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蒸汽加热用烹饪器具及蒸汽饭煲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9948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7 16: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蒸汽加热用烹饪器具及蒸汽饭煲,包括锅体和盖合于锅体上的锅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盖设有从锅体上方向锅体内通入蒸汽的进气通道和连通进气通道的蒸汽进入口,以及蒸汽排出口,所述蒸汽排出口设于靠近锅盖边缘的位置处而远离蒸汽进入口设置,所述蒸汽排出口具有多个,各所述蒸汽排出口环绕所述蒸汽进入口布置。实现了蒸汽导入和排出烹饪器具,并借助蒸汽直接加热食物进行烹饪,烹饪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蒸汽加热用烹饪器具及蒸汽饭煲
本专利技术涉及厨房电器
,尤其涉及一种蒸汽加热用烹饪器具及蒸汽饭煲。
技术介绍
现有饭煲实现煮饭、煲粥功能,一般采用在内胆的外部加热,如底部加热(发热盘、电磁加热)或四周加热(IH电磁加热),内胆吸收热量并传递给内部的水和米饭,直至将饭煮熟。上述加热方式受热部位集中在内胆和米饭的接触位置,使得加热时胆内不同区域的米饭受热不均,底部受热大于顶部,内胆周边处受热大于内胆中心处,最终影响米饭口感。现有技术中有出现向饭煲内通入蒸汽的结构,然而其加热效果差,多用于米饭煮熟后的保湿保温用,难以仅采用蒸汽进行烹饪。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蒸汽加热用烹饪器具,实现了蒸汽导入和排出烹饪器具,并借助蒸汽直接加热食物进行烹饪,且烹饪效果好。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蒸汽饭煲,应用有上述蒸汽进出装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以下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蒸汽加热用烹饪器具。一种蒸汽加热用烹饪器具,包括锅体和盖合于锅体上的锅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盖设有从锅体上方向锅体内通入蒸汽的进气通道和连通进气通道的蒸汽进入口,以及蒸汽排出口,所述蒸汽排出口设于靠近锅盖边缘的位置处而远离蒸汽进入口设置,所述蒸汽排出口具有多个,各所述蒸汽排出口环绕所述蒸汽进入口布置。锅体用于装填食物,通过进气通道向锅体内提供蒸汽,蒸汽再从蒸汽进入口进入锅体内,实现蒸汽加热,多余的蒸汽则从蒸汽排出口排出。其中,蒸汽排出口环绕蒸汽进入口设置,因此从蒸汽进入口喷射入的蒸汽先向下接触食物,后向四周扩散,再向上扩散,最后从蒸汽排出口排出,从而使蒸汽在锅体内形成对流,增加了热效率,提高烹饪效果,实现仅借助蒸汽即可直接加热食物进行烹饪。另外,蒸汽排出口处的气压会小于其它位置,使得蒸汽具有向其移动的趋势,本专利技术蒸汽排出口设于靠近锅盖边缘的位置处而远离蒸汽进入口,因此避免了由于蒸汽进入速度过慢而导致部分蒸汽直接从蒸汽排出口被排出的问题,增加了热效率。本专利技术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蒸汽排出口距离锅盖边缘的距离为10-50mm。在该距离下,由于蒸汽排出口离锅体内壁的距离近,喷射入锅体内的蒸汽在向四周扩散的过程中,蒸汽能够尽量向靠近锅体内壁处运动,从而扩大对流的范围,使靠近锅体内壁冷却较快的蒸汽能够得到良好的对流而及时被新鲜蒸汽所替换,在提高热效率的同时,使锅体内的各处温度趋于一致。另外,蒸汽排出口距离锅盖边缘有大于等于10mm的间距,给予了锅盖靠近边缘处的设计空间,比如弧形设计,比如设置密封圈用安装空间,又比如设置扣合台阶等等。另外,使得一些贴于锅体内壁的蒸汽排出的过程中,先向锅体中心运动,再从蒸汽排出口排出,避免蒸汽都朝锅盖边缘挤压,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密封效果,延长了锅盖和锅体之间的密封寿命。本专利技术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蒸汽排出口具有均布的3-12个。由于蒸汽进入后将向四周扩散,之后将具有朝各蒸汽排出口移动的趋势,从而形成3-12个对流线路,其中对流线路越多,则对流越充分,锅体内各处的温度越趋于一致。本专利技术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蒸汽排出口位于以蒸汽进入口为圆心的一个圆上或者多个同心圆上。蒸汽排出口位于以蒸汽进入口为圆心的一个圆上时,每个蒸汽排出口到蒸汽进入口的距离一致,对流线路的轨迹大致相同;蒸汽排出口位于以蒸汽进入口为圆心的多个圆上时,使对流线路具有距离锅体内壁不同的轨迹,从而增大对流影响的区域。本专利技术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蒸汽进入口设置在锅体的中轴线上。使得从蒸汽进入口处喷射进来的蒸汽距离锅体内壁的距离一致而不偏离,使烹饪器具内各处蒸汽量趋于一致。本专利技术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锅盖设置出气通道,所述锅盖内设置有将所述出气通道和各所述蒸汽排出口连通的内部通道。通过统一的出气通道将各蒸汽排出口处排出的蒸汽汇聚后再一起排出,避免蒸汽从各蒸汽排出口所在位置直接排出,通过出气通道来将蒸汽导出至指定位置,以待回收,或者从不会影响使用者的位置排出。本专利技术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锅盖为内部中空的结构,中空的内部构成所述内部通道。直接将锅盖设置为内部中空的结构,简化锅盖的结构,同时增加了锅盖的厚度,提高了锅盖的保温性能。