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光伏发电的翼闸门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88801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4 15: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基于光伏发电的翼闸门禁,包括:箱体、至少一组翼闸机构、光伏发电装置、蓄电池、两识别装置、若干对红外装置、以及主控装置。所述主控装置分别与所述翼闸机构、所述光伏发电装置、所述识别装置、所述红外装置及所述蓄电池电连接,所述光伏发电装置与所述蓄电池电连接。所述箱体包括:两侧立板、顶板、底板、两组合端板。所述光伏发电装置设于所述顶板上,所述光伏发电装置包括:透明盖板、透镜阵列、接收器阵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光伏发电,室外临时活动场所无需布线,安装拆卸方便,节约能源;外观美观;利用多对红外装置,能够起到防尾随,防夹伤,方向识别及报警的作用;同时箱体顶部的防水槽可便于翼闸门禁用于室外。

A Wing Gate Gate Gate Control Based on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光伏发电的翼闸门禁
本技术涉及电闸门
,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光伏发电的翼闸门禁。
技术介绍
翼闸,为通道管理设备之一,主要用于人行通道管理,具有快速打开、安全、方便等特点,是行人高频率出入通道的理想管理疏导设备。现已广泛应用于机场、地铁站、车站、码头、景点、公园、单位人行通道等,可以配合智能卡实现脱机型售票管理系统功能、形成人员进出的无人值守管理。传统的翼闸都需要连接电源以提供翼闸运行所需的电能,室外临时活动场所(尤其是一些无法通电的景点)需要用到翼闸门禁时,布线不方便。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的基于光伏发电的翼闸门禁。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的一种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基于光伏发电的翼闸门禁,包括:箱体、至少一组翼闸机构、光伏发电装置、蓄电池、两识别装置、若干对红外装置、以及主控装置,所述主控装置分别与所述翼闸机构、所述光伏发电装置、所述识别装置、所述红外装置及所述蓄电池电连接,所述光伏发电装置与所述蓄电池电连接,所述箱体包括:平行设置的两侧立板、设于两侧立板顶部的顶板、设于所述两侧立板底部的底板、设于两所述侧立板端头的两组合端板,两所述侧立板、所述顶板、所述底板、以及两所述组合端板共同围成一容纳腔,所述翼闸机构、所述蓄电池以及所述主控装置均设于所述箱体的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光伏发电装置设于所述顶板上,所述光伏发电装置包括:透明盖板、位于所述透明盖板下方的透镜阵列、与所述透镜阵列相对应的接收器阵列。进一步地,所述透明盖板为光学亚克力板。进一步地,所述透镜阵列由若干透镜呈阵列排布组成。进一步地,所述顶板上设有若干小孔洞。进一步地,所述顶板为铝板。进一步地,所述顶板两端分别设有至少一条防水槽。进一步地,两所述识别装置分别设于两所述组合端板的顶部。进一步地,若干对所述红外装置分别对称设于两所述组合端板的侧立面上。进一步地,所述顶板上设有状态标示块。采用上述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光伏发电的翼闸门禁,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采用光伏发电,室外临时活动场所应用翼闸门禁时无需布线,安装拆卸方便,且节约能源;利用透镜阵列进行光伏发电,发电效率高,能充分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安装在翼闸门禁上外观美观;利用多对红外装置,能够起到防尾随,防夹伤,方向识别及报警的作用;同时箱体顶部的防水槽可便于翼闸门禁用于室外。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基于光伏发电的翼闸门禁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基于光伏发电的翼闸门禁中顶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基于光伏发电的翼闸门禁中光伏发电装置的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实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至图3,一种基于光伏发电的翼闸门禁,包括:箱体1、翼闸机构2、光伏发电装置3、蓄电池(图中未画出)、两识别装置4、若干对红外装置5、以及主控装置(图中未画出)。通过将翼闸门禁与光伏发电装置结合,充分利用太阳能进行发电为翼闸门禁提供电能,室外临时活动场所(尤其是一些无法通电的景点)应用翼闸门禁时无需布线,安装拆卸方便,且节约能源,同时,所述光伏发电装置3安装在翼闸门禁上,外形美观。所述主控装置分别与所述翼闸机构2、所述光伏发电装置3、所述识别装置4、所述红外装置5及所述蓄电池电连接,所述光伏发电装置3与所述蓄电池电连接。