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立式无纺布袋折边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1428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7 19: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能完成M底袋子折叠工作的新型立式无纺布袋折边机。这种新型立式无纺布袋折边机包括有左传送带组与右传送带组,左传送带组与右传送带组都包括有前传送带与后传送带,前传送带与后传送带之间形成V型的传送通道,其特征在于:传送通道的两侧均设有底折边机构,底折边机构包括有底折勾、驱动底折勾上下移动的传动组件以及驱动底折勾转动的底折勾动力源。这种新型立式无纺布袋折边机通过在传送通道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底折边机构,利用底折边机构的底折勾使袋子底部形成M底,从而完成M底袋子的折叠。

New Vertical Non-woven Bag Folding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立式无纺布袋折边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折边机,具体涉及一种对无纺布袋进行折叠的折边机。
技术介绍
无纺布袋具有环保实用的特点,近年来得到大力推广和使用,从而促使无纺布制袋成型技术快速发展。现有无纺布袋是通过无纺布袋成型机加工成型,在成型完成后,通过袋体脱膜装置将袋体从成型模具上脱离;袋子脱离后,进入折袋装置里面进行折叠,袋子折叠后形成扁平状,然后通过输送机构的输送进入到理袋装置进行理袋。目前一般折袋装置包括有左传送带组、右传送带组以及折叠线,左传送带组与右传送带组都包括有前传送带与后传送带,前传送带与后传送带之间形成V型的传送通道,折叠线位于前传送带与后传送带之间,两边的折叠线也形成V型,当袋子从该传送通道下来时,两边的折叠线分别作用在袋子的两侧,这样袋子的两侧就沿侧面中心线内折,同时前传送带与后传送带将袋子压平,由形成如图6所示的扁平的尖底袋子。然而有些客户需要如图5所示的M底袋子,现有的卧式无纺布袋折边机无法完成这种袋子的折叠。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创新提供了一种能完成M底袋子折叠工作的新型立式无纺布袋折边机。这种新型立式无纺布袋折边机包括有左传送带组与右传送带组,所述左传送带组与右传送带组都包括有前传送带与后传送带,所述前传送带与后传送带之间形成V型的传送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通道的两侧均设有底折边机构,所述底折边机构包括有底折勾、驱动底折勾上下移动的传动组件以及驱动底折勾转动的底折勾动力源。所述传动组件包括有位于底折勾前后两侧的前同步带与后同步带,所述底折勾动力源包括有前同步带动力源与后同步带动力源,所述前同步带动力源与前同步带传动连接,所述后同步带动力源与后同步带传动连接,所述前同步带与后同步带平行且均竖直设置,所述底折勾的一边与前同步带连接,所述底折勾的另一边与后同步带连接,两个连接点相错开。所述前传送带与后传送带之间设置折叠线,所述折叠线为柔性的折叠绳。所述折叠线为折叠板上的内侧斜边。按照本技术提供的新型立式无纺布袋折边机,通过在传送通道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底折边机构,利用底折边机构的底折勾使袋子底部形成M底,从而完成M底袋子的折叠。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图;图2为底折边机构的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折叠部分的主视原理图;图4为本技术折叠部分的侧视原理图;图5为M底袋子示意图;图6为尖底袋子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与2所示,袋子从模具上脱离下来就进入到立式无纺布袋折边机,由立式无纺布袋折边机对袋体进行折叠工作。