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极板隧道水平烘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750546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1 04: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极板隧道水平烘干装置,包括保温罩体、传送带装置及抽风循环机构;保温罩体分别设有罩体顶板及底板,抽风循环机构包括循环风机、发热箱、进风及回风布风板,进风布风板上设有第一及第二布风孔,第一布风孔设置于进风通道的正下方,第一布风孔均设置于进风布风板的中间位置,两组第二布风孔分别设置于第一布风孔的两侧,各第一布风孔小于各第二布风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于用于进风的第二进风通道处的出风口较小,其正下方设有多个第一布风孔进风比较容易,位于多个第一布风孔的两侧的第二布风孔组进风较为困难,为保证第一及第二布风孔的进风量基本相同,各第一布风孔的面积小于各第二布风孔,也保证极板两面各处的烘干程度相同。

A Horizontal Drying Device for Polar Plate Tunn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极板隧道水平烘干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池生产的
,具体涉及一种极板隧道水平烘干装置。
技术介绍
“水平型电池”即指水平形式的电池,电池的电池芯片内的各极板上正负极以矩形块形式在同一平面内进行分布。在各极板的生产过程中,极板的两面上均需要刷上不同类型的铅膏。铅膏在一开始刷上时是湿润的,需要对极板两面进行烘干。国内的电池极板烘干采用固化房形式,将极板收集好统一放进固化房,烘干时间需要2~3天,这种烘干方式的缺点有:1、烘干时间较长,耗能较大;2、由于与抽气泵连接处的出风口较小,只有靠近出风口的极板上某一位置处的风量较大,其余位置的风量较小,因此难以保证极板两面各处的烘干程度相同,可能有的地方已经被烘干了,还有的地方还没干;3、因大量极板堆积在烘干房里,每个位置的温度、湿度以及风的流动不一样,所以烘干出来的极板效果不统一,极板表面和内部不能同时烘干,容易导致极板干裂;4、不能及时生产和及时使用;5、需要大量的人员和搬运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极板隧道水平烘干装置,解决了以上所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方案如下:一种极板隧道水平烘干装置,所述烘干装置包括保温罩体、传送带装置及至少一抽风循环机构;所述保温罩体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罩体顶板及罩体底板,所述保温罩体的一侧设有罩体进料口,所述保温罩体的另一侧设有罩体出料口,所述罩体底板上设有水平放置有多个极板的传送带装置,所述抽风循环机构包括循环风机、发热箱、进风布风板及回风布风板,所述进风布风板及回风布风板设置于所述保温罩体的内部,所述发热箱固定于所述罩体顶板上,所述发热箱上设有第一进风口、第二进风口及出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与大气连通,所述发热箱的出风口与通过所述循环风机与所述进风布风板连通,所述进风布风板与所述回风布风板相对,所述进风布风板与所述回风布风板之间设有多个水平叠放于罩体底板上的极板,所述回风布风板的回风口与所述发热箱的第二进风口连通,所述循环风机与所述进风布风板之间设有第二进风通道,所述进风布风板上设有多个第一布风孔及多个第二布风孔,多个所述第一布风孔设置于所述第二进风通道的出风口的正下方,多个所述第一布风孔均设置于所述进风布风板的中间位置,多个所述第二布风孔分成两组,两组所述第二布风孔分别设置于多个所述第一布风孔的两侧,各所述第一布风孔的面积小于各所述第二布风孔的面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极板隧道水平烘干装置,1、通过将所述进风布风板上设有多个第一布风孔及多个第二布风孔,多个所述第一布风孔设置于所述第二进风通道的出风口的正下方,多个所述第一布风孔均设置于所述进风布风板的中间位置,由于用于进风的第二进风通道处的出风口较小,其正下方设有多个所述第一布风孔从而进风比较容易,位于多个所述第一布风孔的两侧的第二布风孔组从而进风较为困难,为保证第一布风孔和第二布风孔的进风量基本相同,将各所述第一布风孔的面积设计为小于各所述第二布风孔的面积,这样也保证极板两面各处的烘干程度均匀且相同;2、所述进风布风板与所述回风布风板相对,所述进风布风板与所述回风布风板之间设有多个水平叠放于罩体底板上的极板,进风布风板出来的热风对极板烘干后经回风布风板回到发热箱中,从而实现内部自动抽风循环,减少热风余热的流失,节省了烘干时间,避免了热量浪费;3、通过在所述保温罩体的内部设有相对的进风布风板及回风布风板,降低外部干扰,进一步避免了热量的流失;4、通过在罩体底板上设有水平放置有多个极板的传送带装置,在保证生产节拍的情况下,不需要大量的人员来搬运设备。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所述回风布风板的结构与所述进风布风板的结构相同。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回风布风板的结构设计与所述进风布风板的结构相同,回风板上面积较大的布风口与进风板上面积较大的布风口相对,回风板上面积较小的布风口与进风板上面积较小的布风口相对,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回风效率。进一步,所述第二进风通道为喇叭口,所述第二进风通道的进风口面积小于其出风口面积。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第二进风通道设计为喇叭口,进风口面积小于出风口面积,从而在出风口下方能够尽可能多的去设计第二布风孔,减小加工难度和保证极板两面各处的烘干程度相同也较为容易。进一步,位于所述第一布风孔两侧的第二布风孔数量相等。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位于所述第一布风孔两侧的第二布风孔数量设计为相等,保证了该布风板结构的对称性和稳固性,进一步保证了极板两面各处的烘干程度相同。进一步,还包括控制器及至少1个温湿度传感器,各所述温湿度传感器均固定于所述保温罩体的内部并靠近设置于一所述抽风循环机构旁,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温湿度传感器、传送带装置、发热箱及循环风机电连接。