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风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73189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31 17:39
提供调风装置及其制造方法。调风装置与特定座位相对,并且对特定座位进行送风。在特定座位规定有穿过该特定座位的宽度方向的中央而沿特定座位的前后方向延伸的假想的基准线。若对第一框体侧壁与第二框体侧壁进行比较,则第二框体侧壁位于比第一框体侧壁接近基准线的位置。第二管道侧壁以第二管道侧壁的下游侧在宽度方向上比第二管道侧壁的上游侧远离基准线的方式弯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调风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本公开涉及调风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日本特开2006-88806号公报的图1、图2和日本实开平3-91207号公报的图5、图6分别公开有以往的调风装置。这些调风装置设置在配设有多个座位的车室内。调风装置与从各座位选择出的特定座位相对,并且对特定座位进行送风。这里,在特定座位规定有穿过该特定座位的宽度方向的中央并沿特定座位的前后方向延伸的假想的基准线。日本特开2006-88806号公报的调风装置具备送风管道、框体和多个板片。送风管道形成为供风在内部以从上游侧朝向下游侧的流通方向流通的筒状。框体成为框状,在送风管道的下游侧,与送风管道连接并与特定座位相对。各板片成为板状,并设置为能够在送风管道内位移。各板片对送风管道内的风进行引导。更详细而言,框体具有第一框体侧壁和第二框体侧壁。第二框体侧壁与第一框体侧壁对置,若对第一框体侧壁与第二框体侧壁进行比较,则第二框体侧壁位于比第一框体侧壁靠近基准线的位置。另外,送风管道具有:沿流通方向延伸并与第一框体侧壁连接的第一管道侧壁;和沿流通方向延伸并与第二框体侧壁连接的第二管道侧壁。在第一管道侧壁的下游侧形成有朝向第二管道侧壁突出的隆起部。同样,在第二管道侧壁的下游侧形成有朝向第一管道侧壁突出的隆起部。另外,各板片彼此在第一管道侧壁与第二管道侧壁之间在送风管道的宽度方向上具有规定的间隔地配置。这里,各板片中的配置于最靠近第二管道侧壁的位置处的板片成为特定板片。对于这种调风装置而言,通过使各板片位移,从而对从框体流出的风的流出方向进行调整。因此,通过使各板片朝向就坐于特定座位的乘坐者侧换句话说朝向基准线位移,从而能够对该乘坐者吹风。这里,在像这样使各板片位移了时,受特定板片以外的板片引导的风沿着板片以几乎恒定的角度从框体流出。相对于此,受特定板片引导的风在特定板片与第二管道侧壁之间流通,并且沿着第二管道侧壁流通,从而以与受特定板片以外的板片引导的风不同角度从框体流出。因此,在从框体流出时,受特定板片以外的板片引导的风、与受特定板片引导的风碰撞,由此可使风的指向性降低。在这点上,在日本特开2006-88806号公报的调风装置中,以对就坐于特定座位的乘坐者吹风的方式使各板片位移,从而特定板片与在第二管道侧壁形成的隆起部抵接。由此,在该调风装置中,防止风在特定板片与第二管道侧壁之间流通,使风的指向性提高。另一方面,日本实开平3-91207号公报的调风装置具备引导部件。引导部件是橡胶制件,能够弹性变形。在该调风装置中,引导部件能够使在送风管道内流通的风的方向变化,使风朝向各板片流通,从而提高风的指向性。但是,在日本特开2006-88806号公报记载的调风装置中,能从车室内看见隆起部,因此调风装置的美观性降低。因此,若以从车室内看不见隆起部的方式设计框体,则与其对应,导致框体的设计的自由度降低。