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物的旋转平移系统及其施工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733930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31 18:21
一种建筑物的旋转平移系统及其施工方法,其中,旋转平移系统包括有下滑道梁、托盘梁、步履行走装置和液压控制系统;所述下滑道梁有一组,平行间隔布置在旋转平移路经区域的地基上;其中,每根下滑道梁均呈圆弧形,并且一组下滑道梁共圆心;所述托盘梁托接在待平移建筑物的底部、位于下滑道梁的上方;所述步履行走装置有若干组,分别设置在托盘梁与下滑道梁之间,用以对托盘梁进行顶升和顶推;其中,每组步履行走装置沿着下滑道梁的长轴线间隔,并且相邻两根下滑道梁上的步履行走装置对应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传统的旋转平移方法存在操作复杂、效率低,安全性低以及无法一次性移位到位的的技术问题。

A Rotary Translational System for Buildings and Its Construc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物的旋转平移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平移施工领域,特别是一种建筑物的旋转平移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城市空间治理与空间结构优化己成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许多具有保留价值的既有建筑物可以通过整体平移搬迁到规划新址,在移位的过程中,有很多楼房新规划朝向发生了变化,需进行整体旋转平移。现有的建筑物移位技术多是在原建筑物下方设置托换底盘和移位轨道,将建筑物上部结构与原基础截断,在建筑物一侧设置牵引或者顶推装置,将建筑物沿水平直线方向移动,再采用固定轴原地旋转,将建筑物移至新址的过程。采用传统的旋转平移方法存在施工复杂,效率低,安全性低以及无法一次性移位到位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筑物的旋转平移系统及其施工方法,要解决传统的旋转平移方法存在操作复杂、效率低,安全性低以及无法一次性移位到位的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物的旋转平移系统,设置在待平移建筑物的底部,包括有下滑道梁、托盘梁、步履行走装置和液压控制系统;所述下滑道梁有一组,平行间隔布置在旋转平移路经区域的地基上;其中,每根下滑道梁均呈圆弧形,并且一组下滑道梁共圆心;所述托盘梁托接在待平移建筑物的底部、位于下滑道梁的上方;所述步履行走装置有若干组,分别设置在托盘梁与下滑道梁之间,用以对托盘梁进行顶升和顶推;其中,每组步履行走装置沿着下滑道梁的长轴线间隔,并且相邻两根下滑道梁上的步履行走装置对应设置;所述步履行走装置包括有一组步履行走器,且一组步履行走器呈一字形布置;所述步履行走器包括有底座、滑动支座、顶升油缸、反力板和顶推油缸;所述底座放置在下滑道梁上;所述反力板固定连接在底座上,且沿着后侧边通长设置,用以给顶推油缸提供顶推反力;所述滑动支座水平设置在底座的上方,并且滑动支座的后侧边固定连接在反力板上;所述顶升油缸设置在滑动支座的顶部中间;其中,顶升油缸的底部与滑动支座的顶面固定连接,顶升油缸的顶部与托盘梁的底面固定连接,用以对托盘梁进行顶升;所述顶推油缸有两个,分别纵向布置在滑动支座的左右两端;其中,顶推油缸的末端连接在反力板的板面上,顶推油缸的前端与滑动支座连接;所述液压控制系统包括有主控计算机、液压总站、顶升位移控制系统和顶推位移控制系统;所述主控计算机与液压总站相连接;所述液压总站分别与顶升位移控制系统和顶推位移控制系统连接;所述顶升位移控制系统分别与托盘梁和顶升油缸连接,并且利用竖向位移控制多个步履行走器上的顶升油缸进行同步顶升;所述顶推位移控制系统分别与下滑道梁和顶推油缸连接,并且利用横向位移控制多个步履行走器上的顶推油缸进行同步顶推。