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泵机外机及热泵机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724621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8 00: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热泵机外机及热泵机系统,其中,热泵机外机包括压缩机、换热器、控制阀和蒸发器;换热器包括主换热管部和次换热管部,次换热管部与主换热管部能够热接触地连接并且次换热管部用于通向室内,压缩机通过控制阀与主换热管部连接,压缩机用于提供冷媒,次换热管部与通向室内的水管连接。将换热器设置于热泵机外机内,取消了热泵机内机,结构更加紧凑,缩短了冷媒流动的路径,该热泵机外机具有安装简便、空间占有率小、热量损失小的优点。

Heat Pump External Machine and Heat Pump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热泵机外机及热泵机系统
本技术涉及热泵机外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热泵机外机及热泵机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政府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以往的北方锅炉集中供暖的弊端日益显著,急需环保的供暖方式取而代之。而近年来,热泵采暖机也成为其中最重要的成员之一。而一般的热泵采暖机分为室内机和室外机两部分,安装费力,价格昂贵,空间占有率大;并且管路复杂路径长,冷媒传递过程中有较大的热量损失。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的热泵机外机,以解决或至少缓解上述技术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热泵机外机及热泵机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热泵采暖机分为室内机和室外机两部分,热泵机采暖机安装费力、空间占有率大、热量损失大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热泵机外机,其中,包括:压缩机、换热器、控制阀和蒸发器;所述换热器包括主换热管部和次换热管部,所述次换热管部与所述主换热管部能够热接触地连接并且所述次换热管部用于通向室内,所述压缩机通过所述控制阀与所述主换热管部和所述蒸发器连接。优选地,所述主换热管部包括彼此连通上换热介质出入口和下换热介质出入口,所述控制阀包括上工作口、下工作口、左工作口和右工作口,所述上工作口与所述左工作口和所述右工作口可选择地连通,所述下工作口与所述左工作口和所述右工作口可选择地连通,所述上工作口与所述下工作口断开,所述下工作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出口连接,所述上工作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入口连接,所述左工作口与所述主换热管部的所述上换热介质出入口连接,所述蒸发器包括彼此连通的左进出口以及右进出口,所述左进出口与所述控制阀的所述右工作口连接。优选地,所述热泵外机还包括闪蒸器,所述蒸发器通过闪蒸器与所述换热器连接,所述闪蒸器包括左接口、中接口和右接口,所述左接口与所述右接口连通,所述左接口与所述主换热管部的所述下换热介质出入口连接,所述右接口与所述蒸发器的所述右进出口连接,所述压缩机还包括气压调节口,所述闪蒸器的所述中接口与所述压缩机的气压调节口连接。优选地,所述热泵机外机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压缩机的出口与所述控制阀的所述下工作口的管路上的高压开关。优选地,所述热泵机外机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压缩机的入口与所述控制阀的所述上工作口的管路上的低压开关。优选地,所述热泵机外机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闪蒸器的左接口与所述主换热管部的所述下换热介质出入口的管路上的换热器电子膨胀阀,以及设置在所述闪蒸器的右接口与所述蒸发器的右进出口的管路上的蒸发器电子膨胀阀。优选地,所述热泵机外机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闪蒸器的中接口与所述压缩机的气压调节口的管路上的气压调节阀。优选地,所述热泵机外机还包括外壳,所述压缩机、控制阀、换热器、蒸发器、闪蒸器均设置于所述外壳内。优选地,所述换热器为套管换热器,所述套管换热器包括外管和设置于所述外管内的内管,所述外管为上述主换热管部,所述内管为上述次换热管部,所述内管包括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位于所述出水口的下方。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热泵机系统,热泵机系统包括设置于室内的水管管道和上述所述的热泵机外机,所述热泵机外机设置于室外,所述水管管道的两端分别与次换热管部的进水口和次换热管部的出水口连接。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热泵机外机包括压缩机、换热器、控制阀和蒸发器;换热器包括主换热管部和次换热管部,次换热管部与主换热管部能够热接触地连接并且次换热管部用于通向室内,压缩机的出口和入口分别与主换热管部连接,压缩机用于提供冷媒,次换热管部与通向室内的水管连接。