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3777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31 19: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配电柜。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配电柜,通过动力元件带动第一竖轴转动,从而带动横轴转动,进而带动第二竖轴转轴,从而实现风扇的高速转动,多个风扇在配电柜本体内高速转动形成环形散热涡流,加快了配电柜本体内部与外界的空气流通,可以快速地将配电柜本体内部的热量散发出去,极大地提高了散热效率和散热效果,另外,第一滑块位于第一滑槽内仅可在滑槽内滑动而无法发生左右偏移,从而对散热装置的整体结构起到了限位作用,提高了结构的稳固性。

Power Distribution Cabin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配电柜
本专利技术涉及配电柜
,特别地,涉及一种配电柜。
技术介绍
配电柜是按电气接线要求将开关设备、测量仪表、保护电器和辅助设备组装在封闭或半封闭金属柜中或屏幅上,构成的配电装置。正常运行时可借助手动或自动开关接通或断开电路;故障或不正常运行时借助保护电器切断电路或报警。借测量仪表可显示运行中的各种参数,还可对某些电气参数进行调整,对偏离正常工作状态进行提示或发出信号。配电柜内的电力设备在工作时,很容易产生振动和热量,为能够使配电柜安全有效的工作,需要对振动和热量进行减弱和消除。但是,现有的配电柜都是简单地采用在柜体内部设置风扇来进行散热,散热效果较差,无法有效地降低柜体内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配电柜,以解决现有的配电柜散热效果差的技术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配电柜,包括配电柜本体和散热装置,所述散热装置安装在配电柜本体上并用于对配电柜本体内部的热量进行散热,所述配电柜本体的两侧壁和顶部均匀开设有多个散热孔;所述散热装置包括动力元件、第一竖轴、横轴、第二竖轴、风扇和第一滑块,所述动力元件安装在配电柜本体的顶部,所述动力元件与第一竖轴的顶端连接,横轴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竖轴的底端和第二竖轴的顶端连接,所述风扇安装在第二竖轴上,所述第一滑块与第二竖轴的底端连接;所述配电柜本体内部的底面设置有环形凹槽,环形凹槽的轴心线与第一竖轴的轴线重合,且环形凹槽的半径等于横轴与第二竖轴的连接点到横轴与第一竖轴的连接点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滑块位于环形凹槽中,动力元件带动第一滑块在环形凹槽中滑动且带动风扇高速转动以在配电柜本体形成环形散热涡流。进一步地,所述配电柜还包括支撑座和第一减震装置,所述配电柜本体安装在支撑座上并与其上下滑动配合,所述第一减震装置一端与配电柜本体的外壁固定连接,一端与支撑座的上端面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减震装置包括L型板、第一弹簧和固定柱,所述L型板的上端与配电柜本体的侧壁固定连接,L型板的下端设置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弹簧位于第一滑槽内且一端与第一滑槽的内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固定柱的顶端固定连接,固定柱的底端与支撑座的上端面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配电柜还包括设置在配电柜本体的底部的第二减震装置和第三减震装置,所述第二减震装置一端与配电柜本体的底面固定连接,相对的另一端与第三减震装置连接,所述第三减震装置与支撑座滑动配合。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减震装置包括第一减震板和第二弹簧,所述第一减震板的上端面与配电柜本体的底面固定连接,第一减震板的下端面固定连接多个第二弹簧,第二弹簧与第三减震装置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减震装置包括第二减震板、第一连杆、第一铰链、第二连杆、第二铰链、第二滑块和第三弹簧,所述第二减震板的顶部与第二减震装置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减震板的底部左右对称地设置有第一连杆,第一连杆通过第一铰链转动连接有两根第二连杆,第二连杆通过第二铰链与第二滑块连接;所述支撑座的内部底面开设有多个第二滑槽,第二滑块位于第二滑槽内,且第二滑块通过第三弹簧与第二滑槽的内侧壁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配电柜还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和动力元件均与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温度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控制动力元件的工作状态。进一步地,所述配电柜还包括与控制器连接并用于发出报警提示的报警元件,所述控制器还用于在温度传感器检测到配电柜本体内的温度超过上限值时控制报警元件发出报警提醒。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器为PLC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包括用于与手机进行短信通信的短信控制模块,所述短信控制模块通过短信读写PLC控制器中的寄存器以控制动力元件的工作状态。进一步地,所述配电柜还包括遮雨板和支撑柱,所述支撑柱固定设置在配电柜本体顶部的四个角落处,所述遮雨板与支撑柱固定连接。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配电柜,通过动力元件带动第一竖轴转动,从而带动横轴转动,进而带动第二竖轴转轴,从而实现风扇的高速转动,多个风扇在配电柜本体内高速转动形成环形散热涡流,加快了配电柜本体内部与外界的空气流通,可以快速地将配电柜本体内部的热量散发出去,极大地提高了散热效率和散热效果,另外,第一滑块位于第一滑槽内仅可在滑槽内滑动而无法发生左右偏移,从而对散热装置的整体结构起到了限位作用,提高了结构的稳固性。