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桡动脉压迫止血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703012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7 16: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桡动脉压迫止血装置,具体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包括压迫机构以及将压迫机构固定于穿刺部位的绑带;所述压迫机构包括固定座、压块、气囊以及向气囊内部鼓入气体的负压集气机构;所述固定座中部设有容纳压块的通槽,所述通槽的槽壁设有第一螺纹,相应地,所述压块的外侧壁设有与第一螺纹相适配的第二螺纹;所述气囊固定设置于压块的下端,所述压块中部设有通气槽,所述负压集气机构与通气槽的上端相连通,所述通气槽背向负压集气机构的一端与气囊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止血效果佳以及不会压伤穿刺口周部皮肤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桡动脉压迫止血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为一种桡动脉压迫止血装置。
技术介绍
心脏介入是一种新型诊断与治疗心血管疾病技术,经穿刺体表血管建立通道,在数字减影的连续投照下,经通道送入心脏导管,通过特定的心脏导管操作技术对心脏病进行确诊和治疗的诊治方法,它是目前较为先进的心脏病诊治方法,进展也非常迅速,它介于内科治疗与外科手术治疗之间,是一种有创的诊治方法。其包括冠状动脉造影术、PTCA+支架术、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冠状动脉腔内溶栓术等。手术完成后,桡动脉血管穿刺部位常伴随大量出血,因此需要对穿刺出血点进行压迫止血,医护人员在使用传统的桡动脉压迫止血器对患者的出血位置进行止血操作时,需要人为旋转加压旋钮,使得加压板与穿刺出血部位抵压接触,从而实现止血。然而在上述止血操作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加压板与穿刺部位之间压力过大时,容易使得穿刺口周部的皮肤淤青;当加压板与穿刺部位之间压力过小时,压迫止血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桡动脉压迫止血装置,该桡动脉压迫止血装置具有止血效果佳以及不会压伤穿刺口周部皮肤的优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桡动脉压迫止血装置,包括压迫机构以及将压迫机构固定于穿刺部位的绑带;所述压迫机构包括固定座、压块、气囊以及向气囊内部鼓入气体的负压集气机构;所述固定座中部设有容纳压块的通槽,所述通槽的槽壁设有第一螺纹,相应地,所述压块的外侧壁设有与第一螺纹相适配的第二螺纹;所述气囊固定设置于压块的下端,所述压块中部设有通气槽,所述负压集气机构与通气槽的上端相连通,所述通气槽背向负压集气机构的一端与气囊相连通。作为优选,所述负压集气机构包括固定设置于压块上端面上的滑动管、与滑动管转动连接的盖体、活塞、与活塞相固定的活塞杆以及驱动活塞杆沿竖直方向上运动的驱动机构;所述盖体包括内盖以及外盖,所述内盖和外盖之间留有供滑动管插入的空隙,所述活塞于内盖滑动连接;所述内盖、外盖以及滑动管朝向压块一侧均对应设有圆孔,所述内盖上端设有供活塞杆穿过的穿孔。作为优选,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牵引绳、第一定滑轮、用于固定第一定滑轮的固定杆、第二定滑轮以及推块;所述牵引绳的一端与活塞杆相固定,另一端依次绕过第一定滑轮、第二定滑轮且与推块相固定;所述固定杆与压块上端相固定,所述固定杆与第一定滑轮转动连接。作为优选,所述盖体开设滑动槽,所述第二定滑轮与滑动槽两侧槽壁滑动连接,所述推块与滑动槽滑动连接。作为优选,所述压块上端设有方便使用者施力转动的柄部。作为优选,所述盖体上端面设有刻度,所述刻度沿滑动槽两侧分布。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在本技术中,患者可通过绑带将压迫机构固定于穿刺口上,并且通过转动压块,使其压迫穿刺部位,从而起到压迫止血的作用。由于压块与患者接触的一端设置有气囊,可防止压块对穿刺口的压力过大致使穿刺口周部淤青,也可使得压块的对穿刺口的压力分布得更加均匀,从而使得压迫止血的效果更佳。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中一种桡动脉压迫止血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中压迫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施例中压迫机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的A部放大图。