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涂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2070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7 22: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能够在维持良好的防眩性的同时抑制亮度不均、显示器的可视性良好的硬涂膜。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硬涂膜在透明膜上具有含有有机微粒和电离辐射固化型树脂的硬涂层。并且,该硬涂层中所含的电离辐射固化型树脂的折射率(nx)与有机微粒的折射率(ny)之差(|nx‑ny|)为0.03以上。

Hard Coat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硬涂膜
本专利技术涉及硬涂膜。
技术介绍
对于搭载于笔记本电脑的显示器而言,由于显示器技术的进步,显示器的分辨率飞跃性提高。对于笔记本电脑而言,为了防止荧光灯、太阳光等外部光的映入,使用防眩性高的防眩膜,但是,随着显示器的高分辨率化,因防眩膜导致在画面上产生亮度不均。例如,对于如日本特开2002-185927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提出的表面粗糙度大的硬涂膜而言,虽然得到了防眩性,但是,由于硬涂膜的表面凹凸而产生强烈的亮度不均,可视性变差。另一方面,为了抑制亮度不均,考虑了进行设计来降低表面凹凸,但是,外部光的映入强,画面的可视性变差。例如对于如日本特开2011-507167号公报(专利文献2)中提出的低雾度的防眩膜而言,虽然可抑制亮度不均,但是,防眩性低,画面的可视性变差。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185927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50716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在现有技术中,为了抑制亮度不均而进行使表面凹凸变得平缓的硬涂层的设计时,担心因防眩性的降低而导致可视性变差。另外,为了提高防眩性,通过增强表面凹凸来实现防眩性的提高,但是,存在亮度不均变差的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能够在维持良好的防眩性的同时抑制亮度不均、显示器的可视性良好的硬涂膜。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本专利技术人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具备以下构成能够解决上述课题。即,本专利技术为具有以下构成的专利技术[1]~[10]的方案。[1]一种硬涂膜,其在透明膜上具有含有有机微粒和电离辐射固化型树脂的硬涂层,其特征在于,上述电离辐射固化型树脂的折射率(nx)与上述有机微粒的折射率(ny)之差(|nx-ny|)为0.03以上。[2]一种硬涂膜,其在透明膜上具有含有有机微粒和电离辐射固化型树脂的硬涂层,其特征在于,上述电离辐射固化型树脂的折射率(nx)与上述有机微粒的折射率(ny)之差(|nx-ny|)为0.03以上,上述硬涂膜的雾度值为5%以上且50%以下,并且耐擦伤性载荷为200g以上。[3]如[1]或[2]所述的硬涂膜,其含有平均粒径不同的两种以上的有机微粒,其特征在于,硬涂层中所含的显示最大平均粒径的有机微粒A的平均粒径为2μm以上且5μm以下。[4]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硬涂膜,其特征在于,上述硬涂膜表面的凹凸的平均倾斜角为2.1度以下。[5]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硬涂膜,其特征在于,将上述硬涂膜表面的评价区域内的高度的平均值设为零(zero)时的、以评价区域内的高度最大值与评价区域内的高度最小值之差表示的最大截面高度为3.0μm以下。[6]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硬涂膜,其特征在于,上述硬涂膜的漫反射率为4.0%以下。[7]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硬涂膜,其特征在于,上述硬涂膜的透射清晰度为155%以上且320%以下,并且光泽度为30%以上且80%以下。[8]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硬涂膜,其特征在于,上述硬涂膜的雾度值为8%以上且35%以下,并且外部雾度值为1%以上且30%以下。[9]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硬涂膜,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硬涂层上层叠有含有氟类树脂的防反射层。[10]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硬涂膜,其特征在于,上述透明膜为三乙酰纤维素膜。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可以提供能够维持良好的防眩性并且可抑制亮度不均、显示器的可视性良好的硬涂膜。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即,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硬涂膜,其是在透明膜上具有含有有机微粒和电离辐射固化型树脂的硬涂层的膜,其特征在于,上述电离辐射固化型树脂的折射率(nx)与上述有机微粒的折射率(ny)之差(|nx-ny|)为0.03以上。能够在本专利技术中使用的透明膜基材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PET;折射率1.665)、聚碳酸酯膜(PC;折射率1.582)、三乙酰纤维素膜(TAC;折射率1.485)、降冰片烯膜(NB;折射率1.525)等,膜厚度也没有特别限制,通常使用约25μm~约250μm。