铆钉型电触头成型粗钉脚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43889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1 00: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铆钉型电触头成型粗钉脚模具,包括头道模、一次底模以及终镦模,所述一次底模依次与头道模、终镦模进行预镦焊接、预镦成型操作,所述终镦模的一侧设置有与终镦模相配合的二次底模,所述终镦模将预镦成型后的触头移动至二次底模,并在二次底模配合下镦粗成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模具为产品质量稳定的用铆钉触电(头)冷镦机制打粗钉脚的模具,具有结构简单、调试方便的优点。

Rivet Electric Contact Forming Rough Pin Foot Moul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铆钉型电触头成型粗钉脚模具
本技术涉及电触头成型模具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铆钉型电触头成型粗钉脚模具。
技术介绍
现有的铆钉型电触头应用于开关电器触头系统,是影响开关电器触头系统工作可靠性的重要因素,其制造过程是由线材镦制加工而成。我公司在先申请的公开号为CN106298321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三层复合铆钉型电触头的制打方法,该方法通过将不同原材料相互复合实现冷焊结合,其钉头和钉脚同时预镦焊接,终镦成型,冲裁以及落料。现有的铆钉型电触头由于受结合强度要求制约,其钉头直径和钉脚直径的比例约束为2:1;通过采用比钉脚直径更小线径的丝材生产,使得在冷镦成型的过程中通过扩大丝材的横向变形量,以增加银铜结合面积,保证银、铜材料之间的结合力。若采用比钉脚直径更大线径的丝材生产,使得钉头直径和钉脚直径的比例小于2:1时,产品的结合强度随之下降。当钉头直径和钉脚直径比例过大时,在铆接后容易在铆钉触电和簧片之间产生间隙,因此部分电器厂家需求钉脚直径与钉头直径接近的产品,以降低铆接过程的风险。因此,研发出一种在保证银、铜材料之间结合强度情况下,以降低铆钉型电触头在铆接过程中风险的模具,实属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铆钉型电触头成型粗钉脚模具,该模具为产品质量稳定的用铆钉触电冷镦机制打粗钉脚的模具,具有结构简单、调试方便的优点。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铆钉型电触头成型粗钉脚模具,包括头道模、一次底模以及终镦模,所述一次底模依次与头道模、终镦模进行预镦焊接、预镦成型操作,所述终镦模的一侧设置有与终镦模相配合的二次底模,所述终镦模将预镦成型后的触头移动至二次底模,并在二次底模配合下镦粗成型。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头道模以及终镦模的一侧均固设有同一个动模架,所述一次底模以及二次底模的一侧均固设有同一个静模架,所述静模架与动模架相配合。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头道模内置有可与头道模滑动配合的头道模针。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一次底模内置有可与一次底模滑动配合的一次底模针。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二次底模内置有可与二次底模滑动配合的二次底模针。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动模架为活动设置并且在水平方向以及垂直方向进行往复运动。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采用对触头钉脚部位二次加工的方式,控制触点头径和脚径之间的比例,从而给电器厂家提供新的触电方案。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预镦焊接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预镦成型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镦粗成型示意图。附图标记:1、头道模;2、头道模针;3、一次底模;4、一次底模针;5、终镦模;6、动模架;7、静模架;8、二次底模;9、二次底模针;10、银材料;11、铜材料。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如图1所示,一种铆钉型电触头成型粗钉脚模具,包括头道模1、头道模针2、一次底模3、一次底模针4以及终镦模5,头道模1以及终镦模5的一侧均固设有同一个动模架6,动模架6为活动设置并且在水平方向以及垂直方向进行往复运动。头道模针2内置在头道模1中并与头道模1滑动配合;一次底模3的一侧固设有可与动模架6相配合的静模架7,一次底模针4内置在一次底模3中并与一次底模3滑动配合。静模架7的一侧还固定连接有二次底模8,二次底模8内置有可与二次底模8相滑动配合的二次底模针9。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次底模3依次与头道模1、终镦模5进行预镦焊接、预镦成型操作,终镦模5将预镦成型后的触头移动至二次底模8,并在二次底模8配合下镦粗成型。用铆钉型电触头成型粗钉脚模具的操作及调试方法如下:1.将头道模1向一次底模3方向进行移动,使得银材料10和铜材料11在头道模1、头道模针2、一次底模3以及一次底模针4的约束下挤压,此为预镦焊接过程。为便于审查员理解,如图1所示。2.头道模1完成预镦焊接过程后,与一次底模3相分离;动模架6向上移动,使得终镦模5对准一次底模3,终镦模5再向一次底模3的方向移动,在终镦模5、一次底模3和一次底模针4的约束下进行预镦成型操作。为便于审查员理解,如图2所示。3.终镦模5完成预镦成型后与一次底模3相分离,动模架6向下移动,在一次底模3预镦成型的触头由终镦模5带至下方并对准二次底模8,终镦模5向二次底模8方向移动,在终镦模5、二次底模8以及二次底模针9的约束下对触头钉脚部位镦粗成型,完成终镦成型动作。需特别说明的是:镦粗是坯料高度减小而横截面增大的锻造工序。终镦模5移开二次底模8后,终镦成型的触头由二次底模针9从二次底模8中推出,完成落料。为便于审查员理解,如图3所示。上述过程为一个完整的运动周期,其运动过程为往复循环。上述步骤三可与步骤一同步进行,以加快模具的生产效率。通过采用对触头钉脚部位二次加工的方式,控制触点头径和脚径之间的比例,从而给电器厂家提供新的触电方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铆钉型电触头成型粗钉脚模具,包括头道模(1)、一次底模(3)以及终镦模(5),所述一次底模(3)依次与头道模(1)、终镦模(5)进行预镦焊接、预镦成型操作,其特征是:所述终镦模(5)的一侧设置有与终镦模(5)相配合的二次底模(8),所述终镦模(5)将预镦成型后的触头移动至二次底模(8),并在二次底模(8)配合下镦粗成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铆钉型电触头成型粗钉脚模具,包括头道模(1)、一次底模(3)以及终镦模(5),所述一次底模(3)依次与头道模(1)、终镦模(5)进行预镦焊接、预镦成型操作,其特征是:所述终镦模(5)的一侧设置有与终镦模(5)相配合的二次底模(8),所述终镦模(5)将预镦成型后的触头移动至二次底模(8),并在二次底模(8)配合下镦粗成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铆钉型电触头成型粗钉脚模具,其特征是:所述头道模(1)以及终镦模(5)的一侧均固设有同一个动模架(6),所述一次底模(3)以及二次底模(8)的一侧均固设有同一个静模架(7),所述静模架(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培刘隽义陈松杨缪循晓孙启波胡杰梁宇王郭敬
申请(专利权)人:福达合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