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于得水专利>正文

可同时存取多辆车的堆垛式立体车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8024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4 13: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堆垛式立体车库,主要包括存车入口部分、取车出口部分、中央通道总成、各停车位和整个车库运行控制系统五大板块。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关键设计之一在于中央通道总成部分,包括中央通道和升降台总成,升降台总成包括一部仅纵向移动的升降平台及可在升降台平台上横移的n部独立的载车平台,此设计可实现一次提取多辆待存车放入车库,如果某层空余车位的数量大于等于升降台上要存放车辆数量,便可实现一次上升即可全部存放到位,并且一次可同时取多辆待出库车辆,增加了车库的运转效率。另一关键设计是车库的特殊布局,每层每排停车位的两端各留出载车台数减1个停车位的空间,此设计可以使得用户在任意取车口均可取到自己的车,这样可对取车用户进行合理分流,减少排队的可能,任意取车口均可以取到自己的车,也方便了其他的取车用户。

Stacked stereo garage with simultaneous access to multiple vehicl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同时存取多辆车的堆垛式立体车库
本专利技术涉及立体车库
,特别涉及堆垛式立体车库。
技术介绍
在交通工具日益增多的现代社会中,受限于城市空间狭小、停车位少等原因,停车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司机,并且给城市管理、交通安全等方面造成了不良影响。为此,近些年,一些机械制造厂家研发了多种堆垛式立体停车库,取得了一定的社会发展效益,但大多数堆垛式立体车库只有一台堆垛机在工作,每次只能存取一辆车,高峰存取车时,会出现等待时间过长的现象,效率较为低下,无法满足用户舒适、便捷的需求,也易造成交通混乱、拥挤。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堆垛式立体停车库的不足,公开了一种每次可同时存多辆车和每次可同时取多辆车、多缓存停车入口、任意选取取车出口,存取效率高效的框架式立体停车库,通过这种停车库,减小了用户在存取车时可能面对长时间排队的尴尬局面,大大缩减了停取车的等待时间,可以让用户体验快速的停取车方式;由于进出口分列中央通道两侧,因此在存取车全过程中均无倒车过程,减小了存取车的难度;框架式结构减小了施工的难度,减少了成本,并且占地面积可大可小,可根据实际环境需求选择,为大规模推广提供了可能。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可同时存取多辆车的堆垛式立体车库,主要包括存车入口部分、取车出口部分、中央通道总成、各停车位和整个车库运行控制系统五大板块。所述的存车入口部分包括第一层所有入口缓存车位、缓存车位上的传送带传送总成以及人机存车交互系统。缓存车位的数量不固定,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且设置的宽度应方便司机的驶入,减小司机的停车难度。所述的取车出口部分包括第一层所有出口取车位、车位上的传送带传送总成以及人机取车交互系统;出口车位有车时,只排队不取车,当出口车离去,无车时此出口才进行取车,这样可以防止在取下一辆车时,上一辆还未离去的危险情况;本专利技术其中一大优点是,任意出口均可以取到自己的车,不局限于某一出口,当某个出口车位有车时,为了尽快取到自己的车,用户可去其他空余车位取车,这样可以对取车人流进行分流,减少等待时间。所述的中央通道总成,包括停车库的中央通道、升降台总成;升降台总成包括一部纵向移动的升降台及可在升降台上横移的n部载车平台(载车平台的数量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升降台的长度为每层单排停车位的总宽度与2*(n-1)部载车平台的宽度和。载车平台与升降台之间靠齿轮齿条和滚轮共同控制移动。所述的各停车位位于中央通道两侧,进出口上方,从第二层开始,向上各层与第二层相同,并且每层数量与进出口数量及升降台上载车平台的数量有关;升降台上载车平台数量一定时,进出口设置越多,每层的停车位越多;进出口数量一定时,升降台上载车平台越少,停车位越多。载车平台及停车位底部均为履带传动装置。所述的控制系统主要包括:1、对整个车库的协调运作进行控制;2、通过接近开关或限位开关等方式将车辆停放到位;3、一些辅助性工作的控制。