如图1所示,这种新型立式无纺布袋折边机包括有左传送带组20与右传送带组21,如图3与图4所示,左传送带组20与右传送带组21都包括有前传送带200与后传送带201,即左传送带组20包括有前传送带200与后传送带201,右传送带组21也包括有前传送带与后传送带;而前传送带200与后传送带201之间形成V型的传送通道27;当然,前传送带200与后传送带201都绕在上辊筒与下辊筒上,通过动力源的驱动,前传送带200与后传送带201移动,从而将上方的无纺布袋往下传送,由于前传送带200与后传送带201之间形成V型的传送通道,袋子进入该传送通道后,就逐渐被压平;当然在逐渐压平的同时,需要将袋体的两侧边向中间内折叠,为此在前传送带200与后传送带201之间还设有折叠线(未画出),即左传送带组20的前传送带200与后传送带201之间设有折叠线,右传送带组21的前传送带与后传送带之间也设有折叠线,而左右两边的折叠线上端之间的宽度大于下端之间的宽度。当袋子逐渐通过V型的传送通道时,由于左右两边的折叠线逐渐向内侧延伸,这样前传送带200与后传送带201将袋子往下输送并逐渐压平的同时,位于传送通道中间处的折叠线就逐渐将袋体的侧面往中间方向折叠,由此形成一个如图6所示的扁平的尖角袋子。为了制作出如图5所示的扁平的M底袋子,本技术在传送通道27的两侧均设有底折边机构A,如图2所示,底折边机构A包括有底折勾A1、驱动底折勾A1上下移动的传动组件以及驱动底折勾A1转动的底折勾动力源。当袋子进入传送通道27时,此时底折勾A1的勾部朝上,底折勾A1的勾部作用在袋子底部,当袋子继续往下移动时,通过传动组件的传送,底折勾A1往下移动并跟随着袋子,袋子在被压平的过程中,折叠线(未画出)完成袋子侧面的折叠,而底折勾A1使袋子底部形成M底,由此形成如图5所示的M底袋子;当完成一个袋子折叠,底折勾动力源驱动底折勾A1转动,让底折勾A1脱离袋子的底部,这样折叠后的袋子就能继续往下输送;当完成一个袋子的折叠工作,传动组件驱动底折勾A1往上移动并复位,准备下一个袋子的折叠,如此循环。当袋子从折边通道的出袋口出来时,袋子就被压平成一个平面袋体,从而方便收集装箱。传动组件可以单独是一个传动组件,通过传动组件的驱动,使底折勾A1实现上下移动,而底折勾动力源可以为单独是一个底折勾动力源,其安装在传动组件上,单独驱动底折勾转动。然而这种结构较为复杂,需要较大空间。为了简化结构,减少所需空间,本技术的传动组件包括有位于底折勾A1前后两侧的前同步带A2与后同步带A4,而底折勾动力源包括有前同步带动力源A3与后同步带动力源A5,前同步带动力源A3与前同步带A2传动连接,后同步带动力源A5与后同步带A4传动连接,前同步带A2与后同步带A4平行且均竖直设置,底折勾A1的一边与前同步带A2连接,另一边与后同步带A4连接,两个连接点相错开。当底折勾A1需要上下移动时,前同步带动力源A3与后同步带动力源A5驱动前同步带A2与后同步带A4同步移动,这样底折勾A1便能实现上下升降;而当底折勾A1需要转动时,前同步带A2与后同步带A4中的一条同步带移动,另一条同步带不动,由于两个连接点相错开,这样底折勾A1实现转动。这种结构巧妙,并且占用空间极小。当然,在前传送带200与后传送带201之间设置折叠线(未画出),折叠线可以为折叠绳,也可以为折叠板上的内侧斜边。两者都能对袋体的侧面实现折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新型立式无纺布袋折边机,包括有左传送带组(20)与右传送带组(21),所述左传送带组(20)与右传送带组(21)都包括有前传送带(200)与后传送带(201),所述前传送带(200)与后传送带(201)之间形成V型的传送通道(27),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通道(27)的两侧均设有底折边机构(A),所述底折边机构(A)包括有底折勾(A1)、驱动底折勾(A1)上下移动的传动组件以及驱动底折勾(A1)转动的底折勾动力源。

【技术特征摘要】
1.新型立式无纺布袋折边机,包括有左传送带组(20)与右传送带组(21),所述左传送带组(20)与右传送带组(21)都包括有前传送带(200)与后传送带(201),所述前传送带(200)与后传送带(201)之间形成V型的传送通道(27),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通道(27)的两侧均设有底折边机构(A),所述底折边机构(A)包括有底折勾(A1)、驱动底折勾(A1)上下移动的传动组件以及驱动底折勾(A1)转动的底折勾动力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立式无纺布袋折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包括有位于底折勾(A1)前后两侧的前同步带(A2)与后同步带(A4),所述底折勾动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阳锡聪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欧伟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