优选的,所述步履行走器还包括有悬挂轮、顶部连接板、限位板、防护罩、抱箍和竖向导板;所述悬挂轮有两组,分别设置在底座左右两侧的侧壁上;其中,每组底座沿着对应一侧的侧壁间隔设置;所述悬挂轮竖向可调连接在底座的侧壁上;所述顶部连接板设置在顶升油缸的顶部,并且顶部连接板的四周边缘超出顶升油缸的四周边缘;所述顶部连接板将顶升油缸与托盘梁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板有两个,分别布置在底座的左右两侧,并且两块限位板共同构成八字形;其中,每侧的限位板均呈条状,沿纵向由中部向侧边逐渐倾斜设置;所述限位板与滑动支座对应一侧最小间距为0.3cm~0.8cm,最大间距为1cm~2cm;所述防护罩对应罩设在限位板的外侧;所述抱箍水平箍设在顶升油缸的外侧;所述竖向导板与顶升油缸平行间隔设置;竖向导板的上端固定连接在顶部连接板的底部,竖向导板的下端通过铰接件与抱箍铰接连接。优选的,所述滑动支座为聚四氟乙烯滑动支座;所述顶升油缸通过滑动支座相对于底座运动。优选的,所述顶升位移控制系统包括有顶升液压泵站、第一总油管、第一分配器、第一分油管、第一压力传感器和顶升位移传感器;所述顶升液压泵站与液压总站通过信号线连接;所述第一总油管的一端与顶升液压泵站连接,第一总油管的另一端与第一分配器连接;所述第一分油管有两根,分别连接在第一分配器与顶升油缸之间,为顶升油缸提供顶升动力;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连接在第一分配器与顶升液压泵站之间;其中,第一压力传感器的一侧通过信号线与第一分配器连接,第一压力传感器的另一侧通过信号线顶升液压泵站连接;所述顶升位移传感器的一侧通过信号线连接在托盘梁上,顶升位移传感器的另一侧通过信号线连接在顶升液压泵站上,用以传输托盘梁的竖向位移。优选的,所述顶推位移控制系统包括有顶推液压泵站、第二总油管、第二分配器、第二分油管、第二压力传感器和水平位移传感器;所述顶推液压泵站与液压总站通过信号线连接;所述第二总油管的一端与顶推液压泵站连接,第二总油管的另一端与第二分配器连接;所述第二分油管有两根,分别连接在第二分配器与顶推油缸之间,为顶推油缸提供顶推动力;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连接在第二分配器与顶推液压泵站之间;其中,第二压力传感器的一侧通过信号线与第二分配器连接,第二压力传感器的另一侧通过信号线顶推液压泵站连接;所述水平位移传感器与下滑道梁对应设置,并且随着托盘梁向前行走;水平位移传感器通过信号线与顶推液压泵站连接,用以传输托盘梁的前移位移。一种建筑物的旋转平移系统的施工方法,包括步骤如下。步骤一,根据待平移建筑物的位置和平移后建筑物的规划位置选取虚拟旋转圆心。步骤二,以虚拟旋转圆心为圆心,由内而外间隔划出一组圆弧线;其中,每根圆弧线的长度大于对应位置处的待平移建筑物的旋转平移路经的圆弧长度。步骤三,地基承载力验算;对旋转平移路经上的地基及平移后建筑物的规划位置处的地基进行承载力验算。步骤四,当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时,施工弧形的下滑道梁:沿着步骤二中划出的圆弧线施工一组下滑道梁,并且下滑道梁在待平移建筑物的位置处从待平移建筑物中穿过。步骤五,托盘梁施工:在待平移建筑物内部、位于下滑道梁的上方施工托盘梁。步骤六,在托盘梁与下滑道梁之间安装步履行走装置。步骤七,安装液压控制系统:安装主控计算机、液压总站、顶升位移控制系统和顶推位移控制系统。步骤八,待平移建筑物与周边结构、下部结构的切割分离,步履行走装置上的顶升油缸受力。步骤九,液压控制系统与步履行走装置的联合调试:开启液压控制系统并配合步履行走装置对托盘梁进行试顶和试推,检查顶升位移控制系统和顶推位移控制系统是否处于正常状态。步骤十,将步履行走装置中的一组步履行走器平均分成第一小组和第二小组。步骤十一,计算并调试待平移建筑物在每条下滑道梁上的每步的行走位移:待平移建筑物在两条下滑道梁对应位置处的行走位移之比与两条下滑道梁的半径之比相等。步骤十二,在主控计算机中对每条下滑道梁上每个步履行走器的顶推位移和顶升位移进行设定;使同一下滑道梁上步履行走器的顶推位移相等,不同下滑道梁上步履行走器的顶推位移之比与对应的两条下滑道梁的半径之比相等。步骤十三,操作液压控制系统,使第一小组中步履行走器的顶升油缸竖向收缩,待平移建筑物支撑在第二小组中步履行走器的顶升油缸顶部,第一小组中步履行走器的顶推油缸水平收缩,并由第二小组中步履行走器的顶推油缸顶推反力板,使滑动支座与底座之间产生相对位移,并带动滑动支座以上的结构向前行走,同时第一小组中步履行走器随着待平移建筑物向前行走。