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山平专利>正文

一种新能源汽车供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703967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7 16: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供电装置,包括设于车体的太阳能发电装置和风能发电装置;太阳能发电装置包括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控制器、太阳能逆变器及蓄电池Ⅰ,太阳能电池板通过折叠收纳装置设在车体上,太阳能电池板与太阳能控制器电路连通,太阳能控制器与太阳能逆变器电路连通,太阳能逆变器与蓄电池Ⅰ电路连通;风能发电装置包括薄膜式摩擦发电机、风能控制器、风能逆变器及蓄电池Ⅱ,薄膜式摩擦发电机设在车体上,薄膜式摩擦发电机与风能控制器电路连通,风能控制器与风能逆变器电路连通,风能逆变器与蓄电池Ⅱ电路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将太阳能和风能转化为电能进行储存,达到节省能源效果。

A New Energy Vehicle Power Supply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汽车供电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
,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供电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汽车在慢慢地走进各家各户;但是由于现有的汽车大部分都是通过燃烧汽油产生动力及汽车系统所需电力的,在使用时不仅消耗大量的汽油,并且还会造成污染;而纯电动的汽车则受制于蓄电池性能,单次续航能力低,需要频繁充电。风能和太阳能是现有的清洁能源,使用时对空气不造成污染,并且能源不会造成任何消耗,人们也不断地在研发利用风能和太阳能进行发电,并将这一技术运用到汽车上面。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供电装置,能够将太阳能和风能转化为电能进行储存,达到节省能源效果。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新能源汽车供电装置,包括设于车体的用于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太阳能发电装置和用于将风能转化为电能的风能发电装置;所述太阳能发电装置包括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控制器、太阳能逆变器及蓄电池Ⅰ,所述太阳能电池板通过折叠收纳装置设在车体上,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与太阳能控制器电路连通,所述太阳能控制器与太阳能逆变器电路连通,所述太阳能逆变器与蓄电池Ⅰ电路连通;所述风能发电装置包括薄膜式摩擦发电机、风能控制器、风能逆变器及蓄电池Ⅱ,所述薄膜式摩擦发电机设在车体上,所述薄膜式摩擦发电机与风能控制器电路连通,所述风能控制器与风能逆变器电路连通,所述风能逆变器与蓄电池Ⅱ电路连通;所述蓄电池Ⅰ的输出端及蓄电池Ⅱ的输出端均与汽车驱动系统的输入端及汽车照明系统的输入端相连接。可选地,所述折叠收纳装置包括收纳板,所述收纳板中设有收纳槽,所述收纳槽内滑动安装有承载板,所述承载板的顶部转动安装有转动板,转动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上转动安装有连接板,连接板用于安装太阳能电池板;所述收纳板的顶部滑动安装有两个盖板,两个盖板相互靠近的一侧相接触;所述收纳槽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移动槽,移动槽的底部内壁上滑动安装有两个推动块,两个推动块上均转动安装有推动杆的一端,两个推动杆的另一端均转动安装有连接块,两个连接块的顶部均与承载板的底部相焊接,两个推动块通过两个推动杆拉动两个连接块向下移动,两个连接块拉动承载板向下移动;两个推动块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一齿条,两个第一齿条带动两个推动块朝着相反的方向进行移动,所述移动槽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凹槽,两个第一齿条分别与两个凹槽的侧壁滑动连接,所述收纳板的顶部开设有两个转动孔,两个转动孔内均转动安装有蜗杆,所述蜗杆的顶部与底部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第二齿轮与第一齿条相啮合,两个盖板的底部均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的侧壁固定安装有第二齿条,第一齿轮与第二齿条相啮合,两个第一齿轮带动两个第二齿条相互靠近,两个第二齿条带动两个盖板相互靠近,两个转动孔相互远离的一侧内壁上均开设有固定槽,两个固定槽的一侧内壁上均焊接有第一电机,两个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均固定安装有蜗轮,两个蜗轮分别与两个蜗杆啮合。可选地,所述承载板的顶部开设有电机槽,电机槽的底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与转动板的底部相焊接,通过第二电机带动转动板进行转动:所述承载板的顶部开设有推动槽,推动槽内滑动安装有滑动块,滑动块上转动安装有连接杆的一端,连接杆的另一端与连接板的底部转动连接。可选地,所述滑动块的底部开设有转动槽,转动槽内转动安装有第三齿轮,推动槽的底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三齿条,第三齿轮与第三齿条相啮合;所述转动槽的一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三电机,第三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三齿轮相焊接。可选地,所述推动槽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限位滑槽,滑动块的两侧均焊接有限位滑块,两个限位滑块分别与两个限位滑槽的侧壁滑动连接。可选地,所述移动槽的两侧内壁上均焊接有滑轨,推动块的两侧均焊接有限制块,限制块与滑轨滑动连接;所述转动孔内固定安装有两个轴承的外圈,蜗杆的外侧与轴承的内圈相焊接,保证蜗杆的稳定性,收纳槽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矩形槽,承载板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矩形块,两个矩形块分别与两个矩形槽的侧壁滑动连接。可选地,所述薄膜式摩擦发电机包括薄膜板及若干设在薄膜板上的纳米电机,所述薄膜板固定于车体;所述纳米电机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包括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及设在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一侧表面的第一金属薄膜;所述第二电极包括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及设在第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一侧表面的第二金属薄膜;所述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的另一侧表面与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的另一侧表面正对贴合并通过外侧边缘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金属薄膜与第二金属薄膜均为摩擦发电机的电压和电流输出电极。