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下指纹保护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4737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1 02: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屏下指纹保护膜,其包括按照从上至下的顺序依次贴合的保护层、使用层和氟素离型膜层,所述保护层包括按照从上至下的顺序依次贴合的PET保护膜层和硅胶保护层,所述使用层包括按照从上至下的顺序依次贴合的HC涂层、SRF膜层和硅胶使用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构设计合理,采用SRF膜层单层基材结构,有效简化整体结构,厚度薄,不仅有效提升屏下指纹解锁的灵敏性和准确性,而且工艺简单,容易模切成型,可以大幅度提高良率和产能,降低成本,更容易热压成型,不反弹,方便操作、贴粘,能较好吸附在全面屏的表面上,给使用带来方便,实用性强,利于广泛推广应用。

Subscreen fingerprint protective fil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屏下指纹保护膜
本技术涉及手机保护膜
,特别涉及一种屏下指纹保护膜。
技术介绍
由于全面屏概念的流行,传统指纹解锁无论采用正面刮擦或按压方式解锁,还是采用背面解锁,都会影响手机等智能设备的外观。指纹识别需要指纹采集窗,势必会影响屏占比,因此屏下指纹应运而生。与传统的按键指纹解锁、后壳指纹解锁相比,屏下指纹解锁解决了全面屏的美观问题,现在市场的屏下指纹保护膜主要是PET+PET复合而成,这样结构的保护膜厚度普遍较厚,不符合轻薄的趋势,影响到屏下指纹解锁的灵敏性和准确性,同时其的工艺复杂,成品良率低,成本高,不利于广泛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不足,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厚度薄的屏下指纹保护膜。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屏下指纹保护膜,其包括按照从上至下的顺序依次贴合的保护层、使用层和氟素离型膜层,所述保护层包括PET保护膜层和硅胶保护层,所述PET保护膜层和硅胶保护层按照从上至下的顺序依次贴合,所述使用层包括HC涂层、SRF膜层和硅胶使用层,所述HC涂层、SRF膜层和硅胶使用层按照从上至下的顺序依次贴合。氟素离型膜能保持硅胶使用层的表面干净,避免粘上其它杂物,且易于剥离,给使用带来方便,实用性强。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使用层还包括有PET使用层和OCA胶层,所述HC涂层、PET使用层、OCA胶层、SRF膜层和硅胶使用层按照从上至下的顺序依次贴合。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SRF膜层的厚度为50~80微米。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HC涂层的厚度为2~5微米。所述HC涂层优选为纳米硬涂层。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硅胶保护层的厚度为10~20微米。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硅胶使用层的厚度为10~60微米。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PET使用层的厚度为20~100微米。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的结构设计合理,采用SRF膜层单层基材结构,有效简化整体结构,厚度薄,不仅有效提升屏下指纹解锁的灵敏性和准确性,而且工艺简单,容易模切成型,可以大幅度提高良率和产能,降低成本;同时还可以采用SRF膜层与PET使用层相复合结构,相对于传统双层PET复合结构,可以降低材料整体的挺度,增强膜的柔软度,更容易热压成型,不反弹,方便操作、贴粘,能较好吸附在全面屏的表面上,给使用带来方便,实用性强,利于广泛推广应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实施例1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实施例2截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参见图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屏下指纹保护膜,其包括按照从上至下的顺序依次贴合的保护层1、使用层2和氟素离型膜层3。其中所述保护层1包括PET保护膜层11和硅胶保护层12,所述PET保护膜层11和硅胶保护层12按照从上至下的顺序依次贴合。所述硅胶保护层12的厚度为10~20微米,优选为15微米。所述PET保护膜层11的厚度为30~50微米,优选为40微米。所述使用层2包括HC涂层21、SRF膜层22和硅胶使用层23,所述HC涂层21、SRF膜层22和硅胶使用层23按照从上至下的顺序依次贴合。所述SRF膜层22的厚度为50~80微米,优选为60微米。所述HC涂层21的厚度为2~5微米,优选为3微米。所述硅胶使用层23的厚度为10~60微米,优选为30微米。具体生产过程中,HC涂层21采用型号优选为HC400的纳米硬涂料固化而成,具体是通过微凹涂布辊将纳米硬涂料涂覆在SRF膜层22的一表面上,待固化成膜后形成所述的HC涂层21。其具有优异的耐磨和抗刮擦性能。纳米硬涂料可以在市面上直接购得,如可向上海锐视塑料有限公司采购。由于在SRF膜层22上涂覆有HC涂层21,更能提升耐磨和抗刮伤性能,使用效果和性能持久稳定。在SRF膜层22的另一表面上涂覆有硅胶,形成所述硅胶使用层23。氟素离型膜能保持硅胶使用层23的表面干净,避免粘上其它杂物,且易于剥离,给使用带来方便,实用性强。较佳的,还可以在SRF膜层22的上表面通过高透OCA胶贴合有防蓝光PET膜层,具有防蓝光效果,同时还能提升防爆效果。本技术屏下指纹保护膜采用单层结构,有效简化整体结构,厚度薄,符合轻薄的趋势,有效提升屏下指纹解锁的灵敏性和准确性,而且工艺简单,容易模切成型,可以大幅度提高良率和产能,降低成本。实施例2:参见图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屏下指纹保护膜,其与实施例基本相同,区别点在于,所述使用层2还包括有PET使用层24和OCA胶层25。具体的,一种屏下指纹保护膜,其包括按照从上至下的顺序依次贴合的保护层1、使用层2和氟素离型膜层3,所述保护层1包括PET保护膜层11和硅胶保护层12,所述PET保护膜层11和硅胶保护层12按照从上至下的顺序依次贴合,所述使用层2包括HC涂层21、PET使用层24、OCA胶层25、SRF膜层22和硅胶使用层23,所述HC涂层21、PET使用层24、OCA胶层25、SRF膜层22和硅胶使用层23按照从上至下的顺序依次贴合。所述PET使用层24的厚度为20~100微米,优选为50微米。所述OCA胶层25的厚度为30~60微米,优选为40微米。本技术屏下指纹保护膜采用复合结构,将SRF膜层22与PET使用层24相复合,相对于传统双层PET复合结构,可以降低材料整体的挺度,增强膜的柔软度,更容易热压成型,不反弹,方便操作、贴粘,能较好吸附在全面屏的表面上,给使用带来方便,实用性强。同时使用层的整体厚度能控制在200微米以内,符合轻薄的趋势,确保屏下指纹解锁的灵敏性和准确性,实用性强。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技术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技术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技术构成任何限制,采用与其相同或相似的其它保护膜,均在本技术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屏下指纹保护膜,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按照从上至下的顺序依次贴合的保护层、使用层和氟素离型膜层,所述保护层包括PET保护膜层和硅胶保护层,所述PET保护膜层和硅胶保护层按照从上至下的顺序依次贴合,所述使用层包括HC涂层、SRF膜层和硅胶使用层,所述HC涂层、SRF膜层和硅胶使用层按照从上至下的顺序依次贴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屏下指纹保护膜,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按照从上至下的顺序依次贴合的保护层、使用层和氟素离型膜层,所述保护层包括PET保护膜层和硅胶保护层,所述PET保护膜层和硅胶保护层按照从上至下的顺序依次贴合,所述使用层包括HC涂层、SRF膜层和硅胶使用层,所述HC涂层、SRF膜层和硅胶使用层按照从上至下的顺序依次贴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下指纹保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使用层还包括有PET使用层和OCA胶层,所述HC涂层、PET使用层、OCA胶层、SRF膜层和硅胶层按照从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上玫廖文胜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鑫博仕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