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负压供水设备及其工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70853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7 17: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负压供水设备,包括:市政来水通道分别接入市政水通道的进水端和水箱的进水端;市政水通道连通至第一汇总管;稳压补偿罐的出口端通过电磁减压阀连通至第一汇总管,并且稳压补偿罐的出口端还通过电磁阀连通至第二汇总管;增压管路的一端设置于水箱,增压管路的另一端连通至第二汇总管,并且增压管路设置有水箱取水增压泵;主泵组件的一端设置于第一汇总管,主泵组件的另一端设置于第二汇总管;智能控制柜控制整个无负压供水设备。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水箱取水增压泵直接由水箱取水增压至第二汇总管,避免影响水泵的使用寿命,避免产生水锤效应。置有第三物料台和第三废料台;并且第一机器人位于第二物料台和第三物料台之间。

A Non-negative Pressure Water Supply Equipment and Its Working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负压供水设备及其工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供水设备的
,尤其涉及一种无负压供水设备的

技术介绍
一般市政来水压力无法确定,用来补水的水箱取水增压泵出水压力难以实现与市政来水压力最佳匹配。如果水箱取水泵出水压力设定高于市政来水,将会限制市政来水量;如果压力低,市政来水会压在水箱取水增压泵出口,不能从水箱取水。如果高峰持续时间较短,增压泵瞬间启动,瞬间停泵,会带来较大的能耗,并且会影响水泵的使用寿命,甚至产生水锤效应。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产生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一种无负压供水设备及其工作方法,市政来水量不足,采用两档差量补偿;当市政用水高峰用水短时,由稳压补偿罐进行稳压补偿;当市政用水高峰用水长时,由水箱取水增压泵补偿。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无负压供水设备,其中,包括:市政来水通道,所述市政来水通道经由阀门(1)、Y型过滤器(2)和倒流防止器(3)分别接入市政水通道的进水端和水箱的进水端;所述市政水通道经由压力表(4)、阀门(5)、压力传感器(6)、流量控制系统(7)、止回阀(8)连通至第一汇总管(9);所述水箱至所述倒流防止器(3)之间设置有两管路,每一所述管路上设置有蝶阀(17)、阀门(18)和电磁阀(19);稳压补偿罐(10),所述稳压补偿罐(10)的出口端通过电磁减压阀(12)连通至所述第一汇总管(9),并且所述稳压补偿罐(10)的出口端还通过电磁阀(11)连通至第二汇总管(16);增压管路,所述增压管路的一端设置于所述水箱,所述增压管路的另一端连通至所述第二汇总管(16),并且所述增压管路设置有水箱取水增压泵(13);主泵组件,所述主泵组件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汇总管(9),所述主泵组件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二汇总管(16);智能控制柜(27),智能控制柜(27)通信连接电磁阀(19)、电磁减压阀(12)、电磁阀(11)、主泵组件、第一压力传感器(61)、第二压力传感器(62)和水箱取水增压泵(13)。上述一种无负压供水设备,其中,所述主泵组件包括两增压主泵(15),两所述增压主泵(15)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汇总管(9),两所述增压主泵(15)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二汇总管(16)。上述一种无负压供水设备,其中,还包括:两浮漂,两所述浮漂设置于所述水箱内,并且两所述浮漂分别通信连接两所述电磁阀(19)。上述一种无负压供水设备,其中,所述水箱内由低到高依次设置有低水位传感器(25)和高水位传感点(23);所述低水位传感器(25)和所述高水位传感点(23)均通信连接于所述智能控制柜(27)。上述一种无负压供水设备,其中,所述水箱还包括有溢流装置(24)和泄水装置(26);所述溢流装置(24)设置于所述水箱的上部的一侧;所述泄水装置(26)设置于所述水箱的下部的一侧。上述一种无负压供水设备,其中,每一所述增压主泵(15)和所述第一汇总管(9)之间设置有一蝶阀(14);所述水箱取水增压泵(13)和所述第一汇总管(9)之间设置有一蝶阀(14)。上述一种无负压供水设备,其中,所述水箱上部还设有一法兰式人孔(20)和空气过滤装置(21)。一种无负压供水设备的工作方法,包括上述中任意一种所述无负压供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方法包括:步骤一、当未进入用水高峰时,所述市政来水通道将市政来水接入至所述市政水通道的进水端,所述阀门(5)打开,市政水经由所述压力传感器(6)、所述流量控制系统(7)、所述止回阀(8)流动至第一汇总管(9);随后通过两所述增压主泵(15)流动至第二汇总管(16),将水流接用户;步骤二、当用水高峰时,且所述智能控制柜(27)判断持续时间是否为短期;若是,则执行步骤三;若否,则所述智能控制柜(27)判断持续时间是否为长期,并执行步骤四;步骤三、若所述第一汇总管(9)的压力低于所述第二汇总管(16)的压力,则所述稳压补偿罐(10)将水流经由所述电磁减压阀(12)补偿至所述第一汇总管(9);若所述第一汇总管(9)的压力高于所述第二汇总管(16)的压力,则所述稳压补偿罐(10)将水流经由所述电磁阀(11)补偿至所述第二汇总管(16);步骤四、所述水箱取水增压泵(13)直接将水由所述水箱中取水加压至所述第二汇总管(16)。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积极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采用增压管路和稳压补偿罐从而实现两档差量补偿。本专利技术通过水箱取水增压泵直接由水箱取水增压至第二汇总管,避免影响水泵的使用寿命,避免产生水锤效应。本专利技术通过水箱取水增压泵直接由水箱取水增压至第二汇总管,使得主泵组件的出水压力和增压管路的相匹配,实现出水压力恒定;避免对市政来水通道产生负压。附图说明图1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无负压供水设备的示意图。