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戴式耳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98024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4 19: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头戴式耳机,属于耳机技术领域,包括设于第一耳机壳体内的第一喇叭和设于第二耳机壳体内的第二喇叭,所述第一喇叭与所述第二喇叭靠近端的磁极相反,位于所述第一喇叭和所述第二喇叭之间的所述第一耳机壳体或所述第二耳机壳体上设置有霍尔开关,所述霍尔开关与同侧的所述第一喇叭或所述第二喇叭的极性相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根据头戴式耳机的佩戴和摘下时两个喇叭的位置变化,同时通过喇叭自身的磁性来触发霍尔开关,从而实现佩戴检测功能,不需要额外的磁铁,而且对耳机的声学没有任何影响,对外观没任何限制,成本低廉,同时检测的误触发率非常低,具有非常高的可靠性。

Heads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头戴式耳机
本技术属于耳机
,尤其涉及一种头戴式耳机。
技术介绍
随着近些年蓝牙耳机的普及和用户对产品要求的提升,越来越多的蓝牙耳机加入了佩戴检测的功能。目前,现有技术中主要是电容式佩戴检测方式、红外佩戴检测方式和霍尔检测方式。对于头戴式蓝牙耳机,因为耳套泡棉的限制,红外检测方式无法实现;对于霍尔检测方式,主要应用于颈线式蓝牙耳机中;头戴式蓝牙耳机主要使用电容感应检测方式来实现佩戴的检测。但是,对于电容式佩戴检测,因为人手的触摸和放置在脖子上面经常会引起误触发,导致用户体验比较差,而且因为环境的不同会导致电容值的变化,需要经常校准,导致设计的难度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头戴式耳机,结构简单,可以实现佩戴检测功能,且可靠性好。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头戴式耳机,包括设于第一耳机壳体内的第一喇叭和设于第二耳机壳体内的第二喇叭,所述第一喇叭与所述第二喇叭靠近端的磁极相反,位于所述第一喇叭和所述第二喇叭之间的所述第一耳机壳体或所述第二耳机壳体上设置有霍尔开关,所述霍尔开关与同侧的所述第一喇叭或所述第二喇叭的极性相反。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第一喇叭和所述第二喇叭均包括磁铁支架,所述磁铁支架中心具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设置有磁铁,所述磁铁与所述磁铁支架之间设置有线圈,所述第一喇叭的所述线圈的绕线方向与所述第二喇叭的所述线圈的绕线方向相反。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磁铁上设置有导磁板。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磁铁和所述导磁板均为圆环形。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磁铁支架的截面形状为U型。作为一种改进,所述霍尔开关对应靠近所述第一喇叭或所述第二喇叭的中心位置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霍尔开关为单极型霍尔开关。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头戴式耳机,将传统的第一喇叭和第二喇叭靠近端的磁极同向改进成第一喇叭和第二喇叭靠近端的磁极相反,并设计了霍尔开关,所述霍尔开关与同侧的所述第一喇叭或所述第二喇叭的极性相反,这样当耳机未佩戴时,同侧喇叭因为与霍尔开关极性相反,所以不会触发霍尔开关,而另外一侧的喇叭靠近霍尔开关,因为极性和霍尔开关同极,触发霍尔开关使能,通知主芯片,执行暂停音乐等相关操作;当耳机佩戴时,两个喇叭放置在人体头部两侧,另外一侧的喇叭离霍尔开关较远,磁场相对较弱,不能触发霍尔开关,主芯片检测到后执行开始播放音乐等相关操作。本技术根据头戴式耳机的佩戴和摘下时两个喇叭的位置变化,同时通过喇叭的磁性来触发霍尔开关,从而实现佩戴检测功能,不需要额外的磁铁,而且对耳机的声学没有任何影响,对外观没任何限制,同时检测的误触发率非常低,除非人为的改变状态,否则会不导致误触发的产生,有效改善了耳机设计难度,同时具有非常高的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头戴式耳机未佩戴时第一耳套和第二耳套贴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霍尔开关在头戴式耳机中的位置以及头戴式耳机第一耳套和第二耳套贴合时内部第一喇叭和第二喇叭的磁极方向图;图3是图2在佩戴状态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头戴式耳机的第二耳机壳体与霍尔开关的相对位置示意图;图5是现有技术提供的头戴式耳机第一耳套和第二耳套贴合时内部第一喇叭和第二喇叭的磁极方向图;图中:1-第一耳机壳体,2-第二耳机壳体,3-第一耳套,4-第二耳套,5-第一喇叭,51-磁铁支架,52-磁铁,53-线圈,54-导磁板,6-第二喇叭,61-磁铁支架,62-磁铁,63-线圈,64-导磁板,5a-第一喇叭,6a-第二喇叭,7-霍尔开关。