将换热器设置于热泵机外机,取消了热泵机内机,结构更加紧凑,缩短了冷媒流动的路径,该热泵机外机具有安装简便、空间占有率小、热量损失小的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热泵机外机的原理图;图2为图1在A处的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热泵机外机的总装图。附图标号说明: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方式,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并且,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参见图1至图3,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热泵机外机,其中,包括:压缩机1、换热器2、控制阀3和蒸发器4;换热器2包括主换热管部和次换热管部,次换热管部与主换热管部热接触地连接并且次换热管部用于通向室内,主换热管部用于通冷媒,次换热管部用于通水,压缩机1通过控制阀3与主换热管部和所述蒸发器4连接。本技术的上述实施例中,热泵机外机包括换热器2、压缩机1、控制阀3和蒸发器4,换热器2包括主换热管部和次换热管部,次换热管部与主换热管部能够热接触地连接并且次换热管部用于通向室内,压缩机1的出口11和入口12分别与主换热管部连接,压缩机1用于提供冷媒给主换热管部,次换热管部与通向室内的水管连接,主换热管部与次换热管部中的介质能够进行热交换。将换热器2设置于热泵机外机,取消了热泵机内机,使得结构更加紧凑,缩短了冷媒流动的路径,该技术具有安装简便、空间占有率小、热量损失小的优点。根据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主换热管部包括彼此连通的上换热介质出入口21和下换热介质出入口22,控制阀3包括上工作口31、下工作口32、左工作口33和右工作口34,上工作口31与左工作口33和右工作口34可选择地连通,下工作口32与左工作口33和右工作口34可选择地连通,上工作口31与下工作口32断开,下工作口32与压缩机1的出口11连接,上工作口31与压缩机1的入口12连接,左工作口33与主换热管部的上换热介质出入口21连接,蒸发器4包括彼此连通的左进出口41以及右进出口42,左进出口41与控制阀的右工作口34连接。通过各接口的有序连接,实现冷媒在各设备内有规律的流动。此外,热泵机外机还包括闪蒸器5,蒸发器4通过闪蒸器5与换热器2连接,闪蒸器5包括左接口51、中接口53和右接口52,左接口51与右接口52连通,左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泵机外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换热器、控制阀和蒸发器;所述换热器包括主换热管部和次换热管部,所述次换热管部与所述主换热管部热接触地连接并且所述次换热管部用于通向室内,所述压缩机通过所述控制阀与所述主换热管部和所述蒸发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泵机外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换热器、控制阀和蒸发器;所述换热器包括主换热管部和次换热管部,所述次换热管部与所述主换热管部热接触地连接并且所述次换热管部用于通向室内,所述压缩机通过所述控制阀与所述主换热管部和所述蒸发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泵机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换热管部包括彼此连通上换热介质出入口和下换热介质出入口;所述控制阀包括上工作口、下工作口、左工作口和右工作口,所述上工作口与所述左工作口和所述右工作口可选择地连通,所述下工作口与所述左工作口和所述右工作口可选择地连通,所述上工作口与所述下工作口断开,所述下工作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出口连接,所述上工作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入口连接,所述左工作口与所述主换热管部的所述上换热介质出入口连接;所述蒸发器包括彼此连通的左进出口以及右进出口,所述左进出口与所述控制阀的所述右工作口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泵机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泵外机还包括闪蒸器,所述闪蒸器包括左接口、中接口和右接口,所述左接口与所述右接口连通,所述左接口与所述主换热管部的所述下换热介质出入口连接,所述右接口与所述蒸发器的所述右进出口连接;所述压缩机还包括气压调节口,所述闪蒸器的所述中接口与所述压缩机的气压调节口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泵机外机,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鹏程张玉进姚鸿海吴靖宇曹喆南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TCL智能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