另外,在日本实开平3-91207号公报的调风装置中,风的流通方向由引导部件来决定,因此根据引导部件的变形的不同,风的指向性不一定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发挥较高的美观性并且能够稳定地提高风的指向性的调风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作为本公开的一方面而提供的调风装置构成为设置于配设有多个座位的车室内,其特征在于,上述调风装置构成为与从上述各座位选择出的特定座位相对,并且对上述特定座位进行送风,在上述特定座位规定有穿过该特定座位的宽度方向的中央而沿上述特定座位的前后方向延伸的假想的基准线,上述调风装置具备:筒状的送风管道,其具有刚性并且构成为使风在内部以从上游侧朝向下游侧的流通方向流通;框体,其成为框状,在上述送风管道的下游侧与上述送风管道连接并与上述特定座位相对;以及多个板片,它们是分别成为板状并且以能够位移的方式设置于上述送风管道内的多个板片,上述板片构成为通过对上述送风管道内的风进行引导,从而对从上述框体流出的上述风的流出方向进行调整,上述框体具有第一框体侧壁和与上述第一框体侧壁对置的第二框体侧壁,若对第一框体侧壁与第二框体侧壁进行比较,则上述第二框体侧壁位于比上述第一框体侧壁接近上述基准线的位置,上述送风管道具有:沿上述流通方向延伸并与上述第一框体侧壁连接的第一管道侧壁;和沿上述流通方向延伸并与上述第二框体侧壁连接的第二管道侧壁,各上述板片彼此在上述第一管道侧壁与上述第二管道侧壁之间在上述宽度方向上具有规定的间隔地配置,上述第二管道侧壁以在上述宽度方向上上述第二管道侧壁的下游侧比上述第二管道侧壁的上游侧远离上述基准线的方式弯曲。在上述结构的调风装置中,通过第二管道侧壁,使在送风管道内流通的风以随着趋向下游侧而在宽度方向上远离基准线的方式流通。由此,在以对就坐于特定座位的乘坐者吹送从框体流出的风的方式使各板片位移时,能够减少与在各板片中配置于最接近第二管道侧壁的位置的板片接触的风的流量,换句话说,能够减少受该最接近第二框体侧壁的板片引导的风的流量。因此,能够减少在该最接近第二框体侧壁的板片与第二管道侧壁之间流通的风的流量。由此,在该调风装置中,能够提高从框体流出的风的指向性。作为其结果,在该调风装置中,能够对就坐于特定座位的乘坐者适当地吹风。这里,在该调风装置中,在提高风的指向性时,不需要在第二管道侧壁形成隆起部等。由此,在该调风装置中,能够提高框体的设计的自由度。并且,在该调风装置中,送风管道具有刚性,不易弹性变形。由此,在该调风装置中,能够通过第二管道侧壁的形状使风朝向各板片稳定地流通。因此,通过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的调风装置能够发挥较高的美观性并且稳定地提高风的指向性。第一管道侧壁可与第二管道侧壁平行地延伸。此时,送风管道的形状不易复杂化,能够容易地形成送风管道。另外,通过第一管道侧壁和第二管道侧壁,在送风管道内,风以随着趋向下游侧而在宽度方向上远离基准线的方式适当地流通。各板片可具有位于上游侧的上游端部和位于下游侧的下游端部。另外,在第二管道侧壁可规定有假想的延长线。并且,各板片中的配置于最接近第二管道侧壁的位置的板片可成为特定板片。而且,可在使各板片位移为使下游端部最接近第二管道侧壁时,特定板片的上游端部位于上述延长线上。此时,能够适当地减少受特定板片引导的风的流量,因此能够适当地减少在特定板片与第二管道侧壁之间流通的风的流量。各板片可为相同的形状。此时,能够使调风装置的制造变容易,能够使制造成本低廉。根据本公开的其他方面,可提供调风装置的制造方法。