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面板与触控传感器卷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2685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8 02: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触控面板与触控传感器卷带,其中该触控面板包含基板、催化层、周边引线、标记、第一覆盖物与第二覆盖物。催化层设置于基板的周边区,周边引线设置于催化层上,周边引线具有侧壁及上表面;标记设置于催化层上,标记具有侧壁及上表面。第一覆盖物覆盖周边引线的上表面,第二覆盖物覆盖标记的上表面,其中第一覆盖物及第二覆盖物包括金属纳米线。更提出一种触控传感器卷带及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

Touch Panel and Tape Rolling of Touch Sens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触控面板与触控传感器卷带
本技术涉及触控面板与触控传感器卷带。
技术介绍
近年来,透明导体可同时让光穿过并提供适当的导电性,因而常应用于许多显示或触控相关的装置中。一般而言,透明导体可以是各种金属氧化物,例如氧化铟锡(IndiumTinOxide,ITO)、氧化铟锌(IndiumZincOxide,IZO)、氧化镉锡(CadmiumTinOxide,CTO)或掺铝氧化锌(Aluminum-dopedZincOxide,AZO)。然而,这些金属氧化物薄膜并不能满足显示设备的可挠性需求。因此,现今发展出了多种可挠性的透明导体,例如利用纳米线等材料所制作的透明导体。然而,所述的纳米线的工艺技术尚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例如触控面板会使用金属层制作周边区的引线,传统工艺上是在基板上溅镀整面的金属,之后再依据图案移除不需要的部分金属,而触控面板中占最大面积的为可视区,故将设置于可视区的金属移除的过程中,大量金属被移除,仅留下小部分金属构成周边区的引线。因此,如何降低工艺中的金属被移除的部分,进而达到控制制作成本就是重要的课题之一。再者,利用纳米线制作触控电极,纳米线与周边区的引线在进行对位时需预留对位误差区域,所述对位误差区域造成周边区的引线尺寸无法缩减,进而导致周边区的宽度较大,尤其采用卷对卷(RolltoRoll)工艺,基材的形变量导致所述对位误差区域的尺寸更加放大(如150μm),使得周边区的宽度最小仅达到2.5mm,故无法满足显示器的窄边框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中,通过将金属材料选择性地设置于基板的特定位置,以达到控制金属的使用量,进而控制制作成本。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中,通过设计周边引线受到至少由金属纳米线所形成的第一覆盖物的覆盖及标记受到至少由金属纳米线所形成的第一覆盖物的覆盖,借以达到不需预留对位时的对位误差区域的效果,以形成宽度较小的周边引线,进而满足窄边框的需求。此外,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中,提出了新的触控传感器卷带结构及新的制作方法,因而产生不同于以往的触控面板结构。根据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基板,其中该基板具有一显示区与一周边区;一催化层,设置于该周边区;多个周边引线,设置于该催化层上,每一该些周边引线具有一侧壁及一上表面;多个标记,设置于该催化层上,每一该些标记具有一侧壁及一上表面;多个第一覆盖物与多个第二覆盖物,该些第一覆盖物覆盖该些周边引线的该上表面,该些第二覆盖物覆盖该些标记的该上表面,其中每一该些第一覆盖物及每一该些第二覆盖物包括金属纳米线,该些周边引线、该些标记、该些第一覆盖物以及该些第二覆盖物设置于该基板的该周边区;以及一触控感应电极,设置于该基板的该显示区,该触控感应电极电性连接该些周边引线。于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该催化层为一绝缘层,绝缘层中填充有催化性的粒子。于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中,粒子为纳米粒子。于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中,更包含:一膜层,其覆盖该触控感应电极、裸露于该周边区的该非导电区域的该催化层、该些第一覆盖物以及该些第二覆盖物。于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中,更包括分别设置在该显示区与该周边区的非导电区域。于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中,非导电区域中具有一与该膜层相同的材料所制成的填充层。于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中,每一该些第一覆盖物具有一侧面,该侧面与该些周边引线的该侧壁为一共同蚀刻面。于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中,每一该些第二覆盖物具有一侧面,该侧面与该些标记的该侧壁为一共同蚀刻面。于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该些周边引线的该侧壁与该些标记的该侧壁不存在有所述金属纳米线。于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中,标记包括对接对位标记。于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中,周边引线的宽度为5μm-20μm,相邻的该些周边引线之间的距离为5μm-20μm。于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中,周边引线与该些标记为金属材料制成;该触控感应电极包括金属纳米线。于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该些周边引线中的相邻周边引线之间的阻值大于1×103欧姆,该些周边引线中的相邻周边引线之间的漏电流小于1×10-6安培。根据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一种触控传感器卷带,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基板,其中该基板上设置有多个触控面板及该些触控面板以外的移除区,每一该些触控面板包括:一显示区、一周边区、多个周边引线、多个第一覆盖物以及一触控感应电极,其中一催化层设置于该周边区与该移除区;该些周边引线设置于该催化层上,每一该些周边引线具有一侧壁及一上表面;该些第一覆盖物覆盖该些周边引线的该上表面,该些周边引线与该些第一覆盖物设置于每一该些触控面板的该周边区;以及一触控感应电极,设置于每一该些触控面板的该显示区,该触控感应电极电性连接该些周边引线;多个标记,设置于该催化层上,每一该些标记具有一侧壁及一上表面;以及多个第二覆盖物,该些第二覆盖物覆盖该些标记的该上表面,其中每一该些第一覆盖物及每一该些第二覆盖物包括金属纳米线。于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中,催化层为一绝缘层,绝缘层中填充有催化性的粒子。