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钢结构大棚棚膜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698841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7 16: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农业设备及用具领域,提出一种全钢结构大棚棚膜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卷杆、插地锚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卷杆由若干支卷杆彼此连接组成,且支卷杆一端为内螺纹端,另一端为外螺纹端,其第一卷杆上套设有若干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从上到下依次由第一卷杆套筒、固定块、衔接板和插地锚杆固定连接组成,固定件彼此之间形成了温室通风口,其第一卷杆套筒上部设有穿插缝隙,内部左右两侧均设有弧形夹紧片,弧形夹紧片一侧设有蝶形螺栓,且蝶形螺栓的螺杆另一端穿出第一卷杆套筒,其固定块上利用固定通孔设有固定螺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安装和拆卸方便,棚膜能二次使用,而且棚膜固定牢固、不易脱落。

A Film Fixing Device for All-steel Greenhou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钢结构大棚棚膜固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农业设备及用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全钢结构大棚棚膜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高分子聚合物-聚氯乙烯、聚乙烯的产生,塑料薄膜广泛应用于农业。日本及欧美国家于50年代初期应用温室薄膜覆盖温床获得成功,随后又覆盖小棚及温室也获得良好效果。我国于1955年秋引进聚氯乙烯农用薄膜,首先在北京用于小棚覆盖蔬菜,获得了早熟增产的效果。大棚原是蔬菜生产的专用设备,随着生产的发展,大棚的应用越加广泛。当前大棚已用于盆花及切花栽培,果树生产用栽培,林业生产用林木育苗、观赏树木的培养等。温室大棚可以遮风挡雨,人为控制温湿度,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提前或者延迟采收期,使农作物进行反季节栽培,从而提高种植效益,并延长了农作物的供应时间,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温室大棚在使用过程中,棚膜的固定尤为重要。为了避免覆盖的大棚薄膜被风吹走,有的用绳索等物件进行固定,有的采用土埋来固定棚膜。但是,依然存在以下一些缺点:(1)安装和拆卸不方便,且棚膜不能进行二次使用,造成资源严重浪费,使用成本由此上升。(2)安装的棚膜不牢固、易脱落、既会影响温室内作物的生长,也会给务农人员带来非常多的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所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安装和拆卸方便,棚膜能二次使用,而且棚膜固定牢固、不易脱落的全钢结构大棚棚膜固定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全钢结构大棚棚膜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卷杆1、插地锚杆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卷杆1由若干支卷杆3彼此连接组成,且支卷杆3一端为内螺纹端,另一端为外螺纹端,其第一卷杆1上套设有若干固定件4,所述固定件4从上到下依次由第一卷杆套筒5、固定块6、衔接板7和插地锚杆2固定连接组成,固定件4彼此之间形成了温室通风口8,其第一卷杆套筒5上部设有穿插缝隙9,内部左右两侧均设有弧形夹紧片10,弧形夹紧片10一侧设有蝶形螺栓11,且蝶形螺栓11的螺杆另一端穿出第一卷杆套筒5,其固定块6上利用固定通孔设有固定螺栓12。所述固定件4外表面设有耐腐蚀涂层。所述第一卷杆套筒5外壁两端均设有半圆形挂钩13,利用半圆形挂钩13于相邻第一卷杆套筒5之间设置通风口活动挡帘14,其通风口活动挡帘14为矩形结构,上边两角均设有挂环15,下边固定设有第二卷杆16。所述通风口活动挡帘14的材质选为棚膜。所述第二卷杆16的两端均设有挂绳圈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采用第一卷杆将棚膜一边缘卷在第一卷杆上,再借助第一卷杆套筒将固定件套在第一卷杆上,并利用蝶形螺栓和弧形夹紧片将第一卷杆夹紧,之后把插地锚杆插入地下,利用固定块及固定螺栓将固定件固定在钢结构大棚的骨架上,实现棚膜的固定。如此的结构设计一方面使得安装和拆卸方便,棚膜能二次使用,另一方面使得棚膜固定牢固、不易脱落。(2)固定件的设置使得固定件彼此之间形成了温室通风口,故而借助固定件上的半圆形挂钩和通风口活动挡帘上边两角的挂环可拆卸的设置通风口活动挡帘。需要通风时,手动转动第二卷杆将通风口活动挡帘卷在第二卷杆上,之后将第二卷杆两端的挂绳圈也挂在半圆形挂钩上。不需要通风时,放下通风口活动挡帘即可。如此不再需要设置额外的通风口。