步骤十四,操作液压控制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物的旋转平移系统,设置在待平移建筑物(1)的底部,包括有下滑道梁(3)、托盘梁(2)、步履行走装置和液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滑道梁(3)有一组,平行间隔布置在旋转平移路经区域的地基上;其中,每根下滑道梁(3)均呈圆弧形,并且一组下滑道梁(3)共圆心;所述托盘梁(2)托接在待平移建筑物(1)的底部、位于下滑道梁(3)的上方;所述步履行走装置有若干组,分别设置在托盘梁(2)与下滑道梁(3)之间,用以对托盘梁(2)进行顶升和顶推;其中,每组步履行走装置沿着下滑道梁(3)的长轴线间隔,并且相邻两根下滑道梁(3)上的步履行走装置对应设置;所述步履行走装置包括有一组步履行走器(4),且一组步履行走器(4)呈一字形布置;所述步履行走器(4)包括有底座(4.1)、滑动支座(4.2)、顶升油缸(4.3)、反力板(4.4)和顶推油缸(4.5);所述底座(4.1)放置在下滑道梁(3)上;所述反力板(4.4)固定连接在底座(4.1)上,且沿着后侧边通长设置,用以给顶推油缸(4.5)提供顶推反力;所述滑动支座(4.2)水平设置在底座(4.1)的上方,并且滑动支座(4.2)的后侧边固定连接在反力板(4.4)上;所述顶升油缸(4.3)设置在滑动支座(4.2)的顶部中间;其中,顶升油缸(4.3)的底部与滑动支座(4.2)的顶面固定连接,顶升油缸(4.3)的顶部与托盘梁(2)的底面固定连接,用以对托盘梁(2)进行顶升;所述顶推油缸(4.5)有两个,分别纵向布置在滑动支座(4.2)的左右两端;其中,顶推油缸(4.5)的末端连接在反力板(4.4)的板面上,顶推油缸(4.5)的前端与滑动支座(4.2)连接;所述液压控制系统包括有主控计算机(5)、液压总站(6)、顶升位移控制系统(7)和顶推位移控制系统(8);所述主控计算机(5)与液压总站(6)相连接;所述液压总站(6)分别与顶升位移控制系统(7)和顶推位移控制系统(8)连接;所述顶升位移控制系统(7)分别与托盘梁(2)和顶升油缸(4.3)连接,并且利用竖向位移控制多个步履行走器(4)上的顶升油缸(4.3)进行同步顶升;所述顶推位移控制系统(8)分别与下滑道梁(3)和顶推油缸(4.5)连接,并且利用横向位移控制多个步履行走器(4)上的顶推油缸(4.5)进行同步顶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物的旋转平移系统,设置在待平移建筑物(1)的底部,包括有下滑道梁(3)、托盘梁(2)、步履行走装置和液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滑道梁(3)有一组,平行间隔布置在旋转平移路经区域的地基上;其中,每根下滑道梁(3)均呈圆弧形,并且一组下滑道梁(3)共圆心;所述托盘梁(2)托接在待平移建筑物(1)的底部、位于下滑道梁(3)的上方;所述步履行走装置有若干组,分别设置在托盘梁(2)与下滑道梁(3)之间,用以对托盘梁(2)进行顶升和顶推;其中,每组步履行走装置沿着下滑道梁(3)的长轴线间隔,并且相邻两根下滑道梁(3)上的步履行走装置对应设置;所述步履行走装置包括有一组步履行走器(4),且一组步履行走器(4)呈一字形布置;所述步履行走器(4)包括有底座(4.1)、滑动支座(4.2)、顶升油缸(4.3)、反力板(4.4)和顶推油缸(4.5);所述底座(4.1)放置在下滑道梁(3)上;所述反力板(4.4)固定连接在底座(4.1)上,且沿着后侧边通长设置,用以给顶推油缸(4.5)提供顶推反力;所述滑动支座(4.2)水平设置在底座(4.1)的上方,并且滑动支座(4.2)的后侧边固定连接在反力板(4.4)上;所述顶升油缸(4.3)设置在滑动支座(4.2)的顶部中间;其中,顶升油缸(4.3)的底部与滑动支座(4.2)的顶面固定连接,顶升油缸(4.3)的顶部与托盘梁(2)的底面固定连接,用以对托盘梁(2)进行顶升;所述顶推油缸(4.5)有两个,分别纵向布置在滑动支座(4.2)的左右两端;其中,顶推油缸(4.5)的末端连接在反力板(4.4)的板面上,顶推油缸(4.5)的前端与滑动支座(4.2)连接;所述液压控制系统包括有主控计算机(5)、液压总站(6)、顶升位移控制系统(7)和顶推位移控制系统(8);所述主控计算机(5)与液压总站(6)相连接;所述液压总站(6)分别与顶升位移控制系统(7)和顶推位移控制系统(8)连接;所述顶升位移控制系统(7)分别与托盘梁(2)和顶升油缸(4.3)连接,并且利用竖向位移控制多个步履行走器(4)上的顶升油缸(4.3)进行同步顶升;所述顶推位移控制系统(8)分别与下滑道梁(3)和顶推油缸(4.5)连接,并且利用横向位移控制多个步履行走器(4)上的顶推油缸(4.5)进行同步顶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