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密封节能闸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4947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1 03: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自密封节能闸阀,包括阀体,第一阀盖,第二阀盖,支撑柱,支撑臂,电推杆,交流伺服电机,入水口,出水口,接线盒,固定支撑,连接螺丝,阀芯,压力传感器和控制器,其中:阀体的上方焊接有第一阀盖,且第一阀盖的上方通过螺栓安装有第二阀盖,该第一阀盖与第二阀盖之间通过橡胶垫进行密封;所述支撑柱焊接在第二阀盖的上方,且支撑柱的上方通过螺栓安装有电推杆或交流伺服电机,该电推杆的表面嵌套有支撑臂,并且支撑臂的两端与支撑柱进行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支撑柱,电推杆和压力传感器的设置,密封性强,自动工作的结构不容易损坏,自动工作完成性高,节约电力,便于市场推广和应用。

Self-sealing energy-saving gate valv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密封节能闸阀
本技术属于阀门制作
,尤其涉及自密封节能闸阀。
技术介绍
闸阀是一个启闭件闸板,闸板的运动方向与流体方向相垂直的阀门,闸阀只能作全开和全关,不能作调节和节流,而自密封闸阀则是根据阀盖与阀体的密封形式而命名,传统的自密封闸阀的闸板是竖向升降控制流道切断或联通,而介质流动方向则使横向,一旦有大流体冲击闸板时易造成闸板与阀杆衔接处产生形变,进而导致闸板与一侧的阀座摩擦变大,加剧两者磨损,增加闸板的开启扭矩。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7796127U,专利技术创造的名称为及一种自密封闸阀,包括阀体、闸板、阀座、阀杆及操作机构,阀体内设置有流道,操作机构通过阀杆驱动闸板升降,控制流道的切断及联通,阀座安装于流道并与闸板呈密封配合,流道设置有进流口及出流口,流道位于靠近进流口的部分内设置有分流组件,分流组件包括分流轨道、分流块及分流缓冲弹簧,分流轨道沿流道方向分别设置于两侧的流道壁,分流块两侧分别滑移于分流轨道,分流块呈圆锥状,且圆锥的小端朝向进流口,分流缓冲弹簧安装于各分流轨道将分流块向靠近进流口的方向复位。但是现有自密封节能闸阀依然存在着密封性差,自动工作的结构容易损坏,自动工作完成性差,电力浪费的问题。因此,专利技术一种自密封节能闸阀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自密封节能闸阀,以解决现有自密封节能闸阀依然存在着密封性差,自动工作的结构容易损坏,自动工作完成性差,电力浪费的问题。自密封节能闸阀,包括阀体,第一阀盖,第二阀盖,支撑柱,支撑臂,电推杆,交流伺服电机,入水口,出水口,接线盒,固定支撑,连接螺丝,阀芯,压力传感器和控制器,其中:阀体的上方焊接有第一阀盖,且第一阀盖的上方通过螺栓安装有第二阀盖,该第一阀盖与第二阀盖之间通过橡胶垫进行密封;所述支撑柱焊接在第二阀盖的上方,且支撑柱的上方通过螺栓安装有电推杆或交流伺服电机,该电推杆的表面嵌套有支撑臂,并且支撑臂的两端与支撑柱进行固定;所述入水口或出水口焊接在阀体的两侧,且接线盒通过螺栓安装在支撑柱的上方,该固定支撑焊接在阀体的表面;所述阀芯通过连接螺丝安装在电推杆的伸缩臂上,且压力传感器通过螺栓安装在入水口的内表面,该控制器通过螺栓安装在阀体的表面;所述阀体的内部包括密封垫,固定块和阀板,且密封垫嵌套在阀芯的表面并与固定块进行固定,该固定块和阀板焊接在阀体的内部;所述控制器内部设置有单片机,且单片机分为输入端或输出端,该单片机的输入端通过导线连接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单片机的输出端通过导线连接有驱动模块,且驱动模块通过信号线连接有与电推杆配合使用的交流伺服电机。