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风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3369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0: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载风扇,包括:至少一风扇组件、一连接件、至少一弹簧、两夹持件及一连接管组件;所述连接件的上方与风扇组件连接固定,所述连接管组件穿设于连接件的下方,所述夹持件分别压缩弹簧的两端,所述弹簧设于连接管组件内,所述夹持件分别夹持设于车辆的座椅的头枕与靠背之间的两杆件,所述夹持件位于两杆件之间,当需要于车内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时,可以先利用夹持件压缩弹簧,松开对夹持件的作用力,则夹持件在弹簧的弹性恢复力作用下会牢固夹持于对应的杆体,整体装配简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整体于车辆行驶中可以平稳固定,且整体结构简单。

Car fa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载风扇
本技术涉及风扇
,尤其是指一种车载风扇。
技术介绍
炎热的夏季,车内的温度往往较高,高温会增加人的疲劳感,使人们感到身体不舒服,因此大多数汽车都安装有车载空调,然而空调需要耗费大量的电能,在行车过程中开启车载空调需要增加汽车的功率,额外燃烧大量燃油,增加成本的同时也影响汽车行驶的动力,而且开启空调时,车辆处于密闭的空间中,空气流通不畅,会使乘员出现头昏、恶心等症状,影响身心健康和驾驶安全。因此,人们常常在车内设置车载风扇,车载风扇也起到降温的作用,而现有的车载风扇通常直接放置于车辆前方的放置台上,车辆行驶过程中,车载风扇难以平稳固定。有鉴于此,本设计人针对上述诸多缺失及不便,而深入构思,且积极研究改良试做而开发设计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整体结构简单、便于装配及平稳固定的车载风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车载风扇,包括:至少一风扇组件、一连接件、至少一弹簧、两夹持件及一连接管组件;所述连接件的上方与风扇组件连接固定,所述连接管组件穿设于连接件的下方,所述夹持件分别压缩弹簧的两端,所述弹簧设于连接管组件内,所述夹持件分别夹持设于车辆的座椅的头枕与靠背之间的两杆件,所述夹持件位于两杆件之间。所述连接管组件包括一第一外管、一第二外管及一连接管件,所述夹持件的一侧具有U型夹口,其中一夹持件的另一侧设于第二外管内,另一夹持件的另一侧设于第一外管内,所述连接管件的一侧设于第二外管内,所述连接管件的另一侧设于第一外管内,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抵接于另一夹持件的另一侧内及连接管件的另一侧内,所述第二外管与其中一夹持件、连接管件连动,所述第二外管及连接管件恰可活动地穿伸于第一外管内。所述连接管件的中部凸设有一柱子,所述弹簧套设于柱子。所述连接管件的中部具有一隔层。所述连接件的头部通过球头枢接于风扇组件下方,所述连接件的底部具有一供连接管组件穿设的中空部。所述风扇组件的数量为二,所述风扇组件包括风扇壳体、风扇底座、由电机带动转动的扇叶及支撑架,所述扇叶容设于风扇壳体内,所述风扇壳体可转动地与支撑架连接,所述支撑架的下方固设于风扇底座的上方。所述风扇底座的下方设有一具有外螺纹的枢接座,所述球头外套设有一具有内螺纹的螺帽,所述球头容设于枢接座内,所述螺帽与枢接座螺合。采用上述方案后,本技术通过连接件、弹簧、夹持件及连接管组件的配合设计,当需要于车内使用本技术时,可以先利用夹持件压缩弹簧,使得连接管组件及夹持件可置于设于车辆的座椅的头枕与靠背之间的两杆体之间,其中所述夹持件分别对位于两杆体,松开对夹持件的作用力,则夹持件在弹簧的弹性恢复力作用下会牢固夹持于对应的杆体,整体装配简便,并配合所述连接件的上方与风扇组件连接固定,所述连接管组件穿设于连接件的下方,所述夹持件分别压缩弹簧的两端,使得本技术整体于车辆行驶中可以平稳固定,且整体结构简单。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连接件、连接管组件及夹持件装配后的立体图;图2为图1的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的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的剖视图。【符号说明】风扇组件1风扇壳体11电机12扇叶13支撑架14风扇底座15枢接座151连接件2球头21螺帽22中空部23环形挡壁231弹簧3夹持件4夹持件的一侧41其中一夹持件的另一侧42另一夹持件的另一侧43第一缺槽44连接管组件5第一外管51第二外管52凸条512连接管件53连接管件的一侧531连接管件的另一侧532柱子533隔层534第二缺槽535。