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世奇专利>正文

一种轴间限滑差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23316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7 23: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轴间限滑差速器,包括壳体I、壳体II、半轴齿轮和行星齿轮,壳体I的外表设置有一体环形的被动齿轮,壳体I上在前部、后部及左部开设有轴孔,壳体I的右部开设有油口,壳体I上设置有流通油孔,轴孔上安装有长轴和短轴,长轴和短轴的表面设有螺旋纹润滑油槽,长轴和短轴的一端均开设有定位销孔,壳体I上设有定位螺栓孔,定位螺栓孔上装有定位螺栓,定位螺栓穿过通孔对定位销孔进行定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合理巧妙,壳体上的被动齿轮能够直接与车桥上的主动齿轮进行啮合配合,输出扭矩到车桥,达到力的传递,该结构无需使用啮齿套和差速锁,结构简单,相关配件较少,安装简易,传动效率较高,非常轻量化,达到节能减排的环保要求。

An Inter-axle Limited Slip Differentia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轴间限滑差速器
本技术属于汽车差速器
,具体涉及一种轴间限滑差速器。
技术介绍
差速器是汽车必有的一个重要部件,差速器分为轮间差速器和轴间差速器,轴间差速器的结构性能直接决定车桥的结构性能。目前的轴间差速器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在使用时,输入轴会产生较大的扭力,特别是在大转弯时,会对轴间差速器造成很大的损坏力,从而会威胁到人们的安全,使用的寿命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现有差速器的差速一般通过啮合套和差速锁进行脱开或啮合,结构较为复杂,相关配件较多,重量和占用空间较大,造价成本过高,使用效果也一般,稳定性较差,并且无法达到节能减排的环保要求,重要的是组装的零件影响差速器的传动效率,因此有必要予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轴间限滑差速器,具有结构简单、重量和占用空间小、轻量化、稳定性较好、能够使扭矩分配合理及达到节能减排的特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轴间限滑差速器,包括壳体I、壳体II、半轴齿轮和行星齿轮,所述壳体II固定在壳体I上,所述壳体I为一体设置,所述壳体I的外表设置有一体环形的被动齿轮,所述壳体I、壳体II进行硬化热处理,所述壳体I上在前部、后部及左部开设有轴孔,所述壳体I的右部开设有油口,所述壳体I上设置有流通油孔,所述轴孔上安装有长轴和短轴,所述长轴和短轴的表面设置有若干螺旋纹润滑油槽,所述长轴和短轴的一端均开设有定位销孔,所述壳体I上设置有定位螺栓孔,所述定位螺栓孔上安装有定位螺栓,所述定位螺栓通过定位销孔对长轴、短轴及壳体I进行连接定位,所述行星齿轮套设在长轴和短轴上,所述行星齿轮和半轴齿轮呈啮合配合。优选的,所述壳体I内设置有阶梯孔,所述阶梯孔与半轴齿轮上的左端杆部呈限位配合,所述阶梯孔的深度大于半轴齿轮的左端杆部长度。优选的,所述壳体II的左侧设置有外齿啮合导向结构和环形槽体,所述外齿啮合导向结构内设有定位孔,所述半轴齿轮放置在定位孔内,所述半轴齿轮与外齿啮合导向结构之间设置有止推片,所述外齿啮合导向结构的表面设置有油槽。优选的,所述行星齿轮的曲面上装有齿轮垫片,所述齿轮垫片呈片状,所述齿轮垫片的中心设有通孔,并设置有朝向通孔的翻边。优选的,所述壳体I外部的被动齿轮的齿数为21,所述被动齿轮的分度圆螺旋角为15°且方向向右。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是:本技术结构合理巧妙,壳体I的外部一体环形设置有被动齿轮,该被动齿轮能够直接与主动齿轮进行啮合配合,输出扭矩到车桥,达到力的传递,该结构无需使用啮齿套和差速锁,结构简单,相关配件较少,安装简易,传动效率较高,并减少重量和占用空间,非常轻量化,稳定性较好,达到国家节能减排的环保要求;通过流通油孔和油口,能够确保润滑油能够顺利进入壳体I内,并且长轴和短轴上的螺旋纹润滑油槽也能进行相应的润滑,保证其差速器的使用。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壳体I与壳体II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壳体I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壳体I内轴和齿轮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中:10、壳体I;11、壳体II;12、半轴齿轮;13、行星齿轮;14、被动齿轮;15、轴孔;16、油口;17、流通油孔;18、长轴;19、短轴;20、定位支架;21、螺旋纹润滑油槽;22、定位销孔;23、定位螺栓孔;24、定位螺栓;25、螺钉;26、插装孔;27、阶梯孔;28、外齿啮合导向结构;29、环形槽体;30、定位孔;31、止推片;32、油槽;33、齿轮垫片;34、翻边。