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充电收纳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98017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4 19: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耳机充电收纳盒,包括一耳机座、一磁性元件支架、一电路板支架、一电池、一电路板、一外壳及一上盖,所述磁性元件支架,套设于所述耳机座上,所述磁性元件支架开设有复数凹陷形成的容置槽,所述每一容置槽内皆具有一磁性元件,所述磁性元件的N‑S极呈横向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耳机充电收纳盒借由套设于所述耳机座上之磁性元件支架中的磁性元件,与所对应的所述耳机中的磁性元件以上下错位的方式设置,使所述耳机中之磁性元件受到下方所述磁性元件支架中的磁性元件之磁吸力的吸引,产生一向下的力,进而使所述耳机之充电接头能抵抗所述耳机充电收纳盒中之充电接头所产生的回弹力而相接触,达到充电的功效。

Headphone Charging Receiving Box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耳机充电收纳盒
本技术涉及一种耳机充电收纳盒,尤其是涉及一种能将耳机与充电接头充分接触的耳机充电收纳盒。
技术介绍
先前的耳机充电收纳盒是将一所对应的耳机收纳其中并进行充电,所述所述耳机充电收纳盒具有一耳机槽,所述耳机槽的底部具有一充电接头,所述对应的耳机底部亦具有一充电接头,当所对应的耳机需要充电时,将耳机收纳至耳机充电收纳盒中,并使耳机之充电接头与耳机充电收纳盒中之充电接头相接触以进行充电。然而,当耳机之充电接头与耳机充电收纳盒中之充电接头互相接触时,耳机充电收纳盒中之充电接头会产生一向上的回弹力,造成耳机之充电接头无法充分与耳机充电收纳盒中之充电接头相接触。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耳机充电收纳盒,使得耳机之充电接头与耳机充电收纳盒中之充电接头能充分接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能使耳机之充电接头与耳机充电收纳盒中之充电接头能充分接触的耳机充电收纳盒。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公开一种耳机充电收纳盒,供一对耳机充电收纳之用,所述对耳机内设有磁性元件,其中,所述耳机充电收纳盒包括:一耳机座和一磁性元件支架;所述耳机座具有两向下凸伸形成的容置部,所述两容置部的上表面皆具有向下凹陷形成的耳塞槽,所述两耳塞槽皆进一步具有向下凹陷形成的杆槽,所述杆槽的底部开设有两充电孔;所述磁性元件支架套设于所述耳机座上,所述磁性元件支架开设有两开口,所述两开口分别对应所述两容置部而设,所述两开口由下往上穿过所对应的所述两容置部,所述磁性元件支架开设有复数凹陷形成的容置槽,所述每一容置槽内皆具有一磁性元件,所述磁性元件的N-S极呈横向设置,所述磁性元件支架上的磁性元件与所述耳机之磁性元件之间具有一高低差,所述高低差能使所述两磁性元件之间N-S极互相吸引的特性,产生一纵向的磁吸力。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磁性元件支架上之磁性元件设于所述耳机之磁性元件的下方。作为进一步的改进,进一步包括有:一电路板支架、一电池、一电路板、一外壳及一上盖;所述电路板支架装设于所述耳机座的后方,所述电路板支架的前部具有一凹陷形成的容置空间,所述电路板支架的后表面具有一向外凸伸形成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内具有一限位槽;所述电池装设于所述电路板支架之容置空间中;所述电路板设于所述电路板支架的前方并覆盖住所述电池且与所述电池相连接,所述电路板上具有一第一柔性电路板,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具有一先向前后再向一侧延伸形成的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上设有两充电接头,所述两充电接头对应所述耳机座之两充电孔而设,所述两充电接头皆向上穿过所述两充电孔,并露出于所述杆槽内,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还具有一先向后再延伸至限位槽内所形成的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延伸部上设有一开关,所述电路板的下部还具有一充电连接器;所述外壳由下至上包覆住组装完成之所述耳机座、所述磁性元件支架、所述电路板支架及所述电路板,所述外壳的后表面上开设有一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对应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之开关而设,所述外壳内设有一按键,所述按键对应所述第一开口而设并于所述第一开口向外露出,所述外壳的底部开设有一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对应所述电路板上之充电连接器而设,所述充电连接器向下露出于第二开口;所述上盖设置于所述外壳上。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电路板支架的后表面上具有一向外凸伸所形成的凸台,所述凸台具有至少一前后贯穿形成的第二固定孔,所述凸台还具有两向外凸伸形成的凸块,两所述凸块呈纵向排列,两所述凸块之间设有一卡固件,所述卡固件具有一向上凸伸形成的卡固部,所述上盖具有一向内凸伸形成的凸块,所述凸块具有凹陷形成的卡固槽,所述卡固槽对应所述卡固件之卡固部而设,所述卡固件之卡固部装设于所述卡固槽中。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二延伸部上设有一LED电源,所述外壳后表面开设有一第三开口,所述第三开口设于所述第一开口的上方,所述外壳内还设有一垫圈,所述垫圈对应所述第三开口而设,所述垫圈内具有一LED灯,所述LED灯向外露出于所述第三开口并与所述LED电源相接触。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两容置部的后表面皆开设有一开口,所述电路板上设有两第一感测器,所述两第一感测器皆对应所述耳机座上两容置部之开口而设。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电路板还具有一先向上再向前延伸形成的第二柔性电路板,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上设有一第二感测器,所述上盖内具有一顶盖,所述顶盖的上表面开设有一容置槽,所述容置槽对应所述电路板上之第二感测器而设,所述容置槽内具有一磁性元件。