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耐磨低合金钢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8176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4 13: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耐磨低合金钢模具,其结构包括底板、减震垫、铜板和顶出机构,通过设置了顶出机构,控制电机带动第一皮带轮通过皮带带动第二皮带轮进行转动,第二皮带轮带动固定连杆进行转动,使固定连杆通过支撑连杆拉动支撑杆上的推杆进行进行上下滑动,推杆设置有四根,并且在推杆内设置了铜板和铜管进行导热,并且通过第二铝片进行散热,达到了对只需通过电机进行同一方向进行转动便可对推杆的上下移动进行控制,结构简单,方便控制,增加了推杆与塑形工件的接触面积,防止接触面积过小造成物件支撑变形,并且对推杆进行散热处理,避免了塑形时温度过高造成推杆顶端的损坏,导致对塑形工件的塑形外表造成影响的有益效果。

A New Wear Resistant Low Alloy Steel Di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耐磨低合金钢模具
本技术涉及低合金钢模具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耐磨低合金钢模具。
技术介绍
模具,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简而言之,模具是用来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低合金钢是指合金元素总量小于5%的合金钢,由于模具的耐磨效果差,因此需要一种新型耐磨低合金钢模具,来增加模具的硬度,进而增加模具的耐磨效果,但是现有技术的顶出机构的控制麻烦,需要通过控制电机的转动方向才能对推杆的上下移动进行孔,增加的电机的使用成本,并且结构复杂,并且对塑形工件的顶出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新型耐磨低合金钢模具,为解决现有技术的顶出机构的控制麻烦,需要通过控制电机的转动方向才能对推杆的上下移动进行孔,增加的电机的使用成本,并且结构复杂,并且对塑形工件的顶出不便的问题,达到了对只需通过电机进行同一方向进行转动便可对推杆的上下移动进行控制,结构简单,方便控制,增加了推杆与塑形工件的接触面积,防止接触面积过小造成物件支撑变形,并且对推杆进行散热处理,避免了塑形时温度过高造成推杆顶端的损坏,导致对塑形工件的塑形外表造成影响的有益效果。(二)技术方案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新型耐磨低合金钢模具:包括底板、减震垫、电机、下模板、固定板、塑形槽、上模板、支板、连接头、铝片、导热铜管、铜板和顶出机构,所述底板底端与减震垫进行粘接,所述底板顶端面左侧中部与电机底端进行螺栓连接,所述底板顶端面距离左右两侧边缘三十厘米处与下模板进行螺栓连接,所述下模板左右两侧前后两端均与固定板进行螺栓连接,所述导热铜管外侧贯穿固定板和铝片,并且与铝片中部进行插接,所述导热铜管内侧穿过下模板中部与铜板进行焊接,所述铜板呈方向状,并且与下模板内侧中部进行嵌入配合,所述下模板内侧设置有塑形槽,并且塑形槽底端边角十厘米处与顶出机构进行插接,所述上模板顶端边角处通过支杆与支板进行螺栓连接,所述支板顶端中部与连接头进行焊接是,所述顶出机构由第一皮带轮、皮带、第二皮带轮、固定连杆、支撑连杆、支撑杆和推杆组成,所述第一皮带轮外侧与皮带进行套接,所述皮带内部后端与第二皮带轮外侧进行套接,所述第二皮带轮右侧圆心处通过螺栓与固定连杆前端进行螺纹连接,所述固定连杆后端右侧通过转动轴与支撑连杆进行转动连接,所述支撑连杆顶端通过与支撑杆底端中部进行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杆左右两端均与推杆进行螺栓连接,所述推杆外侧与下模板内侧进行插接,所述第一皮带轮左端通过转动轴与电机圆心处进行螺栓连接,所述推杆由外杆、顶板、第二铜板、第二导热铜管、散热铜板和第二铝片组成,所述外杆顶端与顶板底端进行螺栓连接,所述顶板底端中部与第二铜板进行垂直热熔焊接,所述第二铜板贯穿外杆中部,并且底端与散热铜板垂直热熔焊接,所述散热铜板顶端外侧与外杆底端外侧进行螺栓连接,所述散热铜板底端与第二铝片进行焊接,所述外杆外侧与下模板内侧进行插接,所述外杆外侧底端与支撑杆进行螺栓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推杆均设置有四个,底端均通过支撑杆进行连接,并且分别与下模板内部距离边角十厘米处进行插接。