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请参阅图1-3,一种轴间限滑差速器,包括壳体I10、壳体II11、半轴齿轮12和行星齿轮13,壳体II11固定在壳体I10上,壳体I10为一体设置,壳体I10的外表设置有一体环形的被动齿轮14,壳体I10、壳体II11进行硬化热处理,壳体I10上在前部、后部及左部开设有轴孔15,壳体I10的右部开设有油口16,壳体I10上设置有流通油孔17,轴孔15上安装有长轴18和短轴19,长轴18和短轴19的表面设置有若干螺旋纹润滑油槽21,长轴18和短轴19的一端均开设有定位销孔22,壳体I10上设置有定位螺栓孔23,定位螺栓孔23上安装有定位螺栓24,定位螺栓24通过定位销孔22对长轴18、短轴19及壳体I10进行连接定位,行星齿轮13套设在长轴18和短轴19上,行星齿轮13和半轴齿轮12呈啮合配合。在本实施方案中,结构合理巧妙,壳体I10、壳体II11进行硬化热处理,具有较高的强度、韧性和耐磨性,特别是具有较高的低温冲击韧性。壳体I10的外表设置有一体环形的被动齿轮14,该被动齿轮14能够直接与主动齿轮进行啮合配合,输出扭矩到车桥,达到力的传递,当然被动齿轮14也可以设置在壳体II11上,设置在壳体的任何位置均能达到相同的效果,因此该结构的壳体均应在其保护范围之内;该结构无需使用啮齿套和差速锁,结构简单,相关配件较少,安装简易,传动效率较高,并减少重量和占用空间,非常轻量化,稳定性较好,达到国家节能减排的环保要求;通过流通油孔17和油口16,能够确保润滑油能够顺利进入壳体I10内,并且长轴18和短轴19上的螺旋纹润滑油槽21也能进行相应的润滑,保证其差速器的使用。具体的,壳体I10与壳体II11之间设置有螺钉25,通过螺钉25进行固定安装;壳体I10该被动齿轮14的齿部采用渗碳淬火的硬化处理方式,渗碳的深度为1.1-1.5mm,硬度保持在58-63HRC,心部硬度保持在27-36HRC,该结构具有良好的整体使用性能,使用寿命较长。该定位螺栓24为内六角螺栓,定位螺栓24在其头部设置有与定位螺栓孔24螺接的外螺纹,该定位螺栓24的定位,安装精确性较高,不容易出现误差。长轴18和短轴19之间安装定位支架20,该定位支架20用于对长轴18和短轴19的定位,定位支架20设置有与长轴18、短轴19相配合的插装孔26,该结构能够对长轴18和短轴19进行很好的巩固,使用效果优良,当然,定位结构很多,能达到相同的效果的其他定位结构,均属于专利保护范围之内。进一步的,壳体I10内设置有阶梯孔27,阶梯孔27与半轴齿轮12的左端杆部呈限位配合,阶梯孔27的深度大于半轴齿轮12的左端杆部长度。在本实施例中,该结构方便安装半轴齿轮12,装配简单,具有良好的装配性能保证其安装使用性。进一步的,壳体II11的左侧设置有外齿啮合导向结构28和环形槽体29,外齿啮合导向结构28内设有定位孔30,半轴齿轮12放置在定位孔30内,半轴齿轮12与外齿啮合导向结构28之间设置有止推片31,外齿啮合导向结构28的表面设置有油槽32。在本实施例中,该止推片31起到较好的耐磨性,对半轴齿轮12具有保护性;外齿啮合导向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轴间限滑差速器,包括壳体I(10)、壳体II(11)、半轴齿轮(12)和行星齿轮(13),所述壳体II(11)固定在壳体I(10)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I(10)为一体设置,所述壳体I(10)的外表设置有一体环形的被动齿轮(14),所述壳体I(10)、壳体II(11)进行硬化热处理,所述壳体I(10)上在前部、后部及左部开设有轴孔(15),所述壳体I(10)的右部开设有油口(16),所述壳体I(10)上设置有流通油孔(17),所述轴孔(15)上安装有长轴(18)和短轴(19),所述长轴(18)和短轴(19)的表面设置有若干螺旋纹润滑油槽(21),所述长轴(18)和短轴(19)的一端均开设有定位销孔(22),所述壳体I(10)上设置有定位螺栓孔(23),所述定位螺栓孔(23)上安装有定位螺栓(24),所述定位螺栓(24)通过定位销孔(22)对长轴、短轴及壳体I进行连接定位,所述行星齿轮(13)套设在长轴(18)和短轴(19)上,所述行星齿轮(13)和半轴齿轮(12)呈啮合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轴间限滑差速器,包括壳体I(10)、壳体II(11)、半轴齿轮(12)和行星齿轮(13),所述壳体II(11)固定在壳体I(10)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I(10)为一体设置,所述壳体I(10)的外表设置有一体环形的被动齿轮(14),所述壳体I(10)、壳体II(11)进行硬化热处理,所述壳体I(10)上在前部、后部及左部开设有轴孔(15),所述壳体I(10)的右部开设有油口(16),所述壳体I(10)上设置有流通油孔(17),所述轴孔(15)上安装有长轴(18)和短轴(19),所述长轴(18)和短轴(19)的表面设置有若干螺旋纹润滑油槽(21),所述长轴(18)和短轴(19)的一端均开设有定位销孔(22),所述壳体I(10)上设置有定位螺栓孔(23),所述定位螺栓孔(23)上安装有定位螺栓(24),所述定位螺栓(24)通过定位销孔(22)对长轴、短轴及壳体I进行连接定位,所述行星齿轮(13)套设在长轴(18)和短轴(19)上,所述行星齿轮(13)和半轴齿轮(12)呈啮合配合。2.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世奇
申请(专利权)人:李世奇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