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热变频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9768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4 19: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散热变频器,涉及变频器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包括壳体和控制面板;控制面板内包括有控制板、一端连接在控制板上的电解电容以及固定在壳体上的散热器;壳体上还设置有用于散热的风机,所述散热器包括第一散热座与第二散热座;所述电解电容放置在所述第一散热座与第二散热座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能提高变频器的散热效率的效果。

A Heat Dissipator Inver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散热变频器
本技术涉及变频器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散热变频器。
技术介绍
变频器是应用变频技术与微电子技术,通过改变电机工作电源频率方式来控制交流电动机的电力控制设备。变频器能够调整输出电源的电压和频率,根据电机的实际需要来提供其所需要的电源电压,进而达到节能、调速的目的。变频器在工作中由于电容与其他元器件易发热,当变频器内部温度过高时容易造成壳体变形收缩,严重的将导致元器件因过热而发生自燃的危险。现有技术中授权公告号为CN201639471U的中国专利公布了一种变频器,包括壳体和控制面板,控制面板位于壳体上方,由壳体和控制面板构成的空间内设有散热器、模块、驱动板、控制板、整流桥和电解电容,驱动板位于壳体底部,壳体内驱动板上方从左至右依次设有电解电容、散热器和控制板,电解电容上下两端分别与驱动板和控制面板连接,散热器与驱动板连接,控制板与控制面板连接,驱动板右端连接有外扩模块板,整流桥与驱动板连接且位于外扩模块板与散热器之间,电解电容与散热器之间设有模块。优点:本技术具有结构合理、紧凑,散热效果好,使用寿命长,便于工人安装和拆卸。但是在变频器工作中,电解电容是主要的产热元件,上述变频器的散热器只能对电解电容的单边进行散热,而无法同时对电解电容的两端进行散热,由于单个散热器的散热效果有限,难以快速对变频器内部进行散热降温。所以该方案还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在于提供一种散热变频器,具有能提高变频器的散热效率的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散热变频器,包括壳体和控制面板;控制面板内包括有控制板、一端连接在控制板上的电解电容以及固定在壳体上的散热器;壳体上还设置有用于散热的风机,所述散热器包括第一散热座与第二散热座;所述电解电容放置在所述第一散热座与第二散热座之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电解电容发热时,在风机的带动下会使壳体内的空气流通,通过第一散热座与第二散热座会不断的将电解电容发出的热量有效地传导到第一散热座与第二散热座上,再经风机散发到壳体外;通过设置在电解电容两端的第一散热座与第二散热座能提高散热的效率,使壳体内的温度快速下降。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壳体上固定设置有电容架,所述电解电容固定连接在所述电容架内,所述电容架上开设有至少两个的穿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容架能对电解电容进行固定,当电解电容产生热量时,电容架上开设的四个环绕在电容器四周的穿孔能尽快排出热量,避免热量在电容架内积聚从而使散热效果提高。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电容架还包括有用于固定电解电容的卡紧圈,所述电解电容的下端与电容架之间留有空隙。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电解电容放置在卡紧圈内后通过拧紧卡紧圈便能将电解电容固定在电容架上,固定完毕后的电解电容的下端与电容架的底部留有一定的空隙,从而使得风能从电解电容的下端流过,对电解电容的下端也进行冷却,使冷却更加的全面。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电解电容上固定连接有用于与所述卡紧圈接触的限位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电解电容进行安装时,将电解电容放入卡紧圈上时,通过限位环与卡紧圈的限位,便能将电解电容初步卡在卡紧圈上,防止电解电容的滑落,而且不需要对电解电容的固定位置进行二次调整,使安装过程更加方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散热座与第二散热座上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供所述控制板下端穿入的通孔,所述控制板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第一散热座与第二散热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控制板处也会产生热量,通过将控制板下端固定在第一散热座与第二散热座上,当启动风机通过通孔便能使控制板上产生的热量传导到第一散热座与第二散热座上,对控制板处进行散热降温。