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力挡水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4799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1 02: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浮力挡水墙,所述浮力挡水墙包括首尾相连的多个挡水单元墙,所述挡水单元墙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上部开设有第一插口,所述箱体的相对的二侧部分别开设有连通于所述第一插口的第二插口,所述箱体上开设有进水口;挡水板,可上下活动地插设于所述第一插口和所述第二插口中,所述挡水板具有用于连接相邻的二所述挡水单元墙的挡水板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以及浮块,所述浮块连接于所述挡水板且容置于所述箱体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针对低于周边地表的深坑内建筑,无专门用于防止坑顶积水灌入深坑内的装置的问题。

Buoyancy retaining wa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浮力挡水墙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浮力挡水墙。
技术介绍
目前地下空间的利用,多为建筑结构的地下室、建筑联通走廊、地下交通线等,这类建筑的防排洪系统较为成熟;但是针对低于周边地表的深坑内建筑的防洪系统,没有成熟案例,值得研究。针对低于周边地表的深坑内建筑,无专门用于防止坑顶积水灌入深坑内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现提供一种浮力挡水墙,以解决针对低于周边地表的深坑内建筑,无专门用于防止坑顶积水灌入深坑内的装置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浮力挡水墙,所述浮力挡水墙包括首尾相连的多个挡水单元墙,所述挡水单元墙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上部开设有第一插口,所述箱体的相对的二侧部分别开设有连通于所述第一插口的第二插口,所述箱体上开设有进水口;挡水板,可上下活动地插设于所述第一插口和所述第二插口中,所述挡水板具有用于连接相邻的二所述挡水单元墙的挡水板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以及浮块,所述浮块连接于所述挡水板且容置于所述箱体内。进一步的,所述进水口设置于所述箱体的迎水侧。进一步的,相邻的所述挡水板之间通过搭接条连接,所述搭接条连接于所述挡水板的侧部。进一步的,所述搭接条包括连接于所述挡水板的第一侧的第一搭接条和连接于所述挡水板的第二侧的第二搭接条,所述第一搭接条与所述挡水板之间形成用于容置相邻的所述挡水板的第二搭接条的第一容置槽,所述第二搭接条与所述挡水板之间形成用于容置相邻的所述挡水板的第一搭接条的第二容置槽。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搭接条位于所述挡水板的靠近所述迎水侧的第一侧,所述第二搭接条位于挡水板的远离所述迎水侧的第二侧。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插口沿所述箱体的长度方向设置。进一步的,所述箱体的内侧壁上设有相对设置的二限位块,所述浮块搁置于二所述限位块上。进一步的,所述进水口的高度大于所述限位块的高度。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插口、所述第二插口与所述挡水板之间分别设有密封胶条。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实施例的浮力挡水墙通过于可经由进水口导入水体的箱体中设置浮块,利用浮块的浮力抬升挡水板的高度,使得坑顶的积水被挡水板阻挡于箱体的迎水侧而不能灌入深坑内。随着箱体的迎水侧的积水水位的升高,挡水板的高度始终高于积水水位的高度,使得本技术实施例的浮力挡水墙具有智能化、无能耗、少人值守等优点。另一方面,通过多个挡水单元墙首尾相连形成浮力挡水墙可以适应多种复杂地形,采用任意模数的挡水单元墙形成有效挡水屏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浮力挡水墙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浮力挡水墙的挡水板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浮力挡水墙的挡水单元墙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浮力挡水墙的箱体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浮力挡水墙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浮力挡水墙的挡水板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浮力挡水墙的挡水单元墙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浮力挡水墙的箱体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浮力挡水墙,所述挡水墙包括首尾相连的多个挡水单元墙1。挡水单元墙1包括:箱体11、挡水板12和浮块13。箱体11的上部开设有第一插口111。箱体11的相对的二侧部分别开设有连通于第一插口111的第二插口112。