一般的电离辐射固化树脂的折射率为约1.52,因此,为了提高可视性,优选与上述树脂的折射率接近的TAC膜、NB膜,特别优选TAC膜。另外,价格上优选PET膜。对于本专利技术的硬涂层而言,在对硬涂层表面赋予硬性(铅笔硬度、耐擦伤性)、并且在形成硬涂层时无需大量的热的方面考虑,使用电离辐射固化型树脂是重要的。这样的电离辐射固化型树脂例如可以从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类树脂、聚酯丙烯酸酯类树脂和环氧丙烯酸酯类树脂等中适当选择。为了得到与透明膜基材良好的密合性,作为优选的电离辐射固化型树脂,可以列举由在分子内具有两个以上(甲基)丙烯酰基的能够紫外线固化的多官能丙烯酸酯构成的电离辐射固化型树脂。作为在分子内具有两个以上(甲基)丙烯酰基的能够紫外线固化的多官能丙烯酸酯的具体例,可以列举: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二(三羟甲基丙烷)四(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等多元醇聚丙烯酸酯、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的二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缩水甘油醚的二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缩水甘油醚的二(甲基)丙烯酸酯等环氧(甲基)丙烯酸酯、能够通过多元醇与多元羧酸和/或其酸酐与丙烯酸进行酯化得到的聚酯(甲基)丙烯酸酯、使多元醇、多元异氰酸酯和含羟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反应而得到的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聚硅氧烷聚(甲基)丙烯酸酯等。上述能够紫外线固化的多官能丙烯酸酯可以单独使用或混合使用两种以上,其含量相对于硬涂层用涂料的树脂固体成分优选为50~95重量%。需要说明的是,除了上述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以外,也可以添加相对于硬涂层用涂料的树脂固体成分优选为10重量%以下的(甲基)丙烯酸2-羟基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等单官能丙烯酸酯。另外,可以在硬涂层中添加出于调整硬度的目的而使用的聚合性低聚物。作为这样的低聚物,可以列举(甲基)丙烯酸酯封端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基封端的聚(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封端的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酯封端的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封端的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酯封端的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等大分子单体,其含量相对于硬涂层用涂料中的树脂固体成分优选为5~50重量%。形成这样的硬涂层的电离辐射固化型树脂的折射率(nx)以硬涂层中所使用的全部电离辐射固化型树脂的固化后的平均折射率表示,优选处于1.50~1.55的范围,进一步优选处于1.51~1.53的范围。本专利技术的硬涂层中含有有机微粒是重要的。作为形成这样的有机微粒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列举氯乙烯树脂(折射率1.53)、丙烯酸树脂(折射率1.49)、(甲基)丙烯酸树脂(折射率1.52~1.53)、聚苯乙烯树脂(折射率1.59)、三聚氰胺树脂(折射率1.57)、聚乙烯树脂、聚碳酸酯树脂、丙烯酸-苯乙烯共聚树脂(折射率1.49~1.59)、硅树脂(折射率1.42)等。这样的有机微粒优选平均粒径为0.1~5μm。平均粒径处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硬涂膜,其在透明膜上具有含有有机微粒和电离辐射固化型树脂的硬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离辐射固化型树脂的折射率(nx)与所述有机微粒的折射率(ny)之差(|nx‑ny|)为0.03以上。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12.19 JP 2016-2449941.一种硬涂膜,其在透明膜上具有含有有机微粒和电离辐射固化型树脂的硬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离辐射固化型树脂的折射率(nx)与所述有机微粒的折射率(ny)之差(|nx-ny|)为0.03以上。2.一种硬涂膜,其在透明膜上具有含有有机微粒和电离辐射固化型树脂的硬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离辐射固化型树脂的折射率(nx)与所述有机微粒的折射率(ny)之差(|nx-ny|)为0.03以上,所述硬涂膜的雾度值为5%以上且50%以下,并且耐擦伤性载荷为200g以上。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硬涂膜,其含有平均粒径不同的两种以上的有机微粒,其特征在于,硬涂层中所含的显示最大平均粒径的有机微粒A的平均粒径为2μm以上且5μm以下。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硬涂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硬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藤大智野村贵良杉山祐介中岛司结城创太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制纸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