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的散热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壳体上开设有三个散热板,散热板包括均匀开设在散热板上的散热孔,通过散热孔能使壳体内的空气保持流动,壳体外的空气通过散热孔流入壳体内,同时通过散热孔也能将热量排出壳体,达到散热的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电容架上固定连接有挡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电容架上方的控制板上设置有许多细小的零部件,当一些细小的零部件发生松动时,容易从控制板上脱落,设置在控制板下方的挡板能将脱落的零部件进行格挡,避免零部件从电容架的缝隙处穿出最后从散热板上掉出壳体。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散热座与第二散热座上均设置有至少一个的散热道,所述散热道沿所述壳体的长轴方向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散热座上的散热道一端朝向电解电容另一端朝向壳体上的风机,从而使得传导到第一散热座上的热量能尽快排出壳体外;第二散热座上的散热道一端朝向电解电容另一端朝向壳体一端的散热板,同样也能达到将第二散热座上的热量快速排出壳体的效果。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壳体上设置有第一散热座与第二散热座,壳体上还设置有风机与散热板,通过风机与散热板能保证壳体内的空气流通,使热量尽快排出壳体;第一散热座与第二散热座分别放置在电解电容的两侧,电解电容的底部与电容架之间也留有空隙,加快了对电解电容表面的散热,第一散热座与第二散热座能对电解电容的两端进行同步散热,具有能提高壳体内部的散热效率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凸显散热器处的局部结构剖面示意图;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图4是图2中B处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凸显电解电容底部空隙处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附图标记:1、壳体;2、控制面板;3、电解电容;4、散热器;5、第一散热座;6、第二散热座;7、电容架;8、穿孔;9、风机;10、支撑板;11、通孔;12、散热板;13、挡板;14、卡紧圈;15、控制板;16、散热道;17、限位环。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一种散热变频器,如图1、图2所示,包括呈矩形的壳体1与控制设备运行的控制面板2。控制面板2包括有控制板15、十个电解电容3与用于将壳体1内部进行散热的散热器4。散热器4包括固定连接在壳体1底部侧壁上的第一散热座5与第二散热座6。通过第一散热座5与第二散热座6的配合具有能提高壳体1内的散热效率的效果。如图1、图2所示,十个电解电容3两两并排放置且均为小型电容,相比与大电容该小型电容能更加方便的与控制板15连接,使得布局能更加的紧凑。壳体1的前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三个对壳体1内进行散热的风机9,壳体1的左侧壁、右侧壁与后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散热板12,散热板12包括均匀开设在散热板12上的散热孔,通过散热孔能使壳体1内的空气保持流动,壳体1外的空气在风机9的带动下通过散热孔流入壳体1内,同时通过散热孔也能将热量排出壳体1,达到散热的效果。如图2、图3所示,壳体1的底部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位于第一散热座5与第二散热座6之间呈矩形的电容架7,电容架7上开设有十个并排设置的供电解电容3放入的开孔,电解电容3的一端与控制板15连接另一端从开孔上端穿至电容架7内。电容架7上还包括有用于固定电解电容3的卡紧圈14,电解电容3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环绕在电解电容3侧壁上的限位环17,限位环17的直径大于卡紧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散热变频器,包括壳体(1)和控制面板(2);控制面板(2)内包括有控制板(15)、一端连接在控制板(15)上的电解电容(3)以及固定在壳体(1)上的散热器(4);壳体(1)上还设置有用于散热的风机(9),其特征是:所述散热器(4)包括第一散热座(5)与第二散热座(6);所述电解电容(3)放置在所述第一散热座(5)与第二散热座(6)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变频器,包括壳体(1)和控制面板(2);控制面板(2)内包括有控制板(15)、一端连接在控制板(15)上的电解电容(3)以及固定在壳体(1)上的散热器(4);壳体(1)上还设置有用于散热的风机(9),其特征是:所述散热器(4)包括第一散热座(5)与第二散热座(6);所述电解电容(3)放置在所述第一散热座(5)与第二散热座(6)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散热变频器,其特征是:所述壳体(1)上固定设置有电容架(7),所述电解电容(3)固定连接在所述电容架(7)内,所述电容架(7)上开设有至少两个的穿孔(8)。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散热变频器,其特征是:所述电容架(7)还包括有用于固定电解电容(3)的卡紧圈(14),所述电解电容(3)的下端与电容架(7)之间留有空隙。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伦茨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