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底盘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0430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7 16: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底盘结构,包括汽车底盘,所述汽车底盘上设有储能单元、动力传动系统、电动力控制系统、小三电系统、前悬架系统、后悬架系统、车架、前车桥、后车桥、前围板、后裙板、后地板和四个车轮;所述电动力控制系统设于后车桥的上方,所述动力传动系统设于电动力控的下方;所述储能单元有两个且分别设置在汽车底盘的前后两端,其中位于汽车底盘前端的储能单元为第一储能单元,位于汽车底盘后端的储能单元为第二储能单元,所述第一储能单元设于前围板的正前方,所述第二储能单元设于后裙板的正前方且位于电动力控制系统正后方。该汽车底盘结构布局合理,安装维修方便,并能有效提高系统转换效率,降低能量消耗。

A New Energy Vehicle Chassis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汽车底盘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底盘结构。
技术介绍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目前市面上常见新能源汽车为纯电动汽车,是一种主要采用蓄电池作为储能动力源的汽车,它利用蓄电池作为储能动力源,通过电池向电动机提供电能,驱动电动机运转,从而推动汽车行驶。现有的纯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短、充电时间长,并且电动汽车充电需要在专用的充电站或充电桩进行充电,而在乡镇等地方无充电站和充电桩,进而限制了纯电动汽车的应用。建设充电站和充电桩需要经过统一规划才能建设,不但投入成本高,而且周期长,进一步限制了纯电动汽车的应用。此外现有的纯电动汽车底盘布局不合理,不但消耗能量快,而且各设备的安装、维修效率低,提高了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布局合理、能量消耗低、续航里程长、维修安装方便的新能源汽车底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底盘结构,包括汽车底盘,所述汽车底盘上设有储能单元、动力传动系统、电动力控制系统、小三电系统、前悬架系统、后悬架系统、车架、前车桥、后车桥、前围板、后裙板、后地板和四个车轮;所述电动力控制系统设于后车桥的上方且电动力控制系统左右两端分别距后车桥左右两端的距离相等,所述动力传动系统设于电动力控制系统的下方且固定在后车桥上;所述储能单元有两个且分别设置在汽车底盘的前后两端,其中位于汽车底盘前端的储能单元为第一储能单元,位于汽车底盘后端的储能单元为第二储能单元,所述第一储能单元设于前围板的正前方,所述第二储能单元设于后裙板的正前方且位于电动力控制系统正后方。进一步地,所述动力传动系统通过固定支架固定在后车桥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储能单元和第二储能单元由若干锂电池模组构成。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储能单元和第二储能单元各有四组锂电池模组,所述四组锂电池模组纵向并列设置在汽车底盘的宽度方向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储能单元和第二储能单元由氢瓶模组构成,并在后地板与电动力控制系统之间的汽车底盘上设有氢能电源系统,所述氢能电源系统设于电动力控制系统正前方。更进一步地,在后地板正前方的汽车底盘上设有制氢系统,所述制氢系统包括氢能水储存单元和制氢单元;所述小三电系统设于制氢系统的正前方并位于前排座椅下方。进一步地,在后地板与电动力控制系统之间的汽车底盘上设有氢能电源系统,所述氢能电源系统设于电动力控制系统正前方;在后地板正前方的汽车底盘上设有制氢系统,所述制氢系统包括氢能水储存单元和制氢单元;所述小三电系统设于制氢系统的正前方并位于前排座椅下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的电动力控制系统、动力传动系统、储能单元、小三电系统、制氢系统和氢能电源系统布局合理且都设置在车架纵向的中间,使得重心位于汽车底盘纵向中心线上,保证了汽车底盘左右侧平衡,同时便于检修。2、电动力控制系统和动力传动系统上下设置,缩短了高压线的长度,降低了能源消耗,提高能源转换效率。3、本专利技术的储能单元设置在汽车底盘的前后两端,更换方便、快捷,同时提高了汽车的续航里程。4、本专利技术使用氢能源时,可以直接使用氢瓶转化为电能,也可以使用便于携带的氢能水制氢转化为氢能源,然后转化为电能,为汽车提供动力。附图说明图1-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本专利技术俯视图。图3-本专利技术主视图。其中:1-后裙板;2a-第一储能单元;2b-第二储能单元;3-后纵梁;4-电动力控制系统;5-氢能电源系统;6-门槛纵梁;7-制氢系统;8-小三电系统;9-前纵梁;10-前围板;11-前悬架系统;12-机舱纵梁;13-车轮;14-后地板;15-后悬架系统;16-动力传动系统。