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至图4共同所示,一种头戴式耳机,包括第一耳机壳体1和第二耳机壳体2,第一耳机壳体1上装有第一耳套3,第二耳机壳体2上装有第二耳套4,第一耳机壳体1内设置有第一喇叭5,第二耳机壳体2内设置有第二喇叭6。未佩戴时,第一耳套3和第二耳套4贴合的比较近。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喇叭5包括磁铁支架51,磁铁支架51中心具有空腔,空腔内设置有磁铁52,磁铁52与磁铁支架51之间设置有线圈53。第二喇叭6包括磁铁支架61,磁铁支架61中心具有空腔,空腔内设置有磁铁62,磁铁62与磁铁支架61之间设置有线圈63。为了加强磁场,磁铁52上设置有导磁板54,磁铁62上设置有导磁板64。在本实施例中,磁铁52、磁铁62、导磁板54和导磁板64均为圆环形。磁铁支架51和磁铁支架61的截面形状为U型。如图5所示,现有技术中第一喇叭5a和第二喇叭6a靠近端的磁极是同向的。为了实现佩戴检测功能,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喇叭5与第二喇叭6靠近端的磁极相反,位于第一喇叭5和第二喇叭6之间的第二耳机壳体2上设置有霍尔开关7,霍尔开关7与第二喇叭6的极性相反。当然,作为一种替代方式,也可以在位于第一喇叭5和第二喇叭6之间的第一耳机壳体1上设置霍尔开关,霍尔开关与第一喇叭的极性相反。在本实施例中,霍尔开关7位于第二耳机壳体2的外侧。当然,作为一种替代方式,霍尔开关也可以设置在第二耳机壳体的内侧,在此不再赘述。因为第一喇叭5和第二喇叭6的磁极不同,所以导致相位相反,这样会对声音效果有影响,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喇叭5的线圈53的绕线方向与第二喇叭6的线圈63的绕线方向相反,这样第一喇叭5和第二喇叭6的相位又同相了,对耳机声音没有影响。在本实施例中,霍尔开关7对应靠近第一喇叭5或第二喇叭6的中心位置处。实际设计时,需要根据第一喇叭5或第二喇叭6的磁场强度选择对应灵敏度的霍尔开关,同时留出一定余量,这样就可以确保在使用过程中不会被误触发。为了确保没有误触发的情况发生,霍尔开关7选用单极型霍尔开关,这样第一耳套3和第二耳套4贴合后只有单极磁体靠近,确保了可靠性。其工作原理如下:当头戴式耳机未佩戴时,如图2所示,第二喇叭6因为与霍尔开关7极性相反,所以不会触发霍尔开关7,而第一喇叭5靠近霍尔开关7,因为极性和霍尔开关7同极,触发霍尔开关7使能,通知主芯片,执行暂停音乐等相关操作;当头戴式耳机佩戴时,如图3所示,第一喇叭5和第二喇叭6放置在人体头部两侧,第一喇叭5离霍尔开关7较远,磁场相对较弱,不能触发霍尔开关7,主芯片检测到后执行开始播放音乐等相关操作。本技术根据头戴式耳机的佩戴和摘下时两个喇叭的位置变化,同时通过喇叭自身的磁性来触发霍尔开关,从而实现佩戴检测功能,不需要额外的磁铁,而且对耳机的声学没有任何影响,对外观没任何限制,成本低廉,同时检测的误触发率非常低,除非人为的改变状态,否则会不导致误触发的产生,有效改善了耳机设计难度,同时具有非常高的可靠性。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头戴式耳机,包括设于第一耳机壳体内的第一喇叭和设于第二耳机壳体内的第二喇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喇叭与所述第二喇叭靠近端的磁极相反,位于所述第一喇叭和所述第二喇叭之间的所述第一耳机壳体或所述第二耳机壳体上设置有霍尔开关,所述霍尔开关与同侧的所述第一喇叭或所述第二喇叭的极性相反。

【技术特征摘要】
1.头戴式耳机,包括设于第一耳机壳体内的第一喇叭和设于第二耳机壳体内的第二喇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喇叭与所述第二喇叭靠近端的磁极相反,位于所述第一喇叭和所述第二喇叭之间的所述第一耳机壳体或所述第二耳机壳体上设置有霍尔开关,所述霍尔开关与同侧的所述第一喇叭或所述第二喇叭的极性相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喇叭和所述第二喇叭均包括磁铁支架,所述磁铁支架中心具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设置有磁铁,所述磁铁与所述磁铁支架之间设置有线圈,所述第一喇叭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声国
申请(专利权)人: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