一方面通过所述主控装置控制所述光伏发电装置3进行光伏发电,将光能转换成电能,为所述蓄电池充电,另一方面,通过所述蓄电池为所述主控装置供电。请参阅图1,所述箱体1包括:平行设置的两侧立板11、设于两侧立板11顶部的顶板12、设于所述两侧立板11底部的底板(图中未画出)、设于两所述侧立板11端头的两组合端板13,两所述侧立板11、所述顶板12、所述底板、以及两所述组合端板13共同围成一容纳腔。所述翼闸机构2、所述蓄电池以及所述主控装置均设于所述箱体1的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光伏发电装置3设于所述顶板12上,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所述光伏发电装置3直接卡合于所述顶板12上,方便拆装,在卡合的接缝处打入防水密封胶,防止户外使用时,雨水及脏污进入所述光伏发电装置3内,从而损坏所述光伏发电装置3。请参阅图2与图3,所述顶板12为铝板,上面布满若干小圆孔121,这样所述光伏发电装置3安装后,便于散热。结合图3,所述光伏发电装置3包括:透明盖板31、位于所述透明盖板31下方的透镜阵列32、与所述透镜阵列32相对应的接收器阵列33。所述透明盖板31为光学亚克力板,透光率高,且强度高,能够最大限度的使光线射入到所述透镜阵列32上。所述透镜阵列32由若干透镜呈阵列排布组成,呈阵列排布的透镜能够最大限度的将光源会聚到接收器上,提高光电转换效率。请再次参阅图1,若干对所述红外装置5分别对称设于两所述组合端板的侧里面上,用于感应行人,可起到防止尾随,防夹伤,方向识别及报警的作用。两所述识别装置4分别设于两所述组合端板13的顶部,便于行人进行识别通行。所述顶板12上设有状态标示块6,所述状态标示块6配合所述红外装置5可方便行人辨识通行方向。所述顶板12两端分别设有至少一条防水槽7,所述防水槽7的设计便于所述翼闸门禁用于室外时防止所述箱体1顶部积水。本实施例中所述箱体1的框架结构及所述侧立板11及所述组合端板13均采用304不锈钢材质,具有防潮、防尘、防水国际规范设计,适用于室内及室外。所述箱体1在标准化设计基础上,采用激光下料、开孔、一次成型、及机械拉丝工艺,模块化对接,便于组装及拆卸。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光伏发电的翼闸门禁,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采用光伏发电,室外临时活动场所应用翼闸门禁时无需布线,安装拆卸方便,且节约能源;利用透镜阵列进行光伏发电,发电效率高,能充分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安装在翼闸门禁上外观美观;利用多对红外装置,能够起到防尾随,防夹伤,方向识别及报警的作用;同时箱体顶部的防水槽可便于翼闸门禁用于室外。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技术的构思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光伏发电的翼闸门禁,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至少一组翼闸机构、光伏发电装置、蓄电池、两识别装置、若干对红外装置、以及主控装置,所述主控装置分别与所述翼闸机构、所述光伏发电装置、所述识别装置、所述红外装置及所述蓄电池电连接,所述光伏发电装置与所述蓄电池电连接,所述箱体包括:平行设置的两侧立板、设于两侧立板顶部的顶板、设于所述两侧立板底部的底板、设于两所述侧立板端头的两组合端板,两所述侧立板、所述顶板、所述底板、以及两所述组合端板共同围成一容纳腔,所述翼闸机构、所述蓄电池以及所述主控装置均设于所述箱体的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光伏发电装置设于所述顶板上,所述光伏发电装置包括:透明盖板、位于所述透明盖板下方的透镜阵列、与所述透镜阵列相对应的接收器阵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光伏发电的翼闸门禁,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至少一组翼闸机构、光伏发电装置、蓄电池、两识别装置、若干对红外装置、以及主控装置,所述主控装置分别与所述翼闸机构、所述光伏发电装置、所述识别装置、所述红外装置及所述蓄电池电连接,所述光伏发电装置与所述蓄电池电连接,所述箱体包括:平行设置的两侧立板、设于两侧立板顶部的顶板、设于所述两侧立板底部的底板、设于两所述侧立板端头的两组合端板,两所述侧立板、所述顶板、所述底板、以及两所述组合端板共同围成一容纳腔,所述翼闸机构、所述蓄电池以及所述主控装置均设于所述箱体的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光伏发电装置设于所述顶板上,所述光伏发电装置包括:透明盖板、位于所述透明盖板下方的透镜阵列、与所述透镜阵列相对应的接收器阵列。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光伏发电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龙飞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磐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