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炉头组件及燃气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50011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1 04: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炉头组件及燃气灶。炉头组件包括炉头;炉头具有混合腔和引射管,其中混合腔包括大火混合腔和小火混合腔;引射管包括大火引射管和小火引射管,小火引射管与小火混合腔连通;混合腔还包括大火过渡腔;大火过渡腔的一端与大火混合腔连通,另一端与大火引射管连通,从而使大火引射管与大火混合腔连通;大火过渡腔与大火混合腔相切;大火混合腔具有腔体底面,大火过渡腔具有倾斜底面;腔体底面与倾斜底面相接续,并且腔体底面与倾斜底面之间的夹角为钝角。燃气灶包括上述炉头组件。

A Kind of Furnace Head Component and Gas Cook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炉头组件及燃气灶
本技术涉及一种炉头组件及燃气灶。
技术介绍
燃气灶作为厨房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正越来越引气人们关注。现有技术中,燃气灶的炉头组件包括炉头,炉头具有混合腔和引射管。引射管连接在混合腔上并且与混合腔连通。燃气灶的喷嘴设置在引射管的入口端,以将燃气喷入引射管。引射管包括大火引射管和小火引射管。混合腔具有大火混合腔和小火混合腔,其中大火混合腔环绕小火混合腔。大火引射管与大火混合腔连通,小火引射管与小火混合腔连通。专利文献CN108006636A公开了一种炉头,其大火引射管沿水平方向延伸至混合腔的底部后,再沿竖直方向向上延伸,并且直接插入大火混合腔,这导致大火引射管内的燃气流动至大火引射管与大火混合腔的连接处时会遭遇到较为突兀的流道方向变化,导致较大的动能损失。专利文献CN105402728A公开了一种炉头,其大火引射管与大火混合腔之间设置有过渡管,过渡管的两端分别连接大火引射管的出口端和大火混合腔,其中,过渡管自下而上朝向大火混合腔的方向倾斜。然而,专利文献CN105402728A中的过渡管只是简单地朝向大火混合腔的方向倾斜,无法对燃气形成很好的引导作用,仍然会导致燃气承受较大的动能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炉头组件,能够减少燃气流动时的动能损失。本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燃气灶,包括上述炉头组件。为实现所述目的的炉头组件,包括炉头;所述炉头具有混合腔和引射管,其中所述混合腔包括大火混合腔和小火混合腔;所述引射管包括大火引射管和小火引射管,所述小火引射管与所述小火混合腔连通;所述混合腔还包括大火过渡腔;所述大火过渡腔的一端与所述大火混合腔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大火引射管连通,从而使所述大火引射管与所述大火混合腔连通;所述大火过渡腔与所述大火混合腔相切;所述大火混合腔具有腔体底面,所述大火过渡腔具有倾斜底面;所述腔体底面与所述倾斜底面相接续,并且所述腔体底面与所述倾斜底面之间的夹角为钝角。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边缘的形状为弧形,所述第二边缘的形状为直线形。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炉头的竖直方向上,所述大火引射管位于所述大火混合腔的下方,所述大火过渡腔逐渐向上倾斜,以将所述大火引射管与所述大火混合腔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大火混合腔的内壁具有腔体底面;所述腔体底面为环形,并且螺旋环绕所述小火混合腔而设置,以使所述大火混合腔内的燃气在流动方向上螺旋上升。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腔体底面为倾斜面并且与所述大火过渡腔的内壁过渡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大火混合腔与所述大火过渡腔一体成型。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混合腔还包括小火过渡管,所述小火过渡管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小火引射管和所述小火混合腔。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炉头组件还包括一体针,所述一体针固定在所述炉头上,并且被所述小火混合腔环绕。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大火过渡腔与所述大火引射管之间夹设有密封垫,所述密封垫用于使所述大火过渡腔与所述大火引射管之间为密封连接。为实现所述目的的燃气灶,包括如上所述的炉头组件。本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由于大火过渡腔与大火混合腔相切,并且大火混合腔的腔体底面与大火过渡腔的倾斜底面之间的夹角为钝角,因而使得燃气从大火过渡腔流入到大火混合腔时能够平缓地改变流向,因此受到的阻力小,动能损失小。本技术提供的燃气灶,包括上述炉头组件。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的以及其他的特征、性质和优势将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的描述而变得更加明显,其中:图1为炉头组件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炉头组件的右视图,并且显示了火盖;图3为图1中炉头组件的炉头的俯视图;图4为图1中A-A方向的剖视图;图5为另一个实施例中炉头组件示意图,显示了炉头的背面和大火混合腔的腔体底面与大火过渡腔的倾斜底面之间的夹角;图6为图1中炉头组件的底视图;图7为图1中炉头组件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述公开了多种不同的实施的主题技术方案的实施方式或者实施例。