可选地,所述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及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在二者相对的表面均为微纳凹凸结构;所述第一电极微纳凹凸结构上的表面与第二电极微纳凹凸结构的表面正对贴合并通过外侧边缘固定连接。可选地,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分别构成为通过任意弯曲或变形能够产生摩擦起电的柔性平板结构。可选地,所述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和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分别选自聚酰亚胺薄膜、苯胺甲醛树脂薄膜、聚甲醛薄膜、乙基纤维素薄膜、聚酰胺薄膜、纤维素薄膜中的一种,但所述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材质与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材质不同。通过上述公开内容,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新能源汽车供电装置,通过设置太阳能发电装置和风能发电装置,能够将太阳能和风能转化为电能储存在汽车上,供汽车驱动系统及汽车照明系统使用,可达到节省能源效果;本专利技术尤其适用于野外作业、夜间抢险救灾、建筑施工、消防、新闻采访、演唱会等场所作业的新能源汽车。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原理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折叠收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A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5图3中B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6图3中C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7图5中D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薄膜式摩擦发电机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新能源汽车供电装置,包括设于车体1的用于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太阳能发电装置和用于将风能转化为电能的风能发电装置。所述太阳能发电装置包括太阳能电池板2、太阳能控制器3、太阳能逆变器4及蓄电池Ⅰ5,所述太阳能电池板2通过折叠收纳装置12设在车体1上,所述太阳能电池板2与太阳能控制器3电路连通,所述太阳能控制器3与太阳能逆变器4电路连通,所述太阳能逆变器4与蓄电池Ⅰ5电路连通。太阳能电池板2包括电路板及设置在电路板上的阵列排布的多个太阳能电池,所述太阳能控制器通过电路板接收多个太阳能电池输出的电压或电流信号;太阳能电池将光能转换成电能,并通过电路板将电流或电压信号输出至太阳能控制器;太阳能电池可以配置为吸收波长范围为300nm-2400nm的光能,优选为柔性好、光电转换效率高的砷化镓薄膜电池;太阳能控制器可以是微型计算机CPU。所述风能发电装置包括薄膜式摩擦发电机6、风能控制器7、风能逆变器8及蓄电池Ⅱ9,所述薄膜式摩擦发电机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能源汽车供电装置,包括设于车体的用于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太阳能发电装置和用于将风能转化为电能的风能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发电装置包括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控制器、太阳能逆变器及蓄电池Ⅰ,所述太阳能电池板通过折叠收纳装置设在车体上,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与太阳能控制器电路连通,所述太阳能控制器与太阳能逆变器电路连通,所述太阳能逆变器与蓄电池Ⅰ电路连通;所述风能发电装置包括薄膜式摩擦发电机、风能控制器、风能逆变器及蓄电池Ⅱ,所述薄膜式摩擦发电机设在车体上,所述薄膜式摩擦发电机与风能控制器电路连通,所述风能控制器与风能逆变器电路连通,所述风能逆变器与蓄电池Ⅱ电路连通;所述蓄电池Ⅰ的输出端及蓄电池Ⅱ的输出端均与汽车驱动系统的输入端及汽车照明系统的输入端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汽车供电装置,包括设于车体的用于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太阳能发电装置和用于将风能转化为电能的风能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发电装置包括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控制器、太阳能逆变器及蓄电池Ⅰ,所述太阳能电池板通过折叠收纳装置设在车体上,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与太阳能控制器电路连通,所述太阳能控制器与太阳能逆变器电路连通,所述太阳能逆变器与蓄电池Ⅰ电路连通;所述风能发电装置包括薄膜式摩擦发电机、风能控制器、风能逆变器及蓄电池Ⅱ,所述薄膜式摩擦发电机设在车体上,所述薄膜式摩擦发电机与风能控制器电路连通,所述风能控制器与风能逆变器电路连通,所述风能逆变器与蓄电池Ⅱ电路连通;所述蓄电池Ⅰ的输出端及蓄电池Ⅱ的输出端均与汽车驱动系统的输入端及汽车照明系统的输入端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收纳装置包括收纳板,所述收纳板中设有收纳槽,所述收纳槽内滑动安装有承载板,所述承载板的顶部转动安装有转动板,转动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上转动安装有连接板,连接板用于安装太阳能电池板;所述收纳板的顶部滑动安装有两个盖板,两个盖板相互靠近的一侧相接触;所述收纳槽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移动槽,移动槽的底部内壁上滑动安装有两个推动块,两个推动块上均转动安装有推动杆的一端,两个推动杆的另一端均转动安装有连接块,两个连接块的顶部均与承载板的底部相焊接,两个推动块通过两个推动杆拉动两个连接块向下移动,两个连接块拉动承载板向下移动;两个推动块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一齿条,两个第一齿条带动两个推动块朝着相反的方向进行移动,所述移动槽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凹槽,两个第一齿条分别与两个凹槽的侧壁滑动连接,所述收纳板的顶部开设有两个转动孔,两个转动孔内均转动安装有蜗杆,所述蜗杆的顶部与底部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第二齿轮与第一齿条相啮合,两个盖板的底部均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的侧壁固定安装有第二齿条,第一齿轮与第二齿条相啮合,两个第一齿轮带动两个第二齿条相互靠近,两个第二齿条带动两个盖板相互靠近,两个转动孔相互远离的一侧内壁上均开设有固定槽,两个固定槽的一侧内壁上均焊接有第一电机,两个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均固定安装有蜗轮,两个蜗轮分别与两个蜗杆啮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板的顶部开设有电机槽,电机槽的底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与转动板的底部相焊接,通过第二电机带动转动板进行转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刘山平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