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3D打印椎间孔镜靶向穿刺经皮手术导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03224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7 16: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3D打印椎间孔镜靶向穿刺经皮手术导板,包括骨形板,所述骨形板的表面开设有手术孔,所述骨形板的表面位于手术孔处对称设有两个挡板,所述骨形板的表面上下两侧均横向固定设有固定板,两个所述固定板均为中空结构,两个所述固定板的内部均横向转动连接有双向螺杆,两个所述固定板相对的一侧均横向开设有条形孔,两个所述挡板的上下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上下两个所述连接板的另一端分别穿过两个条形孔并分别与两个所述双向螺杆的杆壁两侧螺纹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根据不同创伤面积来调节挡板之间的距离,进而能够调节手术孔的裸露面积,增强了骨形板使用性。

A 3-D Printed Intervertebral Foramen Mirror Targeted Percutaneous Surgical Guide Pl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3D打印椎间孔镜靶向穿刺经皮手术导板
本技术涉及手术导板
,尤其涉及一种3D打印椎间孔镜靶向穿刺经皮手术导板。
技术介绍
3D椎间孔镜与脊柱内窥镜类似,是一个配备有灯光的管子,它从病人身体侧方或者侧后方(可以平可以斜的方式)进入椎间孔,在安全工作三角区实施手术。在椎间盘纤维环之外做手术,在内窥镜直视下可以清楚的看到突出的髓核、神经根、硬膜囊和增生的骨组织。然后使用各类抓钳摘除突出组织、镜下去除骨质、射频电极修复破损纤维环。在手术过程中需要用到手术导板,从而能够准确地对锥间创伤进行手术。现有的手术导板在制造过程中,一般会在上面开设手术孔,从而方便针对锥间的某一处进行诊治,避免受其他方面的影响,但是现有导板上的手术孔不能够进行调节,从而每个不同创伤面积的手术需要更换不同的导板,一方面费时费力,另一方面会浪费大量的资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导板上的手术孔不能够进行调节,从而每个不同创伤面积的手术需要更换不同的导板,一方面费时费力,另一方面会浪费大量的资源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3D打印椎间孔镜靶向穿刺经皮手术导板。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3D打印椎间孔镜靶向穿刺经皮手术导板,包括骨形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骨形板(1)的表面开设有手术孔(2),所述骨形板(1)的表面位于手术孔(2)处对称设有两个挡板(3),所述骨形板(1)的表面上下两侧均横向固定设有固定板(4),两个所述固定板(4)均为中空结构,两个所述固定板(4)的内部均横向转动连接有双向螺杆(5),两个所述固定板(4)相对的一侧均横向开设有条形孔,两个所述挡板(3)的上下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6),上下两个所述连接板(6)的另一端分别穿过两个条形孔并分别与两个所述双向螺杆(5)的杆壁两侧螺纹连接;所述骨形板(1)的表面一侧位于两个所述固定板(4)之间固定连接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3D打印椎间孔镜靶向穿刺经皮手术导板,包括骨形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骨形板(1)的表面开设有手术孔(2),所述骨形板(1)的表面位于手术孔(2)处对称设有两个挡板(3),所述骨形板(1)的表面上下两侧均横向固定设有固定板(4),两个所述固定板(4)均为中空结构,两个所述固定板(4)的内部均横向转动连接有双向螺杆(5),两个所述固定板(4)相对的一侧均横向开设有条形孔,两个所述挡板(3)的上下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6),上下两个所述连接板(6)的另一端分别穿过两个条形孔并分别与两个所述双向螺杆(5)的杆壁两侧螺纹连接;所述骨形板(1)的表面一侧位于两个所述固定板(4)之间固定连接有竖板(7),且竖板(7)为中空结构,所述竖板(7)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固定板(4)相对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竖板(7)的内部上下对称设有两个转轴(8),两个所述转轴(8)相背的一端分别与竖板(7)上下两端内壁转动连接,两个所述转轴(8)相对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9),所述竖板(7)的内部位于两个所述第一锥齿轮(9)之间设有第二锥齿轮(11),两个所述第一锥齿轮(9)同时与第二锥齿轮(11)啮合,所述第二锥齿轮(11)的内壁通过旋转杆(10)与竖板(7)的内侧壁转动连接,所述旋转杆(10)的另一端贯穿竖板(7)的内侧壁并向外延伸,两个所述转轴(8)相背的一端分别贯穿竖板(7)与两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平华曾惠坤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