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加湿风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9119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4 16: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车用加湿风扇,包括:一可开启的网状容室、一电机、一由电机连带转动的风叶组件及一固设于网状容室内的加湿组件,所述电机与网状容室固定,所述风叶组件位于加湿组件的后方;所述加湿组件包括一水箱组件、一吸水件及一雾化器,所述水箱组件设有一连通到网状容室外的进水口,所述水箱组件的下端设有一出水口,所述雾化器及吸水件依次容设入出水口内,所述雾化器通过一雾化器卡扣固定于出水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紧凑,并可对车内环境加湿并增加车内空气流动,整体结构简单。

Vehicle humidifying fa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用加湿风扇
本技术涉及风扇
,特别是指一种车用加湿风扇。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已经成为人们日常出行的普遍代步工具,汽车内的环境相对封闭,导致空气无法疏通,虽然现在的汽车内一般安装有空调,但是使用成本较高,长时间使用会导致车内空气干燥,造成“空调病”,不利于身体健康,为缓解上述问题,人们常于车内设置车载风扇,通常车载风扇仅仅具有吹风的功能,车内空气干燥的问题仍然困扰着人们,影响人们的出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紧凑、使用方便及体积小巧的车用加湿风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一种车用加湿风扇,包括:一可开启的网状容室、一电机、一由电机连带转动的风叶组件及一固设于网状容室内的加湿组件,所述电机与网状容室固定,所述风叶组件位于加湿组件的后方;所述加湿组件包括一水箱组件、一吸水件及一雾化器,所述水箱组件设有一连通到网状容室外的进水口,所述水箱组件的下端设有一出水口,所述雾化器及吸水件依次容设入出水口内,所述雾化器通过一雾化器卡扣固定于出水口,所述水箱组件为半圆形的中空水腔,所述出水口位于半圆形的中空水腔的圆心处,所述半圆形的中空水腔两端朝出水口分别倾斜设置一连通出水口的半径水腔。所述吸水件为棉棒。所述网状容室包括相互卡合固定的前网罩和后网罩。所述后网罩内壁凸设有多个卡固件,所述卡固件卡固限位水箱组件。所述前网罩与后网罩的一端朝外凸设形成水箱容室,所述水箱组件恰限位容纳于水箱容室内。所述车用加湿风扇还包括一底端具有螺纹的支架,所述电机套设一电机套,所述电机套与后网罩的内壁固定,所述支架夹设于后网罩的两侧,所述支架的螺纹螺设于一固定座。所述后网罩对应进水口处朝外设有一具有一橡胶塞的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可弯折密封进水口。所述电机套设一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上固定一转接架的一端,一具有夹头的支撑架与所述转接架的另一端可旋转地连接固定,一后壳罩设于电机及固定架外与后网罩固定。所述雾化器通过一雾化器卡扣固定于出水口。所述加湿组件还包括一弹簧,所述弹簧设于吸水件远离雾化器的一端,并容设于出水口内。采用上述方案后,本技术通过于风叶组件的前方设置加湿组件,所述加湿组件固设于网状容室内,且所述加湿组件包括水箱组件、吸水件及雾化器,所述雾化器及吸水件依次容设入出水口内,使得整体结构紧凑,且使用者可以由进水口向水箱组件加水,水会朝着出水口流动,当风叶组件开启转动时,所述吸水件从出水口所吸附的水会经由雾化器雾化后,随着所产生的风,朝外散出,从而对车内环境加湿并增加车内空气流动,整体结构简单,此外,本技术通过所述水箱组件的结构设计,可以使得水箱组件能贴合固定于网状容室的内壁,缩小本技术的体积及使水流从进水口到出水口能自然流淌。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图1组合后的剖视图;图3为图1的使用状态图;图4为本技术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5为图4组合后的剖视图;图6为图4组合后的立体图。【符号说明】前网罩1雾化器卡扣2雾化器3吸水件4弹簧5水箱组件6进水口61出水口62中空水腔63风叶组件7电机套8电机9后网罩10支架11密封件12橡胶塞121固定座13后壳14夹头151支撑架152转接架153固定架154水箱容室18卡固件19。具体实施方式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构造,兹绘图就本技术较佳实施例详加说明其特征与功能如下,以利完全了解。