的旋转平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步履行走器(4)还包括有悬挂轮(4.6)、顶部连接板(4.8)、限位板(4.9)、防护罩(4.10)、抱箍(4.11)和竖向导板(4.12);所述悬挂轮(4.6)有两组,分别设置在底座(4.1)左右两侧的侧壁上;其中,每组底座(4.1)沿着对应一侧的侧壁间隔设置;所述悬挂轮(4.6)竖向可调连接在底座(4.1)的侧壁上;所述顶部连接板(4.8)设置在顶升油缸(4.3)的顶部,并且顶部连接板(4.8)的四周边缘超出顶升油缸(4.3)的四周边缘;所述顶部连接板(4.8)将顶升油缸(4.3)与托盘梁(2)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板(4.9)有两个,分别布置在底座(4.1)的左右两侧,并且两块限位板(4.9)共同构成八字形;其中,每侧的限位板(4.9)均呈条状,沿纵向由中部向侧边逐渐倾斜设置;所述限位板(4.9)与滑动支座(4.2)对应一侧最小间距为0.3cm~0.8cm,最大间距为1cm~2cm;所述防护罩(4.10)对应罩设在限位板(4.9)的外侧;所述抱箍(4.11)水平箍设在顶升油缸(4.3)的外侧;所述竖向导板(4.12)与顶升油缸(4.3)平行间隔设置;竖向导板(4.12)的上端固定连接在顶部连接板(4.8)的底部,竖向导板(4.12)的下端通过铰接件(4.7)与抱箍(4.11)铰接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物的旋转平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支座(4.2)为聚四氟乙烯滑动支座;所述顶升油缸(4.3)通过滑动支座(4.2)相对于底座(4.1)运动。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物的旋转平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位移控制系统(7)包括有顶升液压泵站(7.1)、第一总油管(7.2)、第一分配器(7.3)、第一分油管(7.4)、第一压力传感器(7.5)和顶升位移传感器(7.6);所述顶升液压泵站(7.1)与液压总站(6)通过信号线连接;所述第一总油管(7.2)的一端与顶升液压泵站(7.1)连接,第一总油管(7.2)的另一端与第一分配器(7.3)连接;所述第一分油管(7.4)有两根,分别连接在第一分配器(7.3)与顶升油缸(4.3)之间,为顶升油缸(4.3)提供顶升动力;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7.5)连接在第一分配器(7.3)与顶升液压泵站(7.1)之间;其中,第一压力传感器(7.5)的一侧通过信号线与第一分配器(7.3)连接,第一压力传感器(7.5)的另一侧通过信号线顶升液压泵站(7.1)连接;所述顶升位移传感器(7.6)的一侧通过信号线连接在托盘梁(2)上,顶升位移传感器(7.6)的另一侧通过信号线连接在顶升液压泵站(7.1)上,用以传输托盘梁(2)的竖向位移。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物的旋转平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推位移控制系统(8)包括有顶推液压泵站(8.1)、第二总油管(8.2)、第二分配器(8.3)、第二分油管(8.4)、第二压力传感器(8.5)和水平位移传感器(8.6);所述顶推液压泵站(8.1)与液压总站(6)通过信号线连接;所述第二总油管(8.2)的一端与顶推液压泵站(8.1)连接,第二总油管(8.2)的另一端与第二分配器(8.3)连接;所述第二分油管(8.4)有两根,分别连接在第二分配器(8.3)与顶推油缸(4.5)之间,为顶推油缸(4.5)提供顶推动力;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8.5)连接在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蕃鸿许锦林叶梅常利军李向锋孙睿于三力王依列邱耀华严顺涛王哲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一局华江建设有限公司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