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路堤齿轨铁路增强型道床结构及构筑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路基工程,特别涉及一种大坡度齿轨铁路的路堤工程。
技术介绍
齿轨铁路是一种爬坡性能很强的铁路,故线路的纵坡可以较大,有时坡度甚至可以达到40多度,也被称为登山铁路。当线路纵坡大于40度以后齿轨铁路道碴与碾压平整的路基面间摩阻力就可能不满足相应的安全系数,道碴间的摩阻力储备也变得不足,故提出一种路堤齿轨铁路增强型道床结构及构筑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并利于保证超大坡度齿轨铁路的运营安全性、齿轨铁路修建的经济性、环保性和利于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路堤齿轨铁路增强型道床结构,以大大增强道碴的整体稳定性和抗滑能力,确保大坡度齿轨铁路的安全性,且具有良好的经济性。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本专利技术一种路堤齿轨铁路增强型道床结构,路基包括分层填筑在地基上的路堤下部填筑体,以及分层填筑在路堤下部填筑体上的路堤表层填筑体,其特征是:所述路堤表层填筑体两侧的路肩位置固定设置拦碴墙,两侧拦碴墙之间在路堤表层的顶面上铺设由U型钉固定的摩擦垫,且纵向、横向间隔设置其下部穿过摩擦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路堤齿轨铁路增强型道床结构,路基包括分层填筑在地基上的路堤下部填筑体(10),以及分层填筑在路堤下部填筑体(10)上的路堤表层填筑体(11),其特征是:所述路堤表层填筑体(11)两侧的路肩位置固定设置拦碴墙(20),两侧拦碴墙(20)之间在路堤表层(11)的顶面上铺设由U型钉(23)固定的摩擦垫(13),且纵向、横向间隔设置其下部穿过摩擦垫(13)进入路堤表层填筑体(11)的摩阻棒(22);所述摩擦垫(13)上连续设置与摩阻棒(22)形成固定连接的小型格宾笼(24),小型格宾笼(24)内填装道碴(12)且振动密实,轨道结构(30)埋设在道碴(12)的顶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路堤齿轨铁路增强型道床结构,路基包括分层填筑在地基上的路堤下部填筑体(10),以及分层填筑在路堤下部填筑体(10)上的路堤表层填筑体(11),其特征是:所述路堤表层填筑体(11)两侧的路肩位置固定设置拦碴墙(20),两侧拦碴墙(20)之间在路堤表层(11)的顶面上铺设由U型钉(23)固定的摩擦垫(13),且纵向、横向间隔设置其下部穿过摩擦垫(13)进入路堤表层填筑体(11)的摩阻棒(22);所述摩擦垫(13)上连续设置与摩阻棒(22)形成固定连接的小型格宾笼(24),小型格宾笼(24)内填装道碴(12)且振动密实,轨道结构(30)埋设在道碴(12)的顶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路堤齿轨铁路增强型道床结构,其特征是:所述路堤表层填筑体(11)的顶面由路基中心向两侧设置不小于4%的排水坡度。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路堤齿轨铁路增强型道床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拦碴墙(20)的截面呈L型,具有悬臂和底板,底板上沿线路方向间隔设置固定钢筋(21),各固定钢筋(21)与拦碴墙(20)的钢筋固定连接且向下延伸入路堤表层填筑体(11)内。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路堤齿轨铁路增强型道床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拦碴墙(20)底板顶面向路基边坡侧倾斜,形成不小于4%的排水坡度,该排水坡度不小于路堤表层填筑体(11)顶面的排水坡度;所述拦碴墙(20)悬臂底部每纵向间隔1-2m预留一个泄水孔(25)。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路堤齿轨铁路增强型道床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摩擦垫(13)横向两侧与拦碴墙(20)底板顶面搭接,搭接长度不小于20cm。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路堤齿轨铁路增强型道床结构,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裕春,李宁,唐第甲,胡会星,周成,周波,梅万波,胡超,张耀,袁报,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