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红领专利>正文

与墙体一起浇筑的混凝土扩展基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89067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4 15: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与墙体一起浇筑的混凝土扩展基础,包括钢筋、复合材料骨架、保温板、塑料薄膜、可调支撑桩、基础上空腔、基础下空腔;所述钢筋绑扎在复合材料骨架上;所述复合材料骨架用于将保温板拉结在一起形成基础上空腔,用于容纳基础上部的钢筋混凝土;所述保温板采用水平放置,沿着基础轴线,固定在所述的复合材料骨架的两个翼边内。所述塑料薄膜压上木条或者塑料条或者金属薄板条,用自攻钉或者固定在所述复合材料骨架的翼边下部,塑料薄膜自然下垂,往两侧扩展,形成一个截面为杯型的形状。所述可调支撑桩用于固定所述复合材料骨架,通过调整可以保持骨架的水平及标高。所述基础下空腔由塑料薄膜围在复合材料骨架上形成,用于容纳水平钢筋笼和混凝土,进而形成杯型基础。

Concrete Expansion Foundation Grounded with Wa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与墙体一起浇筑的混凝土扩展基础
本技术涉及建筑
,尤其是一种混凝土扩展基础。
技术介绍
一般的低层住宅的基础施工比较简单,根据当地的地质和气候条件,一般都是开挖地基、夯实然后做条式基础,随着人们对抗震要求的提高,都是做钢筋混凝土条式基础。钢筋混凝土条式基础的施工,一般都是在地基夯实后,沿着墙体的轴线铺石子等材料,然后支护钢筋混凝土条式基础的模板,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养护几天后拆模,然后才能进行墙体的施工。这样的方式有如下问题:1、基础和墙体施工分开,至少需要两次以上浇筑混凝土,在基础和墙体之间形成施工缝,混凝土的强度和气密性受影响;2、基础和墙体多次施工,施工费用高;3、如果条式基础下没有做防水,以后水汽会沿着基础上返,会引起踢脚受潮脱落,该部位的涂料也会受潮粉化脱落,甚至发霉有异味,影响居住,如果要避免基础受潮潮湿的弊端,在做基础的时候要增加防水处理工序,这样也增加了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的弊端,本技术提供了墙体和基础的一次性施工的模板技术和施工方法,借鉴了保温板做免拆模板技术和塑料薄膜做混凝土基础模板的技术,混凝土基础和墙体一次性浇筑施工。为了提高基础的承载力,一般混凝土条式地基做有放大脚,利用该技术技术,可以一次做出具有放大角脚的条式基础,也就是混凝土扩展基础。该技术主要用在ICF(InsulatedConcreteForms保温板做免拆模板)建筑体系中。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与墙体一起浇筑的混凝土扩展基础,包括钢筋、复合材料骨架、保温板、塑料薄膜、可调支撑桩;所述的钢筋包括连接上部墙体的竖直钢筋、水平钢筋和基础的钢筋笼,竖直钢筋绑扎在复合材料骨架上,条式基础的水平钢筋笼放在塑料薄膜上面;塑料薄膜相对的两个边绑扎固定在复合材料骨架的两侧,形成截面为U型的一个密闭空腔,用于容纳所述的钢筋和混凝土。所述的复合材料骨架用于拉结保温板和塑料薄膜,保温板位于水平放置的复合材料骨架的上面,塑料薄膜在水平放置的复合材料骨架的下面;所述的保温板和塑料薄膜通过所述的复合材料骨架的固定绑扎形成截面为U型的空腔,用与容纳扩展基础的钢筋混凝土;所述的塑料薄膜位于基础的最下层;所述的可调支撑桩用于固定复合材料骨架,通过调整所述的复合材料骨架,调整基础的水平及标高。进一步的,所述复合材料骨架的通孔的宽度决定了混凝土墙体的厚度,其材料一般是废旧回收聚氯乙烯或者聚丙烯复合材料,一般与墙体的ICF空腔模块同宽,截面为工字型或者U型,复合材料骨架上的腹板上均布通孔,通孔的宽度与混凝土的墙体的宽度相同,长度一般在150毫米左右,复合材料骨架的拉结肋宽度为25毫米左右,保证复合材料骨架两侧的拉结力,在浇筑混凝土的时候不至于把复合材料骨架从中间撑裂。进一步的,所述塑料薄膜的宽度和可调支撑桩的长度及打入地基的深度决定了条式基础的高度,及扩展基础的放大脚的大小及高度,材料一般是聚乙烯、聚丙烯等材料,透明或者半透明薄膜,这样可以看到混凝土在塑料膜里面的流动,发现气孔和浇筑不足的地方可以用脚轻轻踩踏,挤压混凝土,使混凝土密实充满。薄膜上可以印刷上刻度,可以清楚知道薄膜的宽度及长度。进一步的,所述保温板为聚苯板、挤塑板、石墨聚苯板等各种有一定强度的保温板。进一步的,所述的可调支撑桩,可以是木制桩加螺纹可调部分,或者是更专业的可调金属多次用支撑桩,定位于复合材料骨架的两侧,用锤子敲入到地下一定深度,具有一定的夹持力用来支撑固定复合材料骨架,使之离开地基一定高度,固定复合材料骨架后,并且可以调整复合材料骨架的高度及水平。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施工速度快,省时省力省钱,两个阶段的施工变为一次施工,形成放大基础的塑料薄膜还可以起到防水的作用,阻断了水和潮气上沿着混凝土基础上返,一次浇筑也取消了两次混凝土浇筑的施工缝,混凝土的强度及气密性也更好,复合材料骨架下绑扎的塑料薄膜是软质材料,这样沿着地基,按照地基的走向,塑料薄膜会自动适应,这样下面的地基可以不要求水平,减少了地基平整的工时。