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激光测量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5079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1 04: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激光测量仪,属于测量装置技术领域,包括测量仪本体,所述测量仪本体的一端具有相互垂直设置的第一定位面和第二定位面;所述测量仪本体的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定位面平行的激光光带区域,位于所述激光光带区域的所述测量仪本体上设置有多条刻度线;所述测量仪本体上可分离的安装有用于分别从所述激光光带区域的两端对所述激光光带区域发出的平行激光进行遮挡的第一遮光片和第二遮光片,所述第一遮光片和所述第二遮光片之间设置有透光间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两个定位面进行定位,减少了操作误差,同时可以直观、快速的判断面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大大提高了测量效率。

A Laser Measuring Instru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激光测量仪
本技术属于测量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激光测量仪。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汽车产量不断增加,车身制造业大量发展,需要相应的测量装置来保证产品质量。车身因制造误差及装配误差,相邻的件的面差难以控制,面差的不均匀会导致车身不美观、增大空气阻力,因此车身面差是车身质量检查中的重要指标,例如:侧围外板和前门外板之间的面差。其中,面差是指两个相邻面在法向方向上的距离。目前,传统测量面差的测量装置往往使用测量标尺,如:游标卡尺、千分尺、百分表等。以游标卡尺为例,将其主尺定位于基准面,测针直接接触被测面,测针与基准面的相对位置通过游标尺框的刻度指示出来。但是,因测针为金属,测量产品时会划伤产品表面;且测量时只有一个面定位,测量精度低;同时测量耗时长,且由于操作人员熟练程度的限制,读取的面差数据存在较大的误差。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激光测量仪,可以直观、快速的判断面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操作简单,测量精度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激光测量仪,包括测量仪本体,所述测量仪本体的一端具有相互垂直设置的第一定位面和第二定位面;所述测量仪本体的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定位面平行的激光光带区域,位于所述激光光带区域的所述测量仪本体上设置有多条刻度线;所述测量仪本体上可分离的安装有用于分别从所述激光光带区域的两端对所述激光光带区域发出的平行激光进行遮挡的第一遮光片和第二遮光片,所述第一遮光片和所述第二遮光片之间设置有透光间隙。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测量仪本体上还设置有用于定位所述第一遮光片和所述第二遮光片的遮光片定位结构。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遮光片定位结构为设于所述测量仪本体的定位凸起或定位槽。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第一定位面处的所述测量仪本体上设置有第一磁铁。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测量仪本体上还设置有用于吸附所述第一遮光片和所述第二遮光片的第二磁铁。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测量仪本体上还设置有开关和指示灯。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测量仪本体为长方体形,所述第一定位面位于所述测量仪本体的一端面,所述第一定位面上垂直设置有定位凸台,所述第二定位面设于所述定位凸台。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测量仪本体上远离所述定位凸台的一端为手持端。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刻度线的起始端与所述第一定位面对齐。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激光测量仪,由于设计了测量仪本体、第一定位面、第二定位面、激光光带区域、多条刻度线、第一遮光片、第二遮光片和透光间隙,因而在使用前,首先根据面差来调整第一遮光片和第二遮光片的位置,使透光间隙对应面差的公差带设置,以侧围外板和前门外板之间的面差为例,在使用时,将第一定位面抵靠于前门外板的被测面,第二定位面抵靠在前门外板的相应表面上,激光光带区域从透光间隙发出的光带照射在侧围外板上,如果侧围外板的外侧点在激光照射的区域,说明面差符合要求,否则不符合。本技术提供的激光测量仪通过两个定位面进行定位,减少了操作误差,同时可以直观、快速的判断面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大大提高了测量效率。由于所述遮光片定位结构为设于所述测量仪本体的定位凸起或定位槽,通过定位凸起或定位槽可实现第一遮光片和第二遮光片的快速定位。由于所述第一定位面处的所述测量仪本体上设置有第一磁铁,使得测量仪本体定位的更加牢靠。由于所述测量仪本体上还设置有用于吸附所述第一遮光片和所述第二遮光片的第二磁铁,这样在测量不同产品时,可以方便的调整第一遮光片和第二遮光片的位置,或根据需要对不同型号的第一遮光片和第二遮光片进行更换。