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温湿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各所述抽风循环机构所处环境的温湿度数据,并将这一数据传输给所述控制器,控制器通过对这些数据分析处理后,进而控制传送带装置的传送速度、发热箱的发热功率及循环风机的送风量,形成一个整体的反馈调节,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进一步,所述抽风循环机构的个数为多个,多个所述抽风循环机构在所述保温罩体上沿传送方向依次设置,每两个相邻的所述抽风循环机构之间设有固定于罩体顶板的挡板。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多个抽风循环机构在所述保温罩体上沿传送方向依次设置,使得极板在缓慢传送的过程中在各级之间逐步烘干,相当于在维持生产节拍的情况下的“小火慢炖”,最终达到各处、表面和内部统一均匀的同时烘干的效果,不会出现极板干裂的情况;通过在每两个相邻的所述抽风循环机构之间设有固定于罩体顶板的挡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各级烘干区间之间进行串流或热量交换,从而保证了极板在各级烘干区间进行烘干时处于一个稳定的温湿度环境内。进一步,所述罩体顶板上设有多个排酸雾口,所述排酸雾口上设有调节阀。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罩体顶板上设有多个排酸雾口,利于将保温罩体内因加热极板产生的酸雾排放出去,并通过调节阀来控制排放量来达到预期的极板温湿度的效果。进一步,所述循环风机与所述第二进风通道之间还设有第一进风通道。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循环风机与所述第二进风通道之间还设有第一进风通道,便于将热气顺畅地传送过去。进一步,所述回风布风板的回风口与所述发热箱的第二进风口之间设有第二回风通道,所述发热箱的出风口与所述循环风机的进风口之间设有第一回风通道。进一步,所述抽风循环机构的个数为3个。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抽风循环机构的个数设计为3个,实现3级不同程度的极板上温湿度的控制。进一步,所述排酸雾口为2个,各所述排酸雾口位于两所述抽风循环机构之间。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两个抽风循环机构设有排酸雾口,使得酸雾可以根据设计的湿度效果排放出去。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极板隧道水平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装置(100)包括保温罩体(10)、传送带装置(20)及至少一抽风循环机构(30);所述保温罩体(10)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罩体顶板(13)及罩体底板(14),所述保温罩体(10)的一侧设有罩体进料口(11),所述保温罩体(10)的另一侧设有罩体出料口(12),所述罩体底板(14)上设有水平放置有多个极板(200)的传送带装置(20),所述抽风循环机构(30)包括循环风机(31)、发热箱(32)、进风布风板(35)及回风布风板(36),所述进风布风板(35)及回风布风板(36)设置于所述保温罩体(10)的内部,所述发热箱(32)固定于所述罩体顶板(13)上,所述发热箱(32)上设有第一进风口(321)、第二进风口及出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321)与大气连通,所述发热箱(32)的出风口与通过所述循环风机(31)与所述进风布风板(35)连通,所述进风布风板(35)与所述回风布风板(36)相对,所述回风布风板(36)的回风口与所述发热箱(32)的第二进风口连通,所述循环风机(31)与所述进风布风板(35)之间设有第二进风通道(34),所述进风布风板(35)上设有多个第一布风孔(351)及多个第二布风孔(352),多个所述第一布风孔(351)设置于所述第二进风通道(34)的出风口的正下方,多个所述第一布风孔(351)均设置于所述进风布风板(35)的中间位置,多个所述第二布风孔(352)分成两组,两组所述第二布风孔(352)分别设置于多个所述第一布风孔(351)的两侧,各所述第一布风孔(351)的面积小于各所述第二布风孔(352)的面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极板隧道水平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装置(100)包括保温罩体(10)、传送带装置(20)及至少一抽风循环机构(30);所述保温罩体(10)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罩体顶板(13)及罩体底板(14),所述保温罩体(10)的一侧设有罩体进料口(11),所述保温罩体(10)的另一侧设有罩体出料口(12),所述罩体底板(14)上设有水平放置有多个极板(200)的传送带装置(20),所述抽风循环机构(30)包括循环风机(31)、发热箱(32)、进风布风板(35)及回风布风板(36),所述进风布风板(35)及回风布风板(36)设置于所述保温罩体(10)的内部,所述发热箱(32)固定于所述罩体顶板(13)上,所述发热箱(32)上设有第一进风口(321)、第二进风口及出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321)与大气连通,所述发热箱(32)的出风口与通过所述循环风机(31)与所述进风布风板(35)连通,所述进风布风板(35)与所述回风布风板(36)相对,所述回风布风板(36)的回风口与所述发热箱(32)的第二进风口连通,所述循环风机(31)与所述进风布风板(35)之间设有第二进风通道(34),所述进风布风板(35)上设有多个第一布风孔(351)及多个第二布风孔(352),多个所述第一布风孔(351)设置于所述第二进风通道(34)的出风口的正下方,多个所述第一布风孔(351)均设置于所述进风布风板(35)的中间位置,多个所述第二布风孔(352)分成两组,两组所述第二布风孔(352)分别设置于多个所述第一布风孔(351)的两侧,各所述第一布风孔(351)的面积小于各所述第二布风孔(352)的面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极板隧道水平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风布风板(36)的结构与所述进风布风板(35)的结构相同。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北平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通上德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