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长安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隧道早强支护系统及其安装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70912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7 17: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隧道早强支护系统及安装方法,包括带肋钢壳和内衬混凝土,带肋钢壳沿环向分为拱顶管片、拱肩管片、拱脚管片和拱底管片,各部分管片由钢壳和肋板两部分预制而成,肋板上预制有钢筋连接孔和肋板环向连接孔,各管片采用钢壳连接式或肋板连接式,通过螺栓螺母固定连接。连接紧密无缝隙,保证结构内部无渗漏水,为山岭隧道软岩提供了支护结构,丰富隧道支护体系,保障隧道施工及运营安全。

A Tunnel Early Strength Supporting System and Its Install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隧道早强支护系统及其安装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隧道支护结构
,尤其涉及一种隧道早强支护系统及其安装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隧道工程中的支护体系主要采用“初期支护+二次衬砌”的形式。其中初期支护一般有喷射混凝土、喷射混凝土加锚杆、喷射混凝土锚杆与钢架联合支护等形式,二次衬砌主要采用模筑混凝土进行现场浇筑。初期支护采用新奥法理念,意在使围岩可以进行有限变形,充分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该体系适用围岩条件较好的情况,其可视为柔性支护结构。在围岩条件较差的地区,由于初期支护的刚度较低,不能满足围岩变形要求,往往需要采取额外措施进行加固处理,如增加初期支护厚度。掘进机施工可以及时提供早强支护,但我国的山岭隧道施工较少采用掘进机等大型机械施工,其中既有资金原因,又受到施工场地条件限制,因此需要一种便于操作安装,可以为围岩条件较差的隧道提供快速早强支护能力的支护体系。综上,现有技术上缺少针对山岭隧道软岩的早强支护措施,有必要提出改进的技术手段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隧道早强支护系统及其安装方法,为一种适用于山岭隧道软岩的早强支护结构,丰富隧道支护体系,便于操作安装,保障了隧道施工及运营安全。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隧道早强支护系统,包括带肋钢壳和附着于带肋钢壳内壁的内衬混凝土,带肋钢壳沿环向分为拱顶管片、拱肩管片、拱脚管片和拱底管片;拱顶管片上预设有注浆孔;在环向上,拱顶管片和拱底管片相对设置,拱肩管片对称设置于拱顶管片两端,拱脚管片对称设置于拱底管片两端,拱肩管片一端与拱顶管片连接,另一端与拱脚管片的一端连接,拱脚管片的另一端与拱底管片连接;拱顶管片与拱肩管片、拱肩管片与拱脚管片及拱脚管片与拱底管片均采用螺栓连接;在纵向上,相邻的两个拱顶管片、相邻的两个拱肩管片、相邻的两个拱脚管片及相邻的两个拱底管片均采用螺栓连接。进一步,拱顶管片包括拱顶钢壳和拱顶肋板,拱顶肋板固定布设在拱顶钢壳内侧;拱肩管片包括拱肩钢壳和拱肩肋板,拱肩肋板固定布设在拱肩钢壳内侧;拱脚管片包括拱脚钢壳和拱脚肋板,拱脚肋板固定布设在拱脚钢壳内侧;拱底管片包括拱底钢壳和拱底肋板,拱底肋板固定布设在拱底钢壳内侧;拱顶肋板、拱肩肋板、拱脚肋板及拱底肋板上均预设有钢筋连接孔和肋板环向连接孔,肋板环向连接孔设在各肋板两端环向连接处。进一步,拱顶管片、拱肩管片、拱脚管片和拱底管片包括钢壳连接式和肋板连接式两种结构形式。进一步,采用钢壳连接式结构时,拱顶钢壳沿环向两端均设有管片环向固定螺栓,拱肩钢壳、拱脚钢壳和拱底钢壳沿环向一端设有管片环向固定螺栓,另一端设有钢壳环向连接孔;拱顶钢壳、拱肩钢壳、拱脚钢壳和拱底钢壳沿纵向一端设有钢壳纵向固定螺栓,另一端设有钢壳纵向连接孔。进一步,采用肋板连接式结构时,拱顶钢壳、拱肩钢壳、拱脚钢壳和拱底钢壳沿环向一端设有管片环向固定螺栓,另一端设有钢壳环向连接孔;相邻两管片的肋板在纵向上通过连接螺栓连接。