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激光测量仪的立体图(图中省略第一遮光片和第二遮光片);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激光测量仪另一视角的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激光测量仪的测量原理图;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激光测量仪的激光光带区域的放大图(图中省略第一遮光片和第二遮光片);图5是第一遮光片的立体图;图中:1-测量仪本体,11-第一定位面,12-第二定位面,13-定位凸台,14-手持端,2-激光光带区域,3-刻度线,4-第一遮光片,5-第二遮光片,6-透光间隙,7-定位凸起,8-第二磁铁,9-开关,10-指示灯,15-侧围外板,16-前门外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至图5共同所示,一种激光测量仪,包括测量仪本体1,测量仪本体1的一端具有相互垂直设置的第一定位面11和第二定位面12,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测量仪本体1为长方体形,当然,测量仪本体1也可以为其它形状,在此不再赘述;第一定位面11位于测量仪本体1的一端面,第一定位面11上垂直设置有定位凸台13,第二定位面12设于定位凸台13,测量仪本体1上远离定位凸台13的一端为手持端14。为了使测量仪本体1在测量时定位的更加牢靠,第一定位面11处的测量仪本体1上设置有第一磁铁(图中未示出)。测量仪本体1的表面上设置有与第二定位面12平行的激光光带区域2,位于激光光带区域2的测量仪本体1上设置有多条刻度线3,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刻度线3的起始端(0刻度线)与第一定位面11对齐,刻度线3可以为等间距排列,也可以根据测量需要设置成变间距,当然,刻度线3也可以不设置0刻度线;测量仪本体1上可分离的安装有用于分别从激光光带区域2的两端对激光光带区域2发出的平行激光进行遮挡的第一遮光片4和第二遮光片5,第一遮光片4和第二遮光片5之间设置有透光间隙6。测量仪本体1上还设置有用于定位第一遮光片4和第二遮光片5的遮光片定位结构。在本实施例中,遮光片定位结构为设于测量仪本体1的定位凸起7,定位凸起7可以为如本实施例中的整体式结构,当然,也可以为分体式结构。此外,遮光片定位结构也可以为设于测量仪本体1的定位槽,都可以实现第一遮光片4和第二遮光片5的快速定位,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限定,在此不再赘述。测量仪本体1上还设置有用于吸附第一遮光片4和第二遮光片5的第二磁铁8,这样在测量不同产品时,可以方便的调整第一遮光片4和第二遮光片5的位置,或根据需要,对不同型号的第一遮光片4和第二遮光片5进行更换。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遮光片4和/或第二遮光片5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成不同长度,在使用时,可以根据被测产品选择合适的第一遮光片4和/或第二遮光片5。测量仪本体1上还设置有开关9和指示灯10,通过开关9可实现开关机,通过指示灯10可对测量仪的运行状况进行提示,当测量仪发生故障时,可通过指示灯10颜色或亮度的变化,对测量仪故障进行提示。其工作原理如下:在使用前,首先根据面差来调整第一遮光片4和第二遮光片5的位置,使透光间隙6对应面差的公差带设置,以侧围外板15和前门外板16之间的面差为例,如图3所示,A代表面差的基本尺寸,D代表面差的上偏差,E代表面差的下偏差,在使用时,将第一定位面11抵靠于前门外板16的被测面,第二定位面12抵靠在前门外板16的相应表面上,激光光带区域2从透光间隙6发出的光带照射在侧围外板15上,如果侧围外板15的外侧点K在激光照射的区域,说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激光测量仪,其特征在于,包括测量仪本体,所述测量仪本体的一端具有相互垂直设置的第一定位面和第二定位面;所述测量仪本体的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定位面平行的激光光带区域,位于所述激光光带区域的所述测量仪本体上设置有多条刻度线;所述测量仪本体上可分离的安装有用于分别从所述激光光带区域的两端对所述激光光带区域发出的平行激光进行遮挡的第一遮光片和第二遮光片,所述第一遮光片和所述第二遮光片之间设置有透光间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激光测量仪,其特征在于,包括测量仪本体,所述测量仪本体的一端具有相互垂直设置的第一定位面和第二定位面;所述测量仪本体的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定位面平行的激光光带区域,位于所述激光光带区域的所述测量仪本体上设置有多条刻度线;所述测量仪本体上可分离的安装有用于分别从所述激光光带区域的两端对所述激光光带区域发出的平行激光进行遮挡的第一遮光片和第二遮光片,所述第一遮光片和所述第二遮光片之间设置有透光间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测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仪本体上还设置有用于定位所述第一遮光片和所述第二遮光片的遮光片定位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激光测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片定位结构为设于所述测量仪本体的定位凸起或定位槽。4.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文海艳佟炳勇史桂红
申请(专利权)人: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