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中:第一卷杆1、插地锚杆2、支卷杆3、固定件4、第一卷杆套筒5、固定块6、衔接板7、温室通风口8、穿插缝隙9、弧形夹紧片10、蝶形螺栓11、固定螺栓12、半圆形挂钩13、通风口活动挡帘14、挂环15、第二卷杆16、挂绳圈17。具体实施方式为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好的理解本技术,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更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2和3所示,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一种全钢结构大棚棚膜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卷杆1、插地锚杆2,所述第一卷杆1由若干支卷杆3彼此连接组成,且支卷杆3一端为内螺纹端,另一端为外螺纹端,其第一卷杆1上套设有若干固定件4,所述固定件4从上到下依次由第一卷杆套筒5、固定块6、衔接板7和插地锚杆2固定连接组成,固定件4彼此之间形成了温室通风口8,其第一卷杆套筒5上部设有穿插缝隙9,内部左右两侧均设有弧形夹紧片10,弧形夹紧片10一侧设有蝶形螺栓11,且蝶形螺栓11的螺杆另一端穿出第一卷杆套筒5,其固定块6上利用固定通孔设有固定螺栓12。所述固定件4外表面设有耐腐蚀涂层。所述第一卷杆套筒5外壁两端均设有半圆形挂钩13,利用半圆形挂钩13于相邻第一卷杆套筒5之间设置通风口活动挡帘14,其通风口活动挡帘14为矩形结构,上边两角均设有挂环15,下边固定设有第二卷杆16。所述通风口活动挡帘14的材质选为棚膜。所述第二卷杆16的两端均设有挂绳圈17。本技术具体的工作原理如下:在使用时,先将各个支卷杆3连接组成第一卷杆1,并把棚膜一边缘卷在第一卷杆1上;然后利用带穿插缝隙9的第一卷杆套筒5将固定件4套在第一卷杆1上,穿插缝隙9是用来使棚膜通过的;接着利用固定件4上的蝶形螺栓11和弧形夹紧片10将第一卷杆1夹紧,并把插地锚杆2插入地下;最后利用固定块6及固定螺栓12将固定件4固定在钢结构大棚的骨架上即可,如此实现棚膜的固定。在上述过程中,需要强调的是在钢结构大棚的骨架上要提前打好与固定螺栓12相匹配的螺纹通孔。如此的结构设计一方面使得安装和拆卸非常方便,不会造成棚膜的损坏且能二次使用,另一方面使得棚膜固定牢固、不易脱落。此外,固定件4的设置使得固定件4彼此之间形成了温室通风口8。故而,借助固定件4上的半圆形挂钩13和通风口活动挡帘14上边两角的挂环15可拆卸的设置通风口活动挡帘14。在需要给温室大棚进行通风时,手动转动第二卷杆16将通风口活动挡帘14卷在第二卷杆16上,卷到一定程度之后将第二卷杆16两端的挂绳圈17也挂在半圆形挂钩13上。不需要通风时,放下通风口活动挡帘14即可。如此的设计不再需要设置额外的通风口。以上是对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全钢结构大棚棚膜固定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具体实施例只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和核心思想。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
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可以对本技术进行若干修饰和改进,这些修饰和改进也将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钢结构大棚棚膜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卷杆(1)、插地锚杆(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卷杆(1)由若干支卷杆(3)彼此连接组成,且支卷杆(3)一端为内螺纹端,另一端为外螺纹端,其第一卷杆(1)上套设有若干固定件(4),所述固定件(4)从上到下依次由第一卷杆套筒(5)、固定块(6)、衔接板(7)和插地锚杆(2)固定连接组成,固定件(4)彼此之间形成了温室通风口(8),其第一卷杆套筒(5)上部设有穿插缝隙(9),内部左右两侧均设有弧形夹紧片(10),弧形夹紧片(10)一侧设有蝶形螺栓(11),且蝶形螺栓(11)的螺杆另一端穿出第一卷杆套筒(5),其固定块(6)上利用固定通孔设有固定螺栓(1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钢结构大棚棚膜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卷杆(1)、插地锚杆(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卷杆(1)由若干支卷杆(3)彼此连接组成,且支卷杆(3)一端为内螺纹端,另一端为外螺纹端,其第一卷杆(1)上套设有若干固定件(4),所述固定件(4)从上到下依次由第一卷杆套筒(5)、固定块(6)、衔接板(7)和插地锚杆(2)固定连接组成,固定件(4)彼此之间形成了温室通风口(8),其第一卷杆套筒(5)上部设有穿插缝隙(9),内部左右两侧均设有弧形夹紧片(10),弧形夹紧片(10)一侧设有蝶形螺栓(11),且蝶形螺栓(11)的螺杆另一端穿出第一卷杆套筒(5),其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国度
申请(专利权)人:华亭县正元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