所述支撑柱采用方形碳钢方柱,且支撑柱的上方采用方形实心不锈钢块,该支撑柱的底部采用L形的拐角进行固定,有利于方便固定电推杆,也可以防止电推杆收到外部力量的冲击而损坏。所述电推杆采用PXTL型号的直线型电动推杆,且电推杆的底部焊接有便于固定的不锈钢制平板,有利于阀芯可以在电推杆进行上下移动,实现闸阀的开合。所述压力传感器采用型号为MIK-P300的扩散硅压力变送传感器,有利于在检测到入水口方向压力过大后可以将信号传递给控制器,使其控制电推杆进行工作,防止电推杆长时间工作,节省电力。所述阀板采用马蹄形不锈钢块,且阀芯可完全嵌套在阀板的内部,该阀芯与阀板连接紧密,有利于保证闸阀内部的密闭性,防止闸阀内部出现漏水的现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支撑柱的设置,有利于方便固定电推杆,也可以防止电推杆收到外部力量的冲击而损坏。2.本技术电推杆的设置,有利于阀芯可以在电推杆进行上下移动,实现闸阀的开合。3.本技术阀板的设置,有利于保证闸阀内部的密闭性,防止闸阀内部出现漏水的现象。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内部连接示意图。图中:1-阀体,1A-密封垫,1B-固定块,1C-阀板,2-第一阀盖,3-第二阀盖,4-支撑柱,5-支撑臂,6-电推杆,7-交流伺服电机,8-入水口,9-出水口,10-接线盒,11-固定支撑,12-连接螺丝,13-阀芯,14-压力传感器,15-控制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实施例:如附图1至附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自密封节能闸阀,包括阀体1,第一阀盖2,第二阀盖3,支撑柱4,支撑臂5,电推杆6,交流伺服电机7,入水口8,出水口9,接线盒10,固定支撑11,连接螺丝12,阀芯13,压力传感器14和控制器15,其中:阀体1的上方焊接有第一阀盖2,且第一阀盖2的上方通过螺栓安装有第二阀盖3,该第一阀盖2与第二阀盖3之间通过橡胶垫进行密封;所述支撑柱4焊接在第二阀盖3的上方,且支撑柱4的上方通过螺栓安装有电推杆6或交流伺服电机7,该电推杆6的表面嵌套有支撑臂5,并且支撑臂5的两端与支撑柱4进行固定;所述入水口8或出水口9焊接在阀体1的两侧,且接线盒10通过螺栓安装在支撑柱4的上方,该固定支撑11焊接在阀体1的表面;所述阀芯13通过连接螺丝12安装在电推杆6的伸缩臂上,且压力传感器14通过螺栓安装在入水口8的内表面,该控制器15通过螺栓安装在阀体1的表面;所述阀体1的内部包括密封垫1A,固定块1B和阀板1C,且密封垫1A嵌套在阀芯13的表面并与固定块1B进行固定,该固定块1B和阀板1C焊接在阀体1的内部;所述控制器15内部设置有单片机,且单片机分为输入端或输出端,该单片机的输入端通过导线连接有压力传感器14;所述单片机的输出端通过导线连接有驱动模块,且驱动模块通过信号线连接有与电推杆6配合使用的交流伺服电机7。所述支撑柱4采用方形碳钢方柱,且支撑柱4的上方采用方形实心不锈钢块,该支撑柱4的底部采用L形的拐角进行固定,有利于方便固定电推杆6,也可以防止电推杆6收到外部力量的冲击而损坏。所述电推杆6采用PXTL型号的直线型电动推杆,且电推杆6的底部焊接有便于固定的不锈钢制平板,有利于阀芯13可以在电推杆6进行上下移动,实现闸阀的开合。所述压力传感器14采用型号为MIK-P300的扩散硅压力变送传感器,有利于在检测到入水口8方向压力过大后可以将信号传递给控制器15,使其控制电推杆6进行工作,防止电推杆6长时间工作,节省电力。