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布氏白僵菌SB010及其在防治普通大蓟马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33264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31 18: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布氏白僵菌菌株SB010在防治蓟马中的应用,其中所述菌株SB010于2018年4月19日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其保藏编号为GDMCC NO:60359。所述菌株SB010可有效抑制普通大蓟马种群,且对人、畜、植物和环境安全,可部分替代蓟马化防农药,在生物防治上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A Beauveria bassiana SB010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control of common thrip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布氏白僵菌SB010及其在防治普通大蓟马中的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植物保护领域,具体涉及生物防治领域,尤其涉及布氏白僵菌及其在防治普通大蓟马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化学农药在害虫防治中发挥着巨大作用,我国农药的使用量与产量长期位居世界首位。然而据统计,全球农药的有效利用率不足30%,我国每年化学农药使用面积在2.8亿hm2以上,施用量达50-60万吨,约80%的化学农药直接进入环境(李亮,张占英,孙慧英,等.农药危害与绿色植保技术探讨[J].湖北植保,2018,(4):63-64)。随着化学农药长期大量的使用,带来的“3R”问题即害虫抗药性(Resistance)、农药残留(Residue)和害虫再猖厥(Resurgence)以及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因此,要改变使用化学农药为主的传统防治方式,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农业防治为主、生物防治为基础,并结合其他防治措施对害虫进行综合治理的可持续建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杨运华,杜开书,石明旺.虫生真菌的生物防治研究进展[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39(1):34-37)。蓟马是缨翅目(Thysanoptera)蓟马科(Thripida)昆虫的统称。蓟马类害虫体型微小,容易隐藏,且繁殖力强,生长周期短,世代重叠严重,为防治增加了难度。蓟马体小或活动隐蔽,为害初期不易为人们所察觉,往往在造成严重灾害后才被发现。目前,该类害虫防治主要依赖于化学防治,由于常期缺乏理想、高效的化学药剂,导致大量化学药剂的不合理使用,从而引发害虫抗药性、杀伤天敌、农药残留、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产品质量安全也受到威胁。近年来,全球贸易和气候变暖加速了蓟马的扩散和传播,蓟马现已成为世界性重要的农林害虫。所以,寻求环境友好型防治策略极为迫切的今天,生物防治在蓟马类害虫的防治工作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另外,生物防治在生产过程中能够保障产品的质量安全,能有效的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量,迄今为止,关于生物防治措施防治蓟马害虫的研究已有不少报道。布氏白僵菌隶属半知菌亚门(Deuteromycotina),丛梗孢目(Moniliales),丛孢梗科(moniliaceae),白僵菌属(Beaveriaspp),是重要的生防菌种。布氏白僵菌在墨西哥黑蝗(Melanopiusmexicanus)上首次发现,70年代初期,首次作为生防菌应用于西方五月鳃金龟中,并取得成功,引起广泛关注。例如,黄鹏等中公开一株对热区花果蓟马具有强侵染力的球孢白僵菌BB-T02对热区花果蓟马具良好的侵染致死作用(CN107384803A);李银平等(2013)从中国东北的亚洲玉米螟虫尸上分离得到对西花蓟马高效的球孢白僵菌SZ-26菌株(中国生物防治学报);袁盛勇等(2011和2013)从银纹夜蛾幼虫上分离获得对西花蓟马高毒力的球孢白僵菌MZ050724菌株,以及对榕母管蓟马高毒力的球孢白僵菌Bb080717菌株和MZ050724菌株(西南大学学报、环境昆虫学报、中国森林病虫);王海鸿等从玉米螟上分离获得两株对西花蓟马具良好防治效果的球孢白僵菌(CN104212724A和CN104263655A);涂雄兵等(2016)发现了一株对苜蓿蓟马具良好防治效果的球孢白僵菌(CN106135295A),等等。其中可见,研究最多的是球孢白僵菌对蓟马的生防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对蓟马,尤其是普通大蓟马具有优良生防效果的生防菌。在研究过程中,发现此前对斜纹夜蛾一定效果的布氏白僵菌菌株SB010对普通大蓟马的具有较突出的毒杀效果。