为简化公开内容,下面描述了各元件和排列的具体实例,当然,这些仅仅为例子而已,并非是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进行限制。例如在说明书中随后记载的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分布,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直接联系的方式分布的实施方式,也可包括在第一和第二特征之间形成附加特征的实施方式,从而第一和第二特征之间可以不直接联系。另外,这些内容中可能会在不同的例子中重复附图标记和/或字母。该重复是为了简要和清楚,其本身不表示要讨论的各实施方式和/或结构间的关系。进一步地,当第一元件是用与第二元件相连或结合的方式描述的,该说明包括第一和第二元件直接相连或彼此结合的实施方式,也包括采用一个或多个其他介入元件加入使第一和第二元件间接地相连或彼此结合。需要注意的是,图1至图7均仅作为示例,其并非是按照等比例的条件绘制的,并且不应该以此作为对本技术实际要求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如图1所示,燃气灶的炉头组件900包括炉头1,炉头1具有混合腔10和引射管11。引射管11连接在混合腔10上并且与混合腔10连通。燃气灶的喷嘴(附图未示出)设置在引射管11的入口端,以将燃气喷入引射管11。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燃气可以是天然气或者液化气。如图3、4所示,引射管11包括大火引射管111和小火引射管112。混合腔10具有大火混合腔101和小火混合腔102,其中大火混合腔101环绕小火混合腔102。大火引射管111与大火混合腔101连通,小火引射管112与小火混合腔连通112。进入大火引射管111和小火引射管112的燃气分别流入大火混合腔101和小火混合腔102,并与同时从大火引射管111和小火引射管112进入的一次空气混合。继续参考图1,炉头组件900还包括分火器组件2,分火器组件2包括分火器主体22和底盖21。底盖21盖设在炉头1的出气端口上,分火器主体22设置在底盖21上。底盖21上设置有燃气通孔,分火器主体22内设置有燃气通道。进入大火混合腔101和小火混合腔102内的燃气经由炉头1的出气端口流出炉头1,并穿过底盖21上的燃气通孔而进入分火器主体22。参考图2、5,炉头组件900还包括火盖4,火盖4包括大火盖和小火盖。火盖4盖设在分火器主体22上。进入分火器主体22的燃气被分火器主体22的燃气通道导流至火盖4,并从火盖4的火孔流出炉头组件900。如图4所示,炉头组件900还包括一体针3,一体针3固定在炉头1上,并且被小火混合腔102环绕。从火盖4的火孔流出燃气能够被一体针3点燃并且燃烧。继续参考图5,为减少燃气从大火引射管111流入大火混合腔101时的动能损失,混合腔10还包括大火过渡腔103;大火过渡腔103的一端与大火混合腔101连通,另一端与大火引射管111连通,从而使大火引射管111与大火混合腔101连通;大火过渡腔103与大火混合腔101相切;大火混合腔101具有腔体底面101b,大火过渡腔103具有倾斜底面103c;腔体底面101b与倾斜底面103c相接续,并且腔体底面101b与倾斜底面103c之间的夹角α为钝角。图5中,为显示清楚夹角α,腔体底面101b与倾斜底面103c标记在了炉头1的外壁上。腔体底面101b与倾斜底面103c均为炉头1的内壁的一部分。由于大火过渡腔103与大火混合腔101相切,并且大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炉头组件,包括炉头;所述炉头具有混合腔和引射管,其中所述混合腔包括大火混合腔和小火混合腔;所述引射管包括大火引射管和小火引射管,所述小火引射管与所述小火混合腔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腔还包括大火过渡腔;所述大火过渡腔的一端与所述大火混合腔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大火引射管连通,从而使所述大火引射管与所述大火混合腔连通;所述大火过渡腔与所述大火混合腔相切;所述大火混合腔具有腔体底面,所述大火过渡腔具有倾斜底面;所述腔体底面与所述倾斜底面相接续,并且所述腔体底面与所述倾斜底面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炉头组件,包括炉头;所述炉头具有混合腔和引射管,其中所述混合腔包括大火混合腔和小火混合腔;所述引射管包括大火引射管和小火引射管,所述小火引射管与所述小火混合腔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腔还包括大火过渡腔;所述大火过渡腔的一端与所述大火混合腔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大火引射管连通,从而使所述大火引射管与所述大火混合腔连通;所述大火过渡腔与所述大火混合腔相切;所述大火混合腔具有腔体底面,所述大火过渡腔具有倾斜底面;所述腔体底面与所述倾斜底面相接续,并且所述腔体底面与所述倾斜底面之间的夹角为钝角。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炉头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炉头的竖直方向的投影面上,所述大火过渡腔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所述大火混合腔的外径具有第一切点和第二切点;所述第一切点和所述第二切点位于所述大火混合腔的同一条直径上;所述第一边缘与所述大火混合腔的外径相切于所述第一切点,所述第二边缘与所述大火混合腔的外径相切于所述第二切点;所述大火引射管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直径平行。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炉头组件,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孟君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