所述阀板1C采用马蹄形不锈钢块,且阀芯13可完全嵌套在阀板1C的内部,该阀芯13与阀板1C连接紧密,有利于保证闸阀内部的密闭性,防止闸阀内部出现漏水的现象。工作原理本技术中,压力传感器14安装在入水口8的内表面,使其可以随时检测到入水口8一侧的压力,当其检测到压力过大或过小时,可以将信号传递给控制器15,使其控制电推杆6进行工作,阀板1C的设置,保证了闸阀内部的密闭性,防止闸阀内部出现漏水的现象。利用本技术所述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自密封节能闸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1),第一阀盖(2),第二阀盖(3),支撑柱(4),支撑臂(5),电推杆(6),交流伺服电机(7),入水口(8),出水口(9),接线盒(10),固定支撑(11),连接螺丝(12),阀芯(13),压力传感器(14)和控制器(15),其中:阀体(1)的上方焊接有第一阀盖(2),且第一阀盖(2)的上方通过螺栓安装有第二阀盖(3),该第一阀盖(2)与第二阀盖(3)之间通过橡胶垫进行密封;所述支撑柱(4)焊接在第二阀盖(3)的上方,且支撑柱(4)的上方通过螺栓安装有电推杆(6)或交流伺服电机(7),该电推杆(6)的表面嵌套有支撑臂(5),并且支撑臂(5)的两端与支撑柱(4)进行固定;所述入水口(8)或出水口(9)焊接在阀体(1)的两侧,且接线盒(10)通过螺栓安装在支撑柱(4)的上方,该固定支撑(11)焊接在阀体(1)的表面;所述阀芯(13)通过连接螺丝(12)安装在电推杆(6)的伸缩臂上,且压力传感器(14)通过螺栓安装在入水口(8)的内表面,该控制器(15)通过螺栓安装在阀体(1)的表面;所述阀体(1)的内部包括密封垫(1A),固定块(1B)和阀板(1C),且密封垫(1A)嵌套在阀芯(13)的表面并与固定块(1B)进行固定,该固定块(1B)和阀板(1C)焊接在阀体(1)的内部;所述控制器(15)内部设置有单片机,且单片机分为输入端或输出端,该单片机的输入端通过导线连接有压力传感器(14);所述单片机的输出端通过导线连接有驱动模块,且驱动模块通过信号线连接有与电推杆(6)配合使用的交流伺服电机(7)。...

【技术特征摘要】
1.自密封节能闸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1),第一阀盖(2),第二阀盖(3),支撑柱(4),支撑臂(5),电推杆(6),交流伺服电机(7),入水口(8),出水口(9),接线盒(10),固定支撑(11),连接螺丝(12),阀芯(13),压力传感器(14)和控制器(15),其中:阀体(1)的上方焊接有第一阀盖(2),且第一阀盖(2)的上方通过螺栓安装有第二阀盖(3),该第一阀盖(2)与第二阀盖(3)之间通过橡胶垫进行密封;所述支撑柱(4)焊接在第二阀盖(3)的上方,且支撑柱(4)的上方通过螺栓安装有电推杆(6)或交流伺服电机(7),该电推杆(6)的表面嵌套有支撑臂(5),并且支撑臂(5)的两端与支撑柱(4)进行固定;所述入水口(8)或出水口(9)焊接在阀体(1)的两侧,且接线盒(10)通过螺栓安装在支撑柱(4)的上方,该固定支撑(11)焊接在阀体(1)的表面;所述阀芯(13)通过连接螺丝(12)安装在电推杆(6)的伸缩臂上,且压力传感器(14)通过螺栓安装在入水口(8)的内表面,该控制器(15)通过螺栓安装在阀体(1)的表面;所述阀体(1)的内部包括密封垫(1A),固定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剑钢金涛雷剑
申请(专利权)人:凯尔特阀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