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内饰双密度混合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75882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4 12: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内饰双密度混合头,包括出料腔和安装板,所述出料腔的外壁上安装有混料管,所述混料管的外壁上安装有堵头,所述出料腔的一侧开设有出料口,所述混料管的一侧位于出料腔的外壁上安装有控制按钮,所述出料腔的上下两侧外壁上对称安装有进料腔,所述安装板的内部中间位置安装有安装组件,所述安装组件的上端和下端均安装有第一进料管和第二进料管,所述第二进料管的一端安装有进料支管,所述第一进料管和第二进料管的一端均通过连接组件安装在混料管的外壁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便于对浇注的密度进行切换,可以安装在机械手上进行工作,便于移动省时省力,同时具有节流的效果混合效果比较好,便于进行调节。

A Double Density Hybrid Head for Automotive Interi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内饰双密度混合头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配件生产
,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内饰双密度混合头。
技术介绍
汽车配件是构成汽车整体的各个单元及服务于汽车的一种产品。汽车配件的种类繁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汽车的消费也越来越多,汽车配件的这个市场变得也越来越大。近些年来汽车配件制造厂也在飞速地发展。国内零部件企业要想在未来国际化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最快捷的途径就是通过兼并重组,形成规模化的零部件企业集团。零部件企业的兼并重组比整车更急迫,如果没有大的零部件企业出现,成本下不来,质量上不去,整个行业的发展就会极其困难。在国内零部件企业规模小、实力弱、研发能力不足的背景下,零部件产业若想快速发展,必须加快兼并重组,形成规模效应。目前,汽车内饰双密度混合头不便于对浇注的密度进行切换,浇注相对比较的麻烦,浪费时间,同时不便于进行快速的移动,操作比较繁琐,而且比较浪费材料,产品的混合效果不是很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内饰双密度混合头,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汽车内饰双密度混合头不便于对浇注的密度进行切换,浇注相对比较的麻烦,浪费时间,同时不便于进行快速的移动,操作比较繁琐,而且比较浪费材料,产品的混合效果不是很好等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内饰双密度混合头,包括出料腔和安装板,所述出料腔的外壁上安装有混料管,所述混料管的外壁上安装有堵头,所述出料腔的一侧开设有出料口,所述混料管的一侧位于出料腔的外壁上安装有控制按钮,所述出料腔的上下两侧外壁上对称安装有进料腔,所述安装板的内部中间位置安装有安装组件,所述安装组件的上端和下端均安装有第一进料管和第二进料管,所述第二进料管的一端安装有进料支管,所述第一进料管和第二进料管的一端均通过连接组件安装在混料管的外壁上,所述进料支管通过连接组件安装在进料腔的外壁上。优选的,所述第一进料管和第二进料管的端部与混料管连通。优选的,所述进料支管与进料腔连通。优选的,所述混料管至少设置有四组,且四组混料管等角度设置在出料腔的外壁上。优选的,所述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螺帽和橡胶垫,所述橡胶垫设置在螺帽的一侧。优选的,所述混料管的外壁上开设有与堵头相匹配的通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便于对浇注的密度进行切换,操作相对简单,可以安装在机械手上进行工作,使用比较方便,便于移动省时省力,同时具有节流的效果混合效果比较好,便于进行调节;2、本技术通过加出料腔、入混料管、进料腔和控制按钮的设置可以通过控制按钮,便于对出料的密度进行切换,使用相对简单方便;3、本技术通过加入第一进料管、第二进料管、进料支管、堵头和安装组件的设置可以方便对原料进行混合,同时堵头的设置具有一定节流的效果,提高混合效果,便于安装在机械手上使用,操作比较灵活。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左视部分剖面图;图3为本技术的A出放大图。图中:1出料腔、2混料管、3堵头、4出料口、5控制按钮、6进料腔、7安装板、8安装组件、9第一进料管、10第二进料管、11进料支管、12连接组件、13螺帽、14橡胶垫、15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3所示的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内饰双密度混合头,包括出料腔1和安装板7,所述出料腔1的外壁上安装有混料管2,所述混料管2的外壁上安装有堵头3,所述出料腔1的一侧开设有出料口4,所述混料管2的一侧位于出料腔1的外壁上安装有控制按钮5,所述出料腔1的上下两侧外壁上对称安装有进料腔6,所述安装板7的内部中间位置安装有安装组件8,所述安装组件8的上端和下端均安装有第一进料管9和第二进料管10,所述第二进料管10的一端安装有进料支管11,所述第一进料管9和第二进料管10的一端均通过连接组件12安装在混料管2的外壁上,所述进料支管11通过连接组件12安装在进料腔6的外壁上。具体的,所述第一进料管9和第二进料管10的端部与混料管2连通,便于在混合管2内进行混合。具体的,所述进料支管11与进料腔6连通,便于对混合以后的原料进行再次调和从而达到比较好的效果。具体的,所述混料管2至少设置有四组,且四组混料管2等角度设置在出料腔1的外壁上,且多组混料管2的设置可以进行不同混料管2的切换,使用更加的方便。具体的,所述连接组件12包括螺帽13和橡胶垫14,所述橡胶垫14设置在螺帽13的一侧,便于对第一进料管9、第二进料管10和进料支管11进行固定安装。具体的,所述混料管2的外壁上开设有与堵头3相匹配的通孔15,方便进行节流,提高混合效果节约资源。工作原理:使用时,先将原料通过第一进料管9、第二进料管10和进料支管11将原料输送到混料管2中混合,然后打开控制按钮5使混合好的原料进入出料腔1中,然后通过堵头3将混料管2堵上,这时混合好的原料就会从出料口4中输出,如果在输出的过程中原料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还可以通过进料支管11继续进行混合操作,从而提高混合的效果。同时多组的混料管2和控制按钮5的设置可以便于对不同的混合密度的原料进行切换,从而提高工作的效率,同时由于安装组件8的设置可以将混合头安装到机械手上使用,让移动更加的方便,同时使操作更加简单、灵活。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内饰双密度混合头,包括出料腔(1)和安装板(7),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腔(1)的外壁上安装有混料管(2),所述混料管(2)的外壁上安装有堵头(3),所述出料腔(1)的一侧开设有出料口(4),所述混料管(2)的一侧位于出料腔(1)的外壁上安装有控制按钮(5),所述出料腔(1)的上下两侧外壁上对称安装有进料腔(6),所述安装板(7)的内部中间位置安装有安装组件(8),所述安装组件(8)的上端和下端均安装有第一进料管(9)和第二进料管(10),所述第二进料管(10)的一端安装有进料支管(11),所述第一进料管(9)和第二进料管(10)的一端均通过连接组件(12)安装在混料管(2)的外壁上,所述进料支管(11)通过连接组件(12)安装在进料腔(6)的外壁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内饰双密度混合头,包括出料腔(1)和安装板(7),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腔(1)的外壁上安装有混料管(2),所述混料管(2)的外壁上安装有堵头(3),所述出料腔(1)的一侧开设有出料口(4),所述混料管(2)的一侧位于出料腔(1)的外壁上安装有控制按钮(5),所述出料腔(1)的上下两侧外壁上对称安装有进料腔(6),所述安装板(7)的内部中间位置安装有安装组件(8),所述安装组件(8)的上端和下端均安装有第一进料管(9)和第二进料管(10),所述第二进料管(10)的一端安装有进料支管(11),所述第一进料管(9)和第二进料管(10)的一端均通过连接组件(12)安装在混料管(2)的外壁上,所述进料支管(11)通过连接组件(12)安装在进料腔(6)的外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迪佳杨碧海
申请(专利权)人:韶关市浈江区捷德利精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