于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中,粒子为纳米粒子。于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中,更包含:一膜层,其覆盖该触控感应电极、该催化层、该些第一覆盖物以及该些第二覆盖物。于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中,更包括分别设置在该显示区与该周边区的非导电区域。于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中,非导电区域中具有一与该膜层相同的材料所制成的填充层。于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中,每一该些第一覆盖物具有一侧面,该侧面与该些周边引线的该侧壁为一共同蚀刻面。于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中,每一该些第二覆盖物具有一侧面,该侧面与该些标记的该侧壁为一共同蚀刻面。于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中,周边引线的侧壁与标记的侧壁不存在有所述金属纳米线。于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该些标记包括设置于每一该些触控面板的该周边区的对接对位标记,或设置于相邻该些触控面板之间的切割对位标记,或设置于该基板上的对位标记、方向标记、尺寸标记或数字/文字标记。于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中,周边引线的宽度为5μm-20μm,相邻的该些周边引线之间的距离为5μm-20μm。于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中,周边引线与该些标记为金属材料制成;该触控感应电极包括金属纳米线。附图说明图1A至图1C为根据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的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的步骤示意图。图2为根据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的触控面板的上视示意图。图2A为沿图2的线A-A的剖面示意图。图2B为沿图2的线B-B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根据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的触控面板与软性电路板组装后的上视示意图。图4A为图2的线A-A的变化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图4B为图2的线B-B的变化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图5为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的触控面板的上视示意图。图5A为沿图5的线A-A的剖面示意图。图6为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的触控面板的剖面示意图。图6A为沿图6的线A-A的剖面示意图。图7为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触控传感器卷带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触控面板110:基板120:周边引线122:侧壁124:上表面140:标记142:侧壁14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基板,其中该基板具有一显示区与一周边区;一催化层,设置于该周边区;多个周边引线,设置于该催化层上,每一该些周边引线具有一侧壁及一上表面;多个标记,设置于该催化层上,每一该些标记具有一侧壁及一上表面;多个第一覆盖物与多个第二覆盖物,该些第一覆盖物覆盖该些周边引线的该上表面,该些第二覆盖物覆盖该些标记的该上表面,其中每一该些第一覆盖物及每一该些第二覆盖物包括金属纳米线,该些周边引线、该些标记、该些第一覆盖物以及该些第二覆盖物设置于该基板的该周边区;以及一触控感应电极,设置于该基板的该显示区,该触控感应电极电性连接该些周边引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基板,其中该基板具有一显示区与一周边区;一催化层,设置于该周边区;多个周边引线,设置于该催化层上,每一该些周边引线具有一侧壁及一上表面;多个标记,设置于该催化层上,每一该些标记具有一侧壁及一上表面;多个第一覆盖物与多个第二覆盖物,该些第一覆盖物覆盖该些周边引线的该上表面,该些第二覆盖物覆盖该些标记的该上表面,其中每一该些第一覆盖物及每一该些第二覆盖物包括金属纳米线,该些周边引线、该些标记、该些第一覆盖物以及该些第二覆盖物设置于该基板的该周边区;以及一触控感应电极,设置于该基板的该显示区,该触控感应电极电性连接该些周边引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催化层为一绝缘层,该绝缘层中填充有催化性的粒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粒子为纳米粒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更包括分别设置在该显示区与该周边区的非导电区域。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膜层,其覆盖该触控感应电极、裸露于该周边区的该非导电区域的该催化层、该些第一覆盖物以及该些第二覆盖物。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每一该些第一覆盖物具有一侧面,该侧面与该些周边引线的该侧壁为一共同蚀刻面。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每一该些第二覆盖物具有一侧面,该侧面与该些标记的该侧壁为一共同蚀刻面。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些标记包括对接对位标记。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些周边引线的宽度为5μm至20μm,相邻的该些周边引线之间的距离为5μm至20μm。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些周边引线与该些标记为金属材料制成;该触控感应电极包括该金属纳米线。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些周边引线中的相邻周边引线之间的阻值大于1×103欧姆。12.一种触控传感器卷带,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基板,其中该基板上设置有多个触控面板及该些触控面板以外的移除区,每一该些触控面板包括:一显示区、一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玮嘉朱俊鸿吴和虔萧仲钦
申请(专利权)人:宸鸿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祥达光学厦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