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耳机座的下表面还设有两磁性元件,所述上盖内具有一顶盖,所述顶盖的上表面具有两磁性元件,所述磁性元件对应所述耳机座上的两磁性元件而设。如上所述,本技术耳机充电收纳盒借由套设于所述耳机座上之磁性元件支架中的磁性元件,与所对应的耳机中的磁性元件以上下错位的方式设置,使所述耳机中之磁性元件受到下方所述磁性元件支架中的磁性元件之磁吸力的吸引,产生一向下的力,进而使所述耳机之充电接头能抵抗所述耳机充电收纳盒中之充电接头所产生的回弹力,而能充分的与所述耳机充电收纳盒中之充电接头相接触,以达到充电的功效。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耳机充电收纳盒的立体图。图2为图1所示本技术耳机充电收纳盒的另一视角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耳机充电收纳盒的立体分解图。图4为图3所示本技术耳机充电收纳盒的另一视角立体分解图。图5为本技术耳机充电收纳盒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图6为图5所示本技术耳机充电收纳盒之另一视角部分立体分解图。图7为本技术耳机充电收纳盒中耳机座的立体图。图8为本技术耳机充电收纳盒中卡固件之立体分解图。图9为本技术耳机充电收纳盒中上盖之立体分解图。图10为图9所示本技术耳机充电收纳盒中上盖之另一视角立体分解图。图11为本技术耳机充电收纳盒中外壳之立体图。图12为图2所示本技术耳机充电收纳盒之XII-XII线剖面图。图13为本技术耳机充电收纳盒收纳耳机时之立体图。图14为图13所示本技术耳机充电收纳盒收纳耳机时之XL-XL线分解图。图中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耳机充电收纳盒100耳机座1容置部11耳塞槽111杆槽112充电孔113开口114容置口12限位块121凸板13固定孔131磁性元件14磁性元件支架2开口21容置槽22磁性元件221电路板支架3容置空间31第一凸块32第一固定孔321凸台33第二固定孔331第二凸块332卡固件34第一卡固块341第三固定孔3411第四固定孔3412第三凸块3413第五固定孔3414第二卡固块342第六固定孔3421卡持槽3422卡固部3423第三卡固块343第四凸块3431第七固定孔3432第八固定孔3433限位块35限位槽351转轴36卡持块361电池4电路板5第一感测器51第一柔性电路板52第一延伸部521充电接头522第二延伸部523开关5231LED电源5232第二柔性电路板54第二感测器541充电连接器55外壳6第一开口61按键62凸块621第二开口63第三开口64垫圈65LED灯源651第四开口66上盖7凸块71卡固槽711卡持槽72顶盖73顶槽731卡持块732容置槽74第一磁性元件75第二磁性元件76耳机200耳塞81杆部82磁性元件821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耳机充电收纳盒,供一对耳机充电收纳之用,所述对耳机内设有磁性元件,其中,所述耳机充电收纳盒包括:一耳机座和一磁性元件支架;所述耳机座具有两向下凸伸形成的容置部,所述两容置部的上表面皆具有向下凹陷形成的耳塞槽,所述两耳塞槽皆进一步具有向下凹陷形成的杆槽,所述杆槽的底部开设有两充电孔;所述磁性元件支架套设于所述耳机座上,所述磁性元件支架开设有两开口,所述两开口分别对应所述两容置部而设,所述两开口由下往上穿过所对应的所述两容置部,所述磁性元件支架开设有复数凹陷形成的容置槽,所述每一容置槽内皆具有一磁性元件,所述磁性元件的N‑S极呈横向设置,所述磁性元件支架上的磁性元件与所述耳机之磁性元件之间具有一高低差,所述高低差能使所述两磁性元件之间N‑S极互相吸引的特性,产生一纵向的磁吸力。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耳机充电收纳盒,供一对耳机充电收纳之用,所述对耳机内设有磁性元件,其中,所述耳机充电收纳盒包括:一耳机座和一磁性元件支架;所述耳机座具有两向下凸伸形成的容置部,所述两容置部的上表面皆具有向下凹陷形成的耳塞槽,所述两耳塞槽皆进一步具有向下凹陷形成的杆槽,所述杆槽的底部开设有两充电孔;所述磁性元件支架套设于所述耳机座上,所述磁性元件支架开设有两开口,所述两开口分别对应所述两容置部而设,所述两开口由下往上穿过所对应的所述两容置部,所述磁性元件支架开设有复数凹陷形成的容置槽,所述每一容置槽内皆具有一磁性元件,所述磁性元件的N-S极呈横向设置,所述磁性元件支架上的磁性元件与所述耳机之磁性元件之间具有一高低差,所述高低差能使所述两磁性元件之间N-S极互相吸引的特性,产生一纵向的磁吸力。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充电收纳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元件支架上之磁性元件设于所述耳机之磁性元件的下方。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充电收纳盒,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有:一电路板支架、一电池、一电路板、一外壳及一上盖;所述电路板支架装设于所述耳机座的后方,所述电路板支架的前部具有一凹陷形成的容置空间,所述电路板支架的后表面具有一向外凸伸形成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内具有一限位槽;所述电池装设于所述电路板支架之容置空间中;所述电路板设于所述电路板支架的前方并覆盖住所述电池且与所述电池相连接,所述电路板上具有一第一柔性电路板,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具有一先向前后再向一侧延伸形成的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上设有两充电接头,所述两充电接头对应所述耳机座之两充电孔而设,所述两充电接头皆向上穿过所述两充电孔,并露出于所述杆槽内,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还具有一先向后再延伸至限位槽内所形成的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延伸部上设有一开关,所述电路板的下部还具有一充电连接器;所述外壳由下至上包覆住组装完成之所述耳机座、所述磁性元件支架、所述电路板支架及所述电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盛捷李芃原林弘
申请(专利权)人:富港电子昆山有限公司正崴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