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移动式张拉平台及其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市政工程施工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移动式张拉平台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城市发展具备一定规模后,道路交通拥挤,建筑物密集,街道难于拓宽,高架桥可以疏缓交通密度,提高运输效率,此外,为避免城市间的高速公路(或铁路)与其他线路平面交叉、节省用地,也广泛采用高架桥。当高架桥的高度不高,跨度不大,线形不复杂时,大量统一尺寸的高架桥采用标准节段的预制箱梁拼装并安装于盖梁顶部的施工方式,因此,盖梁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及稳固性,盖梁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对其钢绞线进行第一次张拉,箱梁安装就位后,对钢绞线进行第二次张拉,盖梁在张拉、注浆、封锚完成后,方可达到足够的强度及稳固性,为此,需在盖梁所在位置下部大面积搭设脚手架形成固定式张拉平台,以实施盖梁混凝土浇筑施工及钢绞线的预应力张拉,但是,上述固定式张拉平台存在结构复杂、拆装困难、配重要求高、无法重复使用、不便于移动等问题,无法满足施工期间异型盖梁多样性的施工工艺。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固定式张拉平台无法满足施工期间异型盖梁多样性施工工艺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移动式张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移动式张拉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悬挑调节框架,其包括水平设置于桥梁的箱梁顶板上方且越过防护围栏的受力平台,设置于所述箱梁顶板上部且底部设有滚轮的滑动平台,竖向设置于所述受力平台和所述滑动平台之间且与两者固接的连接框架,及梯道一,所述梯道一的一端与所述受力平台连接,所述梯道一的另一端与所述滑动平台连接,所述悬挑调节框架能够沿所述箱梁顶板纵向滑动;底篮,所述底篮设置于所述盖梁的底部,所述底篮设有顶部操作平台以及设置于所述顶部操作平台下部的底部操作平台;吊笼,所述吊笼竖向设置于所述防护围栏外侧且其两端分别与所述悬挑调节框架、所述底篮的端部螺栓连接,所述受力平台、连接框架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式张拉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悬挑调节框架,其包括水平设置于桥梁的箱梁顶板上方且越过防护围栏的受力平台,设置于所述箱梁顶板上部且底部设有滚轮的滑动平台,竖向设置于所述受力平台和所述滑动平台之间且与两者固接的连接框架,及梯道一,所述梯道一的一端与所述受力平台连接,所述梯道一的另一端与所述滑动平台连接,所述悬挑调节框架能够沿所述箱梁顶板纵向滑动;底篮,所述底篮设置于所述盖梁的底部,所述底篮设有顶部操作平台以及设置于所述顶部操作平台下部的底部操作平台;吊笼,所述吊笼竖向设置于所述防护围栏外侧且其两端分别与所述悬挑调节框架、所述底篮的端部螺栓连接,所述受力平台、连接框架、底篮和吊笼均是由至少两片平行且间隔设置的桁架,连接于相邻两片所述桁架之间的横杆及剪力撑连接而成的架体,连接为一个整体的所述悬挑调节框架、底篮和吊笼与桥梁端部的外轮廓相适应;至少一个配重块,其搁置于所述悬挑调节框架的滑动平台的远离所述吊笼的一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张拉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块采用混凝土块。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张拉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篮的顶部操作平台和底部操作平台均铺设木板或钢板,所述底篮的靠近盖梁的一侧还设有斜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张拉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吊笼内设有连通所述受力平台和所述底篮的第一竖向爬梯,所述吊笼的靠近盖梁的一端还设有第二竖向爬梯。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张拉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力平台、梯道、竖向爬梯及斜梯两侧均设有护栏,并挂设铁丝网。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炜程,张俊杰,杨晓凤,颜文武,李文强,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建工七建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