进一步的,所述下模板顶端和上模板底端均设置有一层厚度为五厘米的低合金钢。进一步的,所述下模板内部距离边角十厘米处均设置有插孔,并且插孔顶端面积与顶板面积和厚度一致,并且底部横截面面积与外杆一致。进一步的,所述顶板与第二铜板顶面保持平面状态。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铝片均设置有十片以上,厚度均为0.2CM,并且间隔距离为0.3CM。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皮带轮的外侧直径为第二皮带轮的五分之一。进一步的,所述电机的型号为Y2-160L-4极电机。进一步的,所述导热铜管、铜板、第二铜板、第二导热铜管和散热铜板的材质均为金属铜。(三)有益效果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为解决现有技术的顶出机构的控制麻烦,需要通过控制电机的转动方向才能对推杆的上下移动进行孔,增加的电机的使用成本,并且结构复杂,并且对塑形工件的顶出不便的问题,通过设置了顶出机构,控制电机带动第一皮带轮通过皮带带动第二皮带轮进行转动,第二皮带轮带动固定连杆进行转动,使固定连杆通过支撑连杆拉动支撑杆上的推杆进行进行上下滑动,推杆设置有四根,并且在推杆内设置了铜板和铜管进行导热,并且通过第二铝片进行散热,达到了对只需通过电机进行同一方向进行转动便可对推杆的上下移动进行控制,结构简单,方便控制,增加了推杆与塑形工件的接触面积,防止接触面积过小造成物件支撑变形,并且对推杆进行散热处理,避免了塑形时温度过高造成推杆顶端的损坏,导致对塑形工件的塑形外表造成影响的有益效果。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下模板内部结构仰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顶出机构结构右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推杆结构示意图。图中:底板-1、减震垫-2、电机-3、顶出机构-4、下模板-5、固定板-6、塑形槽-7、上模板-8、支板-9、连接头-10、铝片-11、导热铜管-12、铜板-13、第一皮带轮-41、皮带-42、第二皮带轮-43、固定连杆-44、支撑连杆-45、支撑杆-46、推杆-47、外杆-471、顶板-472、第二铜板-473、第二导热铜管-474、散热铜板-475、第二铝片-476。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方案中:底板1、减震垫2、电机3、下模板5、固定板6、塑形槽7、上模板8、支板9、连接头10、铝片11、导热铜管12和铜板13为本技术含有实质创新性构件。顶出机构4、第一皮带轮41、皮带42、第二皮带轮43、固定连杆44、支撑连杆45、支撑杆46、推杆47、外杆471、顶板472、第二铜板473、第二导热铜管474、散热铜板475和第二铝片476为实现本技术技术方案必不可少的连接性构件。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2、图3与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耐磨低合金钢模具:包括底板1、减震垫2、电机3、下模板5、固定板6、塑形槽7、上模板8、支板9、连接头10、铝片11、导热铜管12、铜板13和顶出机构4,底板1底端与减震垫2进行粘接,底板1顶端面左侧中部与电机3底端进行螺栓连接,底板1顶端面距离左右两侧边缘三十厘米处与下模板5进行螺栓连接,下模板5左右两侧前后两端均与固定板6进行螺栓连接,导热铜管12外侧贯穿固定板6和铝片11,并且与铝片11中部进行插接,导热铜管12内侧穿过下模板5中部与铜板13进行焊接,铜板13呈方向状,并且与下模板5内侧中部进行嵌入配合,下模板5内侧设置有塑形槽7,并且塑形槽7底端边角十厘米处与顶出机构4进行插接,上模板8顶端边角处通过支杆与支板9进行螺栓连接,支板9顶端中部与连接头10进行焊接是,顶出机构4由第一皮带轮4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耐磨低合金钢模具,包括底板(1)、减震垫(2)、电机(3)、下模板(5)、固定板(6)、塑形槽(7)、上模板(8)、支板(9)、连接头(10)、铝片(11)、导热铜管(12)和铜板(1