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定珠圈的定位孔中心距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694586 阅读:1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4 17: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定珠圈的定位孔中心距检测装置,包括底板、多个等高柱、第一测量柱、导轨组件、第二测量柱、传感器和显示器,待检测的定珠圈的两个定位孔分别套进第一测量柱和第二测量柱,两个测量柱的距离可以通过导轨组件随两个定位孔中心距的变化而进行调节,调节量的大小通过传感器传递给显示器,由显示器反映,检验员依据显示器的数值判定两个定位孔的加工合格与否,完成检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检测量化,判定明确,提高检测的准确率,且保证产品的后续加工,提高产品的质量。

A Detecting Device for the Center Distance of the Positioning Hole of the Fixed Ball R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定珠圈的定位孔中心距检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定珠圈检测治具,尤其是涉及一种定珠圈的定位孔中心距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定珠圈是涡旋式汽车空调压缩机重要零件之一,定珠圈的产品质量对空调压缩机的噪声与使用寿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图1所示的定珠圈100,在定珠圈100的平面上,以中点为圆心有两个中心圆,沿其中一中心圆的圆周上均匀分布16个锥孔120,沿另外一中心圆上均匀分布2个定位孔在加工16个锥孔120和内、外径时分别以定位孔定位;在检测时,以定位孔所在中心圆的中点为基准,检测16个锥孔120所在的中心圆的中点相对基准的位置度;还可以以定位孔定位检测定珠圈100内、外径相对基准的同轴度。因此,两个定位孔的孔径和孔距相对产品的后序加工和产品的质量至关重要。先前的定位孔检具比较简单,即在一块平板上加工两个孔,孔内按置定位柱,检验时将产品的定位孔套在定位柱上,以松与紧程度、进与不进来判断合格与否,当产生异议时则由三坐标裁定,这种检测方法主要依赖检具的加工精度和检验员的经验,而且还存在一些不稳定的因素,如1,检具质量,定位柱磨损;2,检验员间的操作误差,等等,影响检测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提高检测准确率的定珠圈的定位孔中心距检测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定珠圈的定位孔中心距检测装置,包括底板、第一测量柱、导轨组件、第二测量柱、传感器和显示器,待检测的定珠圈的定位孔套进所述第一测量柱和第二测量柱,所述第一测量柱固定于底板上;所述导轨组件包括下导轨和上导轨,所述下导轨固定于底板上,所述上导轨可相对下导轨滑动,所述第二测量柱固定于上导轨上,可随上导轨向靠近或远离第一测量柱的方向移动;所述传感器与第二测量柱相连,用于感应第二测量柱的调整量;所述显示器与传感器相连,用于显示所述调整量。优选地,所述导轨组件还包括固定于上导轨上、可随上导轨同步移动的定位板,所述第二测量柱设置于所述定位板上。优选地,所述定位板上设置一第二测量柱孔,所述第二测量柱置于所述第二测量柱孔内。优选地,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至少两个用于支撑待检测的定珠圈的等高柱。优选地,所述第一测量柱设置于其中一所述等高柱上。优选地,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分别位于导轨组件两侧的上调整组件和下调整组件,上、下两组所述调整组件均包括固定于底板上的第一支架和调螺,两个所述调螺贯穿各自对应的所述第一支架,分别驱动上导轨向靠近和远离第一测量柱的方向移动。优选地,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与传感器和定位板均相连的支点柱。优选地,所述定位板上设置有螺纹孔,所述支点柱通过所述螺纹孔与定位板相连。优选地,所述传感器固定于一第二支架上,所述第二支架固定于底板上。优选地,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固定于定位板底面的多个支柱。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两测量柱的距离可以随工件定位孔中心距的变化而做调节,实现定位孔中心距的可调,调节量的大小传递给传感器,由显示器反映,检测量化,检测结果明晰,判定明确,提高检测的准确率,保证产品的后续加工,提高产品的质量。2、待检测工件通过等高柱控制其测量时的水平程度,使待检测工件水平不倾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E-E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0、底板,11、支柱,a/b/c、等高柱,30、第一测量柱,40、导轨组件,41、下导轨,42、上导轨,43、定位板,44、第一支架,45、调螺,46、第二测量柱孔,50、第二测量柱,60、传感器,61、第二支架,70、支点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结合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所揭示的一种定珠圈的定位孔中心距检测装置,包括底板10、多个等高柱、第一测量柱30、导轨组件40、第二测量柱50、传感器60和显示器(图未示),其中,待检测的定珠圈的两个定位孔分别套进第一测量柱30和第二测量柱50,两个测量柱30、50的距离可以通过导轨组件40随两个定位孔中心距的变化而进行调节,调节量的大小通过传感器60传递给显示器,由显示器反映,检验员依据显示器的数值判定两个定位孔的加工合格与否,完成检验。