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极软岩锚杆结构及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隧道锚杆领域,具体为一种极软岩锚杆结构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锚杆隧道支护的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使隧道的围岩加固在一起,使围岩自身支护自身,确保隧道支护结构的稳定性,而锚杆作为深入地层的受拉构件,它一端与工程构筑物连接,另一端深入地层中,整根锚杆分为自由段和锚固段,自由段是指将锚杆头处的拉力传至锚固体的区域,其功能是对锚杆施加预应力,在一些极软岩环隧道环境中,通槽采用注浆锚杆,通过注浆锚杆向钻孔内部注入锚固剂,利用锚固剂填充软岩缝隙,进行固定。然而,现有极软岩注浆锚杆为中空锚杆体,虽然管内有锚固剂,但其承重效果一般,容易被压弯,使得支护效果不好,且现有的极软岩注浆锚杆在插入钻孔内部时,由于隧道处的岩石为极软岩,不能用水清理碎土,钻孔内的泥土较多,容易堵塞注浆锚杆的出浆孔,降低了锚固剂的注入效率,进行降低了隧道支护结构的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极软岩锚杆结构及施工方法,具备支护效果好和防止泥土堵塞出浆口的优点,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极软岩锚杆结构,包括中空锚杆体、连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极软岩锚杆结构,包括中空锚杆体(1)、连接套管(2)、涨壳锚头(3)、止浆塞(4)、垫板(5)和固定螺母(6),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锚杆体(1)靠近连接套管(2)的一侧螺纹套装有限位螺母(101),所述中空锚杆体(1)的正表面、后表面、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开设有位于限位螺母(101)和连接套管(2)之间的通槽(102),所述中空锚杆体(1)的内部设有位于通槽(102)处的移动块(103),且移动块(103)在限位螺母(101)内可进行移动,所述移动块(103)的正表面、后表面、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连动块(104),四个所述连动块(104)的一端分别从四个通槽(1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极软岩锚杆结构,包括中空锚杆体(1)、连接套管(2)、涨壳锚头(3)、止浆塞(4)、垫板(5)和固定螺母(6),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锚杆体(1)靠近连接套管(2)的一侧螺纹套装有限位螺母(101),所述中空锚杆体(1)的正表面、后表面、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开设有位于限位螺母(101)和连接套管(2)之间的通槽(102),所述中空锚杆体(1)的内部设有位于通槽(102)处的移动块(103),且移动块(103)在限位螺母(101)内可进行移动,所述移动块(103)的正表面、后表面、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连动块(104),四个所述连动块(104)的一端分别从四个通槽(102)处均延伸至中空锚杆体(1)的外部,所述止浆塞(4)的侧面固定连接有膨胀钢(105),且膨胀钢(105)的另一端设在限位螺母(101)的侧面,所述移动块(103)侧面的中部固定安装有支护筋条(106),所述支护筋条(106)的一端延伸至中空锚杆体(1)的另一侧,且支护筋条(106)的直径小于中空锚杆体(1)的内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极软岩锚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锚杆体(1)远离连接套管(2)的一侧设有密封塞(107),所述密封塞(107)对中空锚杆体(1)的内部进行密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极软岩锚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塞(107)插入中空锚杆体(1)内部的一侧设有与支护筋条(106)相适配的孔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极软岩锚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螺母(101)的侧面设有四个槽口(1011),且四个槽口(1011)与四个膨胀钢(105)的一端一一对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国龙,李昀,王鑫,周竝,符晓赟,田振,李小军,陈狄明,洪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