布氏白僵菌菌株SB010在本申请人提出的专利申请201810596222.2(一种苦参碱和布氏白僵菌联用的杀虫药及其应用)中进行了鉴定,并于2018年4月19日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其保藏编号为GDMCCNO:60359。据此本专利技术提供所述菌株在防治蓟马中的应用。优选地,所述蓟马为普通大蓟马。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将所述菌株培养后制成孢子液、含孢子的菌剂。施用时菌株的孢子浓度为107孢子/mL至109孢子/mL,优选为108孢子/mL至109孢子/mL。此外,该菌株与也可与其他药剂联合来防治蓟马,尤其是普通大蓟马,可能获得较好的协同作用。本专利技术人在筛选(候选菌株也包括一些球孢白僵菌)中发现此前对斜纹夜蛾一定效果的布氏白僵菌菌株SB010对普通大蓟马的效果特别突出。经过的生物学实验表明,本专利技术的布氏白僵菌菌株对普通大蓟马控制效果达到90%(以108孢子/mL进行实验),而同等条件下通常的白僵菌效果下仅为36%;在0.4mg/ml浓度下菌株发酵液条件下,SB010在不同处理时间对蓟马的致死率都显著高于其他菌株,第5天的校正死亡率达93.3%,远高于其他菌株(见具体实施例的实验结果和表格)。因此,本专利技术的布氏白僵菌菌株SB010可有效抑制普通大蓟马种群,且对人、畜、植物和环境安全,可部分替代蓟马化防农药,在生物防治上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本专利技术的研发过程和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介绍,但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实施例:菌株的生物测定1供试昆虫普通大蓟马种群采自广州市朱村豇豆田,在实验室饲养多代,饲养条件为温度26℃,相对湿度65%,光周期L∶D=12∶12。2供试菌株列出部分供筛选的菌株:SB009:球孢白僵菌(Beauveriabassiana)菌,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GDMCC),保藏号为GDMCCNO:60588(已另外提出专利申请2019102239096)。SB010:菌株布氏白僵菌(Beauveriabrongniartii),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其保藏编号为GDMCCNO:60359(已另外提出专利申请201810596222.2,其中提供了保藏信息)。SP016:球孢白僵菌(Beauveriabassiana),保藏于华南农业大学生物防治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SP535:玫烟色棒束孢(Isariafumosorosea),保藏于华南农业大学生物防治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SP502:玫烟色棒束孢(Isariafumosorosea),保藏于华南农业大学生物防治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MZ16: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anisopliae),保藏于华南农业大学生物防治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实验方法(1)孢子悬浮液的配制在PDA平板上26±1℃培养7d后,充分产孢的虫生真菌分生孢子用0.05%吐温-80无菌水洗脱孢子,用磁力搅拌器搅拌,再置于摇床180rpm25℃振荡培养25min后用双层擦镜纸过滤,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测量母液的浓度,配制成1×108孢子/mL的孢子悬浮液。(2)菌株发酵液的配制用上述方法配制各菌株1×107孢子/mL的孢子悬浮液,接种5mL配制好的孢子悬浮液于装有50mLSDA培养基的锥形瓶中,26℃180rpm振荡培养5天,布氏漏斗抽滤收集滤液,测定其蛋白浓度并稀释至0.4mg/ml。(3)虫生真菌对普通大蓟马的毒力测定将配制好的孢子悬浮液和发酵液置于平底指型管(15mm×75mm)中,浸泡2h后倒出孢子悬浮液,指型管自然风干后备用;豇豆切段(1cm,两端无孔),浸入孢子悬浮液,30s取出,自然风干后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布氏白僵菌菌株SB010在防治蓟马中的应用,其中所述菌株SB010于2018年4月19日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其保藏编号为GDMCC NO:60359。

【技术特征摘要】
1.布氏白僵菌菌株SB010在防治蓟马中的应用,其中所述菌株SB010于2018年4月19日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其保藏编号为GDMCCNO:60359。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蓟马为普通大蓟马。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将所述菌株SB010培养后制成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建辉杨波肖卡特·阿里王兴民邱宝利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