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穿孔铝塑复合压力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09773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7 18: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压力管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穿孔铝塑复合压力管,包括框体,框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体,支撑体的底部固定连接在安装板的顶部,支撑体的一侧活动连接有旋转杆,旋转杆的一端穿过支撑体并与第一伞齿轮的内壁固定连接,第一伞齿轮与第二伞齿轮啮合,第二伞齿轮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转动杆,转动杆的一端依次穿过支撑体、框体和齿轮并与第一轴承的内壁固定连接,第一轴承的表面固定连接在框体顶部的内壁,齿轮与齿条移动板啮合,齿条移动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杆。该穿孔铝塑复合压力管,通过旋转杆和转动杆配合,可以方便工作人员调节复合压力管支架的长度,可以满足工作人员不同大小的压力管支撑使用。

A Perforated Aluminum-Plastic Composite Pressure Pip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穿孔铝塑复合压力管
本专利技术涉及压力管
,具体为一种穿孔铝塑复合压力管。
技术介绍
压力钢管此种水流导引技术最早起源于水流带动水车时,转动的转轮产生能量,并利用这种能量来磨制谷物,最早的压力钢管并非钢管形式,而是长条的渠道形式,因此压力钢管一词最早被称之为压力管道,从历史上来说,渠道形式是最常用的,当时的压力管道,会与现有的水路连结,并且,当水源处的水闸门完全开启后,水可自由流入压力管道中,而当水闸门被关闭后,水流就会被限制而无法流入压力管道,另外通常在压力管道进水处会另外再设置栅栏或是过滤器,以防止大量的碎片,如树枝,砂石等碎屑物进入管道中并使其堵塞。但目前市场上复合压力管支架结构比较单一,不能满足工作人员不同大小的复合压力管支撑使用,大部分都存在工作人员不能调节支架的支撑端,需要使用不同的支架使用,大幅度增加资金消耗。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穿孔铝塑复合压力管,具备有调节功能的复合压力管支架等优点,解决了不能满足工作人员不同大小的复合压力管支撑使用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穿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穿孔铝塑复合压力管,包括框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体(2),所述支撑体(2)的底部固定连接在安装板(3)的顶部;所述支撑体(2)的一侧活动连接有旋转杆(4),所述旋转杆(4)的一端穿过支撑体(2)并与第一伞齿轮(5)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伞齿轮(5)与第二伞齿轮(6)啮合,所述第二伞齿轮(6)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转动杆(7),所述转动杆(7)的一端依次穿过支撑体(2)、框体(1)和齿轮(8)并与第一轴承(9)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轴承(9)的表面固定连接在框体(1)顶部的内壁,所述齿轮(8)与齿条移动板(10)啮合,所述齿条移动板(1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穿孔铝塑复合压力管,包括框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体(2),所述支撑体(2)的底部固定连接在安装板(3)的顶部;所述支撑体(2)的一侧活动连接有旋转杆(4),所述旋转杆(4)的一端穿过支撑体(2)并与第一伞齿轮(5)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伞齿轮(5)与第二伞齿轮(6)啮合,所述第二伞齿轮(6)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转动杆(7),所述转动杆(7)的一端依次穿过支撑体(2)、框体(1)和齿轮(8)并与第一轴承(9)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轴承(9)的表面固定连接在框体(1)顶部的内壁,所述齿轮(8)与齿条移动板(10)啮合,所述齿条移动板(1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杆(11),所述支杆(11)的一端穿过框体(1)并与支撑板(12)的底部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穿孔铝塑复合压力管,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加荣虞敏
申请(专利权)人:镇江荣诚管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