有第二卡部,所述第一本体嵌入所述第二卡部。可选地,所述储能电源还包括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所述第一盖体和所述第二盖体均通过可拆卸的方式和所述壳体固定,封住所述壳体,其中,所述第二盖体上设有散热风扇。可选地,所述储能电源还包括电芯组件;所述壳体内还设有第一卡部和支撑部,所述电芯组件位于所述第一卡部和所述支撑部之间。可选地,所述电芯组件包括若干个电芯单体、阻隔板和若干个连接面板,若干个所述电芯单体并排排列设置,若干个所述连接面板依次连接固定,并且包围若干个所述电芯单体,所述阻隔板设于若干个所述电芯单体之间。可选地,所述储能电源还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所述电芯组件接触,检测所述电芯组件的温度,并将检测到的所述温度发送给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所述散热风扇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接收所述温度,并根据所述温度控制所述散热风扇的转动速度。可选地,所述储能电源上还设有把手,所述把手和所述壳体固定,并位于所述壳体的外部。可选地,所述散热板为铝材。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电路板和散热板固定,散热板嵌入两个容纳槽之间,通过固定螺钉和第一凹槽的端部的螺纹配合,固定散热板,并且使得散热板和壳体的内壁贴紧,电路板产生的热量通过散热板和壳体传递到外部环境中,结构简单,安装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储能电源的爆炸图;图2是图1所示的储能电源的剖视图;图3是图1所示的储能电源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所示的壳体的局部放大图;图5是图2所示的储能电源的局部放大图;图6是散热风扇、温度传感器及控制器的电连接图。请参阅图1至图6,100为储能电源,10为壳体,12为电路板,14为散热板,16为电芯组件,18为隔离件,20为第一盖体,22为第二盖体,24为散热风扇,26为把手,28为温度传感器,30为控制器,101为第一侧壁,102为第一倒角壁,103为第二侧壁,104为第二倒角壁,105为第三侧壁,106为第三倒角壁,107为第四侧壁,108为第四倒角壁,109为楔形部,110为容纳槽,111为第一凹槽,112为第一卡部,113为第二凹槽,114为卡扣结构,115为连接杆,116为第一卡扣部,117为第二卡扣部,118为支撑部,119为第二卡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内”、“外”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技术。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阅图1和图2,本技术其中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储能电源100,包括壳体10、电路板12、散热板14、固定螺钉(未标示)、电芯组件16、隔离件18、第一盖体20、第二盖体22、散热风扇24、把手26、温度传感器28和控制器30,所述第一盖体20和第二盖体22分别和所述壳体10固定,并且围设为一个收容腔(未标示),所述电路板12、散热板14、固定螺钉、电芯组件16、隔离件18、散热风扇24、温度传感器28和所述控制器30均收容于所述收容腔内,其中,所述散热风扇24固定于所述第二盖体22上,所述控制器30分别与所述散热风扇24和所述温度传感器28电连接,所述电路板12和所述散热板14固定,所述把手26固定于所述壳体10上,并且位于所述收容腔外,所述把手26的设置方便用户携带所述储能电源100。请一并参阅图3、图4和图5,所述壳体10呈中空的结构,包括第一侧壁101、第一倒角壁102、第二侧壁103、第二倒角壁104、第三侧壁105、第三倒角壁106、第四侧壁107和第四倒角壁108,所述第一侧壁101、第一倒角壁102、第二侧壁103、第二倒角壁104、第三侧壁105、第三倒角壁106、第四侧壁107和所述第四倒角壁108依次连接。实际上,在加工时,所述壳体10由第一侧壁101、第二侧壁103、第三侧壁105和第四侧壁107依次连接形成呈矩形的中空结构,并且,于连接处进行倒角,从而得到第一倒角壁102、第二倒角壁104、第三倒角壁106和第四倒角壁108。在本实施例中,将所述第四侧壁107的一端设为上方,将所述第二侧壁103的一端设为下方。具体的,所述壳体10内设有楔形部109,所述楔形部109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壁101、第三侧壁105、第三倒角壁106和第四倒角壁108上,并且数量均为一个。所述楔形部109大致呈钩子状,其一端自所述壳体10的内壁上延伸,并逐渐弯曲为勾状,另一端和所述壳体10的内壁之间间隔一定距离,形成容纳槽110,用于容纳安装所述散热板14,所述楔形部109包括呈圆弧形的第一凹槽111,所述第一凹槽111和所述容纳槽110连通,并且横向贯穿所述楔形部109,所述第一凹槽111的两端均设有和所述固定螺钉适配的螺纹,使得,当所述散热板14位于所述容纳槽110内之后,所述固定螺钉和所述第一凹槽111两端的螺纹装配,限位所述散热板14,同时,给所述散热板14增加朝向所述壳体10的内壁的作用力,使得所述散热板14贴紧所述壳体10的内壁,所述电路板12上产生的热量通过所述散热板14和所述壳体10的内壁传递到外部环境中,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储能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板;固定螺钉;壳体,呈中空结构,内设楔形部,所述楔形部和所述壳体的内壁之间形成容纳槽,所述散热板嵌入所述容纳槽内,所述楔形部上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容纳槽连通,并且贯穿所述楔形部,所述第一凹槽的端部设有与所述固定螺钉适配的螺纹,所述固定螺钉和所述第一凹槽装配,并且挤压所述散热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储能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板;固定螺钉;壳体,呈中空结构,内设楔形部,所述楔形部和所述壳体的内壁之间形成容纳槽,所述散热板嵌入所述容纳槽内,所述楔形部上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容纳槽连通,并且贯穿所述楔形部,所述第一凹槽的端部设有与所述固定螺钉适配的螺纹,所述固定螺钉和所述第一凹槽装配,并且挤压所述散热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形部的端部上设有卡扣结构,所述卡扣结构用于挡住所述固定螺钉;所述卡扣结构包括连接杆、第一卡扣部和第二卡扣部,所述连接杆和所述第二卡扣部均自所述楔形部上延伸,并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凹槽的两侧,所述连接杆穿过所述第一卡扣部,所述第一卡扣部可相对于所述连接杆转动,所述第一卡扣部可与所述第二卡扣部扣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电源还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和所述散热板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电源还包括隔离件,所述隔离件包括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所述第二本体自所述第一本体的中间向外延伸,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相互垂直;所述壳体内还设有第二卡部,所述第一本体嵌入所述第二卡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相柱郭会生蒋琪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德兰明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