箱体11上开设有进水口113。挡水板12可上下活动地插设于第一插口111和第二插口112中。挡水板12的具有用于连接相邻的两个挡水单元墙1的挡水板12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浮块13连接于挡水板12且容置于箱体11内。本技术实施例的浮力挡水墙通过于可经由进水口导入水体的箱体中设置浮块,利用浮块的浮力抬升挡水板的高度,使得坑顶的积水被挡水板阻挡于箱体的迎水侧而不能灌入深坑内。随着箱体的迎水侧的积水水位的升高,挡水板的高度始终高于积水水位的高度,使得本技术实施例的浮力挡水墙具有智能化、无能耗、少人值守等优点。另一方面,通过多个挡水单元墙首尾相连形成浮力挡水墙可以适应多种复杂地形,采用任意模数的挡水单元墙形成有效挡水屏障。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进水口113设置于箱体的顶部或箱体的迎水侧。在本实施例中,进水口113设置于箱体11的迎水侧。进水口113中设进水篦、格栅、过滤网中任意一种。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箱体的11的迎水侧的下部还设有泄水口,当坑顶积水退去后,导入箱体内的水体可以经由泄水口流出箱体外,使得挡水板自动下降隐藏于箱体内。相邻的挡水板之间通过搭接条连接,搭接条连接于挡水板的侧部。参阅图1和图2所示,搭接条包括第一搭接条121和第二搭接条122。挡水板12的第一侧连接有第一搭接条121。挡水板12的第二侧连接有第二搭接条122。第一搭接条121与挡水板12之间形成用于容置相邻的挡水板的第二搭接条的第一容置槽。第二搭接条122与挡水板12之间形成用于容置相邻的挡水板的第一搭接条的第二容置槽。进一步的,挡水板的第一搭接条121通过螺栓固接于相邻的挡水板的第二搭接条12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搭接条121位于挡水板12的靠近迎水侧的第一侧,第二搭接条122位于挡水板12的远离迎水侧的第二侧。较佳的,第一搭接条、第二搭接条的厚度分别为挡水板的厚度的1/2。参阅图1和图4所示,第一插口111沿箱体11的长度方向设置。挡水板与箱体同向设置。箱体11的内侧壁上设有相对设置的两块限位块114。浮块13搁置于两块限位块114上,通过限位块以确定挡水板的最低高度。在本实施例中,进水口的高度大于所述限位块的高度。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第一插口111、第二插口112与挡水板12之间分别设有密封胶条,以防止箱体水体从挡水板与第一插口、第二插口之间的缝隙通过。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浮块为中空结构,浮块内具有一密封空腔,以提高浮块的浮力。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技术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本技术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浮力挡水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力挡水墙包括首尾相连的多个挡水单元墙,所述挡水单元墙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上部开设有第一插口,所述箱体的相对的二侧部分别开设有连通于所述第一插口的第二插口,所述箱体上开设有进水口;挡水板,可上下活动地插设于所述第一插口和所述第二插口中,所述挡水板具有用于连接相邻的二所述挡水单元墙的挡水板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以及浮块,所述浮块连接于所述挡水板且容置于所述箱体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浮力挡水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力挡水墙包括首尾相连的多个挡水单元墙,所述挡水单元墙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上部开设有第一插口,所述箱体的相对的二侧部分别开设有连通于所述第一插口的第二插口,所述箱体上开设有进水口;挡水板,可上下活动地插设于所述第一插口和所述第二插口中,所述挡水板具有用于连接相邻的二所述挡水单元墙的挡水板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以及浮块,所述浮块连接于所述挡水板且容置于所述箱体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力挡水墙,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设置于所述箱体的迎水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浮力挡水墙,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挡水板之间通过搭接条连接,所述搭接条连接于所述挡水板的侧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浮力挡水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接条包括连接于所述挡水板的第一侧的第一搭接条和连接于所述挡水板的第二侧的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光辉郭志鑫危鼎张晓勇陈新喜李赟谢高华杨媛鹏黄国强李一龙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