图中:1、绑带,21、固定座,22、压块,220、通气槽,221、气囊,23、滑动管,24、盖体,25、固定杆,26、第一定滑轮,27、牵引绳,28、活塞,29、活塞杆,30、第二定滑轮,31、推块,32、柄部。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如图1~4所示,一种桡动脉压迫止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压迫机构以及将压迫机构固定于穿刺部位的绑带1;压迫机构包括固定座21、压块22、气囊221以及向气囊221内部鼓入气体的负压集气机构;固定座21中部设有容纳压块22的通槽,通槽的槽壁设有第一螺纹,相应地,压块22的外侧壁设有与第一螺纹相适配的第二螺纹;气囊221固定设置于压块22的下端,压块22中部设有通气槽220,负压集气机构与通气槽220的上端相连通,通气槽220背向负压集气机构的一端与气囊221相连通。如图3和图4所示,负压集气机构包括固定设置于压块22上端面上的滑动管23、与滑动管23转动连接的盖体24、活塞28、与活塞28相固定的活塞杆29以及驱动活塞杆29沿竖直方向上运动的驱动机构;盖体24包括内盖以及外盖,内盖和外盖之间留有供滑动管23插入的空隙,活塞28于内盖滑动连接;内盖、外盖以及滑动管23朝向压块22一侧均对应设有圆孔32,内盖上端设有供活塞杆29穿过的穿孔。如图4所示,驱动机构包括牵引绳27、第一定滑轮26、用于固定第一定滑轮26的固定杆25、第二定滑轮30以及推块31;牵引绳27的一端与活塞杆29相固定,另一端依次绕过第一定滑轮26、第二定滑轮30且与推块31相固定;固定杆25与压块22上端相固定,固定杆25与第一定滑轮26转动连接。如图4所示,盖体开设滑动槽,第二定滑轮30与滑动槽两侧槽壁滑动连接,推块31与滑动槽滑动连接。如图1所示,压块22上端设有方便使用者施力转动的柄部32。在本实施例中,盖体24上端面设有刻度,刻度沿滑动槽两侧分布。使用方法:患者可通过绑带将压迫机构固定于穿刺口上,并且通过转动压块,使其压迫穿刺部位,从而起到压迫止血的作用。当需要通过气囊221辅助对穿刺口进行压迫止血时,使用者可旋转盖体,使得外盖、内盖及滑动管23上的圆孔32均对应,从而使得内盖内部与外界相连通。故使用者可通过推动推块31至合适的距离,从而拉动活塞杆29上移进行抽气,此时,使用者可旋转盖体,使得外盖、内盖及滑动管23上的圆孔32不对应,即可对气囊221进行充气,从而可使得穿刺口周部受到的压力较为均匀,防止穿刺口局部受压过大而导致淤青症状的出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桡动脉压迫止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压迫机构以及将压迫机构固定于穿刺部位的绑带(1);所述压迫机构包括固定座(21)、压块(22)、气囊(221)以及向气囊(221)内部鼓入气体的负压集气机构;所述固定座(21)中部设有容纳压块(22)的通槽,所述通槽的槽壁设有第一螺纹,相应地,所述压块(22)的外侧壁设有与第一螺纹相适配的第二螺纹;所述气囊(221)固定设置于压块(22)的下端,所述压块(22)中部设有通气槽(220),所述负压集气机构与通气槽(220)的上端相连通,所述通气槽(220)背向负压集气机构的一端与气囊(221)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桡动脉压迫止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压迫机构以及将压迫机构固定于穿刺部位的绑带(1);所述压迫机构包括固定座(21)、压块(22)、气囊(221)以及向气囊(221)内部鼓入气体的负压集气机构;所述固定座(21)中部设有容纳压块(22)的通槽,所述通槽的槽壁设有第一螺纹,相应地,所述压块(22)的外侧壁设有与第一螺纹相适配的第二螺纹;所述气囊(221)固定设置于压块(22)的下端,所述压块(22)中部设有通气槽(220),所述负压集气机构与通气槽(220)的上端相连通,所述通气槽(220)背向负压集气机构的一端与气囊(221)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桡动脉压迫止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集气机构包括固定设置于压块(22)上端面上的滑动管(23)、与滑动管(23)转动连接的盖体(24)、活塞(28)、与活塞(28)相固定的活塞杆(29)以及驱动活塞杆(29)沿竖直方向上运动的驱动机构;所述盖体(24)包括内盖以及外盖,所述内盖和外盖之间留有供滑动管(23)插入的空隙,所述活塞(28)于内盖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褚玮张菊英刘一娇
申请(专利权)人:湖州师范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