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见图1、图2和图3,一种新能源汽车底盘结构,包括汽车底盘,所述汽车底盘上设有储能单元、动力传动系统16、电动力控制系统4、小三电系统8、前悬架系统11、后悬架系统15、车架、前车桥、后车桥、门槛纵梁6、前纵梁9、前围板10、后裙板1、后地板14和四个车轮13;所述四个车轮13分别设于前车桥和后车桥两端,设于前车桥两端的两车轮为前车轮,设于后车桥两端的两车轮为后车轮,所述前车桥和后车桥分别通过前悬架系统11和后悬架系统15与车架连接,所述电动力控制系统4设于后车桥的上方且电动力控制系统4左右两端分别距后车桥左右两端的距离相等,所述动力传动系统16设于电动力控制系统4的下方且固定在后车桥上;所述储能单元有两个且分别设置在汽车底盘的前后两端,其中位于汽车底盘前端的储能单元为第一储能单元2a,位于汽车底盘后端的储能单元为第二储能单元2b,所述第一储能单元设于前围板10的正前方,所述第二储能单元设于后裙板1的正前方且位于电动力控制系统4正后方。这样设置后电动力控制系统4左右两端分别距离汽车底盘后端左右两侧设置的后纵梁3的距离也相等,电动力控制系统的重心落在车架纵向的中心线上和后车桥上,保证了汽车底盘的左右侧平衡,同时后车桥也对电动力控制系统起到有效的支撑作用。同时动力传动系统设在电动力控制系统的正下方,这样不但结构紧凑,节省汽车的空间,可有效缩小汽车的空间,进而减少汽车能量消耗,同时这样设置后用于连接电动力控制系统与动力传动系统的高压线就比较短,在电源输送过程中能降低能量消耗,提高系统能量转换效率,从而能新能源汽车的运行成本。此外,这样设置后,方便从汽车上方对电动力控制系统进行检修,同时也方便从汽车底盘下方对动力传动系统进行检修。将储能单元设置在汽车底盘的前端和后端,第一储能单元设置在左右两侧车舱纵梁12之间,第二储能单元设置在左右两侧后纵梁之间,也就是分别设置在车前仓和车后仓内,这样当前后两端的储能单元的能源消耗后方便快速替换储能单元,操作方便快捷。同时,前后端都设置储能单元有效的提高了汽车的续航里程。所述电动力控制系统包括三大电控制系统和高压管理系统,三大电控制系统包括动力电池、电机控制器和驱动电机;所述动力电池:电动汽车的储能物体,通过给动力电池充电,存储电能以驱动整车,动力电池一般是有多个单体电压串接起来,动力电池一般由BMS控制,主要是通过控制单体电压温度,控制单体电压一致性,才能保证整车电压的稳定性。所述电机控制器:电机控制器作为整车大三电之一,在整车中也是比较关键的的一个零部件,它是通过接收VCU控制指令,如转速,扭矩等指令,从而控制整车的低速、高速、前进、后退等动作。所述驱动电机:目前驱动电机主要有永磁同步电机、交流异步电机,电机的功率也从40KW到上百千瓦,不等。电机有水冷和自然冷,大功率一般采用水冷,小功率采用风冷,如果温度升高电机会降功率工作,温度升高到一定的界限会关闭输出。所述小三电系统指的是空调系统、转向系统和制动系统。所述空调系统是实现对车厢内空气进行制冷、加热、换气和空气净化的装置,它可以为乘车人员提供舒适的乘车环境,降低驾驶员的疲劳强度,提高行车安全。所述转向系统是用来改变或保持汽车行驶方向的机构,从而按照驾驶员的意愿控制汽车的行驶方向。所述制动系统在技术上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能源汽车底盘结构,包括汽车底盘,所述汽车底盘上设有储能单元、动力传动系统、电动力控制系统、小三电系统、前悬架系统、后悬架系统、车架、前车桥、后车桥、前围板、后裙板、后地板和四个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力控制系统设于后车桥的上方且电动力控制系统左右两端分别距后车桥左右两端的距离相等,所述动力传动系统设于电动力控制系统的下方且固定在后车桥上;所述储能单元有两个且分别设置在汽车底盘的前后两端,其中位于汽车底盘前端的储能单元为第一储能单元,位于汽车底盘后端的储能单元为第二储能单元,所述第一储能单元设于前围板的正前方,所述第二储能单元设于后裙板的正前方且位于电动力控制系统正后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汽车底盘结构,包括汽车底盘,所述汽车底盘上设有储能单元、动力传动系统、电动力控制系统、小三电系统、前悬架系统、后悬架系统、车架、前车桥、后车桥、前围板、后裙板、后地板和四个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力控制系统设于后车桥的上方且电动力控制系统左右两端分别距后车桥左右两端的距离相等,所述动力传动系统设于电动力控制系统的下方且固定在后车桥上;所述储能单元有两个且分别设置在汽车底盘的前后两端,其中位于汽车底盘前端的储能单元为第一储能单元,位于汽车底盘后端的储能单元为第二储能单元,所述第一储能单元设于前围板的正前方,所述第二储能单元设于后裙板的正前方且位于电动力控制系统正后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传动系统通过固定支架固定在后车桥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储能单元和第二储能单元由若干锂电池模组构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佳晋傅昌洪刘学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立研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