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专利技术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配电柜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图1中的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图2中的散热装置的第一滑块位于环形凹槽中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图1中的第一减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图1中的第二减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图1中的第三减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1、支撑座;2、遮雨板;3、支撑柱;4、散热装置;5、配电柜本体;6、散热孔;7、第一减震装置;8、第二减震装置;9、第三减震装置;401、动力元件;402、减速器;403、第一竖轴;404、横轴;405、第二竖轴;406、连接杆;407、风扇;408、第一滑块;409、环形凹槽;701、L型板;702、第一弹簧;703、第一滑槽;704、固定柱;801、第一减震板;802、第二弹簧;901、第二减震板;902、第一连杆;903、第一铰链;904、第二连杆;905、第二铰链;906、第二滑块;907、第三弹簧;908、第二滑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由下述所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提供一种配电柜,所述配电柜包括支撑座1、遮雨板2、支撑柱3、散热装置4和配电柜本体5,所述支撑座1通过多根支撑腿10支撑在地面上,所述配电柜本体5安装在支撑座1上,且配电柜本体5的外壁与支撑座1的内壁上下滑动配合,具体地,所述配电柜本体5的下端伸入支撑座1中并可在支撑座1中上下滑动,所述散热装置4安装在配电柜本体5上并用于对配电柜本体5内部的热量进行散热,所述支撑柱3设置在配电柜本体5的顶部,所述支撑柱3固定连接有遮雨板2,可以使得配电柜具有防雨、防雪、防晒的功能,可以理解,所述支撑柱3的数量为四根且分别位于配电柜本体5顶部的四个角落处,从而起到稳固支撑遮雨板2的作用。可以理解,所述遮雨板2和支撑柱3可以省略。还可以理解,所述支撑腿10可以进行伸缩,所述支撑座1的底部设置有收缩的滚轮,当需要移动配电柜时,将支撑腿10收起并放下滚轮,既可移动配电柜。如图2所示,所述散热装置4包括动力元件401、减速器402、第一竖轴403、横轴404、第二竖轴405、连接杆406、风扇407和第一滑块408,所述动力元件401安装在配电柜本体5的顶端,所述动力元件401与减速器402连接,所述动力元件401可以是电动机、减速电机或者伺服电机,当动力元件401为减速电机或者伺服电机时,所述减速器402可以省略。所述减速器402的输出端与第一竖轴403的一端连接,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配电柜,其特征在于,包括配电柜本体(5)和散热装置(4),所述散热装置(4)安装在配电柜本体(5)上并用于对配电柜本体(5)内部的热量进行散热,所述配电柜本体(5)的两侧壁和顶部均匀开设有多个散热孔(6);所述散热装置(4)包括动力元件(401)、第一竖轴(403)、横轴(404)、第二竖轴(405)、风扇(407)和第一滑块(408),所述动力元件(401)安装在配电柜本体(5)的顶部,所述动力元件(401)与第一竖轴(403)的顶端连接,横轴(404)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竖轴(403)的底端和第二竖轴(405)的顶端连接,所述风扇(407)安装在第二竖轴(405)上,所述第一滑块(408)与第二竖轴(405)的底端连接;所述配电柜本体(5)内部的底面设置有环形凹槽(409),环形凹槽(409)的轴心线与第一竖轴(403)的轴线重合,且环形凹槽(409)的半径等于横轴(404)与第二竖轴(405)的连接点到横轴(404)与第一竖轴(403)的连接点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滑块(408)位于环形凹槽(409)中,动力元件(401)带动第一滑块(408)在环形凹槽(409)中滑动且带动风扇(407)高速转动以在配电柜本体(5)形成环形散热涡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配电柜,其特征在于,包括配电柜本体(5)和散热装置(4),所述散热装置(4)安装在配电柜本体(5)上并用于对配电柜本体(5)内部的热量进行散热,所述配电柜本体(5)的两侧壁和顶部均匀开设有多个散热孔(6);所述散热装置(4)包括动力元件(401)、第一竖轴(403)、横轴(404)、第二竖轴(405)、风扇(407)和第一滑块(408),所述动力元件(401)安装在配电柜本体(5)的顶部,所述动力元件(401)与第一竖轴(403)的顶端连接,横轴(404)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竖轴(403)的底端和第二竖轴(405)的顶端连接,所述风扇(407)安装在第二竖轴(405)上,所述第一滑块(408)与第二竖轴(405)的底端连接;所述配电柜本体(5)内部的底面设置有环形凹槽(409),环形凹槽(409)的轴心线与第一竖轴(403)的轴线重合,且环形凹槽(409)的半径等于横轴(404)与第二竖轴(405)的连接点到横轴(404)与第一竖轴(403)的连接点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滑块(408)位于环形凹槽(409)中,动力元件(401)带动第一滑块(408)在环形凹槽(409)中滑动且带动风扇(407)高速转动以在配电柜本体(5)形成环形散热涡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电柜,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柜还包括支撑座(1)和第一减震装置(7),所述配电柜本体(5)安装在支撑座(1)上并与其上下滑动配合,所述第一减震装置(7)一端与配电柜本体(5)的外壁固定连接,一端与支撑座(1)的上端面固定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电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震装置(7)包括L型板(701)、第一弹簧(702)和固定柱(704),所述L型板(701)的上端与配电柜本体(5)的侧壁固定连接,L型板(701)的下端设置有第一滑槽(703),所述第一弹簧(702)位于第一滑槽(703)内且一端与第一滑槽(703)的内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固定柱(704)的顶端固定连接,固定柱(704)的底端与支撑座(1)的上端面固定连接。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电柜,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柜还包括设置在配电柜本体(5)的底部的第二减震装置(8)和第三减震装置(9),所述第二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宝容杨宇男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发南方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