本专利技术的突出效果是:升降台一次可提取多辆待存车放入车库,并且如果有一层空余停车位的数量大于等于升降台上要存放车辆数量,便可实现一次上升即可全部存放到位,可大大缩减存车时间;由于每层每排停车位的两端各留出载车台数减1个停车位的空间,使得用户取车时,可在任意取车口提取自己的车辆,这样用户便可到空余取车口取车,起到了合理分配取车用户的作用;进口设置多个缓存区,可大大减少用户停车等待时间,预先将车停稳离去,这样升降台总是能够直接接取已在缓存区停好的车,减小了前后多名用户存车的等待时间,并且存取口分离,不会造成混乱;存取均为前进过程,存取口较为宽大,减小存取的难度,同样增加了效率;可根据实际情况来合理安排进出口数量和升降台载车台的数量,占地面积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小面积大约仅为三个车长乘三个车宽;框架结构,建造成本较低,性价比突出,利于大范围推广。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总体结构轴测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总体结构俯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升降台总成轴测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载车台的轴测图。其中:1、存车入口总成2、中央通道3、升降台32、传动齿条33、载车台滚轮轨道4、载车平台41、载车台滚轮42、传动齿轮5、停车位6、每层每排车位两端的空余位置7、停车库骨架总成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堆垛式立体停车库主要包括存车入口部分、取车出口部分、中央通道总成、各停车位和整个车库运行控制系统五大板块。存车时:当一辆待存车辆进入存车缓存区1指定位置,停车准备工作一切完毕后,司机走出缓存区1,通过人机交互系统,使用门外刷卡或扫码的方式存车,此时外门(图未标注)关闭,下一辆待存车停放至其他缓存区,以此类推,当升降台3完成上一次的动作后移动到一层,系统读取待存准备完毕的车辆信息后,各载车平台4移至相应的待存口,待存区的内门(图未标注)打开,待存车辆传送至升降台3的载车平台4上,在这个过程中,控制系统会进行一个判断,优先选择将车辆停至下一次有取车的楼层,并且可以一次全部存放完毕,如果没有满足此要求的楼层,系统则会选取一个能全部接收载车平台上的车辆的楼层;确定后,升降台3上升至相应的楼层,在这过程中,载车台4尽可能移至对应的停车位所在位置列,上升至指定位置后,通过传送带和有关传感器传送至相应停车位停车位置。取车时:当将待存车辆停放完毕后,系统会根据顺序排队的取车人所在的取车口,合理分配各载车平台4将要提取的车辆坐标,然后控制升降台3移至相应楼层,载车平台4移至相应位置,提取各车辆,之后升降台下降至一楼,在此过程中各载车台移至对应的取车口,将待取车辆传送至用户所在的待取区,此过程完毕后,待取区内门关闭,外门打开,司机进入后驾车驶离待存去,外门关闭,取车过程结束。当取车人数较多而入口缓存区1存车数较少时,由于缓存车位的缓存作用,系统可暂时略过存车过程,直接进行取车过程,这样可减少用户取车排队的等待时间;当入口缓存区存车数达到设定数时,再进行存车过程,这样既不耽误存车,还可以加快取车过程。本专利技术中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做特殊说明。上述实施例并不是本专利技术的所有内容,凡是在本专利技术精神和原则范围内,做出修改和替换的,均应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堆垛式立体车库,主要包括存车入口部分、取车出口部分、中央通道总成、各停车位和整个车库运行控制系统五大板块。所述存车入口部分包括多个缓存车位;所述的中央通道总成,包括中央通道和升降台总成,升降台总成包括一部纵向移动的升降台及可在升降台上横移的n部独立载车平台;整个车库布局特殊,相比于升降台宽度来说,第二层起,每层每排停车位的两端各留出载车台数减1个停车位的空间;整个车库为框架结构,有顶棚和围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堆垛式立体车库,主要包括存车入口部分、取车出口部分、中央通道总成、各停车位和整个车库运行控制系统五大板块。所述存车入口部分包括多个缓存车位;所述的中央通道总成,包括中央通道和升降台总成,升降台总成包括一部纵向移动的升降台及可在升降台上横移的n部独立载车平台;整个车库布局特殊,相比于升降台宽度来说,第二层起,每层每排停车位的两端各留出载车台数减1个停车位的空间;整个车库为框架结构,有顶棚和围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存车入口部分缓存车位采用传送带输送车辆,其余各停车位、取车位及载车台均采用此种方式传送,并且缓存停车位设置宽度大于停车位的宽度,此处宽度为1.5倍的停车位宽度,具体宽度不唯一,可根据需要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央通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得水姜修海
申请(专利权)人:于得水姜修海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