具体地,底板10作为整个装置的支撑体,用于支撑安装上述其他元件。其底面设置至少两个等高的支柱11,本实施例中选用4外支柱,使底板10架高。等高柱设置于底板10上,用于在定位孔套进测量柱30、40后支撑住定珠圈,使定珠圈水平不倾斜。本实施例中,底板10上设置三个等高柱,如图1所示,等高柱a,b,c,三个等高柱呈三角分布,当然,本申请对等高柱的设置数量及设置位置等不做限制,只要能平稳支撑住定珠圈即可。因等高柱c与定珠圈上其中一定位孔位置重叠,所以等高柱c中设置一用于安置等高柱c的第一测量柱孔,第一测量柱30置于该第一测量柱孔内,第一测量柱30用于供定珠圈上的其中一定位孔套入。导轨组件40设置于底板10上,且与第二测量柱50连接,使第二测量柱50可向靠近或远离第一测量柱30的方向移动,从而实现两测量柱30、50的距离可以随两定位孔中心距的变化而调节。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导轨组件包括下导轨41、上导轨42和定位板43,其中,下导轨41直接固定于底板10上,如通过螺钉等固定结构固定,上导轨42则滑动位于下导轨41上,可相对下导轨41做向靠近或远离第一测量柱30的方向移动。本实施例中,上导轨42通过调整组件实现其可相对下导轨41移动,具体的,调整组件包括位于导轨组件40两侧的上调整组件和下调整组件,上、下两组调整组件均包括固定于底板10上的第一支架44和调螺45,两个调螺45贯穿各自对应的第一支架44,分别驱动上导轨42向靠近和远离第一测量柱30的方向移动。如若要驱动上导轨42向靠近第一测量柱30的方向移动,则将上导轨42上方的调螺45向下拧动,驱动上导轨42向靠近第一测量柱30的方向移动;反之,如若要驱动上导轨42向远离第一测量柱30的方向移动,则将上导轨42下方的调螺45上拧动,驱动上导轨42向远离第一测量柱30的方向移动。定位板43固定于上导轨42上,可随上导轨42同步移动,也就是说,定位板43、上导轨42可以随定珠圈的两定位孔中心距的变化而做适量调整。定位板43上设置一第二测量柱孔46,第二测量柱50置于该第二测量柱孔内。第二测量柱50用于套入定珠圈上的另外一个定位孔,第二测量柱50在定位板43上的设置位置根据该定位孔的位置决定,这里不做限定。定位板43上还设置有一螺纹孔,该螺纹孔内连接一用于连接传感器60的支点柱70。上述定位板43、上导轨42的调整量通过支点柱70的支点传递给传感器60。传感器60固定于一第二支架61上,第二支架61则固定于底板10上,即传感器60通过第二支架61固定于底板10上。传感器60与显示器电连接,上述定位板43、上导轨42的调整量通过传感器60传递给显示器,最终由显示器显示出来,检验员依据显示器的数值判定合格与否,完成检验。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具体为:测量前用标准件校对检具,然后将工件的定位孔套进两测量柱并搁置在三个等高柱上,两测量柱的距离就是该工件两定位孔的中心距,上导轨42、定位板43可随定位孔中心距的变化而做适量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定珠圈的定位孔中心距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第一测量柱、导轨组件、第二测量柱、传感器和显示器,待检测的定珠圈的定位孔套进所述第一测量柱和第二测量柱,所述第一测量柱固定于底板上;所述导轨组件包括下导轨和上导轨,所述下导轨固定于底板上,所述上导轨可相对下导轨滑动,所述第二测量柱固定于上导轨上,可随上导轨向靠近或远离第一测量柱的方向移动;所述传感器与第二测量柱相连,用于感应第二测量柱的调整量;所述显示器与传感器相连,用于显示所述调整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定珠圈的定位孔中心距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第一测量柱、导轨组件、第二测量柱、传感器和显示器,待检测的定珠圈的定位孔套进所述第一测量柱和第二测量柱,所述第一测量柱固定于底板上;所述导轨组件包括下导轨和上导轨,所述下导轨固定于底板上,所述上导轨可相对下导轨滑动,所述第二测量柱固定于上导轨上,可随上导轨向靠近或远离第一测量柱的方向移动;所述传感器与第二测量柱相连,用于感应第二测量柱的调整量;所述显示器与传感器相连,用于显示所述调整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珠圈的定位孔中心距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组件还包括固定于上导轨上、可随上导轨同步移动的定位板,所述第二测量柱设置于所述定位板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珠圈的定位孔中心距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板上设置一第二测量柱孔,所述第二测量柱置于所述第二测量柱孔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珠圈的定位孔中心距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至少两个用于支撑待检测的定珠圈的等高柱。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伟祥
申请(专利权)人:吴江市双精轴承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