本专利技术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锅盖还包括蒸汽阀,所述蒸汽阀开设所述进气通道,所述蒸汽阀还开设有出气通道,所述锅盖内设置有将所述出气通道和各所述蒸汽排出口连通的内部通道。通过蒸汽阀来形成所述进气通道和出气通道,在锅盖结构发生改变时或者蒸汽阀结构发生改变时,只需改变蒸汽阀或者锅盖发生变化中的一个,而另一个无需变化,降低了研发成本,再者蒸汽阀的设置可增加其通用性。所述蒸汽阀设有蒸汽进入接口和蒸汽排出接口,所述蒸汽进入接口和所述进气通道连通,所述蒸汽排出接口和所述出气通道连通,所述蒸汽排出接口以蒸汽进入接口为中心而环绕布置。蒸汽进出装置通过设有蒸汽进入接口以与烹饪系统中蒸汽发生装置的管道对接,通过蒸汽排出接口以与烹饪系统中的蒸汽回收装置的管道对接。其中,蒸汽排出接口以蒸汽进入接口为中心而环绕布置,使得接口具有万向接头功能,以利于蒸汽阀一起与蒸汽回收装置和蒸汽发生装置的管道的对接。以下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蒸汽饭煲。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蒸汽饭煲,包括煲体和如上所述的烹饪器具,煲体设有蒸汽发生装置和蒸汽接头,煲体通过蒸汽接头与锅盖的进气通道连通而为所述烹饪器具提供蒸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蒸汽加热用烹饪器具实施例一的结构剖视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蒸汽加热用烹饪器具实施例一蒸汽进入口和蒸汽排出口的布置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蒸汽加热用烹饪器具实施例二的外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蒸汽加热用烹饪器具实施例二的结构剖视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蒸汽饭煲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蒸汽饭煲部分结构的剖视示意图。附图标记:锅体10,锅体内壁101,锅盖20,锅盖边缘201,煲体30,蒸汽接头301,蒸汽进入管道302,进气通道1,蒸汽进入口2,蒸汽排出口3,出气通道4,内部通道5,蒸汽阀6,蒸汽进入接口61,蒸汽排出接口6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以下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蒸汽加热用烹饪器具的具体实施例。实施例一请参见图1至图2,其为本专利技术一种蒸汽加热用烹饪器具实施例一的图示。一种蒸汽加热用烹饪器具,包括锅体10和盖合于锅体10上的锅盖20,所述锅盖20设有从锅体10上方向锅体10内通入蒸汽的进气通道1和连通进气通道1的蒸汽进入口2,以及蒸汽排出口3,所述蒸汽排出口3设于靠近锅盖边缘201的位置处而远离蒸汽进入口2设置,再参照图2所示,所述蒸汽排出口3具有多个,各所述蒸汽排出口3环绕所述蒸汽进入口2布置。锅体10内装填有食物,通过进气通道1向锅体10提供蒸汽,蒸汽再从蒸汽进入口2进入锅体10内,实现蒸汽加热,多余的蒸汽则从蒸汽排出口3排出。其中,蒸汽排出口3环绕蒸汽进入口2设置,因此从蒸汽进入口2喷射入的蒸汽先向下接触食物,后向四周扩散,再向上扩散,最后从蒸汽排出口3排出,从而使蒸汽在锅体10内形成对流,增加了热效率,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蒸汽加热用烹饪器具,包括锅体和盖合于锅体上的锅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盖设有从锅体上方向锅体内通入蒸汽的进气通道和连通进气通道的蒸汽进入口,以及蒸汽排出口,所述蒸汽排出口设于靠近锅盖边缘的位置处而远离蒸汽进入口设置,所述蒸汽排出口具有多个,各所述蒸汽排出口环绕所述蒸汽进入口布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蒸汽加热用烹饪器具,包括锅体和盖合于锅体上的锅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盖设有从锅体上方向锅体内通入蒸汽的进气通道和连通进气通道的蒸汽进入口,以及蒸汽排出口,所述蒸汽排出口设于靠近锅盖边缘的位置处而远离蒸汽进入口设置,所述蒸汽排出口具有多个,各所述蒸汽排出口环绕所述蒸汽进入口布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蒸汽加热用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排出口距离锅盖边缘的距离为10-50mm。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蒸汽加热用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排出口具有均布的3-12个。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蒸汽加热用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排出口位于以蒸汽进入口为圆心的一个圆上或者多个同心圆上。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蒸汽加热用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进入口设置在锅体的中轴线上。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蒸汽加热用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盖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泽春王园建程凌军
申请(专利权)人: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