请参阅图1至图6所示,本技术揭示了一种车用加湿风扇,包括:一可开启的网状容室、一电机9、一由电机9连带转动的风叶组件7及一固设于网状容室内的加湿组件,所述电机9与网状容室固定,所述风叶组件7位于加湿组件的后方;所述加湿组件包括一水箱组件6、一弹簧5、一吸水件4及一雾化器3,所述水箱组件6的上端设有一连通到网状容室外的进水口61,所述水箱组件6的下端设有一出水口62,所述雾化器3、吸水件4及弹簧5依次容设入出水口62内,所述雾化器3与吸水件4接触,所述雾化器3通过一雾化器卡扣2固定于出水口62,其中,于实施例中,所述网状容室是由一前网罩1和一后网罩10相互卡合固定,使本技术整体美观,所述前网罩1与后网罩10的固定方式并不以此为限,也可以是通过螺丝将前网罩1与后网罩10固定,所述水箱组件6为半圆形的中空水腔63,所述出水口62位于半圆形的中空水腔63的圆心处,所述半圆形的中空水腔63两端朝出水口62分别倾斜设置一连通出水口62的半径水腔,所述水箱组件的半圆形设计,可以使得水箱组件能贴合固定于网状容室的内壁,缩小本技术的体积,且所述半圆形的中空水腔63两端朝出水口62分别倾斜设置一连通出水口62的半径水腔,可以使水流自然流淌,所述出水口62所对应的水箱组件的壁面凹设有供雾化器卡扣2卡扣的缺槽,从而利用雾化器卡扣2将所述雾化器3、吸水件4及弹簧5限位于出水口62处。因此,本技术通过于风叶组件7的前方设置加湿组件,所述加湿组件固设于网状容室内,且所述加湿组件包括水箱组件6、弹簧5、吸水件4及雾化器3,所述雾化器3、吸水件4及弹簧5依次容设入出水口62内,使得整体结构紧凑,且使用者可以由进水口61向水箱组件6加水,由于进水口61设于上端,出水口62设于下端,所以水会自动朝着出水口62流动,当电机9带动风叶组件7开启转动时,所述吸水件4从出水口62所吸附的水会经由雾化器3雾化后,随着所产生的风,朝外散出,从而对车内环境加湿并增加车内空气流动,整体结构简单。再者,于实施例中,所述吸水件4为棉棒,但是所述吸水件4并不以此为限,也可以是其他可吸水的材质。接着,所述后网罩10对应进水口61处朝外设有一具有一橡胶塞121的密封件12,所述密封件12可弯折密封进水口61,利用橡胶塞121堵塞进水口61,于不使用本技术或者中空水腔6装满水时,防止水从进水口61流出。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前网罩1与后网罩10的一端朝外凸设形成水箱容室18,所述水箱组件6恰限位容纳于水箱容室18内,使本技术的结构更紧凑,所述电机9套设一电机套8,所述电机套8与后网罩10的内壁固定,本技术还包括一底端具有螺纹的支架11,通过支架11的设置可使本技术可以相对支架11摆动,所述支架11夹设于后网罩10的两侧,所述支架11的螺纹螺设于一固定座13,所述固定座13可以平稳放置于车内,且所述固定座13具有控制面板,用于控制本技术的动作,即摇头、风速调节、雾化,且固定座13可以螺设至少一本技术,也可以螺设两本技术。请参阅图4至图6所示,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后网罩10内壁凸设有多个卡固件19,所述卡固件19卡固限位水箱组件6,从而可以水箱组件6的端部限位于两个卡固件19上,其余卡固件19可以卡固限位水箱组件6的其他部位,使本技术的整体结构更紧凑,所述电机9套设一固定架154,所述固定架154上固定一转接架153的一端,一具有夹头151的支撑架152与所述转接架153的另一端可旋转地连接固定,一后壳14罩设于电机9及固定架154外与后网罩10固定,从而可以利用夹头151将本技术夹设车内的相应位置,使用方便。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及技术特点已揭示如上,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用加湿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可开启的网状容室、一电机、一由电机连带转动的风叶组件及一固设于网状容室内的加湿组件,所述电机与网状容室固定,所述风叶组件位于加湿组件的后方;所述加湿组件包括一水箱组件、一吸水件及一雾化器,所述水箱组件设有一连通到网状容室外的进水口,所述水箱组件的下端设有一出水口,所述雾化器及吸水件依次容设入出水口内,所述雾化器固定于出水口;所述水箱组件为半圆形的中空水腔,所述出水口位于半圆形的中空水腔的圆心处,所述半圆形的中空水腔两端朝出水口分别倾斜设置一连通出水口的半径水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用加湿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可开启的网状容室、一电机、一由电机连带转动的风叶组件及一固设于网状容室内的加湿组件,所述电机与网状容室固定,所述风叶组件位于加湿组件的后方;所述加湿组件包括一水箱组件、一吸水件及一雾化器,所述水箱组件设有一连通到网状容室外的进水口,所述水箱组件的下端设有一出水口,所述雾化器及吸水件依次容设入出水口内,所述雾化器固定于出水口;所述水箱组件为半圆形的中空水腔,所述出水口位于半圆形的中空水腔的圆心处,所述半圆形的中空水腔两端朝出水口分别倾斜设置一连通出水口的半径水腔。2.如权利要求1所述车用加湿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件为棉棒。3.如权利要求1所述车用加湿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状容室包括相互卡合固定的前网罩和后网罩。4.如权利要求3所述车用加湿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网罩内壁凸设有多个卡固件,所述卡固件卡固限位水箱组件。5.如权利要求3所述车用加湿风扇,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宏蓥江佑平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泰谷远东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