调风装置设置于配设有多个座位的车室内,调风装置构成为与从各座位选择出的特定座位相对,并且对特定座位进行送风,在特定座位规定有穿过该特定座位的宽度方向的中央而沿特定座位的前后方向延伸的假想的基准线,制造方法具备以下步骤:准备具有刚性并且使风在内部以从上游侧朝向下游侧的流通方向流通的筒状的送风管道;以使成为框状的框体与特定座位相对的方式将框体在送风管道的下游侧连接于送风管道;以将分别成为板状的多个板片以能够位移的方式设置于送风管道内,且通过板片对送风管道内的风进行引导,而对从框体流出的风的流出方向进行调整的方式,将多个板片设置于送风管道内;若对框体的第一框体侧壁和与第一框体侧壁对置的第二框体侧壁进行比较,则使第二框体侧壁配置于比第一框体侧壁接近基准线的位置;使送风管道的第一管道侧壁沿流通方向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调风装置,构成为设置于配设有多个座位的车室内,其特征在于,所述调风装置构成为与从所述各座位选择出的特定座位相对,并且对所述特定座位进行送风,在所述特定座位规定有穿过该特定座位的宽度方向的中央而沿所述特定座位的前后方向延伸的假想的基准线,所述调风装置具备:筒状的送风管道,其具有刚性并且构成为使风在内部以从上游侧朝向下游侧的流通方向流通;框体,其成为框状,在所述送风管道的下游侧与所述送风管道连接并与所述特定座位相对;以及多个板片,它们是分别成为板状并且以能够位移的方式设置于所述送风管道内的多个板片,所述板片构成为通过对所述送风管道内的风进行引导,从而对从所述框体流出的所述风的流出方向进行调整,所述框体具有第一框体侧壁和与所述第一框体侧壁对置的第二框体侧壁,若对所述第一框体侧壁与所述第二框体侧壁进行比较,则所述第二框体侧壁位于比所述第一框体侧壁接近所述基准线的位置,所述送风管道具有:沿所述流通方向延伸并与所述第一框体侧壁连接的第一管道侧壁;和沿所述流通方向延伸并与所述第二框体侧壁连接的第二管道侧壁,各所述板片彼此在所述第一管道侧壁与所述第二管道侧壁之间在所述宽度方向具有规定的间隔地配置,所述第二管道侧壁以在所述宽度方向上所述第二管道侧壁的下游侧比所述第二管道侧壁的上游侧远离所述基准线的方式弯曲。...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1.24 JP 2018-0093721.一种调风装置,构成为设置于配设有多个座位的车室内,其特征在于,所述调风装置构成为与从所述各座位选择出的特定座位相对,并且对所述特定座位进行送风,在所述特定座位规定有穿过该特定座位的宽度方向的中央而沿所述特定座位的前后方向延伸的假想的基准线,所述调风装置具备:筒状的送风管道,其具有刚性并且构成为使风在内部以从上游侧朝向下游侧的流通方向流通;框体,其成为框状,在所述送风管道的下游侧与所述送风管道连接并与所述特定座位相对;以及多个板片,它们是分别成为板状并且以能够位移的方式设置于所述送风管道内的多个板片,所述板片构成为通过对所述送风管道内的风进行引导,从而对从所述框体流出的所述风的流出方向进行调整,所述框体具有第一框体侧壁和与所述第一框体侧壁对置的第二框体侧壁,若对所述第一框体侧壁与所述第二框体侧壁进行比较,则所述第二框体侧壁位于比所述第一框体侧壁接近所述基准线的位置,所述送风管道具有:沿所述流通方向延伸并与所述第一框体侧壁连接的第一管道侧壁;和沿所述流通方向延伸并与所述第二框体侧壁连接的第二管道侧壁,各所述板片彼此在所述第一管道侧壁与所述第二管道侧壁之间在所述宽度方向具有规定的间隔地配置,所述第二管道侧壁以在所述宽度方向上所述第二管道侧壁的下游侧比所述第二管道侧壁的上游侧远离所述基准线的方式弯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道侧壁平行于所述第二管道侧壁地延伸。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调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各板片具有位于上游侧的上游端部和位于下游侧的下游端部,在所述第二管道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松正幸高田宏树安井善彦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