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钩自重式自动挂脱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714907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7 19: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挂钩自重式自动挂脱钩装置,包括移动部挂钩结构和牵引部挂钩结构,移动部挂钩结构包括固定设置于移动部上的第一挂钩,第一挂钩的自由端设置第一钩齿部,第一钩齿部的一侧设置第一沟槽部,牵引部挂钩结构包括铰接于牵引部上的第二挂钩,第二挂钩的自由端设置能钩挂于第一沟槽部内的第二钩齿部,第二挂钩的一端设置配重部,配重部能转动地调整第二挂钩的重心位置且能使第二挂钩的自由端呈翘起状态,第一沟槽部上方设置上限档杆。该装置无需专门的液压缸或电动机作动力,结构简单,同时也无需人工动作,能完成自动挂钩、脱钩动作,生产效率较高,利与推广使用。

Hook self-weight automatic hooking and decoupl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挂钩自重式自动挂脱钩装置
本技术涉及运输
,尤其涉及一种挂钩自重式自动挂脱钩装置。
技术介绍
在工业生产、工程作业或运输过程中,通常需要通过牵引装置将物体从一处牵引到另一处,例如,在冶金、化工生产设备中,一方面由于工作环境较为恶劣,人工操作不方便,另一方面为了提高生产效率,经常使用脱挂装置,如移动机械、取样小车等均设有机械式脱挂装置。但是,该类机械式脱挂装置只有进行自动挂靠,当完成作业后,无法实现自动脱钩。例如,取样拖车和牵引车的碰头位置上分别安装挂钩和钩连部件,通过牵引车的滑行与拖车相对撞击,即可实现挂钩与钩连部件自动连接的效果。可是在需要脱钩时,必须由人工将挂钩打开,才能实现脱钩,生产效率低。为此,人们研制了采用液压缸或电动机作动力的自动脱挂装置,实现自动脱钩作业。但是,采用液压缸或电动机作动力,就需要有相应的电控设备,电控设备的可靠性低,故障点较多,特别是在高温、低温等恶劣工作环境中电控设备的可靠性不容易保障,无法保证正常的生产作业,降低了生产效率。由此,本专利技术人凭借多年从事相关行业的经验与实践,提出一种挂钩自重式自动挂脱钩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挂钩自重式自动挂脱钩装置,克服现有技术中人工脱钩效率低、液压缸或电动机作动力时设备可靠性低等问题,该装置无需专门的液压缸或电动机作动力,结构简单,同时也无需人工动作,能完成自动挂钩、脱钩动作,生产效率较高,利与推广使用。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挂钩自重式自动挂脱钩装置,包括移动部挂钩结构和牵引部挂钩结构,所述移动部挂钩结构包括固定设置于移动部上的第一挂钩,所述第一挂钩的自由端设置第一钩齿部,所述第一钩齿部靠近移动部的一侧设置开口向上的第一沟槽部,所述牵引部挂钩结构包括通过铰接轴铰接于牵引部上的第二挂钩,所述第二挂钩的自由端设置能钩挂于所述第一沟槽部内的第二钩齿部,所述第二挂钩位于所述铰接轴远离所述第二钩齿部的一端设置配重部,所述配重部能转动地调整第二挂钩的重心位置且能使所述第二挂钩的自由端呈翘起状态,所述第一挂钩位于所述第一沟槽部上方设置能使所述第二挂钩的自由端下摆的上限档杆。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钩齿部的自由端设有自外向内斜向上的第一斜面,所述第一沟槽部远离第一斜面的一侧设置自外向内斜向上的第二斜面,所述第二斜面的顶部高于所述第一斜面的顶部设置;所述第二钩齿部能沿所述第一斜面和所述第二斜面滑动。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挂钩的顶面设置自第二挂钩的自由端向内斜向下设置第三斜面,所述第三斜面能滑动抵靠于所述上限档杆的底部使所述第二挂钩的自由端下摆。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牵引部挂钩结构还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配重部下方的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构成所述配重部的下限板;所述铰接轴的下方设置能水平撑托所述第二挂钩的第二挡板,且所述第二挡板能顶抵于所述第一挂钩的自由端推动移动部移动。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钩齿部的自由端设置倒角过渡面。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移动部挂钩结构还包括固定设置于移动部上且位于所述第一挂钩一侧的支撑立板,所述支撑立板上设有向所述第一挂钩方向水平延伸设置的所述上限档杆。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挂钩上位于所述第二斜面与移动部之间设置平面部。由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挂钩自重式自动挂脱钩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挂钩自重式自动挂脱钩装置中,通过推动牵引部使其上的第二挂钩钩挂顶抵于移动部上的第一挂钩上,牵引部对移动部推拉实现移动部往复移动的需要;在牵引部推动作用下第二钩齿部能沿第二斜面移动使第二挂钩的自由端上摆,并在配重部的作用下使第二挂钩的自由端保持翘起状态完成自动脱钩,在上限档杆的作用下第二挂钩能下摆恢复初始状态用于后续使用,利于提高生产效率。本技术提供的挂钩自重式自动挂脱钩装置充分利用牵引部与移动部之间的相对运动以及第二挂钩本身重心位置的变化完成自动挂钩、脱钩动作,结构简单,无需专门的液压缸或电动机作动力,同时也无需人工动作,生产效率较高,利与推广使用。