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塔扇
本技术涉及风扇
,特别是一种塔扇。
技术介绍
目前,塔扇越来越受到大家认可,塔扇因为外形呈塔状而得名。现有技术的塔扇中,设置有提手结构,以使得利用该提手结构搬运塔扇,所述提手结构采用将后壳背部设计为局部凹陷的平面或曲面形成。若所述提手结构为后壳背部的局部凹陷的平面形成,当用户需要移动塔扇时,需抓取后壳背部的凹陷处的平面,但是由于凹陷处的平面的面积较小,不易受力,体验变差,若所述提手结构为后壳背部的局部凹陷的曲面形成,当用户需要移动塔扇时,虽然更易抓取,但是模具设计复杂,不易出模,此外,在后壳的背部设置局部凹陷形成提手结构的方式,严重影响整机的外观造型,整体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观美观且更易抓取的塔扇。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塔扇,包括前壳和后壳,所述前壳包括前壳本体和设置在所述前壳本体上端的第一手持结构;所述后壳包括后壳本体和设置在所述后壳本体上端的第二手持结构;所述前壳和所述后壳扣合在一起时,所述前壳本体和所述后壳本体扣合在一起形成所述塔扇的壳本体,所述第一手持结构和所述第二手持结构扣合在一起形成所述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塔扇,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壳和后壳,所述前壳包括前壳本体和设置在所述前壳本体上端的第一手持结构;所述后壳包括后壳本体和设置在所述后壳本体上端的第二手持结构;所述前壳和所述后壳扣合在一起时,所述前壳本体和所述后壳本体扣合在一起形成所述塔扇的壳本体,所述第一手持结构和所述第二手持结构扣合在一起形成所述塔扇的手持结构,所述手持结构包括手持部和设置在所述手持部下侧的镂空部,所述镂空部前后贯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塔扇,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壳和后壳,所述前壳包括前壳本体和设置在所述前壳本体上端的第一手持结构;所述后壳包括后壳本体和设置在所述后壳本体上端的第二手持结构;所述前壳和所述后壳扣合在一起时,所述前壳本体和所述后壳本体扣合在一起形成所述塔扇的壳本体,所述第一手持结构和所述第二手持结构扣合在一起形成所述塔扇的手持结构,所述手持结构包括手持部和设置在所述手持部下侧的镂空部,所述镂空部前后贯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塔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结构的宽度与所述壳本体的宽度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塔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本体包括位于两侧的边缘结构,所述边缘结构构造为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长形结构,所述手持部构造为其横截面与所述边缘结构的横截面大致相同。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塔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盖,所述上盖设置在所述镂空部下侧的壳本体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塔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通过卡装结构卡接到所述壳本体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塔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沿所述壳本体的径向从所述前壳或所述后壳的远离所述壳本体内部的位置向靠近所述壳本体内部的位置滑动安装,所述卡装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上盖下表面上的第一凸起结构或第一凹形结构;所述前壳本体和所述后壳本体中的一个包括第一上端结构,所述上盖的一部分盖合在所述第一上端结构上,所述卡装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上端结构上的第二凹形结构或第二凸起结构,在安装到位时,所述第一凸起结构安装在所述第二凹形结构中或者所述第二凸起结构安装在所述第一凹形结构中。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塔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卡装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上端结构的与滑动安装方向相反的外侧边缘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中兆,林海利,陈宇强,肖鸿亮,余丛,袁明,郭宏俊,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