具体实施方式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构造,兹绘图就本技术较佳实施例详加说明其特征与功能如下,以利完全了解。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揭示了一种车载风扇,包括:至少一风扇组件1、一连接件2、至少一弹簧3、两夹持件4及一连接管组件5;所述连接件2的上方与风扇组件1连接固定,所述连接管组件5穿设于连接件2的下方,所述夹持件4分别压缩弹簧3的两端,所述夹持件4可以局部设于连接管组件5内,所述弹簧3设于连接管组件5内,所述夹持件4分别夹持设于车辆的座椅的头枕与靠背之间的两杆件,所述夹持件4位于两杆件之间,其中,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弹簧3的数量为一,风扇组件1的数量为二,但是所述弹簧3与风扇组件1的数量并不以上述为限,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其它数量。因此,本技术通过连接件2、弹簧3、夹持件4及连接管组件5的配合设计,当需要于车内使用本技术时,可以先利用夹持件4压缩弹簧3,使得连接管组件5及夹持件4可置于设于车辆的座椅的头枕与靠背之间的两杆体之间,其中所述夹持件4分别对位于两杆体,松开对夹持件4的作用力,则夹持件4在弹簧3的弹性恢复力作用下会牢固夹持于对应的杆体,也可以先让其中一夹持件4与一杆体顶靠,然后再作用于另一夹持件4使其压缩弹簧3并卡入另一杆体内,实现装配,整体装配简便,并配合所述连接件2的上方与风扇组件1连接固定,所述连接管组件5穿设于连接件2的下方,所述夹持件4分别压缩弹簧3的两端,使得本技术整体于车辆行驶中可以平稳固定,且整体结构简单。进一步,所述连接件2的头部通过球头21枢接于风扇组件1下方,所述连接件2的底部具有一供连接管组件5穿设固定的中空部23,从而使得风扇组件1可相对连接件2灵活转动。其中,所述风扇组件1可以包括风扇壳体11、风扇底座15、由电机12带动转动的扇叶13及支撑架14,所述扇叶13容设于风扇壳体11内,所述风扇壳体11可转动地与支撑架14连接,所述支撑架14的下方固设于风扇底座15的上方,所述风扇底座21可以为平板样式,所述连接件2可以呈棱锥形,具有三角支撑作用,从而使得风扇壳体11可相对支撑架14旋转,以根据需要选择吹风的方向。再者,所述风扇底座15的下方可以设有一具有外螺纹的枢接座151,所述球头21外可以套设有一具有内螺纹的螺帽22,所述球头21容设于枢接座151内,所述螺帽22与枢接座151螺合,从而便于实现所述连接件2的头部通过球头21枢接于风扇底座21下方。更进一步,所述连接管组件5可以包括一第一外管51、一第二外管52及一连接管件53,所述夹持件的一侧41具有U型夹口,其中一夹持件的另一侧42设于第二外管52内,另一夹持件的另一侧43设于第一外管51内,所述连接管件的一侧531设于第二外管52内,所述连接管件的另一侧532设于第一外管51内,所述弹簧3的两端分别抵接于另一夹持件的另一侧43内及连接管件的另一侧532内,所述第二外管52与其中一夹持件4、连接管件53连动,所述第二外管52及连接管件53恰可活动地穿伸于第一外管51内,于本实施例中,可以采用上述结构实现所述夹持件4分别压缩弹簧3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载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风扇组件、一连接件、至少一弹簧、两夹持件及一连接管组件;/n所述连接件的上方与风扇组件连接固定,所述连接管组件穿设于连接件的下方,所述夹持件分别压缩弹簧的两端,所述弹簧设于连接管组件内,所述夹持件分别夹持设于车辆的座椅的头枕与靠背之间的两杆件,所述夹持件位于两杆件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风扇组件、一连接件、至少一弹簧、两夹持件及一连接管组件;
所述连接件的上方与风扇组件连接固定,所述连接管组件穿设于连接件的下方,所述夹持件分别压缩弹簧的两端,所述弹簧设于连接管组件内,所述夹持件分别夹持设于车辆的座椅的头枕与靠背之间的两杆件,所述夹持件位于两杆件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车载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组件包括一第一外管、一第二外管及一连接管件,所述夹持件的一侧具有U型夹口,其中一夹持件的另一侧设于第二外管内,另一夹持件的另一侧设于第一外管内,所述连接管件的一侧设于第二外管内,所述连接管件的另一侧设于第一外管内,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抵接于另一夹持件的另一侧内及连接管件的另一侧内,所述第二外管与其中一夹持件、连接管件连动,所述第二外管及连接管件恰可活动地穿伸于第一外管内。


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佑平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泰谷远东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