附图说明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技术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其中:图1:为本技术的挂钩自重式自动挂脱钩装置在停歇状态时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第二钩齿部与第一斜面接触时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第二钩齿部滑动至第一挂钩部顶部时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第二钩齿部钩挂于第一沟槽部内时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第二钩齿部钩沿第二斜面滑动时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第二钩齿部钩滑动至第二斜面顶部时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第三斜面移动至与上限档杆接触时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的第二挂钩与第一挂钩脱钩状态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的第二挡板推动移动部时的示意图。图中:100、挂钩自重式自动挂脱钩装置;1、第一挂钩;11、第一钩齿部;12、第一沟槽部;13、第一斜面;14、第二斜面;15、平面部;2、第二挂钩;20、铰接轴;21、第二钩齿部;211、倒角过渡面;22、第三斜面;23、第一挡板;24、第二挡板;3、配重部;4、上限档杆;5、支撑立板;91、移动部;92、牵引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9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挂钩自重式自动挂脱钩装置100,包括移动部挂钩结构和牵引部挂钩结构,移动部91一般为拖车等需要双向往复移动的结构,牵引部92为牵引车等能推拉移动部往复移动的结构,移动部挂钩结构包括固定设置于移动部91上的第一挂钩1,第一挂钩1的自由端(远离移动部的一端)设置第一钩齿部11,第一钩齿部11靠近移动部91的一侧设置开口向上的第一沟槽部12,牵引部挂钩结构包括通过铰接轴20铰接于牵引部92上的第二挂钩2,第二挂钩2的自由端(远离牵引部的一端)设置能钩挂于第一沟槽部12内的第二钩齿部21,第二挂钩2位于铰接轴20远离第二钩齿部21的一端设置配重部3,配重部3能转动地调整第二挂钩2的重心(G点)位置且能使第二挂钩2的自由端呈翘起状态,配重部3的重量应能够使第二挂钩2的重心在铰接轴20的中心点(O点)附近,配重部3的形状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第一挂钩1位于第一沟槽部12上方设置能使第二挂钩2的自由端下摆的上限档杆4。本技术提供的挂钩自重式自动挂脱钩装置中,通过推动牵引部使其上的第二挂钩钩挂顶抵于移动部上的第一挂钩上,牵引部对移动部推拉实现移动部往复移动的需要;在牵引部推动作用下第二钩齿部能沿第二斜面移动使第二挂钩的自由端上摆,并在配重部的作用下使第二挂钩的自由端保持翘起状态完成自动脱钩,在上限档杆的作用下第二挂钩能下摆恢复初始状态用于后续使用,利于提高生产效率。本技术提供的挂钩自重式自动挂脱钩装置充分利用牵引部与移动部之间的相对运动以及第二挂钩本身重心位置的变化完成自动挂钩、脱钩动作,结构简单,无需专门的液压缸或电动机作动力,同时也无需人工动作,生产效率较高,利与推广使用。进一步,如图1所示,第一钩齿部11的自由端(远离移动部的一端)设有自外向内斜向上的第一斜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挂钩自重式自动挂脱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部挂钩结构和牵引部挂钩结构,所述移动部挂钩结构包括固定设置于移动部上的第一挂钩,所述第一挂钩的自由端设置第一钩齿部,所述第一钩齿部靠近移动部的一侧设置开口向上的第一沟槽部,所述牵引部挂钩结构包括通过铰接轴铰接于牵引部上的第二挂钩,所述第二挂钩的自由端设置能钩挂于所述第一沟槽部内的第二钩齿部,所述第二挂钩位于所述铰接轴远离所述第二钩齿部的一端设置配重部,所述配重部能转动地调整第二挂钩的重心位置且能使所述第二挂钩的自由端呈翘起状态,所述第一挂钩位于所述第一沟槽部上方设置能使所述第二挂钩的自由端下摆的上限档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挂钩自重式自动挂脱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部挂钩结构和牵引部挂钩结构,所述移动部挂钩结构包括固定设置于移动部上的第一挂钩,所述第一挂钩的自由端设置第一钩齿部,所述第一钩齿部靠近移动部的一侧设置开口向上的第一沟槽部,所述牵引部挂钩结构包括通过铰接轴铰接于牵引部上的第二挂钩,所述第二挂钩的自由端设置能钩挂于所述第一沟槽部内的第二钩齿部,所述第二挂钩位于所述铰接轴远离所述第二钩齿部的一端设置配重部,所述配重部能转动地调整第二挂钩的重心位置且能使所述第二挂钩的自由端呈翘起状态,所述第一挂钩位于所述第一沟槽部上方设置能使所述第二挂钩的自由端下摆的上限档杆。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钩自重式自动挂脱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钩齿部的自由端设有自外向内斜向上的第一斜面,所述第一沟槽部远离第一斜面的一侧设置自外向内斜向上的第二斜面,所述第二斜面的顶部高于所述第一斜面的顶部设置;所述第二钩齿部能沿所述第一斜面和所述第二斜面滑动。3.如权利要求1或2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永华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京诚之星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