附图中:1、阀门;2、Y型过滤器;3、倒流防止器;4、压力表;5、阀门;61、第一压力传感器;62、第二压力传感器;63、第三压力传感器;7、流量控制系统;8、止回阀;9、第一汇总管;10、稳压补偿罐;11、电磁阀;12、电磁减压阀;13、水箱取水增压泵;14、蝶阀;15、增压主泵;16、第二汇总管;17、蝶阀;18、阀门;19、电磁阀;20、法兰式人孔;21、空气过滤装置;22、浮漂;23、高水位传感点;24、溢流装置;25、低水位传感点;26、泄水装置;27、智能控制柜。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图1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无负压供水设备的示意图。请参见图1所示,示出了一种较佳实施例,一种无负压供水设备,包括:市政来水通道,市政来水通道经由阀门(1)、Y型过滤器(2)和倒流防止器(3)分别接入市政水通道的进水端和水箱的进水端;市政水通道经由压力表(4)、阀门(5)、第一压力传感器(61)、流量控制系统(7)、止回阀(8)连通至第一汇总管(9);水箱至倒流防止器(3)之间设置有两管路,每一管路上设置有蝶阀(17)、阀门(18)和电磁阀(19)。稳压补偿罐(10),稳压补偿罐(10)的出口端通过电磁减压阀(12)连通至第一汇总管(9),并且稳压补偿罐(10)的出口端还通过电磁阀(11)连通至第二汇总管(16)。增压管路,增压管路的一端设置于水箱,增压管路的另一端连通至第二汇总管(16),并且增压管路设置有水箱取水增压泵(13)。主泵组件,主泵组件的一端设置于第一汇总管(9),主泵组件的另一端设置于第二汇总管(16)。智能控制柜(27),智能控制柜(27)通信连接电磁阀(19)、电磁减压阀(12)、电磁阀(11)、主泵组件、第一压力传感器(61)、第二压力传感器(62)和水箱取水增压泵(13)。以上仅为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进一步,在一种较佳实施例中,主泵组件包括两增压主泵(15),两增压主泵(15)的一端设置于第一汇总管(9),两增压主泵(15)的另一端设置于第二汇总管(16)。进一步,在一种较佳实施例中,还包括:两浮漂(22),两浮漂(22)设置于水箱内,并且两浮漂(22)分别通信连接两电磁阀(19)。进一步,在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水箱内由低到高依次设置有低水位传感器(25)和高水位传感点(23);低水位传感器(25)和高水位传感点(23)均通信连接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负压供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市政来水通道,所述市政来水通道经由阀门(1)、Y型过滤器(2)和倒流防止器(3)分别接入市政水通道的进水端和水箱的进水端;所述市政水通道经由压力表(4)、阀门(5)、压力传感器(6)、流量控制系统(7)、止回阀(8)连通至第一汇总管(9);所述水箱至所述倒流防止器(3)之间设置有两管路,每一所述管路上设置有蝶阀(17)、阀门(18)和电磁阀(19);稳压补偿罐(10),所述稳压补偿罐(10)的出口端通过电磁减压阀(12)连通至所述第一汇总管(9),并且所述稳压补偿罐(10)的出口端还通过电磁阀(11)连通至第二汇总管(16);增压管路,所述增压管路的一端设置于所述水箱,所述增压管路的另一端连通至所述第二汇总管(16),并且所述增压管路设置有水箱取水增压泵(13);主泵组件,所述主泵组件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汇总管(9),所述主泵组件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二汇总管(16);智能控制柜(27),智能控制柜(27)通信连接电磁阀(19)、电磁减压阀(12)、电磁阀(11)、主泵组件、第一压力传感器(61)、第二压力传感器(62)和水箱取水增压泵(1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负压供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市政来水通道,所述市政来水通道经由阀门(1)、Y型过滤器(2)和倒流防止器(3)分别接入市政水通道的进水端和水箱的进水端;所述市政水通道经由压力表(4)、阀门(5)、压力传感器(6)、流量控制系统(7)、止回阀(8)连通至第一汇总管(9);所述水箱至所述倒流防止器(3)之间设置有两管路,每一所述管路上设置有蝶阀(17)、阀门(18)和电磁阀(19);稳压补偿罐(10),所述稳压补偿罐(10)的出口端通过电磁减压阀(12)连通至所述第一汇总管(9),并且所述稳压补偿罐(10)的出口端还通过电磁阀(11)连通至第二汇总管(16);增压管路,所述增压管路的一端设置于所述水箱,所述增压管路的另一端连通至所述第二汇总管(16),并且所述增压管路设置有水箱取水增压泵(13);主泵组件,所述主泵组件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汇总管(9),所述主泵组件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二汇总管(16);智能控制柜(27),智能控制柜(27)通信连接电磁阀(19)、电磁减压阀(12)、电磁阀(11)、主泵组件、第一压力传感器(61)、第二压力传感器(62)和水箱取水增压泵(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无负压供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泵组件包括两增压主泵(15),两所述增压主泵(15)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汇总管(9),两所述增压主泵(15)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二汇总管(16)。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无负压供水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浮漂,两所述浮漂设置于所述水箱内,并且两所述浮漂分别通信连接两所述电磁阀(19)。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无负压供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内由低到高依次设置有低水位传感器(25)和高水位传感点(23);所述低水位传感器(25)和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纪玺李纪伟冯林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威派格智慧水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