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截面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复合材料骨架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复合材料骨架的右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3,所述的一种与墙体一起浇筑的混凝土扩展基础,包括钢筋1、复合材料骨架2、保温板3、塑料薄膜4、可调支撑桩5、基础上空腔6、基础下空腔7。所述钢筋1绑扎在所述复合材料骨架2上,所述钢筋1包括在基础上空腔6中的水平钢筋、垂直钢筋,还有水平放置在基础下空腔7中的钢筋笼。基础下空腔7的截面为杯型,比基础上空腔6大,容纳更多的混凝土,基础的地面更宽,提高了承载力。所述复合材料骨架2用于将两侧的对应的保温板3拉结在一起,且保温板3沿着基础轴线水平放置两侧,从而形成基础上空腔6。所述保温板3为聚苯板或挤塑板,聚苯板是以聚苯乙烯树脂为主要成份,通过发泡、模塑成型而成的具有闭孔结构的泡沫材料。挤塑板是以聚苯乙烯树脂或其共聚物为主要成份,添加少量添加剂,通过加热挤塑而制成的具有闭孔结构的硬质泡沫材料。所述复合材料骨架2采用PVC或PP材料制成。复合材料骨架2可以注塑出来,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加工出来,骨架的宽度是墙体ICF空腔模块的宽度。通过采用钢筋1、复合材料骨架2、保温板3、塑料薄膜4、可调支撑桩5、基础上空腔6、基础下空腔7形成特有的混凝土的空腔,空腔的截面为近似倒置T型,在空腔内部浇筑混凝土,可以形成类似杯型基础,在保证基础承载要求的情况下,混凝土基础施工最方便快捷,成本最低廉。与墙体一起浇筑的混凝土扩展基础的施工方法如下:步骤a:首先沿着建筑物的基础轴线,夯实地基,达到要求的标高,并简单的找平。步骤b:沿着基础轴线方向,布置塑料薄膜,在薄膜上放置水平钢筋笼(钢筋笼下绑扎水泥垫块,保证不漏筋),在钢筋笼上侧布置塑料材料骨架,在骨架的下方绑扎一定宽度的塑料薄膜(钢筋笼被塑料薄膜包裹在中间),固定在复合材料骨架的两个侧边,可以用压紧木条和自攻钉固定。步骤c:在骨架的两侧按照一定间距打入可调支撑桩到地基中,要有一定的深度。步骤d,把底侧绑扎塑料薄膜的复合材料骨架抬高一定高度,固定在可调支撑桩上,一般用自攻钉固定。调整可调支撑桩,使复合材料骨架按照基础轴线在一定标高上,保持水平,复合材料骨架下的塑料薄膜要压在地基上,不能悬空,并且要有向两侧扩展富余量,使塑料薄膜沿着复合材料骨架方向的的截面成杯型,这样浇筑混凝土后,才能形成扩展基础。步骤e:在上述复合材料骨架的上方两侧安装保温板,在保温板的上方再放一层复合材料骨架(也可以直接把ICF模块直接卡在复合材料骨架的两个翼边中间),这样,保温板被上下两层复合材料骨架沿着水平方向,拉结成一个基础上空腔,在复合材料骨架上绑扎水平钢筋和连接上部墙体的垂直钢筋。步骤f:检查加固上述整个空腔的基础模板,保证最上侧复合材料骨架的标高及水平。然后继续安装ICF墙体部分的空腔模块,一直到墙体的标高,然后用专用支撑加固上部的墙体,保证墙体的平直,这样下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与墙体一起浇筑的混凝土扩展基础,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筋(1)、复合材料骨架(2)、保温板(3)、塑料薄膜(4)可调支撑桩(5)、基础上空腔(6)、基础下空腔(7);所述钢筋(1)绑在在所述复合材料骨架(2)上;所述复合材料骨架(2)用于将两侧保温板(3)拉结在一起从而形成容纳混凝土的空腔;所述保温板(3)沿着所述复合材料骨架(2)水平放置,固定在其两侧的翼边内;所述塑料薄膜(4)固定在所述复合材料骨架(2)的下侧,形成基础下空腔(7);所述可调支撑桩(5)用于固定所述复合材料骨架(2),使其与地基面保持一定高度,留出基础的空间;所述基础上空腔(6)与墙体的空腔相连接,保持上下的贯通;所述基础下空腔(7)与所述基础上空腔(6)联通,用于容纳基础下部的钢筋混凝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与墙体一起浇筑的混凝土扩展基础,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筋(1)、复合材料骨架(2)、保温板(3)、塑料薄膜(4)可调支撑桩(5)、基础上空腔(6)、基础下空腔(7);所述钢筋(1)绑在在所述复合材料骨架(2)上;所述复合材料骨架(2)用于将两侧保温板(3)拉结在一起从而形成容纳混凝土的空腔;所述保温板(3)沿着所述复合材料骨架(2)水平放置,固定在其两侧的翼边内;所述塑料薄膜(4)固定在所述复合材料骨架(2)的下侧,形成基础下空腔(7);所述可调支撑桩(5)用于固定所述复合材料骨架(2),使其与地基面保持一定高度,留出基础的空间;所述基础上空腔(6)与墙体的空腔相连接,保持上下的贯通;所述基础下空腔(7)与所述基础上空腔(6)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红领
申请(专利权)人:杨红领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