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顶出机构(4),所述底板(1)底端与减震垫(2)进行粘接,所述底板(1)顶端面左侧中部与电机(3)底端进行螺栓连接,所述底板(1)顶端面距离左右两侧边缘三十厘米处与下模板(5)进行螺栓连接,所述下模板(5)左右两侧前后两端均与固定板(6)进行螺栓连接,所述导热铜管(12)外侧贯穿固定板(6)和铝片(11),并且与铝片(11)中部进行插接,所述导热铜管(12)内侧穿过下模板(5)中部与铜板(13)进行焊接,所述铜板(13)呈方向状,并且与下模板(5)内侧中部进行嵌入配合,所述下模板(5)内侧设置有塑形槽(7),并且塑形槽(7)底端边角十厘米处与顶出机构(4)进行插接,所述上模板(8)顶端边角处通过支杆与支板(9)进行螺栓连接,所述支板(9)顶端中部与连接头(10)进行焊接是,所述顶出机构(4)由第一皮带轮(41)、皮带(42)、第二皮带轮(43)、固定连杆(44)、支撑连杆(45)、支撑杆(46)和推杆(47)组成,所述第一皮带轮(41)外侧与皮带(42)进行套接,所述皮带(42)内部后端与第二皮带轮(43)外侧进行套接,所述第二皮带轮(43)右侧圆心处通过螺栓与固定连杆(44)前端进行螺纹连接,所述固定连杆(44)后端右侧通过转动轴与支撑连杆(45)进行转动连接,所述支撑连杆(45)顶端通过与支撑杆(46)底端中部进行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杆(46)左右两端均与推杆(47)进行螺栓连接,所述推杆(47)外侧与下模板(5)内侧进行插接,所述第一皮带轮(41)左端通过转动轴与电机(3)圆心处进行螺栓连接,所述推杆(47)由外杆(471)、顶板(472)、第二铜板(473)、第二导热铜管(474)、散热铜板(475)和第二铝片(476)组成,所述外杆(471)顶端与顶板(472)底端进行螺栓连接,所述顶板(472)底端中部与第二铜板(473)进行垂直热熔焊接,所述第二铜板(473)贯穿外杆(471)中部,并且底端与散热铜板(475)垂直热熔焊接,所述散热铜板(475)顶端外侧与外杆(471)底端外侧进行螺栓连接,所述散热铜板(475)底端与第二铝片(476)进行焊接,所述外杆(471)外侧与下模板(5)内侧进行插接,所述外杆(471)外侧底端与支撑杆(46)进行螺栓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耐磨低合金钢模具,包括底板(1)、减震垫(2)、电机(3)、下模板(5)、固定板(6)、塑形槽(7)、上模板(8)、支板(9)、连接头(10)、铝片(11)、导热铜管(12)和铜板(1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顶出机构(4),所述底板(1)底端与减震垫(2)进行粘接,所述底板(1)顶端面左侧中部与电机(3)底端进行螺栓连接,所述底板(1)顶端面距离左右两侧边缘三十厘米处与下模板(5)进行螺栓连接,所述下模板(5)左右两侧前后两端均与固定板(6)进行螺栓连接,所述导热铜管(12)外侧贯穿固定板(6)和铝片(11),并且与铝片(11)中部进行插接,所述导热铜管(12)内侧穿过下模板(5)中部与铜板(13)进行焊接,所述铜板(13)呈方向状,并且与下模板(5)内侧中部进行嵌入配合,所述下模板(5)内侧设置有塑形槽(7),并且塑形槽(7)底端边角十厘米处与顶出机构(4)进行插接,所述上模板(8)顶端边角处通过支杆与支板(9)进行螺栓连接,所述支板(9)顶端中部与连接头(10)进行焊接是,所述顶出机构(4)由第一皮带轮(41)、皮带(42)、第二皮带轮(43)、固定连杆(44)、支撑连杆(45)、支撑杆(46)和推杆(47)组成,所述第一皮带轮(41)外侧与皮带(42)进行套接,所述皮带(42)内部后端与第二皮带轮(43)外侧进行套接,所述第二皮带轮(43)右侧圆心处通过螺栓与固定连杆(44)前端进行螺纹连接,所述固定连杆(44)后端右侧通过转动轴与支撑连杆(45)进行转动连接,所述支撑连杆(45)顶端通过与支撑杆(46)底端中部进行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杆(46)左右两端均与推杆(47)进行螺栓连接,所述推杆(4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春雷王渠刘益平赵付礼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天力兰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