进一步,拱顶肋板与拱肩肋板、拱肩肋板与拱脚肋板、拱脚肋板与拱底肋板均通过肋板连接器连接,肋板连接器包括螺栓固定片、螺孔固定片和固定螺母;使用时,螺栓固定片设置于待连接的两肋板的一侧,螺栓插入待连接的两肋板上的肋板环向连接孔,螺孔固定片设置于待连接的两肋板的另一侧,通过固定螺母完成固定。进一步,在带肋钢壳内侧设有防水层。进一步,采用钢壳连接式时,拱顶管片、拱肩管片、拱脚管片和拱底管片在纵向接口和环向接口的防水均由防水层完成。进一步,采用肋板连接式结构时,拱顶管片、拱肩管片、拱脚管片和拱底管片在纵向接口的防水由纵向连接部的止水带完成,环向接口的防水由防水层完成。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所述隧道早强支护系统的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土体开挖完成后,首先在硐室上安装一个拱顶管片,然后在纵向上以已安装的拱顶管片为基体,依次连接多个待安装拱顶管片,完成拱顶管片的安装;2)在每个拱顶管片两端各连接一个拱肩管片,在环向上将拱顶管片与拱肩管片对齐固定连接,在纵向上将相邻拱肩管片对齐固定连接,完成拱肩管片的安装;3)在每个拱肩管片的一端连接一个拱脚管片,在环向上将拱肩管片与拱脚管片对齐固定连接,在纵向上将相邻拱脚管片对齐固定连接,完成拱脚管片的安装;4)在两拱脚管片之间连接拱底管片,在环向上将拱脚管片与拱底管片对齐固定连接,在纵向上将相邻拱底管片对齐固定连接,完成拱底管片的安装;5)从注浆孔进行注浆作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公开的隧道早强支护系统,包括带肋钢壳和内衬混凝土两部分,带肋钢壳沿环向拱顶管片、拱肩管片、拱脚管片和拱底管片,四部分管片环向螺栓固定连接,纵向上各部管片各自采用螺栓固定连接,进而在环向和纵向上形成紧密连接,能够将山岭隧道软岩整体包裹,形成隧道支护体系,保障隧道施工及运营安全。进一步,各管片均由钢壳和肋板预制而成,并在肋板上预设了肋板环向连接孔和钢筋连接孔,各管片的强度好,并且方便肋板之间进行环向和纵向的连接,保证整个支护系统结构连接的紧密性。进一步,各管片可采用钢壳连接式或肋板连接式,两种结构主要是纵向上的连接不同,均能实现管片间环向和纵向的连接,形式多样化,根据不同的客户需求而定。进一步,当采用钢壳连接式时,无论是纵向还是环向,管片之间均是通过钢壳固定连接在一起的,采用的是“搭接+螺栓”的连接方式,可以保证结构连接紧密,安装迅速。进一步,当采用肋板连接式时,环向上是钢壳通过螺栓螺孔连接的,采用的是“搭接+螺栓”的连接方式,可以保证结构连接紧密,安装迅速;纵向上是通过相邻管片的肋板连接的,连接形式简单。进一步,在钢壳内侧设有防水层,管片之间横向接口的防水均由防水层完成,钢壳连接式管片纵向接口防水由纵向连接部上的防水层完成,肋板连接式管片由纵向连接部的止水带完成。连接紧密无缝隙,保证结构内部无渗漏水。本专利技术公开了所述隧道早强支护系统的安装方法,管片采用钢壳连接式和肋板连接式,均适用于台阶法施工,因此施工安装顺序为由上至下,先安装拱顶管片,再依次安装拱肩管片、拱脚管片和拱底管片,最后进行注浆作业,填实支护结构与围岩间的空隙,保证支护结构受力均匀。安装过程由上至下,一一对接,保证了各管片之间的紧密连接。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支护系统的总体结构示意图;图2-1为钢壳连接式带肋钢壳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2为肋板连接式带肋钢壳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1为钢壳连接式拱顶管片的结构示意图;图3-2为肋板连接式拱顶管片的结构示意图;图4-1为钢壳连接式拱肩管片的结构示意图;图4-2为肋板连接式拱肩管片的结构示意图;图5-1为钢壳连接式拱脚管片的结构示意图;图5-2为肋板连接式拱脚管片的结构示意图;图6-1为钢壳连接式拱底管片的结构示意图;图6-2为肋板连接式拱底管片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肋板连接器示意图;其中,1为带肋钢壳;1-1为拱顶管片;1-2为拱肩管片;1-3为拱脚管片;1-4为拱底管片;2为内衬混凝土;3为钢壳;3-1为拱顶钢壳;3-2为拱肩钢壳;3-3为拱脚钢壳;3-4为拱底钢壳;4为肋板;4-1为拱顶肋板;4-2为拱肩肋板;4-3为拱脚肋板;4-4为拱底肋板;5-1为钢壳纵向固定螺栓;5-2为钢壳纵向连接孔;6-1为管片环向固定螺栓;6-2为管片环向连接孔;7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隧道早强支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带肋钢壳(1)和附着于带肋钢壳(1)内壁的内衬混凝土(2),带肋钢壳(1)沿环向分为拱顶管片(1‑1)、拱肩管片(1‑2)、拱脚管片(1‑3)和拱底管片(1‑4);拱顶管片(1‑1)上预设有注浆孔(7);在环向上,拱顶管片(1‑1)和拱底管片(1‑4)相对设置,拱肩管片(1‑2)对称设置于拱顶管片(1‑1)两端,拱脚管片(1‑3)对称设置于拱底管片(1‑4)两端,拱肩管片(1‑2)一端与拱顶管片(1‑1)连接,另一端与拱脚管片(1‑3)的一端连接,拱脚管片(1‑3)的另一端与拱底管片(1‑4)连接;拱顶管片(1‑1)与拱肩管片(1‑2)、拱肩管片(1‑2)与拱脚管片(1‑3)及拱脚管片(1‑3)与拱底管片(1‑4)均采用螺栓连接;在纵向上,相邻的两个拱顶管片(1‑1)、相邻的两个拱肩管片(1‑2)、相邻的两个拱脚管片(1‑3)及相邻的两个拱底管片(1‑4)均采用螺栓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早强支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带肋钢壳(1)和附着于带肋钢壳(1)内壁的内衬混凝土(2),带肋钢壳(1)沿环向分为拱顶管片(1-1)、拱肩管片(1-2)、拱脚管片(1-3)和拱底管片(1-4);拱顶管片(1-1)上预设有注浆孔(7);在环向上,拱顶管片(1-1)和拱底管片(1-4)相对设置,拱肩管片(1-2)对称设置于拱顶管片(1-1)两端,拱脚管片(1-3)对称设置于拱底管片(1-4)两端,拱肩管片(1-2)一端与拱顶管片(1-1)连接,另一端与拱脚管片(1-3)的一端连接,拱脚管片(1-3)的另一端与拱底管片(1-4)连接;拱顶管片(1-1)与拱肩管片(1-2)、拱肩管片(1-2)与拱脚管片(1-3)及拱脚管片(1-3)与拱底管片(1-4)均采用螺栓连接;在纵向上,相邻的两个拱顶管片(1-1)、相邻的两个拱肩管片(1-2)、相邻的两个拱脚管片(1-3)及相邻的两个拱底管片(1-4)均采用螺栓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早强支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拱顶管片(1-1)包括拱顶钢壳(3-1)和拱顶肋板(4-1),拱顶肋板(4-1)固定布设在拱顶钢壳(3-1)内侧;拱肩管片(1-2)包括拱肩钢壳(3-2)和拱肩肋板(4-2),拱肩肋板(4-2)固定布设在拱肩钢壳(3-2)内侧;拱脚管片(1-3)包括拱脚钢壳(3-3)和拱脚肋板(4-3),拱脚肋板(4-3)固定布设在拱脚钢壳(3-3)内侧;拱底管片(1-4)包括拱底钢壳(3-4)和拱底肋板(4-4),拱底肋板(4-4)固定布设在拱底钢壳(3-4)内侧;拱顶肋板(4-1)、拱肩肋板(4-2)、拱脚肋板(4-3)及拱底肋板(4-4)上均预设有钢筋连接孔(9)和肋板环向连接孔(10),肋板环向连接孔(10)设在各肋板两端环向连接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隧道早强支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拱顶管片(1-1)、拱肩管片(1-2)、拱脚管片(1-3)和拱底管片(1-4)包括钢壳连接式和肋板连接式两种结构形式。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隧道早强支护系统,其特征在于,采用钢壳连接式结构时,拱顶钢壳(3-1)沿环向两端均设有管片环向固定螺栓(6-1),拱肩钢壳(3-2)、拱脚钢壳(3-3)和拱底钢壳(3-4)沿环向一端设有管片环向固定螺栓(6-1),另一端设有钢壳环向连接孔(6-2);拱顶钢壳(3-1)、拱肩钢壳(3-2)、拱脚钢壳(3-3)和拱底钢壳(3-4)沿纵向一端设有钢壳纵向固定螺栓(5-1),另一端设有钢壳纵向连接孔(5-2)。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永利张梦泽
申请(专利权)人:长安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